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报告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9
B超报告模板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左侧胸腔探及不规则无回声区,最深约10.5cm,范围约10.5×8.9×10.0cm,内透声差。
左背部定点位垂直进针5.0cm达暗区中心,进针深度范围1.8-8.0cm。
[左]肾实质稍强回声[斑](错构瘤?)[左]肾[中下]极实质内见[一个]稍强回声[斑],[大小]约 0.9×0.7 cm,与周围境界清,内见小筛孔样回声。
肝实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减低|稍减低|正常|稍增强|增强|增粗|粗糙不]均匀。
肝左叶厚5.3 cm,长度6.5 cm,剑突下3.0 cm,右叶[厚|斜径] 10.1cm,肋下0 cm,肝上界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
肝表面[光滑|不光滑|凹凸不平|凹凸不平,部分肝表面呈“驼峰征”],管道走向[规律|欠规律|不规律|扭曲|推移]。
肝实质回声[密集|细密|粗密|增强|增粗|粗糙不| ]均匀。
肝[左|右|左右|左内|左外|右前|右后]叶[实质钙化斑|多发实质钙化斑]肝[左|右|左右]叶内见[一个|二个|多个|数个|一串|一堆][强回声团|点状强回声|带状强回声],[大小|大者|范围|大小分别]约 × cm,后无声影。
肝[左|右|左右|左内|左外|右前|右后]叶[囊肿|多发囊肿|小囊肿|多发小囊肿|无回声区(虫囊?)]肝[左|右|左右|左内|左外|右前|右后]叶内见[一|二|数|多]个无回声[区|团],[大小|大者|范围|大小分别]约 × cm,后有增强效应[。
|内回声差,内见分隔|内回声差,内见细密点状回声漂动]肝[左|右|左右|左内|左外|右前|右后]叶内实质[稍高|稍低|高]回声[斑|团|结节]([血管瘤?|血管瘤?建议定期复查|血管瘤?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除外占位])肝[左|右|左右|左内|左外|右前|右后]叶内见[一|二|三|多]个实质[稍高|稍低|高]回声[斑|团|结节],[大小|大者]约 × cm、 × cm,与周围境界[清|欠清|不清],[内见小筛孔样回声|周边见回声增强的“墙”|内回声不均匀]。
.肝:左右肝形态大小正常,肝内密集光点分布均匀,肝内未探及异常回声,。
胆:胆囊Xmm,壁光滑,囊内未探及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5mm,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胰:胰头mm,体mm,尾mm,形态规整,胰管未见扩张,内回声均匀。
脾Xmm,形态规整,内回声均匀肾: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双肾实质与集合系统成正比,双肾内未探及异常回声,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
膀胱:充盈好,壁光滑,内未探及异常回声。
前列腺:前列腺XXmm,形态规整,内回声均匀,内未探及异常回声。
子宫:前位,子宫XXmm,形态规整,光点分布均匀,内膜线厚mm,未见移位,宫内探及节育器回声,节育器上缘距宫底部mm,宫内余未探及异常回声,左侧卵巢Xmm,右侧卵巢Xmm,形态规整,内未探及异常回声,子宫周围未探及异常回声。
子宫:膀胱充盈好,子宫前位,子宫XXmm,形态规整,内膜线显示不清,宫内探及一XXmm 大小双环孕囊回声,囊内探及胚胎组织回声及心导管搏动,宫内余未探及异常回声,左侧卵巢Xmm,右侧卵巢Xmm,形态规整,内未探及异常回声,子宫周围未探及异常回声。
妊娠:胎头双顶径mm,胎心次/分,胎动好,颅骨环脊椎连续完整,头围mm,腹围mm,肱骨长mm,股骨长mm,股骨长度与胎头双顶径之比为0.,股骨长度与腹围之比0.,胎儿四肢长骨显示清,胎儿颈部探及一“U”型压迹回声,余胎儿颈部未探及异常回声,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厚mm,内回声均匀,内可探及钙化环回声,绒毛板未见折叠。
羊水最大深度为mm,清。
脐血流:S/D。
附注:本次超声检查为一级产前超声检查,为胎儿生长超声检查,仅对胎儿大小进行评估,不进行畸形筛查,只检查报告中“超声描述”的内容,没有描述的胎儿结构不在检查范围内胸部:坐位检查,平卧位检查,从肋间肋下扫查,双侧胸腔内未探及异常回声。
腹水:全腹探及较多肠气回声,腹腔内未探及明显低声暗区精选范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医院b超单模板
篇一:b超报告单模板
长春市宽城区人民医院
b型超声检查报告单
住院号:门诊号:0050730超声号:
姓名:马静性别:女年龄:29岁科别:妇产科床号:
子宫、附件:膀胱充盈,宫体前位,大小形态正常,边界
清晰,轮廓规整,子宫肌壁回声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4cm,
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宫腔内见节育环位置正常.
