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804.50 KB
- 文档页数:38
实验六 吸收实验(一)丙酮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程;2、了解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操作结果的影响;3、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ya 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定吸收剂用量与气体进出口浓度y 1、y 2的关系;2、测定气体流量与气体进出口浓度y 1、y 2的关系;3、测定吸收剂及气体温度与气体进出口浓度y 1、y 2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吸收是分离混合气体时利用混合气体中某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
不同的组分在不同的吸收剂、吸收温度、液气比及吸收剂进口浓度下,其吸收速率是不同的。
所选用的吸收剂对某组分具有选择性吸收。
1、吸收总传质系数K y a 的测定传质速率式: N A =K y a ·V 填·△Ym (1)物料衡算式: G 空(Y 1-Y 2)=L(X 1-X 2) (2) 相平衡式: Y=mX (3)(1)和(2)式联立得: K y a=12()mG Y Y V Y -∆空填 (4)由于实验物系是清水吸收丙酮,惰性气体为空气,气体进口中丙酮浓度y 1>10%,属于高浓度气体吸收,所以: Y 1=111y y - ; Y 2= 221y y - ;G 空—空气的流量(由装有测空气的流量计测定),Kmol/m 2·h ;V 填—与塔结构和填料层高度有关; 其中:22112211ln)()(mX Y mX Y mX Y mX Y Y m -----=∆ (5)02=X ; )(211Y Y LGX -=空 ;L —吸收剂的流量(由装有测吸收剂的流量计测定), Kmol/m 2·h ; m---相平衡常数(由吸收剂进塔与出塔处装的温度计所测温度确定),吸收温度:附:流量计校正公式为:2出进t t t +=G G =, L/h (G N 为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 单位变换:G A =空,Kmol/m 2·h ;(其中,A 为塔横截面积,PG n RT=)o L L M A=,Kmol/m 2·h ;(其中,L 0是水流量l/h ,M 0是水的摩尔质量)2、吸收塔的操作吸收操作的目标函数:y 2 或 η=影响y 2 有:1).设备因素;2).操作因素。
试验七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塔的操作,测定其中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吸收特性,并计算其吸收传质系数。
2.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是一种用于气体吸收液体的设备,常用于废气治理和化学工艺中。
填料吸收塔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填料层和液相层。
气体从塔底进入填料层,通过填料与液相进行接触,在质量传递的作用下,溶于气体中的物质被液相吸收,并由塔顶排出。
吸收传质系数是描述气体在液体中传质性能的参数,通常用k来表示。
吸收塔中气体的吸收速率与扩散速率成正比,与接触面积成反比。
传质速率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NTU = k * A * (Cg - Cgi)其中,NTU为传质单位时间内的传质量,k为吸收传质系数,A为塔内液相与气相的有效接触面积,Cg为塔底气相的浓度,Cgi为塔顶气相的浓度。
通过测量塔底和塔顶气相的浓度,以及塔底传质率,即可计算出吸收传质系数k。
3.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填料装入填料层,根据需要确定填料层的高度;(2)连接好气相和液相导管,并确保无漏气现象;(3)启动搅拌器,使液相均匀分布在填料层上;(4)将适量的气体通入塔底,并记录下通气时间;(5)在通气过程中,采集塔底和塔顶气相的样品,并测定其浓度;(6)根据浓度和通气时间计算塔底传质率;(7)根据传质率、填料表面积等参数计算吸收传质系数k。
4.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吸入有害气体;(2)确保气相和液相导管的连接紧密,无泄漏现象;(3)在取样时,保持塔内气相的稳定,避免因取样产生扰动;(4)实验结束后,清洗设备,存放妥善。
5.计算与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塔底和塔顶气相浓度,以及通气时间,计算出塔底传质率。
根据塔底传质率、填料表面积等参数,计算出吸收传质系数k。
6.结论通过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可以了解其中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吸收特性,并进一步计算其吸收传质系数。
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可用于化学工程中的设计与优化。
实验八吸收实验—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⒉掌握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⒊测定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⒋了解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⒌了解气相色谱仪和六通阀在线检测CO2浓度和测量方法;二、基本原理气体吸收是典型的传质过程之一。
