诗歌表现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59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 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诗歌表现手法及举例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具体如下:1.象征:通过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如,在“红玫瑰象征着热烈的爱情”中,红玫瑰就是爱情的一种象征。
2.比喻:通过将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特征或情感。
例如,“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这里用花朵比喻她美丽的容颜。
3.拟人: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形态和情感,使其具有人的特点。
例如,“石头在哭泣”,这里将石头拟人化,赋予其哭泣的能力。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概念,来突出其差异或强调其相似之处。
例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里通过对比黑夜和光明,强调了眼睛的特殊功能。
5.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尺寸、数量、程度等,来强调其特征或情感。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里夸张地描述了瀑布的高度。
6.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或思想。
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通过描绘春天的江潮和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7.设问: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如,“是谁在唱歌?是鸟儿在唱歌。
”8.对偶: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短语放在一起,形成对仗的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9.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0.反语:用反话来表达本意,以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
例如,“你真是个天才!”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讽刺对方的能力不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被综合运用,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1.多角度描写:白居易的《夜雪》是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经典诗作,“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诗人写雪,并不是直接描写雪,而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从而使人们知道了夜晚雪的到来。
2.比兴: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禹锡本欲写陋室,开头却一点没有提到陋室,但是结合全文来看,诗人并没有“跑题”。
3.互文:这也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时明月汉时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上下两句或者前后两部分看似说的是两件事,实际上上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二者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4.用典: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5.双关:“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代表诗句有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思)6.反复:运用反复有强调作用,让人印象深刻,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反复“劝君”,情真意切,令人难忘。
当然还有“花谢花飞花满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 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感觉和思想,增强表达的意境和艺术感。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3. 拓展比喻:在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拓展,多为修辞的修饰。
4. 象征:通过特定符号、意象或象征物来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或意义。
5. 反讽:用戏谑或讽刺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事物的嘲弄和批评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义。
6. 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比较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使意义更为鲜明。
7. 志喻:通过对形象或景物的描述,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绪,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8. 排比:运用连续并列的结构,加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9. 倍数修辞: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
诗歌更具感染力。
10. 衬托:通过对比和平衡,使主体更加突出和鲜明,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这些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主题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是指诗人运用语言、形式、意象、节奏等方面的手段,通过作品反映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从而达到表现主题和情感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 比喻手法: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相似或相反的特征,感受到所表现的主题或情感。
例如:《登高》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便睡起来放船儿”,将白云比作“人家”,表现了强烈的乡愁。
2. 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使之具有人类的意识、情感和行为。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月光和地上的霜赋予了人的思维感知能力。
3.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观、人物事件等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以达到表达主题或情感的目的。
例如:《锦瑟》中的“终日春风吹不尽,往事如风吹散”,通过描绘春风、锦瑟,表达了作者不舍的感情。
4. 对比手法:在诗中将对照的两个事物相对放置,显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从而突出主题。
例如:《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对比了黄河之水在高空和海洋的不同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豪迈的向往。
5. 押韵手法:通过对韵脚的运用,让诗歌听起来更加和谐、流畅,达到吟咏诗歌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使用了平仄和押韵,使诗歌更具节奏感。
6. 意境营造手法:通过对氛围、色彩、深度等因素的把握,创造出独特的美学体验。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创造出静谧、纯粹的意境,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7. 借古讽今手法:通过援引古人的诗歌和故事,反映当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长恨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借古托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沉浸在战乱和混乱中的悲愤。
8. 对景生情:通过对现实场景、人物的感知和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和切身体验。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语言、韵律、意象等手段,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手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影响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 抒情:诗歌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状态,这种表现手法往往使得诗歌更加动人。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表达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比喻常常用于形容事物、人物、情感等。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词语的排列方式,如平仄、押韵、大小等,对仗可以使得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同时也表达了诗歌的节奏感。
4. 象征:象征是指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往往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5. 比拟:比拟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拟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6. 借代:借代是指通过使用别人的事物来替代自己需要表达的事物,从而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代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7. 问答:问答是指通过问和答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问答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手法,例如描写、议论、叙事等。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古诗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单位是意象。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古诗人喜欢用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杜鹃表示感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
2.托物言志、托物喻理,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描写手法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前一句直接描写了空山的寂寥静谧。
山“空”,是因为杳无人迹。
“但闻人语响”,是用有声衬整体的寂静。
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也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连细微的“人语”都“响”,更显示了环境的沉寂。
作者以动衬静,将"静''表现得很含蓄,更具韵味。
2.虚实结合。
如杜甫《春夜喜雨》的前三联写的是实景,而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却是虚景,虚实结合,共同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3.对比。
白居易《卖炭翁》中将卖炭翁与黄衣使者进行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白居易《买花》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一束牡丹的花价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交纳的赋税。
通过数量的对比揭露了官僚贵族买花竞相玩乐,挥霍无度的罪恶。
4.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等。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感情。
3.托物言志:借助对事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感情。
4.用典抒情:引用典故或历史事件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5.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描写相结合,达到情感与景物的相互呼应。
6.对面落笔:通过对另一方的描写,间接表达诗人的感情。
7.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事件的描绘,讽喻现实,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
8.抑扬:通过压抑和张扬的手法,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
9.起兴:借助其他事物的描绘,引出诗歌的主题。
10.比兴: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1.触景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2.衬托: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3.烘托:通过渲染气氛和背景,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4.虚实结合:将虚幻和现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15.点面结合: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描写。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而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诗歌表现手法中,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不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氛围。
以下是15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看似不相干,但实际上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的表现手法。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创造出深刻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性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让事物拥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
这种表现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增强诗歌的思想性和生动性。
3. 借景借景是一种将诗人所见所闻的景物作为诗歌表现内容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景,诗人可以将自然界中独特的景色、特征和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诗歌韵味。
4. 抒情抒情是一种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抒情手法,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加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5. 借代借代是一种将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手法。
借代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达到比喻、拟人等效果。
6. 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其不同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比,诗人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出诗歌中所要表达的观点。
7. 换喻换喻是一种将原本已经存在的词汇换成另一种新的词汇的表现手法。
通过换喻手法,诗人可以创造出更具有诗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8. 反复反复是一种将同样的词汇或者表述反复出现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通过反复,诗人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9. 拟声拟声是一种将声音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声,诗人可以为诗歌注入生动、形象的力量,使诗歌更加有感染力。
10. 借鉴借鉴是一种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思想和语言等作为诗歌创作的参考来源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鉴,诗人可以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和能量,创造出更有独特韵味的诗歌。
11. 押韵押韵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即将两个或多个词汇的末尾音节相同的称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