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包和接口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五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和生成器模式的应用一、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理解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和生成器模式的意图、结构,在软件开发中使用这些模式并进行功能验证。
二、实验内容1.手机工厂:现实中不同品牌的手机应由不同的工厂制造,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模拟实现。
图1 手机工厂的类图2.微型计算机配件的生产:该系统所需要的产品族有两个:PC系列和MAC系列,产品等级结构也有两个:RAM和CPU,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模拟实现。
图2 微型计算机配件生产系统的设计类图3.用程序画一个小人:要求小人要有头、身体、手和脚。
使用生成器模式模拟实现。
图3 利用程序画小人的类图三、实验步骤与要求1.对于以上题目要认真分析和理解题意,程序中要求使用相应的模式。
2.上机录入,使用JDK编译器调试、运行、验证程序。
3.请指导教师审查程序和运行结果并评定成绩;4.撰写并上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1、工厂方法模式当系统准备为用户提供某个类的子类的实例,又不想让用户代码和该子类形成耦合时,可以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来设计系统。
工厂方法模式的关键是在一个接口或抽象类中定义一个抽象方法,该方法返回某个类的子类的实例,该抽象类或接口让其子类或实现该接口的类通过重写这个抽象方法返回某个子类的实例。
适合使用工厂方法模式的情景有:●用户需要一个类的子类的实例,但不希望与该类的子类形成耦合●用户需要一个类的子类的实例,但用户不知道该类有哪些子类可用。
工厂方法模式的UML类图:图4 工厂方法模式的类图2、抽象工厂模式当系统准备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相关的对象,又不想让用户代码和创建这些对象的类形成耦合时,就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来设计系统。
抽象工厂模式的关键是在一个抽象类或接口中定义若干个抽象方法,这些抽象方法分别返回某个类的实例,该抽象类或接口让其子类或实现该接口的类重写这些抽象方法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相关的对象。
适合使用抽象工厂模式的情景有:●系统需要为用户提供多个对象,但不希望用户直接使用new运算符实例化这些对象,即希望用户和创建对象的类解耦。
实验五数据加密与解密实验(3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OPENSSL开放源程序的应用;2、熟悉用对称加密的方法加密和解密。
3、熟悉利用RSA非对称密钥对文件进行加密与解密的整个过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环境(一)实验设备服务器、交换机和PC机组成NT网络。
(二)软件环境1.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2.学生客户端采用Windows XP系统、IE6.0以上浏览器。
3.OPENSSL开放源程序三、实验内容与步骤(整个实验共分五个部分)(一)准备工作步骤一下载OPENSSL安装包到C盘根目录下。
(下载地址:/openssl.rar)步骤二在C盘中右击压缩包,使用“解压到openssl\”方式来解压软件包,在C盘根目录下,自动生成OPENSSL文件夹。
步骤三点击“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如图8-1。
图8-1 命令提示符步骤四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键入cd c:\openssl\out32dll,输入后按回车键,进入到openssl\out32dll的目录下,如图8-2所示。
(命令的含义:打开C盘目录下,openssl文件夹下的out32dll文件夹)图8-2 openssl\out32dll的目录(二)对称加密实验步骤步骤一用记事本创建一个文本文件,文件名为学生的学号(如026h321f.txt),内容为学生的名字和学号,保存在c:\openssl\out32dll的文件夹下,如图9-1所示。
图9-1用记事本创建的文本文件步骤二输入命令“openssl enc -des3 -in 026h231f.txt -out out026h231f.des”(注意所有的-符号的前面都有一个空格),输入后按回车键,加密过程中会提示你输入保护密码,按回车键后会再输一次密码进行确认,(注:输入密码时屏幕无任何显示)执行结果如图9-2所示。