由于CO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体吸收实验选择CO2作为溶质组分是最为适宜的。
本实验采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2组分。
一般将配置的原料气中的CO2浓度控制在10%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
又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此体系CO2气体的吸收过程属于液膜控制过程。
因此,本实验主要测定Kxa和HOL。
⒈计算公式:填料层高度h为:h=⎰h0dh=LKXaΩ⎰XbdXX-X*Xa=HOL⋅NOL A=LmV,则:NOL=11-Aln[(1-A)Yb-mXaYb-mXb+A]令:吸收因数HOL=LKxaΩ=hNOLKXa=LHOLΩ式中:h──填料层高度,m;L──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s;Ω──填料塔的横截面积,m2;Kxa──以△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s);HOL──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NOL──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Xa,Xb──CO2在塔顶、塔底液相中的摩尔比浓度,无因次;Ya,Yb──CO2在塔顶、塔底气相中的摩尔比浓度,无因次。
⒉测定方法(a)空气流量和水流量的测定本实验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得空气和水的流量,并根据实验条件(温度和压力)和有关公式换算成空气和水的摩尔流量。
(b)测定塔顶和塔底气相组成yb和ya;(c)平衡关系。
本实验的平衡关系可写成: Y=mX 式中:m──相平衡常数,m=E/P;E──亨利系数,E=f(t),Pa,根据液相温度测定值由附录查得;P──总压,Pa。
对清水而言,Xa=0,由全塔物料衡算V(Yb-Ya)=L(Xb-Xa),可得Xb。
YY 1Y 2XX 1X 2图12-1 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操作线22()LY X X Y G=-+ 平衡线Y=mX实验十二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程。
2、了解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操作结果的影响。
3、掌握吸收总体积传质系数a K y 和a K x 的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1、测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原理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由填料层高度公式决定12Y mY Y VZ K a Y -=⋅Ω∆ (12-1) **1122*11*22()()()ln ()m Y Y Y Y Y Y Y Y Y ---∆=-- (12-2) 式中y K 气相总传质系数,mol/m 2·h ;m Y ∆塔顶、塔底气相平均推动力;a 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m 2/m 3;a K y 气相总体积吸收传质系数,mol/m 3·h 。
(1)Z ――填料层高度m ,根据所装填料的高度直接测量。
(2)Ω――塔截面积m 2,24D πΩ=,而D 塔径为已知。
(3)V ――情性气体摩尔流量(空气)mol/ h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vpq V RT =,p――压力Pa ,压力表测量空气压力;q v ――体积流量m 3/h ,转子流量计测量(注意读数为实验条件20℃、1atm 下的,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如果用操作条件则需要进行换算,其依据为'v v q q =;T ――空气温度K ,温度计测量。
(4)Y 1――1111y Y y =-,稳定操作后(各仪表读数恒定5min )测量气体进口浓度(丙酮的摩尔分率),取样后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得的是丙酮的质量分率。
(5)Y 2――2221y Y y =-,稳定操作后(各仪表读数恒定5min )测量气体出口浓度(丙酮的摩尔分率),取样后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得的是丙酮的质量分率。
(6)气相平均推动力m Y ∆将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在坐标纸上作图,如图12-1所示在平衡线为直线或近似为直线时,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塔顶与塔底气相推动力。
