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
- 格式:pptx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47
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四单元第13课,详细阐述了1933年至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大萧条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们将重点分析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实施效果及其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困境,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意义。
2.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措施,如“新政一百天”、“蓝鹰运动”等。
3.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效果,评价其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新政的背景、实施过程及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美国所面临的困境。
2. 讲解: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政策措施及实施过程。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的一项措施,如“新政一百天”,并讨论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的“蓝鹰运动”,阐述其背景、过程及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罗斯福新政的其他措施进行思考,如“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并讨论其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大罗斯福新政2. 副背景:大萧条主要措施:新政一百天、蓝鹰运动、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实施效果:缓解经济危机、改善民生、加强国家干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请举例说明罗斯福新政中的两项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请评价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答案:背景答案要点: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困境。
主要措施答案要点:新政一百天、蓝鹰运动等。
影响答案要点:缓解经济危机、改善民生、加强国家干预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影响?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历史书籍,如《罗斯福传》等。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统编版】 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十三章“20世纪美国历史”中的“罗斯福新政”。
具体内容将围绕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掌握其主要措施。
2. 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探讨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实践效果。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影响及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使学生了解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3. 新政措施:逐项解读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影响分析: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罗斯福新政2. 板书提纲:a. 背景介绍b. 新政措施c. 影响分析d. 启示与借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b. 请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c. 请谈谈罗斯福新政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2. 答案:a. 经济大萧条,社会动荡。
b. 新政措施:①金融改革;②公共工程;③社会保障;④农业调整。
效果:恢复经济,稳定社会,提高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 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我国改革开放应注重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罗斯福新政在其他领域的举措,如教育、文化等,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
第13课罗斯福新政1.(2020·北京石景山�初三一模)下图是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漫画,从中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这场危机从美国股市开始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C.波及多个领域,破坏性大D.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答案】D【解析】根据漫画信息得不出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结论,D符合题意;根据漫画信息开始是“美国股市”可以得出这场危机是从美国股市开始的,A不符合题意;根据漫画信息“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可得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不符合题意;根据漫画信息“美国银行金融业、美国工业、美国农业、美国贸易”可得出波及多个领域破坏性大,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都可以通过漫画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0·四川青白江�初三二模)下列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曲线图,其中,1929﹣1903年失业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纽约证交所股票全面下跌B.受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影响C.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影响D.建立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答案】C【解析】据“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及已学知识可知,1929年到1933年,在美国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C正确;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全面下跌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兆,与失业率升高没有直接关系。
A 错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时间是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与题干材料不符。
B错误;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的劳动者提供救济,这是失业率升高后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
D错误。
综上故选C。
【点睛】1929年到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导致了失业人数的骤增。
第13课罗斯福新政目标导学:1、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等史实。
2、掌握1929-1933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
3、立足唯物史观,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知识构建:理思路课堂预习:一、从繁荣到危机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经济大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②直接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③其他原因: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爆发: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①范围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时间长(1929—1933年)。
③破坏性大(工业产量下降,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4)影响:①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流离失所。
②大量商品被销毁,生产遭到破坏。
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1.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2.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内容:项目措施具体内容作用金融业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了国家对金融体系的管理和控制;为工业生产恢复提供保障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注意此项内容和“以工代赈”区分)(1)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有利于防止生产过剩(2)协调了劳资关系农业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了农产品的市场秩序,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就业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典型事例:田纳西水利工程)(1)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2)扩大了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社会福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福利国家的先河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5.影响:(1)积极影响:①经济: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