实验报告RIP路由实验五一、实验小组拓扑(VI)二、实验准备1、路由器网络地址方案设计2、PC机设置方案三、实验内容根据要求,我们按照拓扑结构和路由协议进行了子网划分而且子网掩码的长度一致,设置了9个网段(200.10.10.16,200.10.10.32,200.10.10.48,200.10.10.64,200.20.20.80,20 0.10.10.96,200.10.10.112,200.10.10.128,200.10.10.144),测试网络连通性实验过程如下(这里以路由c、d和主机6-3、6-4的操作为演示):1.为各个网段、路由器的各个接口(e0,e1,e2)设置ip地址(路由器有a,b,c,d,e 共5个),配置rip1协议,并使能各个网段。
2.内网-本机IP设置ip地址和缺省网关(对第二个网卡进行设置)3.查看路由c 路由表4.基本访问控制列表-禁止主机c(IP 200.10.10.67)通过e1 e2端口(即不能访问主机d 200.10.10.30)设置之前,主机c可以ping 通主机d创建禁止200.10.10.67通过控制列表2002,并应用于路由d端口e1 e2创建基本的访问控制列表和设置过程如下设置好之后,主机c 不能ping 通主机d5.基本访问控制列表-禁止网段200.10.10.16/28通过e1 e2端口(即不能访问主机d 200.10.10.30)设置如下设置好之后路由c 端口e1 (200.10.10.18) 不能ping通主机d四、实验总结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成员的研究,rip2协议的网络连通任务基本完成,通过网段,路由器,主机的ip配置,这几台主机和路由器能够相互ping通,之后我们的基本访问控制列表也顺利完成,虽然过程中对inbound和outbound没有理解清楚,outbound代表数据包出方向,即从设备的某接口出去的方向,inbound代表数据包进入方向,即由设备的某接口进来的方向实验结果及心得体会:通过基本访问控制列表的设置,我们知道了通过设置防火墙可以禁止或允许某些IP数据包的通过,关于最后一次ftp的高级访问控制列表,我们查阅了一些文献,但由于时间问题在最后一次实验课没有做成功,但是我们学会了很多。
实验5 基于Winsock原始套接字的IP信包监听捕获与分析1 实验目的与要求➢能运用Winsock提供的API函数接口进行网络程序的编写➢理解原始套接字的工作原理➢在局域网能使用Winsock原始套接字进行相关程序设计➢在局域网中使用原始套接字对IP数据报进行监听、捕获、分析2 实验设备与实验环境➢连接到互联网上的PC机两台。
➢计算机硬件要求:Intel Pentium5、512MB以上内存,Ethernet网卡➢计算机软件要求:MS Win2K/XP操作系统,TCP/IP协议,VC++6.0系统3 实验内容与步骤本实验基于Winsock原始套接字进行IP信包的监听捕获与分析。
通过实验做到:(1)掌握IP数据报的工作原理、监听捕获方法、以及与报头分析相关的字段;(2)理解IP包报头中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量、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3)理解IP包中数据字段所含的高层报文报头的相关字段,以进行逐层协议解析。
实验内容:利用Winsock原始套接字,根据IP包的标准格式,编写程序,实现监听、捕获网络上的IP数据包并进行协议解析,将各IP包解析后的头部、所含高层协议报文的头部、以及应用层数据字段写入输出文件,在屏幕上输出,得出你捕获信包后对信包各字段的分析结果。
3.1工程的创建(创建一个控制台程序,须支持MFC)3.2 Winsock的初始化(略)3.3 TCP/IP协议头数据结构的声明3.3.1 在工程中新建一个protoinfo.h头文件在protoinfo.h头文件中根据TCP/IP协议中各协议的格式,说明IP、TCP、UDP、ICMP 协议的头部结构。
各数据类型分别为:➢IP报文头部类型及指针:IPHeader, *PIPHeader;➢TCP报文头部类型及指针:TCPHeader, *PTCPHeader;➢UDP报文头部类型及指针:UDPHeader, *PUDPHeader;➢ICMP报文头部类型及指针:ICMPHeader, *PICMPHeader;3.3.2 在工程的主程序文件中包含protoinfo.h头文件:#include “protoinfo.h”3.4 程序中还须包含mstcpip.h和ws2tcpip.h头文件,以支持SIO_RCVALL宏和IP_HDRINCL宏的定义除winsock2.0相关包含文件及库函数之外,在主程序文件中还要加入mstcpip.h(含SIO_RCVALL的定义)和ws2tcpip.h(含IP_HDRINCL的定义)的包含语句。
湖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学号: 124221031 姓名:李亮亮实验题目:声-光报警器接口实验报告指导老师:范建军实验日期: 2014.12.19一、实验目的熟悉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的使用和学习开关量接口电路及其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基本实验 按下SW3开关,开始报警,即喇叭发声,同时LED 灯闪光。
按任意键,结束报警,喇叭停止发声,LED 熄灭。
