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2018版高中生物 第1章 基因工程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296.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学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师个案学生笔记学习目标1、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重点)2、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及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结构。
3、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
(重点)学习重点1、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学习难点1、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一:基因工程的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①基因文库的含义: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______________ __,导入__________ 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
②基因文库的类型:a、__________________: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b、____________:含有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如____________(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①含义:PCR是______________的缩写。
它是一项在生物体外_______________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原理:__________。
③前提条件:____________,是根据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的。
④条件:DNA模板(上有目的基因)、引物、能量、______________和4种脱氧核苷酸。
⑤扩增过程:变性→复性→延伸→循环。
⑥结果:每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增加一倍,即呈____________形式扩增。
(3) 人工合成法:①条件:基因比较小,___________已知。
②方法:通过 ____________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诞生及发展。
2.掌握限制酶及DNA连接酶的种类及作用。
(重、难点)3.理解运载体的种类及应具备的条件。
(难点)1.基因工程的概念(1)操作场所:生物体外。
(2)操作技术: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
(3)操作结果: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4)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2.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连线)①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②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③工具酶的发现 A.基础理论④遗传密码的破译⑤DNA体外重组的实现⑥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⑦PCR技术的发明 B.技术支持⑧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提示:①④⑧—A ②③⑤⑥⑦—B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1)来源:主要来自原核生物。
(2)种类:约4 000种。
(3)特点:具有专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
②切割——特定核苷酸序列中的特定位点。
(4)作用:断裂特定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5)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4.DNA 连接酶——“分子缝合针”[合作探讨]探讨1:与其他生物变异相比,基因工程所导致的变异有何特点?提示: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但基因工程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变异却是定向的,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进行的有目的的改造。
探讨2:氢键的断裂与重新形成与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是否有关?提示: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其断裂与重新形成均与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无关。
探讨3:限制酶和DNA 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有什么不同?提示:限制酶作用于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 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的两个碱基之间的氢键。
探讨4:只有DNA 连接酶才能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吗? 提示:DNA 聚合酶也能形成。
[思维升华]1.DNA 连接酶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比较 (1)区别2.DNA 连接酶与DNA 聚合酶的比较1.下表所示为常用的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72240000】注:Y A .限制酶切割后不一定形成黏性末端 B .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一定在识别序列的内部 C .不同限制酶切割后一定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 D .一种限制酶一定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Hind Ⅱ能识别4种不同的核苷酸序列;Sau 3A Ⅰ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的外部;Bam H Ⅰ酶与Sau 3A Ⅰ酶切割后能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Sma Ⅰ酶切割后产生的是平末端。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掌握目的基因获取的常见方法。
(难点)2.学会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和要求。
(重点)3.理解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重点)4.掌握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具体操作。
(重、难点)1.目的基因(1)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2)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①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
②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①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原理:DNA双链复制。
③条件:引物、DNA模板、Taq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过程。
a.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90~95 ℃)。
b.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55~60 ℃)。
c.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70~75 ℃)。
d.重复循环多次。
⑤结果:每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增加一倍,即成指数形式扩增(约为2n)。
(3)人工合成法①条件: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②方法: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合作探讨]探讨1: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有什么区别?提示:基因组文库包含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
探讨2:PCR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吗?所需要的DNA聚合酶应具有什么特点?提示:PCR过程中,DNA双链解开是在高温下完成的,不需要解旋酶;由于PCR过程温度较高,所以需要能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探讨3:什么样的基因适合用DNA合成仪直接人工合成?提示:基因比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
[思维升华]1.目的基因获取方法的选择(1)如果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通过构建基因文库的方法,即通过用受体菌储存并扩增目的基因后,从基因文库中去获取目的基因。
(2)如果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而且基因比较小,可以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3)如果只知道扩增目的基因的两端的核苷酸序列,而且基因又比较大,则可以通过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掌握目的基因获取的常见方法。
(难点)2.学会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和要求。
(重点)3.理解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重点)4.掌握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具体操作。
(重、难点)1.目的基因(1)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2)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①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
②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①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原理:DNA双链复制。
③条件:引物、DNA模板、Taq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过程。
a.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90~95 ℃)。
b.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55~60 ℃)。
c.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70~75 ℃)。
d.重复循环多次。
⑤结果:每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增加一倍,即成指数形式扩增(约为2n)。
(3)人工合成法①条件: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②方法: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合作探讨]探讨1: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有什么区别?提示:基因组文库包含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
探讨2:PCR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吗?所需要的DNA聚合酶应具有什么特点?提示:PCR过程中,DNA双链解开是在高温下完成的,不需要解旋酶;由于PCR过程温度较高,所以需要能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探讨3:什么样的基因适合用DNA合成仪直接人工合成?提示:基因比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