填料精馏塔的操作与塔效率的测定金世成2014301040177实验数据处理装置编号:塔型:浆叶式搅拌萃取塔塔内径:37mm 溶质:A :苯甲酸稀释剂B :煤油萃取剂S :水连续相:水分散相:煤油重相密度:997.5kg·m -3轻相密度:800kg·m -3流量计转子密度ρf :7900kg·m -3塔的有效高度:0.75m 塔内温度t =23.6℃多次测得的数据取平均值,得如下表格1、重相水的密度:ρH2O =-0.0055×23.62+0.0228×23.6+999.99=997.5kg·m -32、轻相煤油的密度:800kg·m -33、塔底重相质量m 1:m 1=ρH2O ×V H2O =0.9975×25g =24.94g4、塔底轻相质量m 2:m 2=ρ煤油×V 煤油=0.8×10g =8g5、根据X Rb =(C NaOH ×V NaOH ×M NaOH )/(m 2+C NaOH ×V NaOH ×M NaOH ),可依次得到实验序号为1,2,3的X Rb 值6、根据X Rt =(C NaOH ×V NaOH ×M NaOH )/(m 2+C NaOH ×V NaOH ×M NaOH ),可依次得到实验序号为1,项目\实验序号123桨叶转速转/分200258296水转子流量计读数L ·h -14煤油转子流量计读数L ·h -16校正得到的煤油实际流量L ·h -14.53浓度分析NaOH 溶液浓度mol ·L -10.01052塔底轻相X Rb样品体积mL 101010NaOH 体积mL 6.73 6.60 6.67塔顶轻相X Rt 样品体积mL 101010NaOH 体积mL 4.15 3.30 2.50塔底重相Y Eb样品体积mL 102525NaOH 体积mL 0.200.874.21计算及实验结果塔底轻相浓度X RbkgA/kgB 3.539×10-4 3.470×10-4 3.507×10-4塔顶轻相浓度X Rt kgA/kgB 2.182×10-4 1.735×10-4 1.315×10-4塔底重相浓度Y Eb kgA/kgB 8.436×10-61.468×10-57.103×10-5水流量S kgS ·h -1 3.99煤油流量B kgB ·h -14.8传质单元数N OE 0.0304350.0594940.35448传质单元高度H OE 24.6426812.60631 2.11578体积总传质系数Y E a[m ·h ·(kgA/kgS)]150.5884294.36871753.922,3的X Rt值7、Y Eb=(C NaOH×V NaOH×M NaOH)/(m1+C NaOH×V NaOH×M NaOH),可依次得到实验序号为1,2,3的Y Ebt值9、作操作线,操作线方程B(X Rb-X Rt)=S(Y Eb-Y Et),由操作线上取一系列X R值,再由平衡曲线找出一系列对应的Y E*值。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程;(2)了解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操作结果的影响;(3)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二、基本原理1.吸收速率方程式吸收传质速率由吸收速率方程式决定: Na = Ky A Δym式中 Ky 为气相总传质系数,mol/m2*h;A 为填料的有效接触面积,m2;Δym 为塔顶、塔底气相平均推动力。
a 为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m2/m3;V 为填料层堆积体积, m3 ;Kya 为气相总容积吸收传质.系数,mol/m3*h。
从上式可看出,吸收过程传质速率主要由两个参数决定:Δym为过程的传质推动力,Kya的倒数1/Kya表征过程的传质阻力。
2.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吸收操作的结果最终表现在出口气体的组成y2上,或组分的回收率η上。
在低浓度气体吸收时,回收率可近似用下式计算:η = (y1 - y2)/y1吸收塔的气体进口条件是由前一工序决定的,一般认为稳定不变。
控制和调节吸收操作结果的操作变量是吸收剂的进口条件:流率 L 、温度 t 和浓度 x2 这三个要素。
由吸收分析可知,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方法,当气体流率 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η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出口气体的组成y2随着减小,回收率η增大。
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总传质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Δym的增大而引起,即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
但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可明显降低传质阻力,总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却有可能减小(视调节前操作工况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大。
吸收剂入口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也甚大,也是控制和调节吸收操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降低吸收剂的温度,使气体的溶解度增大,相平衡常数减小。
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的阻力随之减小,使吸收效果变好,y2降低,但平均推动力Δym或许会有所减小。
填料吸收塔传质系数的操作及吸收塔的操作◆ 5.1 实验内容(返回)分别改变吸收剂的流量、温度和气体的流量,观察实验现象,测定气体的进、出口浓度和吸收剂的进、出口温度,计算回收率η,传质推动力Δym和传质系数Kya。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气、液相流量变化和吸收剂温度改变对于吸收传质效果的影响。
◆ 5.2 实验目的(返回)(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一般结构和工业吸收过程流程;(2) 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ya的测定方法;(3) 考察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效果的影响;(4) 了解处理量变化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 5.3基本原理(返回)5.3.1 概述吸收过程是依据气相中各溶质组分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在化学工业中,吸收操作广泛地用于气体原料净化、有用组分的回收、产品制取和废气治理等方面。