三、实验要求利用MFID 实验平台和声-光报警器模块进行硬件电路连接,利用MFID-6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声光报警器软件控制程序设计、调试,直到报警器正常工作。
四、实验原理1.声-光报警器模块板电路原理如图2.1.4所示。
模块板上包括4种简单的I/O 外设:扬声器、8个LED 彩灯、8位DIP 开关及按钮开关SW3。
它们都是并行接口的对象,虽然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但都必须通过接口电路才能进入微机系统,接受CPU 的控制,发挥相应的作用。
2.声-光报警器接口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参考“微机接口技术及应用”教材第7.2节(P142)。
图2.1.4 声-光报警器模块板电路原理框图26 芯 并 行 口 插 座50 芯 扩 展 总 线五、实验资源配置1.电源:机内供电,将平台的电源开关拔到“内”的位置上,并将模块电源中音乐电源接通2.电缆线:采用单线/26芯扁平电缆3.开关:T区的SW1、SW2和SW3可以配置为用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行方向、速度和启动/停止4.本实验所涉及的模块:F(8255模块),M(LED),T(按键开关),L(跳线),Q (音乐发生器)五个模块5.I/O端口地址:8255的4个端口地址为300H~303H。
其中A口=300H,B口=301H,C 口=302H,命令口=303H6.软件资源:MF2KI集成开发环境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汇编语言和C/C++语言程序开发工具六、实验的硬件连接与软件编程1.硬件连线:F区P区Q区T区GNDPA0~PA7 L1~L8OE#(74LS245) GND PC6 (控制)音调PC2 SW32.声-光报警器接口控制参考程序①流程图如图2.1.5所示。
实验五视觉反应时测试一、实验仪器简介BD-II-511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本仪器适用于心理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可进行五大类十七组的反应时实验,包括经典反应时、简单反应时实验,也包括认识心理学的反应时实验。
用于自动测量视觉的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简单反应时,以及检测被试者的判别速度和准确性。
(一)组成1、本仪器由单片机及关控制电路、主试面板、被试面板等部分组成。
2、主试面板设有操作键,八个数码显示管(1位标志、4位反应时、3位次数)。
3、被试面板由7*15点阵三色光点阵显示屏组成。
显示屏翻转折叠。
4、被试左、右回答手键。
5、微型打印机(选配件)接口。
(二)主要技术指标1、实验内容:五大类十七组实验。
通过按键及指示灯选择任一组实验。
1)刺激概率对视觉反应时的影响;2)数奇偶不同排列的刺激特征对反应时的影响;3)数差大小排列的刺激特征对反应时的影响;4)信息量对反应时的影响;5)“刺激对”异同及时间间隔对反应时的影响;2、刺激呈现:7*15红、黄、绿三色光点阵。
3、实验次数:10~255次。
通过按键设定。
4、实时显示每次实验的反应时间,最大反应时9.999秒,最小反应时0.001秒。
5、自动显示每组的平均反应时。
6、自动显示错误次数。
7、配有串行打印机接口,可选购微型打印机,打印输出实验数据。
二、实验内容1、刺激概率对反应时的影响这个实验是用红、黄、绿三种色光分别作为刺激,每次实验选用一种色光刺激,进行简单反应时测定。
实验次数可按实验需要选定。
实验次书设定后,仪器根据设定的组别,自动确定该组实验中“红”、“黄”、“绿”三种色光应出现的次数。
按“红”、“绿”、“绿”三种色光出现次数的不同比例(概率)共分四组实验,即“概率1(组别为1)”、“概率2(组别为2)”、“概率3(组别为3”)、“概率4(组别为4)”。
2、数奇偶不同排列特征对反应时的影响根据数排列特征不同分成三组实验:“横奇偶”:数横向整齐排列---组别1;“竖差大小”:数竖向整齐排列---组别2;“随机大小”:数随机排列---级别3;按主试面板的“数奇偶”键,选择相应组别。
实验五交换机端口聚合及基本Vlan设置一、实验目的了解端口聚合的基本概念和方式;了解Vlan的基本配置二、华为模拟器HW-RouteSim介绍Hw-routesim 是华为系列设备的模拟器,采用图形工作视窗,网络拓扑结构清晰明了,直接单击即可进入配置命令状态,使用简单,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
三、VLAN介绍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
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这一新兴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换机和路由器中,但主流应用还是在交换机之中。
但又不是所有交换机都具有此功能,只有VLAN协议的第二层以上交换机才具有此功能。