[思维升华]1.目的基因获取方法的选择(1)如果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通过构建基因文库的方法,即通过用受体菌储存并扩增目的基因后,从基因文库中去获取目的基因。
(2)如果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而且基因比较小,可以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3)如果只知道扩增目的基因的两端的核苷酸序列,而且基因又比较大,则可以通过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获取过程的比较(1)基因组文库:供体生物→全部DNA→DNA片段→受体菌群→目的基因(2)cDNA文库:供体生物→mRNA→cDNA→受体菌群→目的基因(3)PCR技术:目的基因→大量目的基因(4)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mRNA核苷酸序列→DNA核苷酸序列→目的基因3.PCR技术与DNA复制的比较1.下列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需要模板的是(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③反转录法④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DNA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解析】PCR技术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即将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打开,变成单链DNA,作为聚合反应的模板。
反转录法是以目的基因转录成的信使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先反转录形成互补的单链DNA,再合成双链DNA。
①④则均不需要模板。
【答案】 D2.下列关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72240004】A.cDNA文库中的DNA来源于mRNA的反转录过程B.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C.cDNA文库中的基因都没有启动子D.一种生物的cDNA文库可以有许多个,但基因组文库只有一个【解析】由于基因转录时只有编码区段才能转录,所以以mRNA反转录成的DNA就只有外显子区段,而缺少内含子和启动子等非编码区段,和原来的基因结构不相同。
【答案】 B(一)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位置:基因的首端功能:是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终止子⎩⎪⎨⎪⎧ 位置:基因的尾端功能:终止转录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 目的基因2.基因表达载体的功能(1)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2)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含义: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转化方法 (1)导入植物细胞 ①最常用方法农杆菌转化法: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
②其他方法a .基因枪法:单子叶植物。
b .花粉管通道法。
(2)导入动物细胞①常用方法:显微注射技术。
②常用受体细胞:受精卵。
(3)导入微生物细胞 ①方法a .用Ca 2+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b .感受态细胞吸收重组表达载体DNA 分子。
②受体细胞:原核细胞(使用最广泛的是大肠杆菌)。
③原核生物的特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
[合作探讨]探讨1: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质粒为什么必须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启动子和终止子与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是一回事吗?提示:导入到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的表达需要调控序列,因此在插入目的基因的部位之前需有启动子,之后需有终止子。
不是一回事,启动子和终止子都在DNA上,在遗传信息转录时起作用。
启动子是启动转录的开始,终止子是DNA分子上决定转录停止的一段DNA序列,其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而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都是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
起始密码子决定翻译的开始,终止密码子决定翻译的停止。
探讨2:农杆菌转化法利用了农杆菌的什么特性?提示: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探讨3: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为什么可以是体细胞,而动物基因工程一般只用受精卵?提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较高,可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形成完整植物体,因此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动物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一般只用受精卵。
[思维升华]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DNA连接酶,形成一个重组DNA 分子(重组质粒)。
构建过程如下图所示: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比较1.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 B .必须在细胞内进行C .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D .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解析】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指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在此过程中需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载体,用DNA 连接酶将相同的末端连接起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在细胞外进行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位于基因首端使转录开始)、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答案】 B2.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72240005】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 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 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 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解析】 本题以抗虫棉培育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基因操作中的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导入目的基因必须选择恰当的载体,以保证导入目的基因不被受体细胞降解,并成功地实现复制、转录和翻译。
【答案】 C1.分子水平检测(1)检测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方法:DNA分子杂交技术。
(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
方法:分子杂交技术。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方法: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鉴定包括抗虫、抗病的接种实验,以确定是否有抗性及抗性程度。
基因工程产品需要与天然产品活性进行比较等。
[合作探讨]探讨1:目的基因能否在真核生物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检测?提示: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这是其能否在真核生物中稳定遗传的关键。
检测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探讨2:什么是基因探针?如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开始发挥功能?提示: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的单链DNA片段。
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mRNA,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则表明目的基因转录出了mRNA,意味着目的基因开始发挥功能。
探讨3:检测棉花中导入的抗虫基因是否表达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提示:用叶片饲养棉铃虫,观察棉铃虫是否死亡。
[思维升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在不同方面的比较1. DNA探针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的特定DNA片段。
当DNA探针与待测的非标记单链DNA(或RNA)按碱基顺序互补结合时,形成标记DNA—DNA(或标记DNA—RNA)的双链杂交分子,可检测杂交反应结果。
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DNA探针,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导学号:72240006】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②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 ④该人肝细胞中的DNA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DNA单链能与其互补链及其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互补配对而形成杂交分子;人体细胞中都有胰岛素基因,但此基因只有在胰岛B细胞中才能得到表达。
【答案】 C2.转基因抗虫棉培育过程中要对Bt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进行检测与鉴定,其中利用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①检测棉花的DNA上是否插入了Bt基因②检测Bt基因是否在棉花细胞转录出mRNA ③检测Bt基因是否在棉花细胞翻译成蛋白质④检测Bt基因是否赋予了棉花抗虫特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检测棉花的DNA上是否插入了Bt基因和检测Bt基因是否在棉花细胞转录出mRNA都是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因此都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检测Bt基因是否在棉花细胞中翻译成蛋白质需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Bt基因是否赋予了棉花抗虫特性需要做抗虫接种实验,这两项技术都没有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 A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导学号:72240007】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解析】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答案】 C2.下列不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A.利用DNA连接酶复制目的基因B.反转录法C.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D.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解析】本题考查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及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