在吸收过程研究中,一般可分为对吸收过程本身的特点或规律进行研究和对吸收设备进行开发研究两个方向。
前者的研究内容包括吸收剂的选择、确定影响吸收过程的主要因素、测定吸收速率等,研究的结果可为吸收过程工艺设计提供依据,或为过程的改进及强化提供方向;后者研究的重点为开发新型高效的吸收设备,如新型高效填料、新型塔板结构等。
吸收通常在塔设备内进行,工业上尤以填料塔用得普遍。
填料塔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圆筒壳体;(2)填料;(3)支撑板;(4)液体预分布装置;(5)液体再分布器;(6)捕沫装置;(7)进、出口接管,等等。
其中,塔内放置的专用填料作为气液接触的介体,其作用是使从塔顶流下的流体沿填料表面散布成大面积的液膜,并使从塔底上升的气体增强湍动,从而为气液接触传质提供良好条件。
液体预分布装置的作用是使得液体在塔内有一良好的均匀分布。
而液体在从塔顶向下流动的过程中,由于靠近塔壁处空隙大,流体阻力小,液体有逐渐向塔壁处汇集的倾向,从而使液体分布变差。
液体再分布器的作用是将靠近塔壁处的液体收集后再重新分布。
实验四十六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实验装置;2、了解操作条件改变对吸收率、平均推动力及传质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测定丙酮、空气-水吸收系统在填料吸收塔内作逆流接触的吸收传质系数K y a 或K x a2、分别改变吸收剂流量L 和进口温度t 1进,稳定操作后测定气体进、出口浓度y 1、y 2,计算回收率和吸收率传质系数K y a 或K x a 。
三、基本原理吸收操作的目的是使进塔气体混合物中被吸收组分的出口浓度达到一定要求。
影响2y 的因素有:塔的结构、填料类型、吸收剂性能以及操作条件。
1、吸收传质速率方程式及传质系数吸收传质速率: A N =y m K A y ∆ (1) 式中: y K —气相总传质系数,2/mol m h ;传质系数:my y Z y G y G aK ∆⋅⋅Ω-=2211 (2)ak m a k a K x y y +11=(3)m y ∆—塔顶、塔底气相平均推动力, 2121ln y y y y y m ∆∆∆-∆∆=(4) A —填料的有效接触面积2m ,2Z,=4A a D π=⋅Ω⋅Ω (5)全塔物料衡算:m y y Z a K y G y G ∆⋅⋅Ω⋅=-2211 (6)平均推动力: 221122112121ln )()(ln mx y mx y mx y mx y y y y y y m -----=∆∆∆-∆∆=(7) 由文献可知:a y bx K a AG k a BL==显然:a b y k a CG L = (8)2、吸收塔的操作和调节:在塔结构、填料类型及吸收剂一定情况下,影响y 2、K y a 、m y ∆的因素主要是操作条件。
(1)G=const 时,当L 2y ↑⇒↓若气相阻力控制: a k x 不变,a k y 不变,↑∆m y ,则↓2y ; 若液相阻力控制:↑a k x ,↑↑a k y ,↑↓∆?m y ,则↓2y ; 若两相阻力联合控制:↑a k x ,↑a k y ,?m y ∆,则↓2y 。
实验四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级班;同组同学姓名:;;。
.实验日期:;天气:;室温:大气压:;成绩: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操作流程;2.掌握产生液泛现象的原因和过程。
3.明确吸收塔填料层压降p与空塔气速u在双对数坐标中的关系曲线及其意义,了解实际操作气速与泛点气速之间的关系4.了解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操作结果的影响;5. 掌握气相总容积吸收传质系数Ky,α的测定方法二、基本原理吸收是指利用气体中各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
在吸收过程中,所用液体成为吸收剂(或溶剂);气体中被溶解的组分称为吸收质或溶质;不被溶解的气体组分称为惰性气体或载体;吸收操作所得到的液体称为溶液(主要成分为吸收剂和溶质);剩余的气体为尾气,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还有残余的吸收质。
1.气液相平衡关系大多数气体物质A溶解形成稀溶液时,稀溶液上方溶质A的平衡分压p A*与其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x A成正比:p A* = Ex A (4-1) 这就是亨利定律。
式中,E为亨利系数(kPa)。
若气相组成也用平衡摩尔分数y*表示,则(3-4-1)式可写为:y A* = Ex A/p 总(4-2) 令E/p总= m,则y A* = mx A (4-3) 式中,m为相平衡系数,量纲为1。
吸收过程中,溶液和气体的总量在不断变化,使得吸收过程的计算比较复杂。
为了简便起见,工程计算中采用在吸收过程中数量不变的惰性气体(如空气)和纯吸收剂为基准,用物质的量之比(也称为比摩尔分数)来表示气相和液相中吸收质A的含量,并分别用Y A和X A表示。
平衡时,其关系式为:Y A*= mX A/(1+(1-m)X A)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 A很小,则1+(1-m)X A≈1,式(3-4-4)可简化为:Y A*=mX A2.填料吸收塔流体力学特性填料塔是一种重要的气液传质设备,其主体为圆柱形的塔体,底部有一块带孔的支撑板来支承填料,并允许气液顺利通过。
填料吸收塔实验【实验目的】⒈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体力学性能。