超声印象: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形态正常,
节育环位置正常
随诊.
报告医生:李洁
20xx年05月18日
(本报告仅供院内参考)
篇二:b超申请单模板
12。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双侧肾脏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内肠道结构未见明显大的肿块影,盆腔内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无增厚,前列腺大小形态尚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双侧精囊腺正常,直肠内可见造影剂充填,肠壁未见明显增厚,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2.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双侧肾脏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内肠道结构未见明显大的肿块影,盆腔内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均匀,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直肠内可见造影剂充填,肠壁未见明显增厚,子宫直肠窝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2.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双侧肾脏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示肝左叶/右叶胆管局灶性扩张,其内可见多发斑块状高密度结石影,肝门区左/右肝管/总肝管无/亦扩张,未见/并可见结石影,胆总管扩张,可见圆形高密度结石灶。
B超常见病模板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大小正常,切面径xx cm],轮廓光整,肌层回声均匀,未见明显结节,[内膜厚cm|内膜不厚],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O形)|(T形)|(爱母环)|(吉妮环)|(宫形)],宫颈[不厚|厚cm]。
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
陶氏腔[未见积液|可见少量积液]。
宫内节育器下移宫内节育器下移至宫颈管内。
宫内节育器上缘距宫底外缘 mm。
宫内节育器下缘距宫颈内口mm。
宫颈囊肿: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切面径xx cm,]轮廓光整,肌层回声均匀,未见明显结节,[内膜厚cm|宫腔内节育器(O形)位置正常],宫颈[不厚|厚cm],回声不均匀,见[一枚|多发]囊肿回声,[大小|最大]cm。
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
陶氏腔[未见积液|可见少量积液]。
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多毛、闭经等症状。
卵巢增大,一个切面上可见10余个卵泡无回声区,但无优势卵泡,每个卵泡暗区多小于10mm。
[左|右]侧附件囊肿: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切面径xx cm,]轮廓光整,肌层回声均匀,未见明显结节,[内膜厚cm|宫腔内见一“”形节育器回声,位置正常],宫颈[不厚|厚cm],回声均匀。
[左|右]侧附件见一cm囊肿,界清、壁薄,内液清。
[右|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
陶氏腔[未见积液|可见少量积液]。
[左|右]侧附件囊实性包块,考虑畸胎瘤: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切面径xx cm,]轮廓光整,肌层回声均匀,未见明显结节,内膜厚cm,宫颈[不厚|厚cm],回声均匀。
[左|右]侧附件见一cm囊实性包块,界清、内可见团状强回声。
[右|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
陶氏腔[未见积液|可见少量积液]。
卵巢囊性畸胎瘤右侧附件区见xmm类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
其囊壁较厚。
其内见xmm团状强回声区,后方不伴声影(面团征)。
其内见密集的细小点状强回声,呈脂液分层征。
[左|右]侧附件不均质包块,腹腔[少量|中量|大量]积液: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切面径xx cm,]轮廓光整,肌层回声均匀,未见明显结节,宫内未见孕囊,宫颈[不厚|厚cm],回声均匀。
B超报告单
B超报告单模板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B超报告单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B超报告单篇1
汕尾市第一人民医院
B型超声波检查报告单
姓名:李丽性别:女年龄: 25岁科别:门诊住院号:门诊号:超声号: 176554
图像所见:
胎头轮廓完整,脑中线无移位和无脑积水、BPD约为7.0厘米;
胎心频率为每分钟125次;羊水深度4cm;羊水深度4cm;
脐带绕颈一周;
诊断:
脐带绕颈一周。
报告医生:李勤甜
B超报告单篇2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科别:公共卫生
科
检查部位:肝胆脾肾
超声所见:
肝脏:[正常]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血管走向自然,显示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异常描述]
胆囊:[正常]大小正常,囊壁光滑,囊内呈无回声。
[异常描述]
脾脏:脾脏大小正常,脾静脉内径无扩张,回声均匀。
双肾:[正常]双肾形态大小正常,轮廓光滑规整,皮髓质界限结构清晰,实质回声分布均匀,集合系统未见分离。
[异常描述]
超声提示:
报告者:检查日期:(本报告仅供本次体检参考)。