四、常用的配置1)PC机的配置login:root #默认登陆用户名password:linux #默认登陆密码[root@PCA root]#ifconfig eth0 192.168.221.2 netmask 255.255.0.0#为pc机配置IP[root@PCA root]#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221.1 #给PC机配置网关2)交换机的配置<Quidway>system[Quidway]sysname switch #交换机命名[switch]super password simple 111 #设置特权密码[switch]vlan 2[switch-vlan2]port ethernet0/2 #单个端口添加到VLAN[switch-vlan2]port e0/4 to et0/6 #集体添加端口[switch]interface vlan 1[switch-Vlan-interface1]ip address 10.65.1.8 255.255.0.0 #给VLAN配置IP地址3)路由器基本配置<Quidwqy>system[Quidway]sysname router #路由器命名[router]super password simple 111 #设置特权密码[router]interface ethernet0/0[router]interface s0/0[router-Ethernet0/0]ip addr 192.168.221.1 255.255.255.0 #为端口e0/0配置IP地址[router-Ethernet0/0]undo shutdown #激活端口五、端口聚合1)实验拓扑2)实验要求要求聚合的端口工作在全双工,速度一致,在同一槽口且连续。
实验五STPRSTPVLANVTP实验五STP/RSTP & VLAN & VTP【实验⽬的】1.了解STP/RSTP协议及其原理,掌握STP/RSTP的配置2.了解和掌握VLAN的基本概念,进⼀步区分⼴播域和冲突域3.掌握VLAN的创建以及实现静态VLAN的划分4.掌握trunk封装原理5.掌握VLAN间相互通信的原理6.了解VTP协议及其原理【实验设备】Cisco19xx、 Cisco29xx交换机和Cisco2600路由器,带虚拟终端的电脑,终端控制数据线、⽹线若⼲【实验内容】⼀、STP/RSTP配置实验1.STP/RSTP/PVST/PVST+/Rapid-PVST协议原理1) ⽣成树协议(STP)的主要功能是允许在⽹络中存在冗余的交换/桥接路径⽽不产⽣环路。
⽣成树允许在交换机之间存在多条链路,但是只有⼀条链路是激活的(处于转发状态),⽽其它的冗余链路都处于备⽤(阻塞)状态,以防⽌主链路出现故障导致⽹络瘫痪。
STP根据⽣成树算法在存在冗余链路的⽹络拓扑中⽣成⼀棵树,树的每个节点对应⼀台交换机。
这个过程⼤致如下:⾸先,STP协议根据BID值选出根交换机(RootBridge);然后,确定每⼀台⾮根交换机到根交换机之间的最佳路径,选举指定交换机(Designated Switch),并决定根端⼝(Root Port);接着,在每段链路上选举指定端⼝(Designated Port);最后,将所有根端⼝和指定端⼝置成转发(Forward)状态,将⾮指定端⼝置为阻塞(Block)状态。
2)运⾏RSTP的交换机的端⼝只有三种状态:Discarding,Learning,Forwarding; 其中Discarding 取代了STP的Disabled,Blocking和Listening三种状态。
RSTP协议在STP协议基础上做了三点重要改进,使得收敛速度快得多:a)为根端⼝和指定端⼝分别设置了快速切换⽤的替换端⼝(Alternate Port)和备份端⼝(Backup Port)两种⾓⾊,当根端⼝/指定端⼝失效的情况下,替换端⼝/备份端⼝就会⽆时延地进⼊转发状态。
Java实验报告中的所有实验题实验一略实验二Java 基本语法练习【完成实验项目】1.输入一个整数,输出该数的二进制表示形式的字符串2.编写Java应用程序,把100~1000的自然数中能够被3整除的数输出到屏幕上。
3.打印小于1000的斐波纳契数4. 输入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其面积实验三面向对象基础编程【完成实验项目】1.写一个名为Rectangle的类表示矩形。
其属性包括宽width、高height和颜色color,width和height都是double型的,而color则是String类型的。
要求该类提供计算面积的方法getArea()方法,以及修改width和height的值及获得width和height当前值的方法。
要求:(1)使用构造函数完成各属性的初始赋值(2)使用getter和setter的形式完成属性的访问及修改2. . 请定义一个名为Card的扑克牌类,该类有两个private访问权限的字符串变量face 和suit:face描述一张牌的牌面值(如:"Ace", "Deuce", "Three","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Jack", "Queen", "King");suit描述一张牌的花色(如:"Hearts", "Diamonds", "Clubs", "Spades")。