⒉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1.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测定填料塔的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实验原理】1.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的填料层的压强降ΔP与气速u的关系如图6-1-1所示:图6-1-1 填料层的ΔP~u关系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L0=0时,干填料的ΔP~u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u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ΔP~u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2.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而实验测定是获取吸收系数的根本途径。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相侧和液相侧的吸收质A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6-1-7)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6-1-8)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k g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kmol ;k l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操作规程
(1.熟悉实验工艺流程,了解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2.水箱充入清洁水,液位高度须超过80%。
丙酮加入溶剂储罐中,液位高度须超过50%。
3.关闭气、水流量计,启动空压机(控制压力调节在0.4~0.5MPa),出口压力减至0.05MPa 左右。
通过压力定值器,控制实验操作压力保持稳定在0.02~0.03MPa(不能太大)。
4.打开塔顶放气(出口取样)考克(实验中始终处在全开状态),关闭塔底液体(实验中液
位高度保持在1/3~1/2)出口阀。
5.打开空气流量计调节空气流量(400~500mL/h),打开水流量计调节水流量(2~ 3L/h)。
待稳定(3~5分钟)后,取样分析。
6.分析所得的结果合格后方可改变空气或水流量再重复操作中,以此类推,直至所需数据测取完毕。
7.所有实验数据测试完毕并经指导教师检查同意后,按色谱操作规程并闭色谱,停水,最后关停风机。
注意事项:
气相色谱使用请严格按照气相色谱开关机步骤操作,实验结束后,先关电,至温度降到一定值后,才能关气,然后恢复到实验前状态。
实验六填料吸收塔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2.掌握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3.了解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二、基本原理气体吸收是典型的传质过程之一。
由于CO 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体吸收实验常选择CO 2作为溶质组分。
本实验采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 2组分。
一般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即使预先将一定量的CO 2气体通入空气中混合以提高空气中的CO 2浓度,水中的CO 2含量仍然很低,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并且此体系CO 2气体的解吸过程属于液膜控制。
因此,本实验主要测定K x a 和H OL 。
1.计算公式填料层高度Z 为OLOL x x x ZN H x x dxa K L dZ z ⋅=-==⎰⎰*120式中: L 液体通过塔截面的摩尔流量,kmol / (m 2·s);K x a 以△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 / (m 3·s);H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N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令:吸收因数A=L/mG])1ln[(111121A mx y mx y A A N OL +----=2.测定方法(1)空气流量和水流量的测定本实验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得空气和水的流量,并根据实验条件(温度和压力)和有关公式换算成空气和水的摩尔流量。
(2)测定填料层高度Z 和塔径D ;(3)测定塔顶和塔底气相组成y 1和y 2;(4)平衡关系。
本实验的平衡关系可写成y = mx式中: m 相平衡常数,m=E/P ;E 亨利系数,E =f(t),Pa ,根据液相温度由附录查得;P 总压,Pa ,取1atm 。
对清水而言,x 2=0,由全塔物料衡算)()(2121x x L y y G -=-可得x 1 。
三、实验装置1.装置流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本实验装置流程:由自来水来的水经离心泵加压后送入填料塔塔顶经喷头喷淋在填料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