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
- 格式:ppt
- 大小:5.26 MB
- 文档页数:49
第2讲机械波机械波、横波和纵波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产生条件①有波源。
②有能传播振动的介质,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①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②质点不随波迁移。
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等都与波源相同。
2.机械波的分类分类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形状举例横波垂直凹凸相间;有波峰、波谷绳波等纵波在同一条直线上疏密相间;有密部、疏部弹簧波、声波等3.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频率f:在波动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是相同的,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v、波长λ和频率f、周期T的关系:公式:v=λT=λf。
机械波的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机械波的频率无关。
横波的图像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如图。
2.物理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波的特有现象1.波的叠加观察两列波的叠加过程可知: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波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明显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现象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隔开的稳定的干涉图样波能够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向前传播多普勒效应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受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实质:波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
3.规律(1)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2)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考点一波的传播与图像1.波的传播过程中的特点(1)振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有v=λT =λf。
高中物理复习机械波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概念1、机械波(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①波源:引起介质振动的质点或物体②介质: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是介质内部各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各质点依次被带动。
(4)机械波的特点和实质①机械波的传播特点a.前面的质点领先,后面的质点紧跟;b.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并不沿波的方向发生迁移;c.波中各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d.振动是波动的形成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e.在均匀介质中波是匀速传播的。
②机械波的实质a.传播振动的一种形式;b.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5)机械波的基本类型:横波和纵波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
表现形式:其中凸起部分的最高点叫波峰,凹下部分的最低点叫波谷。
横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绳传播的波、迎风飘扬的红旗等为横波。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表现形式其中质点分布较稀的部分叫疏部,质点分布较密的部分叫密部。
纵波表现为疏密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弹簧传播的波、声波等为纵波。
2、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的建立①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的含意义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从形式上区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就看横坐标。
②图象的建立:在xOy坐标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x与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的各个点(x,y),并把这些点连成曲线,就得到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2)波的图象的特点①横波的图象特点横波的图象的形状和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形状相似。
波形中的波峰也就是图象中的位移正向最大值,波谷即为图象中位移负向最大值。
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在横波的情况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连成的一条曲线,就是波的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波形。
什么是机械波机械波是一种自端到端的物理波动形式,属于纯物理性质,由物理事件(如施加力、高温、撞击和振动)形成,具有不稳定性和穿越性。
它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产生共振效应,对工程造成不可估量潜在的危害,因而受到广泛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机械波的定义、特性、成因和检测,以及它在工程中的影响。
一、定义机械波是一种从振动源处形成的端到端物理波,穿过一定距离不受环境限制,衰减较少或不受衰减。
它与电磁波(如电磁波和自由空间波)相比具有特殊的特性:穿透性、频率选择性、不稳定性、模态依赖性等。
二、特性(一)穿越性:机械波能够穿越一定距离而不受环境的影响,拥有高能传输量,衰减也较少。
(二)频率选择性:机械波受到环境的特殊特性影响,频率受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它的幅值有一定的选择性。
(三)不稳定性:机械波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它可以扩散到越来越大的范围,并且可能形成周期性,使它具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完善的检测。
(四)模态依赖性:机械波的模态特性,在某些特定模态下能产生更强的传输能力,衰减较小,进而形成一定的模态触发效果。
三、成因机械波具有穿越性,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一)由外界施加的力或温度变化而产生,如汽车行驶时发动机持续的振动和热量扩散;(二)也有可能是由物体碰撞而发出的机械波,如建筑物外壳碰撞时发出的机械波;(三)此外,地震、洪水、压力变化等自然现象也会产生机械波。
四、检测为了准确检测和预防机械波带来的危险,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这些方法中,主要有:(一)频谱分析:使用频谱分析仪检测机械波的能量分布,可以快速辨别类似机械波的谐振特性;(二)振动检测:使用专业的振动检测仪,精确的测量机械波的振动幅值、频率和相位;(三)波动检测:使用能够检测高速变化信号的设备,记录机械波信号的时间波形,以此确定机械波振动特性。
五、对工程影响机械波在工程上具有有害影响,机械波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模态特性会增强固定模态的振动,可能会对结构造成破坏。
机械波1 波的产生、传播、分类、描述的物理量一、规律技巧1、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绳子端点在手的作用下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介质,如绳子、水。
3、对机械波概念的理解(1)机械波是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一种共同运动形式;(2)当介质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
(3)波是传播振动形式和能量的一种方式。
(4)沿波传播方向,介质中各质点依次开始振动,距波源愈近,愈先开始振动.4、波的分类: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如绳波。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如声波。
5.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单位:米(m)符号:λ①在横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
②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振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恰好等于一个波长,即在一个周期里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③对波长的几点理解:a (1)“位移总相等” 的含义是“每时每刻都相等”。
这里要求的是每时每刻都相等。
如图所示,如E、F两点在图示的时刻位移是相等的,但过一段时间后,位移就不一定相等,所以E、F两点的距离就不等于一个波长。
b (2)位移总相等的两个质点,其速度也总是相等的。
c (3) 相距λ整数倍的质点振动步调总是相同的;相距λ/2奇数倍的质点振动步调总相反的。
(2)波速v:波的传播快慢,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并不相同。
单位:米/秒(m/s)符号:v 表达式:v=λ/T(3)频率f:质点振动的周期又叫做波的周期(T);质点振动的频率又叫做波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