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章-偏好
- 格式:ppt
- 大小:911.50 KB
- 文档页数:27
PowerPoint Slides prepared by: Andreea CHIRITESCUAndreea CHIRITESCU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偏好和效用PowerPoint Slides prepared by:Andreea CHIRITESCUAndreea CHIRITESCU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完备性–如果A 和B 是任意两种情况,理性人总能准确表达下列三种可能性之一准确表达下列三种可能性之:•A 优于B•B 优于A•B A 和B 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传递性–如果个人表示“A 优于B ”以及“B 优于”,那么他一定会认为“”C ,那么他定会认为A 优于C–说明个人的选择具有内在一致性•连续性–如果个人表示“A 优于B ”,那么充分接的情况也一定优于近A 的情况也定优于B–用来分析个人对收入或价格发生相对较小变化的反应•假设: 完备性、传递性和连续性–人们可以规范的将所有可能的情况按照偏好程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经济学家称这种排序为效用–如果一个人在A 和B 两种情况中偏好A–那么就可以说A 的效用比B 的效用大:U(A) > U(B)•效用–个人的偏好顺序可以用下列效用函数来表,x ,...,x 示U(x 1, x 2, . . . , x n )•其中x 1, x 2,…, x n 是个人在某一时点上可能消费的n n 商种品的数量•这个函数只有在保序变换时是唯一的•效用排序在本质上是序数的–记录人们对商品束的相对喜爱程度后谁的效用变–无法得知当情况A 变为B 后,谁的效用变化更大–不同人之间效用不可比较•效用的度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消费实物商品的影响–内心的态度–心理压力–个人经历–所处的文化环境•其他条件不变假定–“其他因素均相同”–集中精力分析那些可计量的选项•令影响行为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消费商品的效用–假设个人必须在n 中消费品x 1, x 2,…, x n 中选择–个人对这些商品的偏好序可以用下列效用函数来表示: 效用= U (x1, x 2,…, x n ; 其他事物)–“”其他事物 在我们的分析中它们是保持不变的, 因此:效用= U (x 1, x 2,…, x n )–仅考虑两种商品, x 和y : 效用= U (x,y )•效用函数的参数–U(W) = 从真实财富(W)中获得的效用U(c h)=–U(c,h) = 从消费和休闲中获得的效用–U(c 1,c 2) = 从两个时期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U(x,y)•多消费比少消费好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那些排序优于消费组合(x*, y*)的组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选择1.消费者是如何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商品组合?怎样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需求行为?2.案例:牛奶消费与白酒相比较3.人们消费的基本原则–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他们最偏好(评价最高)的产品与服务。
二、效用(Utility)1.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satisfaction) 。
注(1)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不包含有关是非的价值判断。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效用绝不是可以观察与度量的心理函数。
它仅仅是经济学家用来理解个人选择行为一种科学工具。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把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所表达出来的效用。
3.效用的解释——主观心理感觉例子一:《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例子二:《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
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
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还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Notes on Varian’s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7th Edition)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注释注释注释第3章:偏好曹乾(东南大学 caoqianseu@ )Chapter 3: 偏好A.偏好三公理是关于“−f ”的三个假设,这三个公理中,反身性公理是多余的,它已蕴含在完备性公理中。
为看清这一点,回顾一下完备性公理的定义:任给两个消费束x 和y ,则或者x y −f 或者x y −f 。
由于完备性公理未排除x 和y 是同一消费束的情形,该情形下在上式中将y 替换为x ,显然有x x −f 。
这正是反身性公理。
公理是最基本的假设,其地位就象建筑大楼中的地基。
公理是公认的假设,不需证明也无法证明。
偏好三公理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石。
稍后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作业3.1:完备性公理蕴含着传递性公理吗? 传递性公理蕴含着完备性公理吗?举例说明。
【或者说,为了从不同的消费束中选择出最好的,为什么一定要假设偏好存在着完备性和传递性,而不能只假设其中一种性质?】B.如果−f 满足完备性(包含反身性)和传递性,则可以证明:(1)若消费束z y x −f f ,则z x f ;(2)f 是非反身的(x x f 不成立)和传递的;(3)~是反身的,传递的,和对称的(如果x~y ,则y~x )。
