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常态化建设——生态化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15.51 KB
- 文档页数:1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02.06•【文号】办政法〔2024〕44号•【施行日期】2024.0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的通知办政法〔2024〕44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2024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水利部制定了《2024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水利部办公厅2024年2月6日2024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2024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部党组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的要求,统筹做好水利立法、执法、普法和依法行政等各项工作,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进度1.加快推进水法防洪法修改。
举全系统之力,汇各方之智,压茬推进立法调研、专题研究、条文起草、征求意见和专家咨询等工作,提高修改质量。
加强立法协调,加快工作进度,力争2024年底前向国务院报送修改草案稿。
2.着力推动重要法律法规立法及实施。
全力推动节约用水条例尽快颁布出台,认真抓好条例宣贯实施。
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生态环境法典等法律涉水条文研究起草工作。
推动长江保护法深入贯彻实施。
组织完善黄河保护法相关配套制度,配合国家立法机关做好法律实施情况检查工作。
3.持续强化规章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流域治理管理、水资源、水利工程等方面规章制度建设,做好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办法审查修改和审议出台工作。
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强行蓄滞洪区管理与生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21.03.18•【字号】苏水规〔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强行蓄滞洪区管理与生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江苏省加强行蓄滞洪区管理与生态建设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请认真抓好落实。
江苏省水利厅2021年3月18日江苏省加强行蓄滞洪区管理与生态建设实施意见行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区内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事关流域防洪保安,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和生态湿地蓄洪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行蓄滞洪区管理与生态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江苏省防洪条例》,以及国家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江苏省加强行蓄滞洪区管理与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协调流域防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保护行蓄滞洪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因地制宜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确保行蓄滞洪区人民生命安全,促进行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滨水空间生态修复,为安全江苏、美丽江苏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流域防洪规划,优化行蓄滞洪区布局,明确行蓄滞洪功能要求,实施行蓄滞洪工程建设,确保行蓄滞洪区有效运用。
——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根据各行蓄滞洪区洪水特点、风险特性、安全状况和开发利用状态,推进行蓄滞洪区分类分区管理,明确分类分区管控要求,实施居民迁建,制定防御洪水风险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山东省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2023年8月,我省被水利部确定为黄河流域唯一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水网+”行动,构筑水安全保障网、水民生服务网、水生态保护网,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内河航运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省级水网覆盖范围达到88%以上,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水安全保障更加坚实,重点防洪保护区、重要河段达到规划防洪标准,5级及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77%以上;水民生服务能力全面增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3年下降16驰,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69.9%,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水网融合拓展领域日益宽泛,四个示范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水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发展新业态逐步形成。
二、聚力“水网+防洪安全”,筑牢水安全保障网1加快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
围绕“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总体架构,加快实施一批控制性枢纽工程。
论证实施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工程,加高加固金山坝,实现老湖区分区运用。
加快青岛官路、烟台老岚、临沂双垠等水库建设,加快推进济南太平、威海长会口、聊城大沙河等14座大中型水库及南四湖退坪还湖等工程前期论证。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0.08.13•【文号】办河湖〔2020〕177号•【施行日期】2020.08.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办河湖〔2020〕177号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关系到防洪安全、河势稳定、生态安全,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河湖“清四乱”工作中,一些地方未批先建、违规审批涉河建设项目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今年汛期,新闻媒体对一些违法违规涉河建设项目也有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现就有关要求明确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控,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和实施监管,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有序规范,为建设幸福河湖提供有力保障。
各流域管理机构、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完善制度标准,严格许可程序,加强实施监督,各省级河长制办公室要将清理整治违法违规问题作为河长制湖长制的重要任务,纳入日常工作和考核问责。
二、进一步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一)规范许可范围。
在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工程设施,要依法依规履行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手续。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水利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保障水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作。
现将2023年度水利项目工作总结如下: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 投资规模与进度:2023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累计达到11179亿元,完成投资9748亿元,创新高。
