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5.夏天里的成长(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51.79 KB
- 文档页数:10
16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过程板块一明确要求,导入新课1.单元导读。
(1)观察:请认真观察单元篇章页,看看插图画了些什么,自由读上面的文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相机理解“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的含义)(2)推想:想想本单元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与其他单元安排的内容有何不同,以及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3)明确: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我们要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并且要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4)齐读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2.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整理衣柜时,你也许会发现去年的裤子短了一大截,手套小了一大圈;有的同学在上个月养的还不能睁开眼睛的小灰狗,这个月不仅毛色变了,还能机灵地围着你上蹿下跳。
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学生畅谈)那么,你们知道,万物在哪个季节生长最快?(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里的成长”的?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板块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课件出示活生生苔藓草坪甘蔗瀑布增加缝隙软绵绵谚语棚架农作物尽量指名认读,互助正音,齐读。
课件出示缝.隙(fènɡ)尽.量(jǐn)指导书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第【1】篇〗《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品味语言,理解生长的含义,领悟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1.理解生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2.领悟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能够很快引领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景中,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夏天植物生长特别快,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师:同学们看的这么专注,你的感受是什么?(2人)师:是啊,夏天的植物生长很快。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梁容若的文章《夏天里的成长》,看看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
(屏显)大声朗读课文(屏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师:这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朗读文本,学生们对于内容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中心句,从中心句中找出关键词再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从而支撑课堂。
(二)关键词一:万物(屏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师:先来聊一聊万物,围绕中心,文章列举了什么事物?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并尝试分类。
万物:绿蔓、竹子、高粱、苔藓、小猫小狗小鸡小鸭、草、树木、山、稻秧、甘蔗、地、水、瀑布、河、铁轨、柏油路、人植物、动物---有生命山、水、地、铁轨、柏油路---无生命人【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万物”都有哪些,并且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写的,从植物到动物,从有生命到无生命再具体到人。
领会文章中所有的材料都要围绕中心进行安排的道理。
(三)关键词二:生长(屏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抓关键词认真研读2-3段师:我们再聊一聊生长吧。
文中哪句话最能具体夏天生长的特点?屏显:“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最突出表现特点?指导:“飞快”-----强调了长了速度“跳跃”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强调了长的幅度“看得见”----强调了长的样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案教案教材版本: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程内容: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感受夏天的美好和成长的力量。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并能够体会到抒情诗的感受。
3. 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教学准备:1. 教材课本《夏天里的成长》。
2. 生字卡片。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如夏天的风景图片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话题“夏天”。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印象和感受。
阅读诗歌:(10分钟)1. 课前教师准备好课文录音或诵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 学生熟读诗歌,并思考诗歌中的意境和感受。
讨论诗歌:(10分钟)1. 学生就诗歌的意象、节奏、语言等进行讨论,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夏天和成长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阅读诗歌背景:(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学生听教师讲解,了解诗歌的来历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朗读诗歌:(10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语调、抑扬顿挫等方面的表达。
2. 学生跟读诗歌,并注意声音的起伏和抑扬顿挫。
诗歌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找出诗歌中的抒情之处。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提问,巩固学习的内容。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夏天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赏析。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关于夏天成长的诗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夏天里的成长》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夏天里的成长》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展开叙述。
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鲜明的观点,简洁明快地引领全文。
文章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柏油路以及人等方面描写了夏天里万物的生长,语言简洁明快、清新优美,富有节奏感。
从教材内容来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
例如,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长。
”通过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夏天万物生长的迅速。
还有像“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这种短句的使用,简洁而生动地表现出植物生长的快速变化。
文中对动植物生长的描写,如“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不仅展示了不同事物在夏天里的生长状态,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描写方法的借鉴。
另外,文中关于人的成长部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一表述富有哲理,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意义与方式。
二、设计思路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析语句,感受夏天万物生长的蓬勃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联系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深入理解成长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棚、苔、藓、坪、蔗、瀑、增、缝、谚”等生字,理解并积累“活生生、苔藓、甘蔗、软绵绵、谚语”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效果。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夏天里不同事物的生长特点,总结写作方法。
《夏天里的成长》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夏天里的成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
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
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本课的教学,教师要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诵读感悟,力求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4.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和感悟,感受夏天里各种事物都在快速地生长。
2.学会与人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含义,从而懂得把握时间,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含义。
2.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师:一提起秋天,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可是当你驻足欣赏那挂满枝头的丰硕的果实时,一定不会想到,他们经历了夏日里飞快地长、跳跃的长,才会拥有金秋的大丰收。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体验夏天里的成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梁容若(1904-1997),河北行唐人,作家、教育家。
【设计意图】教师几句简单平实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绪带入炎热的夏日,草木葱茏,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为下面围绕“哪些事物成长,怎样成长”展开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15.《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是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也是文中的中心句。
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一)师范读,同桌交流。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着老师的范读,一起走进夏天。
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
(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结合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看看作者描写了夏天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然后同桌两个人相互交流一下。
(二)全班交流1.同学们交流的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发言会很精彩。
那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交流。
3.师总结:植物、动物、山、地、河、铁轨、柏油路、人(用力的生长)(三)第二自然段交流提示1.这些生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