以上三个结论符合直觉,可以拿过来直接使用。
但为了让你相信这是真的,我们严格证明如下。
证(1):因为z y f 意味着z y −f 成立,由−f 的传递性可知z x −f 。
假设x z −f 。
由于z y −f ,由−f 的传递性可知x y −f 。
但这与题设y x f 矛盾。
因此x z −f 不成立,从而z x f 。
证(2):由−f 的反身性可知,对于任何x ,都有x x −f 成立。
因此,不可能存在x 使得x x f ,所以f是非反身的。
第3章 偏 好一、判断题1.如果小王的物理老师取她三次平时测验中最高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那么小王对三次平时测验成绩具有良性偏好。
( )【答案】F【解析】良好性状的偏好需要具有以下两个性质:①越多越好;②喜欢平均消费。
第一个性质显然满足,因为小王喜欢自己的分数越高越好。
第二个性质得不到满足,因为相比于较为接近的三个分数,小王显然更喜欢具有至少一次成绩的分数组合。
2.小李偏好商品1越多越好,偏好商品2越少越好,且小李喜欢平均消费。
如果把商品1放在横轴,商品2放在纵轴,那么他的无差异曲线斜率是正的,并且越来越陡。
( )【答案】F【解析】如图3-1所示,纵轴代表商品2,横轴代表商品1,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效用递增的方向。
由于商品2是越少越好,因此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因为小李喜欢平均消费,所以小李的偏好满足:()()()1122121,1,x y x y x x λλλλ+-+-⎡⎤⎣⎦f 因此,无差异曲线应该是越来越平坦的,而不是越来越陡峭。
图3-1 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3.如果偏好具有传递性,那么消费总是越多越好。
( )【答案】F【解析】偏好具有传递性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就更偏好A。
越多越好表示消费者总是偏好任何一种商品多一点,而不是少一点。
可知,越多越好与偏好的传递性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如果某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偏好也随之改变。
( )【答案】F【解析】商品的价格升高与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偏好是否变化并无直接关系;偏好体现在无差异曲线上,价格的变化并不一定改变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5.对于两种商品,如果消费者认为每种商品都是多多益善,而且边际替代率递减,则他的偏好是良性的。
( )【答案】T【解析】把满足越多越好和喜欢平均消费两个性质的理性偏好称为良性偏好。
良性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总是凸状的。
凹状无差异曲线总是对应为极端消费(即消费者只消费某一种商品)。
曹乾中级微观经济学37讲第3讲:偏好(含习题含习题详细详细详细解答解答解答))曹乾(东南大学 caoqianseu@ )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方法(第7版)完美翻译版范里安 著 曹乾 译(加州大学伯克利) (东南大学)第3章:偏好3偏好在第2章我们已看到,消费者行为的经济模型很简单:人们在能购买得起的商品束中选择最好的。
上一章说明了“能够买得起”的含义,本章则旨在说明“最优商品束”的概念。
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东西称为消费束...(consumption bundles )。
消费束是我们研究选择问题中涉及到的全部商品(或服务)。
“全部”二字值得强调:当分析消费者选择问题时,一定要将涉及到的商品全部包含在消费束的定义中。
如果我们是在最宽泛的水平上研究消费者选择问题,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消费者可能消费的所有商品,还需要知道消费的时间,地点以及在什么样情形下消费的。
毕竟人们不仅关心今天的食物数量,还关心明天的食物数量。
大西洋里的小船和撒哈拉沙漠里的同样的小船,意义是不同的,类似的还有晴天的雨伞与阴雨天的雨伞。
通常将不同场所或环境中的“同种”商品视为不同的商品,因为消费者在这样的情形下对商品的评价会不同。
然而,当我们研究的消费选择问题比较简单时,通常容易确定涉及到哪些商品。
我们经常使用两种商品进行分析,以前我们说过,可以将其中一种商品视为“所有其他的商品”,所以我们可以重点分析某种商品和其他所有商品之间的选择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消费选择问题涉及的商品很多,但仍可以使用二维架构进行分析。
由上所述可知,可以假设消费束包含两种商品,令),(21x x 表示消费束,其中1x 代表某种商品,2x 代表另外一种商品。
有时可将这个消费束简写为X 。
3.1消费者的偏好假设给定两个消费束),(21x x 和),(21y y ,消费者可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对这两个消费束排序。
即,消费者可以认为一个消费束严格好于另外一个消费束,或者认为这两个消费束无差异。
第3章偏好1.如果在(x1,x2)和(y1,y2)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却选择了(x1,x2),那么,能否得出(x1,x2)≻(y1,y2)的结论?答:不能得出(x1,x2)≻(y1,y2)的结论。
理由如下:从最优化原理,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够买得起的最佳商品束,就性状良好的偏好而言,即如果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严格凸性的,此时消费者的最优商品束是唯一的,消费者在(y1,y2)可以消费得起的情况下选择了(x1,x2),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x1,x2)≻(y1,y2)。
但就一般的情况而言,消费者的最优商品束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消费者在(y1,y2)可得的情况下选择了(x1,x2)时,消费者也可能对二者是无差异的。
因此,对于一般的情况只能得出结论(x1,x2)≻(y1,y2)。