b超报告单模板目录1. 需要检查的项目1.1 血液常规检查1.1.1 白细胞计数1.1.2 红细胞计数1.1.3 血红蛋白浓度1.1.4 血小板计数1.1.5 红细胞比积1.1.6 平均红细胞体积1.1.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1.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1.1.9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1.10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1.1.11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1.12 淋巴细胞百分比1.1.13 单核细胞百分比1.1.14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1.15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2. 生化指标检查2.1 肝功能检查2.1.1 谷丙转氨酶2.1.2 谷草转氨酶2.1.3 白蛋白2.1.4 总胆红素2.1.5 碱性磷酸酶2.1.6 总蛋白2.1.7 直接胆红素2.1.8 总胆固醇2.1.9 甘油三酯2.2 肾功能检查2.2.1 尿素氮2.2.2 肌酐2.2.3 尿酸2.2.4 钾离子2.2.5 钠离子2.2.6 氯离子2.2.7 钙离子3. 特殊检查3.1 甲状腺功能检查3.1.1 甲状腺激素T33.1.2 甲状腺激素T43.1.3 促甲状腺激素TSH3.2 血脂检查3.2.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3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 血糖检查3.3.1 空腹血糖3.3.2 餐后2小时血糖3.3.3 糖化血红蛋白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检测体内白细胞数量的指标,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正常值范围在4-10×10^9/L。
异常值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问题。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检测体内红细胞数量的指标,用于评估供氧能力。
正常值范围在4-5.5×10^12/L(男性)和3.5-5×10^12/L(女性)。
异常值可能表示贫血、缺氧等问题。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用于评估贫血程度。
正常值范围在130-175g/L(男性)和115-150g/L(女性)。
检查单位名称
超声检查报告单
姓名:性别:年龄:
检查部位:肝脏、胆囊、脾脏、胰腺
超声图像:
超声描述:
肝脏: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光滑整齐,肝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血管网络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胆囊: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光滑,其内未见异常回声。
脾脏: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完整,实质回声均匀。
胰腺: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边界清晰,实质回声均匀,胰管无扩张。
超声提示:
肝脏、胆囊、脾脏、胰腺检查未见异常。
检查医师: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此报告仅对本次检查负责,病情变化请随诊;此报告单仅供本院临床医师参考,不作证明材料;如发现报告存在文字错误,请于超声科联系。
说明:
1、超声检查报告单,就是B超检查报告单。
2、超声图像:能打印图像的,最好打印,不做必须要求。
3、超声描述:如有异常,必须做详细描述。
4、超声提示:在报告单中必须填写检查未见异常,或者异
常结果,不能空项。
5、检查单位:可以放在报告单前面、也可以放在报告单后
面。
6、此报告单是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的报告单的书写。
7、此报告单是根据上级三甲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超声检查报告单,综合分析后制定的,仅供县区基层单位参考。
怀孕b超报告单模板篇一:腹部B超检查报告单腹部B超检查报告单单位:CM姓别:性别:年龄:住址:档案号:临床诊断:肝脏:形态大小:正常、饱满、缩小实质回声:均匀、欠均匀、极强不均匀、细密、增强、增粗管系走行:规律、欠清楚、尚清门静脉内径左、中、右三支肝静脉内径胆系:胆囊大小:囊壁:薄、滑腻、增厚约毛糙胆汁透声:佳、欠佳、盖囊内结石:无、有其内见肝内胆管:不扩张、扩张内径其内见肝外胆管:不扩张、扩张上段内径显示段长其内见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增大实质回声:均匀、欠均匀主胰管:不扩张、扩张内径其内见脾脏:形态大小:正常、增大实质回声:均匀、欠均匀胰静脉:不扩张、扩张内径左肾脏:大小:正常、增大、饱满、缩小实质回声:均匀、尚均匀、增强集合回声:无分离、分离右肾脏:大小:正常、增大、饱满、缩小实质回声:均匀、尚均匀、增强集合回声:无分离、分离膀胱:充盈:任、欠佳、差其内见:左输尿管:不扩张、扩张,段内径,于段内见右输尿管:不扩张、扩张,段内径,于段内见前列腺:大小实质回声:尚均匀、不均匀子宫位置:长径:前后径:横径:内膜:内部回声:宫劲:节育环:位置:FUD值:正常、异样左卵巢大小:卵泡:右卵巢大小:卵泡:附注:超声诊断意见:报告医生:年月日篇二:B超报告单模板山阳区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型超声波检查报告单姓名:李丽性别:女年龄:25岁科别:门诊住院号:图像所见:胎头轮廓完整,脑中线无移位和无脑积水、BPD约为厘米;胎心频率为每分钟125次;羊水深度4cm;羊水深度4cm;脐带绕颈一周;诊断:脐带绕颈一周。
报告医生:张小强XX年 3 月26 日篇三:B超报告模板B超常见病模板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样: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大小正常,切面径xxcm],轮廓光整,肌层回声均匀,未见明显结节,[内膜厚cm|内膜不厚],宫内节陶氏腔[未见积液|可见少量积液]。
卵巢囊性畸胎瘤右边附件区见xmm类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血管走行正常,肝外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双侧肾脏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未见明显异常,腹腔肠道结构未见明显大的肿块影,盆腔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无增厚,前列腺大小形态尚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双侧精囊腺正常,直肠可见造影剂充填,肠壁未见明显增厚,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2.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血管走行正常,肝外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双侧肾脏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未见明显异常,腹腔肠道结构未见明显大的肿块影,盆腔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均匀,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直肠可见造影剂充填,肠壁未见明显增厚,子宫直肠窝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2.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血管走行正常,肝外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血管走行正常,肝外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双侧肾脏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示肝左叶/右叶胆管局灶性扩,其可见多发斑块状高密度结影,肝门区左/右肝管/总肝管无/亦扩,未见/并可见结影,胆总管扩,可见圆形高密度结灶。
