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骨骼肌肉外伤概论_2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2:A 理论课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肌肉骨骼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肌肉骨骼康复学课程编码:59041E07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开课学期:9课程学时:总学时 52 学时(其中理论课 32 学时,实验课 20 学时)课程学分:3.0分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康复治疗学概论》、《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康复评定学》并修课程:《心肺疾病康复学》、《社区康复学》、《言语治疗学》、《康复综合技能》课程简介:《肌肉骨骼康复学》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并应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辅助器具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改善或代偿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其中重点讲授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临床见习内容包括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等。
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修课。
肌肉骨骼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骨骼肌肉系统常见功能障碍及病因,骨骼肌肉系统的检查评定、确定治疗目标、制定治疗计划,熟悉不同种类的康复治疗在骨骼肌肉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能够运用康复治疗技术干预骨骼肌肉的恢复过程以及实施康复治疗的各项技术,具备在该专科范围内工作的基本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第一章概论 1h第二章肌肉骨骼功能学概论 1h 第三章上肢创伤康复 3h 第四章手外伤康复 3h 第五章下肢创伤康复 3h 第六章脊柱脊髓损伤和骨盆骨折康复 2h 第七章颈椎病康复 2h 第八章腰痛康复 1h 第九章周围神经损伤康复 2h 第十章断肢与断指再植康复 1h 第十一章运动创伤康复 3h 第十二章截肢康复 2h 第十三章关节置换康复 2h 第十四章关节炎康复 2h 第十五章慢性运动系统疾患康复 2h 第十六章特殊问题康复 2h第一章概论【教学内容】1.定义及研究对象2.肌肉骨骼康复的发展3.肌肉骨骼康复的理论基础4.肌肉骨骼损伤与疼痛5.肌肉骨骼康复的工作内容【教学要求】1.掌握肌肉骨骼康复的理论基础。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治疗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在发展史上,晋代的XXX提出了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隋代的巢元方提出了清创四要点,XXX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元代的XXX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XXX施用了“悬吊复位法”,清代的XXX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可分为外伤和内伤,外伤包括皮、肉、筋、骨、脉损伤,内伤包括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的性质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损伤的时间可分为新伤和旧伤。
损伤的部位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损伤的程度可分为轻伤和重伤。
损伤的病因包括外力伤害、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和内因,而损伤的病机则是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在诊断方面,损伤的症状体征包括一般症状体征和特殊症状体征,如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和弹性固定。
而骨病的症状体征则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和窦道。
在骨与关节检查方面,肌张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肌肉无收缩时为级。
1.肌肉瘫痪的分类:Ⅰ级:肌肉几乎完全瘫痪,不能移动关节。
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无法对抗地心引力。
Ⅲ级:能够抵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无法抵抗阻力。
Ⅳ级:能够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Ⅴ级:能够抵抗强大的阻力,正常运动肢体。
2.临床检查方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用于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法、邻肢夹角法。
4.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分为内治法分期,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常用方剂包括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等。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
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的结构》,学生已经能够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
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
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对于我们的身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我们的身体里面有骨骼、有骨肉,关节可能相对陌生些。
但学生不能准确、系统地形容或描述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共同作用而产生动作的,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有联系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本课的教学,要先让学生感受到三者的存在,通过体验活动,感知三者的运动和变化。
同时通过观察生活中机械、工具等物体某部位工作的原理与过程,与骨骼、关节、肌肉三者的功能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骨骼、关节和肌肉各自的作用与协作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知的过程中,逐步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骨骼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砂瓶、自制上臂骨头模型等。
《肌肉骨骼康复》课程笔记第一章概论一、定义及研究对象1. 定义:肌肉骨骼康复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 研究对象:肌肉骨骼康复主要研究骨骼、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损伤、疾病和劳损,以及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段。