定义Card类中的public访问权限的构造方法,为类中的变量赋值;定义protected访问权限的方法getFace(),得到扑克牌的牌面值; 定义protected访问权限的方法getSuit(),得到扑克牌的花色; 定义方法toString(),返回表示扑克牌的花色和牌面值字符串(如“Ace of Hearts”、“Ten of Clubs”等)。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称:《网络管理技术》实验题目:实验五IPv6地址配置与地址解析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吴许俊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全球单播地址和链路本地地址的概念。
2. 掌握在PC及路由器上配置IPv6地址的方法。
3. 理解NS邻居发现和NA邻居通告的工作原理。
4. 掌握在PC及路由器上查看IPv6邻居信息的方法。
5. 理解on-link地址情况下IPv6地址解析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1.根据实验要求组建网络。
2.Windows 主机安装IPv6协议,配置IPv6地址。
3.思科路由器启用IPv6,接口配置IPv6地址。
4. 在IPv6主机和IPv6路由器上测试邻居信息。
5. 使用Wireshark分析NS报文和NA报文。
三、实验步骤1.建立物理连接2.配置链路本地地址(1)PC配置链路本地地址本实验PC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在“命令行提示符”窗口输入命令netsh interface ipv6 install,安装并启动IPv6协议栈。
PC上启用了IPv6协议栈后,系统会自动给网络接口配置一个符合EUI-64规范的链路本地地址,同时Windows系统会创建一些逻辑接口,使用命令show interface 来查看系统上的所有接口的信息(2)路由器配置链路本地地址同样,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种方法给路由器配置链路本地地址,一种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符合EUI-64 格式的地址,另一种是手动配置一个链路本地地址。
3.配置全球单播地址4.测试IPv6得之的可达性5.查看IPv6邻居信息路由器已经启用了IPv6报文转发功能,并且接口已经配置了IPv6地址1::1/64。
IPv6地址解析中有两种情况,分别是on-link和off-link。
on-link是指该地址存在于与接口相同的链路上。
例如,在PC的邻居表中,1::1地址就应该是on-link,而在路由器的邻居表中,1::2地址应该是on-link。
实验5交换机的配置与应用一实验目的在熟悉交换机外部结构的基础上,了解交换机的物理连接方法和基本参数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要求1.设备要求:计算机至少1台(装有Windows 2000/XP/2003操作系统、装有网卡),二层交换机1台,直连UTP线1根,Console电缆1根。
2.每组2人,合作完成。
三实验预备知识交换机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硬件连接和基本参数的配置。
从外形上看,交换机与集线器非常相似,但二者在工作原理上完全不同:前者工作在物理层、各端口共享总线,在物理拓扑上看似星型网,但在工作原理上属于总线型;而后者却需要相关配置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地址学习、数据帧过滤和按生成树传递。
图5.1 交换机外观图5.2 一种控制端口外观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使用终端控制台查看和修改交换机的配置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
随以太网交换机的不同,配置方法和配置命令也有很大差异。
Cisco2924以太网交换机带有24个端口,并具有10/100M自适应功能。
下面,已Cisco2924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如图5.3所示的局域网为例,介绍其简单的配置方法。
1. 实验拓扑PC Switch_ACom1 Console图5.3 PC机与交换机的控制台端口相连终端控制台的连接和配置通过控制台查看和修改交换机的配置需要一台PC机或一台简易的终端,但是该PC机或简易终端应该能够仿真VT100终端。
实际上,Windows 2000 Server 中的“超级终端”软件可以对VT100终端进行仿真。
PC机或终端需要一条电缆进行连接,它一段与交换机的控制台端口相连,如图5.1所示,另一端与PC机或终端的串行口(DB9口或DB25口)相连。
2.超级终端设置利用PC机作为控制终端使用,在连接完毕后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设置:①启动Windows XP操作系统,通过“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进入超级终端程序;②选择交换机使用的串行口COM1,并将该串口设置为9600波特、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和硬件流量控制,如图5.4所示;图5.4 设置超级终端的串行口③登录交换机:单击“回车”键,系统将收到交换机的回送信息,进入交换机的用户模式,如图5.5所示。