”(2)指导朗读:“飞快地”、“跳跃地”、“活生生地看得见的”读出节奏感,稍快。
(3)拓展练习:你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生物在夏天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植物:绿蔓、竹子、高粱、苞蕾(鲜花、果实)有生命的苔藓、草坪、菜畦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就是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的概念。
)4.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成长的特点。
5.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四)第三自然段交流提示。
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围绕中心意思写”为主题,包含《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爸爸的计划》《小站》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一个习作训练。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围绕中心意思写”。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课文,作者都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并且体现得特别明显。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而较准确地把握课文大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交流平台”教学要关注课文,让学生理解如何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写,并掌握把重点事例写具体的方法,理解其意义。
“初试身手”教学,通过两道思考题,让学生从易到难,学习围绕具体的题目进行选材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题目选取恰当的事例或合适的写作角度。
“习作例文”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突出自主学习,使其进一步领悟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
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汉字的情感。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夏天里的成长2写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表达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盼2写了想要穿上新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期盼,表达了“我”穿着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赞美了童心的纯真与美好。
1.会写22个生字,会写24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3.学习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作者珍惜时间、及时发奋学习的情感。
5.体会生动、具体的心理描写。
6.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1.围绕中心意思表达。
2.围绕题目选材。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出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具体方法和意义。
2.尝试围绕中心意思(或题目)选材。
15夏天里的成长1.会写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活生生、苔藓、草坪”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一定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案教案: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南希·斯图尔特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2.理解诗歌《夏天里的成长》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4.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夏天里的成长》的背景和创作者。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表达诗歌。
教学准备:1.诗歌《夏天里的成长》的课文,多媒体设备。
2.课前准备PPT,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作者介绍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来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诗歌的标题《夏天里的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夏天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然后,引导学生预测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背景介绍,包括作者南希·斯图尔特的简介和创作动机。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诗歌中的一些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Step 3: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然后鼓励学生一起朗读,并观察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作者通过诗歌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Step 4: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情感词汇或者写字纸,让学生通过画画、写诗、描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情感表达。
Step 5: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Step 6:课后延伸(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写一首诗歌表达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和感受。
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表达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了解__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
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
(自由交流)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
《夏天里的成长》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
《盼》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亲近大自然的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好处;学会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练习:判断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体现中心意思。
《习作例文》教学《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人物的,体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出示一组汉字,想象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2.单元重点:
(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也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
《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2)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作者在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时,分三个方面描写夏季万物迅速生长的状态。
因不同方面的事物夏季里表现出的状态也会不同,所以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抓住它们在夏季里的不同生长状态进行生动描写,体现生长迅速的中心意思。
《盼》一文作者在描写盼望下雨时,成功的将不同的心理体验形象化,具体体现“盼”的心情。
因为抓住把自己想的、感受的、着急的、担心的不同心情生动地写出来,凸显出中心意思。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
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还是记叙文,对于这类文章,学生好理解,但本单元的两篇文章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对于散文了解不多,本单元
的文章都是通过几个事例来表达一个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本单元这两文章的核心点是抓文眼,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是关键,《夏天里的成长》中“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是全文的中心句。
《盼》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
3.本单元的习作时围绕中心意思去写,可以从生活中选取能够表达这一中心意思的不同事例或表现出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是自己脑海中想象的不同画面,全面的、多角度的进行描述,充分的表达中心意思。
在选材时要选典型的,有用的,新颖的。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15夏天里的成长(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了解万物在夏天迅速成长的状态,知道要遵循规律,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菜畦速度快。
丰满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谚语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尽量指女人体态胖瘦适中、匀称好看,有韵味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有什么体会?(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能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
四、学习“会写字”
棚苔藓坪蔗瀑缝谚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苔、藓、蔗”,上下结构结构,上小下大,都是草字头。
“棚、坪、瀑、缝、谚”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毯、腐”和左右结构的字“鞭、襟”,学生练写。
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部鱼的最后一笔是提。
蔗:上下结构,广字里面是“廿”不是“甘”,“灬”要展开。
瀑:上下结构,右下部是“氺”,不是“水”。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在夏天万物成长的速度非常快。
六、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知道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万物 迅速生长 生物--植物、动物
事物--山、地、河、铁轨、柏油路 人-- 学生 赶时候 赶热天 夏
天里的成
长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写出了许多生物和非生物都在夏天里成长的具体实例,最后点明主题:人要抓住成长的机会,尽力尽快成长。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本文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
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
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没有很好的去引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现象,说明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第一位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那么,就无从谈到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第10 页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