二、肌肉骨骼康复的发展1. 传统观念:以往,人们认为肌肉骨骼疾病和损伤只能通过手术、药物等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康复治疗在肌肉骨骼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忽视。
2. 现代观念: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康复治疗在肌肉骨骼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现代康复治疗注重患者主动参与,采用多种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降低复发率。
3. 发展趋势:肌肉骨骼康复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结合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设备,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三、肌肉骨骼康复的理论基础1. 生物力学: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在运动和负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规律,为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探讨运动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3. 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在肌肉骨骼康复中的作用,如神经肌肉接头、神经可塑性等。
4. 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肌肉骨骼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如患者心理状态、康复信心等。
四、肌肉骨骼损伤与疼痛1. 损伤类型:包括急性损伤、慢性损伤和劳损。
2. 疼痛原因:肌肉骨骼损伤导致的疼痛主要源于炎症、肿胀、压迫等。
3. 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数字评分法(NRS)等方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4. 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手段。
五、肌肉骨骼康复的工作内容1. 康复评定:对患者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能力等。
2. 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康复护理等。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10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做好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和补充。
2、知道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3、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4、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并体验与人分享研究结果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1、哑铃12个、记录表12份、骨骼模型、录音机、合叶、挖土机、起重机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刚才同学们能这么轻松自如地站起来又坐下去,你觉得这可能与我们身体的哪些组织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中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秘密。
(随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二)、了解身体中骨骼的作用1、请同学找一找自己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2、试试看关节有什么作用?3、肌肉把骨骼包住了,你想不想看看我们人体中骨骼长得怎么样呢?4、这是我们人体的骨骼模型,看了之后,你想说些什么?5、你觉得骨骼会起到什么作用呢?6、有了骨骼,我们就能运动吗?还需要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三)、观察上肢运动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协调,一起运动的呢?1、请同学们看老师演示动作:右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反复三次。
2、学生观察后讨论:如果请你来做这一运动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3、我们应该怎样观察这一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4、除了同学们所说的,老师也有几点建议:⑴、把袖子卷起来,人人参与,反复做几次。
⑵、先观察运动前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⑶、再仔细观察和用手摸一摸运动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最新资料推荐------------------------------------------------------
第六章骨骼肌肉外傷概論
第三章篮球战术配合篮球战术配合是由形式和内容组成,战术形式是战术策略的外部表现,即我们通常说的二一二联防、半场人盯人防守和一三一、三角进攻等。
无论什么战术形式都离不开具体的内容,它体现了不同战术形式的特点。
内容是战术组成的核心,它包括人、球移动路线,同伴之间行动的时机及变化等具体方法。
篮球战术配合主要包括:
进攻和防守基础配合,整体进攻和防守战术。
第一节篮球基础战术配合篮球基础战术配合是指队员在进攻或防守时两三人之间有组织有目的的协同行动,其可分为进攻基础配合和防守基础配合。
它是全队战术的基础,能否熟练掌握篮球基础战术配合直接关系到全队战术的质量。
一、进攻基础战术配合 1、传切配合传切配合包括摆脱切入和助攻传球的配合。
在配合过程中,切入队员的动作要突然、要及时利用速度和假动作摆脱防守。
传球队员则要有攻击性,能够投篮和突破动作吸引防守队员的注意力,以便及时、准确地用不同的传球方式,从防守空隙中,将
1/ 3
球传给切入的同伴。
2、策应配合策应配合是无球队员通过对球的接应,同伴间重新调整进攻策略,创造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形式。
从策应的位置上可分内策应和外策应。
策应队员的动作要领,策应前,要注意假动作摆脱防守抢占有利位置,接球后要以身体保护好球,高大队员也可将球置于头顶或体侧。
当同伴获得较好的进攻机会时,要及时传球给他。
策应队员自己也可做虚晃、转身、投篮等假动作吸引防守或伺机进攻,增加策应的变化和威胁。
3、突分配合进攻队员持球或运球突破,遇到对方协防时,及时将球传给跑空位接应的同伴,这种突破中传球和跑位接应的配合叫突分配合。
突破队员在突破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攻守队员的位置变化,做好投篮或分球的两种准备。
其他进攻队员则要在持球同伴突破的一刹那,及时摆脱防手,占据有利位置,以便接球投篮。
4、掩护配合掩护是进攻队员利用合理的技术动作,用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队员,使同伴摆脱防守的一种有效的进攻配合。
掩护根据掩护者挡的不同位置分为前掩护、侧掩护、后掩护。
根据被掩护者的状况分为有球掩护和无球掩护。
进攻队员也可以将自己防守队员带入掩护位置,借助站在原地
---------------------------------------------------------------最新资料推荐------------------------------------------------------ 的同伴的身体做掩护以摆脱对手。
掩护时要突然跑到被掩护者的对手的移动路线上,离该对手约90 厘米左右,面向对手两脚自然开立,重心下降,两腿微屈,双臂收拢于胸前或护于档下以保护自己。
5、挡拆配合档拆配合是在掩护配合因防守的交换而无所作为的状况下发展起来的,挡拆配合是利用掩护时对手交换防守的时机,迅速拆...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