2.考虑一下包括A、B、C的一组人,以及“A至少与B一样高”中的“至少一样高”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传递的吗?是完备的吗?答:(1)这种关系是传递的。
比如说A至少与B一样高,B至少与C一样高,这就是说A不会比B矮,B不会比C矮,所以A肯定不会比C矮,即A与C至少一样高。
(2)这一关系也是完备的,因为任何两个人的身高都具备可比性。
3.取同样一组人,然后考虑一下“的确比……高”这样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是传递的吗?反身的吗?完备的吗?答:这种关系是传递的,但不是反身的和完备的。
分析如下:在消费者理论中,对消费者的偏好有三个公理性假设,完备性(任何两个商品束之间都是可以比较的);反身性(任何商品束与同样的商品束相比至少是同样好的);传递性(如果消费者喜爱X消费束胜过Y,喜爱Y消费束胜过Z消费束,那么可以认为消费者喜爱X消费束胜过Z消费束)。
易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满足传递性但不满足完备性与反身性。
因为不能说一个人“自己的确比自己高”,所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不满足反身性;同时,并不是任意一个人的身高都高于另一个人,有可能它们两个一样高,所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不满足完备性。
无差异曲线:反应消费者偏好的完全替代品:完全替代品斜率(边际替代率)不一定是一MRSxy=常数完全互补品:预算线:纵轴商品数量来衡量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
增加1单位值的商品X的消费,代价就是减少斜率值(|-Px/Py|)对应的Y商品的消费。
预算线上及下方的点都可以表示在既定预算约束范围内的可购买的商品组合。
这个空间叫做预算空间或可购集(定义、数学表达方式):在预算收入、商品价格给定的情况下,不超过预算,任何花费部分或者全部预算的可行的商品组合。
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目标的商品组合也在预算空间(可购集)区域当中。
影响因素:收入、商品价格、税赋或补贴收入:不影响斜率、平移商品价格:旋转,向下向上税赋或补贴(类型:收入补贴、实物补贴)对预算约束的影响:实物补贴:折线,仍然是一条连线收入补贴:相比来说,收入补贴对消费者来说更加有利,可购集扩大的程度更大。
消费者均衡:效用极大化:这个购买组合必定出现在预算线上。
一般均衡点:就是一个切点--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也有没有切点的情况)。
MUx\MUy=Px\PyMUx\Px=MUy\Py经济效用、经济利益从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边际利益等于边际成本理解消费者均衡条件。
以厂商的利益得到最大为例子:Q=1000MB(=MR)边际收益:厂商追加售卖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益。
100总收益比边际收益重要。
考虑MC边际成本: 厂商追加一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
90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情况:MBx=MCy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怎么计算?MRSxy=3(边际替代律):一单位x消费的好处和三单位消费Y一样。
用Y的数量来表示X的边际收益。
多消费1单位的成本、代价就是Y的数量边际成本(相对价格之比)。
用Y的数量表示X的边际成本。
凹的无差异曲线与边界解: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值。
花费全部收所取得消费者权益最小的典E,因为它离U1无差异曲线最近。
图中效用水平最大的点?买A点。
然而现实当中,人们会买多种多样的消费品。
第3章 偏 好1.如果在()12x x ,和()12y y ,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却选择了()12x x ,,那么,能否得出()12x x , ()12y y ,的结论?答:不能得出()12x x , ()12y y ,的结论。
理由如下:从最优化原理,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够买得起的最佳商品束,就性状良好的偏好而言,即如果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严格凸性的,此时消费者的最优商品束是惟一的,消费者在()12y y ,可以消费得起的情况下选择了()12x x ,,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12x x , ()12y y ,。
但就一般的情况而言,消费者的最优商品束并不一定是惟一的,消费者在()12y y ,可得的情况下选择了()12x x ,时,消费者也可能对二者是无差异的。
因此,对于一般的情况只能得出结论()12x x ,()12y y ,。
2.考虑一下包括A 、B 、C 的一组人,以及“A 至少与B 一样高”中的“至少一样高”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传递的吗?是完备的吗?答:(1)这种关系是传递的。
比如说A 至少与B 一样高,B 至少与C 一样高,这就是说A 不会比B 矮,B 不会比C 矮,所以A 肯定不会比C 矮,即A 与C 至少一样高。
(2)这一关系也是完备的,因为任何两个人的身高都具备可比性。
3.在一组人中,“的确比……高”这种关系是传递的、反身的、完备的吗?答:这种关系是传递的,但不是反身的和完备的。
分析如下:在消费者理论中,对消费者的偏好有三个公理性假设,完备性(任何两个商品束之间都是可以比较的);反身性(任何商品束与同样的商品束相比至少是同样好的);传递性(如果消费者喜爱X消费束胜过Y,喜爱Y消费束胜过Z消费束,那么可以认为消费者喜爱X消费束胜过Z消费束)。
易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满足传递性但不满足完备性与反身性。
因为不能说一个人“自己的确比自己高”,所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不满足反身性;同时,并不是任意一个人的身高都高于另一个人,有可能它们两个一样高,所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不满足完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