实验五、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 IP 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机制,通过实际的抓包分析,掌握 IP 数据包的格式、IP 地址的分类与分配、子网掩码的作用以及路由选择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抓包工具:Wireshark三、实验原理1、 IP 协议概述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 TCP/IP 协议簇中最为核心的协议之一,它负责为网络中的设备提供逻辑地址(即 IP 地址),并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2、 IP 数据包格式IP 数据包由头部和数据部分组成。
头部包含了源 IP 地址、目的 IP地址、协议类型、生存时间(TTL)等重要信息。
3、 IP 地址分类IP 地址分为 A、B、C、D、E 五类,其中 A、B、C 类为常用的单播地址,D 类用于组播,E 类为保留地址。
4、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确定 IP 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从而实现子网划分。
5、路由选择路由器根据 IP 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和路由表,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
四、实验步骤1、打开 Wireshark 软件,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一些常见的网络操作,如访问网页、发送邮件等,以获取 IP 数据包。
3、停止抓包,并对抓取到的数据包进行筛选,只显示 IP 协议的数据包。
4、逐个分析 IP 数据包的头部信息,包括源 IP 地址、目的 IP 地址、协议类型、TTL 等。
5、观察不同类型的 IP 地址,并分析其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6、研究子网掩码在数据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子网掩码确定子网范围。
7、分析路由选择过程,观察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转发路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IP 数据包格式分析通过对抓取到的 IP 数据包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头部格式如下:版本(Version):通常为 4,表示 IPv4 协议。
头部长度(Header Length):以 4 字节为单位,指示头部的长度。
(1)掌握Linux 提供的文件系统调用的使用方法;
(2)熟悉文件和目录操作的系统调用用户接口;
(3)了解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1) 利用Linux 有关系统调用函数编写一个文件工具filetools,要求具有下列功能:***********
0. 退出
1. 创建新文件
2. 写文件
3. 读文件
4. 复制文件
5. 修改文件权限
6. 查看文件权限
7. 创建子目录
8. 删除子目录
9. 改变当前目录到指定目录
10. 链接操作
通过这次实验掌握Linux 提供的文件系统调用的使用方法;熟悉文件和目录操作的调用用户接口,了解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实验五抓包分析实验——Iris的使用【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抓包工具Iris的使用;利用Iris进行网络抓包实验并做简单分析。
【预备知识】网络嗅探: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是基于“共享”原理的:所有的同一本地网范围内的计算机共同接收到相同的数据包。
这意味着计算机直接的通讯都是透明可见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以太网卡都构造了硬件的“过滤器”来忽略掉一切和自己无关的网络信息(事实上是忽略掉了与自身MAC地址不符合的信息)。
而网络嗅探程序利用了这个特点,它主动的关闭了过滤器,也就是设置了网卡“混杂模式”,此时,嗅探程序就能够接收到整个以太网内的网络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
通过对得到的数据包进行一定的分析,网络嗅探程序可能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机密数据,账户密码等,得到有用信息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数据包的类型,加密程度等。