肝未见其它实性病灶,脾不大/稍大,胆囊壁稍增厚,体积稍大,其可见高密度灶,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肝左/右叶肝胆管结局灶性胆管扩。
2.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结并胆管扩。
3.慢性胆囊炎。
平扫示胆囊不大/略大,壁稍增厚,胆囊可见点状/圆形/团块状致密高密度影,最大径为 cm,边缘光滑/毛糙,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胆管无扩,脾不大/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胆结,慢性胆囊炎。
扫描示肝右/左叶见一占位性病变,边界尚清楚,有一包膜,大小约为X X cm,平扫呈略低密度,CT值为 Hu,密度均匀/略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增强特点符合"快进快出"改变,即动脉期病灶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肝胆管无扩,门脉期门静脉充盈良好/右/左支充盈缺损,脾大个肋单元,肝可见液性信号影,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胆囊壁略厚,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可见个别小淋巴结,。
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原发性结节型肝癌。
2.肝硬化,脾大,腹水。
3.门静脉癌栓形成肝癌碘油介入治疗后复查,平扫示病灶大小约为 X cm,碘油沉积良好/不良,呈均匀完全沉积/不均匀斑片状沉积,部可见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病灶部低密度区/边缘可见强化,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可见充盈缺损,肝胆管无扩,脾大个肋单元,肝可见弧形液性密度影,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可见数个直径为 1cm的肿大淋巴结。
1.肝右/左叶肝癌碘油栓塞术后碘油沉积良好,肿瘤坏死。
肝右/左叶肝癌碘油栓塞术后碘油沉积不良,肿瘤部分存活。
2门静脉癌栓/肝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肝硬化,脾大,腹水。
扫描示肝右/左叶见一巨大占位性病变,边界欠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约为X X cm,平扫呈略低密度,CT值为 Hu,密度不均匀,其可见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延迟扫描病灶呈低信号,邻近血管受压推移呈抱球状,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可见充盈缺损,肝胆管无扩,肝左/右叶尚可见一较小类似以上密度改变病灶,脾大个肋单元,肝可见弧形液性密度影,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可见数个肿大淋巴结。
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肝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肝硬化,脾大,腹水。
扫描示肝右/左叶弥漫性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可见更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其可见少正常残瘤肝组织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有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延迟扫描病灶呈低信号,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可见充盈缺损,肝胆管无扩,脾大个肋单元,肝可见弧形液性密度影,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可直径为 cm的肿大淋巴结。
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弥漫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肝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肝硬化,脾大,腹水。
肝癌手术后复查示原左/右叶肝癌已切除,局部肝表现略凹陷,呈水样裂隙状/条索状低密度改变,肝比例失调,但肝未见明显其它局灶性异常密度影,肝胆管无扩,增强扫描后原手术区未见异常强化影,胆囊不大,壁稍增厚,脾大个肋单元,胰腺正常。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肝癌术后改变,未见明显复发。
2.肝硬化于肝左叶/肝门区见占位性病变,平扫呈略不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大小约为 X X cm,肝门区及肝左叶胆管扩,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静脉期病灶有轻度不规则强化,延迟后增强较明显,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脾不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左叶/肝门区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胆管细胞癌并肝左叶胆管扩。
扫描示肝右/左叶见一类圆形病灶,边界尚清楚,大小约为X cm,平扫呈略低密度,CT值为 Hu,密度均匀/略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随时间推移,病灶强化围扩大,延迟扫描病灶基本/大部分充填,肝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
