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 格式:ppt
- 大小:9.30 MB
- 文档页数:63
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第3课时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二次国共合作、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知识。
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和意义;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教学要点】重点: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分析日本在1938年底变换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和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开门见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
新课探究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简介统一战线形成过程:1937年,根据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至此,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意义: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动员并团结全民族力量展开长期抗战的根本保证,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三、台儿庄战役1、背景:(P93)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的战略态势,向津浦、陇海两线交会的徐州发动进攻。
徐州会战开始。
而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2、时间:1938年春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4、战绩: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如何评价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
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
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杨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
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
节课所学的内
容,查漏补缺
板书。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单元知识网络】【知识清单】1.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2.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5.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6.1937年12月,日本制造的侵华罪行:南京大屠杀7.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③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8.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南京大屠杀: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中华民族的抗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的典型事例:平型关大捷 敌后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为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9.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中共七大。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一、【课标解读】:课标:3-1-5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某某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课标解读: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单元第一课以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描述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本框内容则以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为切入口,从两个角度描述了侵华战争的开始。
从日本方面看,侵华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X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其转嫁经济危机的手段。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侵华拉开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它促使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2.教材结构体系:背景九一八事变开端结果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的高涨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九运动背景经过某某事变结果意义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2.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某某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知道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争的初步建立。
了解某某事变的经过,理解它的意义。
4.能分析某某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2.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3.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收集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如杨虎城、X学良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受它们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难点: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理论性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相当多的问题作出分析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本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