【实验环境】以一组同学为例PC1: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SP2,IP地址为‘192.168.0.1’PC2: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SP2,IP地址为‘192.168.0.2’PC3:Windows 2000 Server+SP2,IP地址为‘192.168.0.3’其中PC2安装Iris进行抓包,PC1主要用来向PC3发包。
【实验工具】Iris.exe:Version 2.0 英文版;eEye公司;共享软件;网络嗅探工具,可以抓取并分析在共享式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通过分析数据包可能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帐户密码信息。
【实验过程与步骤】步骤一:配置Iris1.启动PC2上安装的Iris(如果是第一次使用,会提示你设置adapters,即软件所使用的网卡,如图6-1)图6-1 网卡设置2. Tools->setting可做各项配置,选默认设置即可(如图6-2)。
图6-2 捕捉方式选项3. Filters->Edit filter设置包过滤规则,可针对多种参数进行设置,选择抓取包的类(如图6-3)。
实验五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的1、熟悉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使用环境;2、掌握路由器的几种工作模式及模式之间的切换;3、掌握路由器常见端口的配置步骤;4、理解路由表的查找原理,理解静态路由的概念;5、掌握设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的方法;实验环境Packet tracer 5.0实验步骤1、使用模拟器Packet tracer构建如下的网络拓扑:注意: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路由器和计算机之间应该采用哪种电缆?2、PC机的IP配置进入PC机配置环境,按照图中的要求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3、路由器模式切换Router>enable /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特权模式进入配置模式用户模式用户只能查看路由器的一些基本状态,不能进行设置;特权模式用户可以使用show 和debug命令进行配置检查,还不能进行路由器配置的修改;配置模式用户才能真正修改路由器的配置,比如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表,详细的配置命令需要参考路由器配置文档。
如果想配置具体端口,还需要进入第4级。
4、路由器端口配置Router3:Router(config)#interface s0/0/0 //进入端口模式,配置串口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配置串口IP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interface f0/0 //进入端口模式,配置以太网接口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4:Router(config)#interface s0/0/0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2.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配置时钟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interface f0/0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3.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配置完成后,在PC机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和路由器各端口以及PC和PC 之间的连通情况,并思考为什么是这种情况?5、静态路由配置给Router3配置一条静态路由信息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给Router2配置一条静态路由信息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配置完成后,在PC机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和路由器各端口以及PC和PC 之间的连通情况,并思考为什么是这种情况?6、查看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在特权模式下查看路由器的路由信息:Router#show ip route观察路由表中的各条路由信息,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