扫描示肝多发类圆形病变,边界尚清楚,最大者约为X cm, 平扫呈略低密度,CT值为 Hu,密度均匀/略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随时间推移,病灶强化围扩大,延迟扫描病灶基本/大部分充填,肝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肝脏大小、形态正常,于肝右/左叶可见一/多个高密度钙化点,未见其它局灶性密度异常,肝血管走行正常,肝外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1.肝钙化点2.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
肝右/左叶见一类圆形病变,边界清楚,光滑锐利,大小约为X cm,平扫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 Hu,增强扫描扫描病变无强化,边界更清楚,余肝密度未见异常,血管影走行正常,肝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右/左叶肝囊肿。
于肝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边界清楚,最大者大小约为X cm, 平扫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 Hu,增强扫描扫描病变无强化,边界更清楚,余肝密度无异常,血管影走行正常,肝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多发囊肿。
于肝见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边界清楚,最大者大小约为X cm, 平扫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 Hu,增强扫描扫描病变无强化,边界更清楚。
双侧肾脏亦可见类似肝多发病灶改变,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胆管无扩,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多囊肝,多囊肾。
肝脏体积较小,边缘呈波浪状不平,肝各叶比例失调,左叶明显增大,右叶缩小,肝密度欠均匀,呈多发小结节状,但未见明显局灶性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肝脏密度尚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强化。
脾大个肋单元,肝脏外缘可见弧形液性信号影。
脾门及胃底、食道围可见多个粗大迂曲血管影。
肝硬化,脾大,腹水。
门脉高压于肝左右叶可见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类圆形病灶,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欠清,病灶密度不均匀,中央可见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病灶边强化,中央坏死区不强化,呈现"牛眼征"。
脾不大,胰腺大小形态正常。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可见数个小淋巴结。
肝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肝转移癌。
扫描示肝胆管扩呈圆形断面及管状,平扫呈低密度,肝门区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亦扩,胆总管扩并呈渐近性,胰头段胆总管仍见扩,于胆总管下段可见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胆囊明显扩大。
胰头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胆总管下段并梗阻性胆管扩扫描示肝胆管扩呈圆形断面及管状,平扫呈低密度,呈不均匀性扩,部分呈跳跃性,"枯枝状",肝门区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亦扩,胆总管扩并呈渐近性,胰头段胆总管仍见扩,胆囊明显扩大。
胰头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 梗阻性胆管扩,2. 梗阻平面在胆总管下段,3. 性质考虑为炎症可能性大(纤维缩窄性乳头炎)。
扫描示肝胆管明显扩呈圆形断面及管状,平扫呈低密度,呈均匀性明显扩,"软腾征",肝门区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亦扩呈管状形,胆总管扩并在胰头/下段突然中断,胆囊明显扩大。
胰头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梗阻性胆管扩,梗阻平面在胆总管下段,性质考虑为壶腹癌可能。
胰腺体积不规则增大,以胰头/体部/尾部明显增大形成肿块,大小约为 X cm, 平扫呈等/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可见液化坏死,病灶与围正常胰腺组织分界欠清,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强化,胰围组织界面不清楚,胆总管扩,在胰头段突然中断,肝及肝门区胆管明显扩,腹膜后可见结节状软组织影。
1.胰头/体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胰腺癌并梗阻性胆管扩。
4.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扫描示胰腺体积明显普遍性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减低,胰可见多处液性低密度渗出性改变,胰管不/可见扩,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不大/略大,壁稍厚。
脾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淋巴结。
胰腺改变,符合急性胰腺炎改变。
扫描示胰腺体积尚正常/萎缩变细,胰腺可见多发点状钙化/结,胰管轻度/明显迂曲扩,于胰腺体/尾部可见一类圆形囊性病灶,CT值 Hu,呈均匀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厚,边界清楚,胰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后囊肿无强化,囊壁轻度强化,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不大,壁稍增厚,脾不大。
1.胰腺改变,考虑为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形成。
5. 慢性胆囊炎。
扫描示肝左中/右叶/全肝密度普遍性减低,CT值为 Hu, 脾脏CT值为 Hu,肝脏密度接近/低于脾脏,肝血管走行清晰显示,增强扫描后肝血管影走行正常,密度高于肝组织,未见局灶性异常强化影,脾不大,胆囊不大,壁稍增厚,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