新开工水利项目2.64万个,重大水利工程开工37项。
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和进度均达到预期目标。
2. 重点工程进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000亿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累计调水超过20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受水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引黄入晋、引汉济渭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3.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约2万处,解决了约5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完成约6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
三、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配置:全国水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高,跨流域调水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全国水资源配置率达到60%以上,较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 水资源节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亿亩,节水率达到30%以上。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6%,较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3. 水资源保护: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71.9%,较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1. 生态补水: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增加河湖生态流量,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全国生态补水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
2. 湿地保护与恢复: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新增湿地面积100万亩。
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3. 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全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2亿亩,水土保持率达到60%以上。
黑龙江省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1-04-18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省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兴建的各类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步增产、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和航行条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举全省之力大兴现代水利,水利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水利事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但是必须看到,由于长期以来水利投入严重不足,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流域性防洪控制工程少,江河堤防标准低,各类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多,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差,旱涝灾害频繁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大患;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利用结构不合理,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旱涝保收田少,农田抗灾能力弱仍然是影响粮食稳产高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硬伤;水土流失、水污染、湿地萎缩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环境恶化仍然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最大障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利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从根本上扭转农业“靠天吃饭”局面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夯实水利基础迫在眉睫。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切实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2.03.04•【文号】办政法〔2022〕62号•【施行日期】2022.03.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的通知办政法〔2022〕62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2022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水利部制定了《2022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水利部办公厅2022年3月4日2022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2022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围绕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要求,统筹推进水法治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法治一体建设1.统筹水利体制机制法治建设任务。
牵头编制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
二、加快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2.推动黄河保护法颁布施行。
积极配合做好黄河保护法审查审议工作,力争尽早颁布实施,开展宣传贯彻工作。
3.开展基础性法律修订工作。
推进水法修订,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积极推动立项、修订草案起草等工作,争取列入国家立法规划。
做好防洪法修订前期研究工作。
4.推动重点领域行政法规制定修改。
浅谈焦港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工程创建1.概况1.1工程概况焦港水利枢纽工程由焦港闸、焦港泵站两座工程组成,位于如皋市石庄镇凤龙村,距焦港入江口4.38km,是利用连申线(通榆河南延)结合送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海引江片主要控制工程之一,与碾砣闸、九圩、通吕等水利枢纽工程共同担负着流域9609.1km2内南通市全部和东台市通榆河以东地区以及与其相关的沿海滩涂的防洪、排涝、灌溉和改善水环境等任务。
焦港闸工程:焦港闸工程是焦港引江、排涝的口门控制建筑物,始建于1957年7月,扩建于2016年9月。
焦港闸为中型水闸,工程等别为Ⅱ等,主要建筑物2级,次要建筑物3级,共5孔,闸室总净宽44m(其中:中孔1孔,净宽12.0m;边孔4孔,净宽8.0m),设计旬平均引水流量47m3/s,最大引潮流量497m3/s;设计平均排涝流量158m3/s,最大排涝流量484m3/s。
工程采用平面升卧式钢闸门,闸底板顶面高程-2.5m(废黄河高程系,下同),门顶高程6.2m,中孔配备QHQ2×320卷扬式启闭机1台,边孔配备QHQ2×225卷扬式启闭机4台。
工程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长江高潮位(5.59m)设计,200年一遇长江高潮位(5.82m)校核。
焦港泵站工程:为改善区域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提高引江能力和受水区用水保证,发挥河道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焦港闸东侧100m处新建焦港泵站。
焦港站工程等别为Ⅱ等,大(2)型泵站,2018年8月动工,2019年8月完工。
泵站设计流量50m3/s,单机设计流量10m3/s,配备5台套潜水贯流泵,型号2000GZBW-10/1.635-500kW/10kV,配套YQGN850-8/10kV异步电机,功率500kW,总装机容量2500kW。
泵站布置型式为堤身式,正向进、出水,采用平直管进出水流道,出口采用快速闸门断流方式。
设计进水侧最低水位-1.0m,净扬程1.635m,最小扬程0.0m,最大扬程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