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技术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64.50 KB
- 文档页数:14
本标准系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3年“制修订标准项目计划”的安排对GBl51—1989进行修订。
本标准依据—è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国内管壳式换热器发展的需要,并参照近期国际同类标准进行了下列变动:1.修订了适用参数。
2.由于增加了铝、铜、钛换热管,故标准名称由《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改为《管壳式换热器》。
3.增加了以下内容:前言;引用标准;附录C标准的附录换热管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附录D标准的附录有色金属设计数据;附录K提示的附录壳体与管束间的入口或出口面积的计算。
4.撤消了GB l51—1989中下列内容:附录A 膨胀节补充件;附录E 螺纹换热管参考件。
5.修改了平盖、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和浮头式换热器浮头法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孔桥宽度的计算式。
6.由于I、Ⅱ级换热器的差别只体现在管束上,将I、Ⅱ级换热器修订为I、Ⅱ级管束。
除了上述变动外,在各章节中还进行了相应的变动。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l51—1989。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热设备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原机械部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朱巨贤、张延丰、马小珍;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郑天孙;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桑培清、李明伟;中石化北京石化工程公司:兰文清、李世玉;中石化兰州石油化工设计院:何勇才;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刘佑义;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方祖赐、李晓阳;清华大学:黄克智、薛明德;天律大学:聂清德。
参加本标准编制的工作单位及人员有:中石化规划院:黄秀戎、寿比南、顾振铭、王为国、叶乾惠;中国通用石化机械工程总公司:张忠考;原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侯明烈;原化学工业部建设协调司:梁之洵;原机械部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邹建东、陈晓洲。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1 总则1.0.1 为提高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水平,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公众财产不受损失,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新建、改建、扩建及检修装置施工安全技术管理。
1.0.3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0.4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施工动火hot work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各类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及其他产生火花和明火作业统称为施工动火。
2.0.2 固定动火区specified hot work area 在工程项目施工场所限定的范围内,需办理长期动火作业许可的区域。
2.0.3 生命绳life yarn 专门为高处作业人员提供安全带临时系挂点的钢丝绳或吊带固定绳索。
2.0.4 临时用电electricity on construction Site 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提供的、工程施工完毕即行拆除的非永久性用电。
2.0.5 配电柜distributing tank 布置在施工配电室(包括独立配电房或箱式变电站)内的配电装置,包括进线柜和出线柜。
2.0.6 总配电箱total distribution box 布置在用电负荷中心的落地式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施工配电室等临时用电电源相连,出线端与分配电箱或大功率用电设备相连。
2.0.7分配电箱sub-distribution box 分布在各施工点,使用电设备就近获得电源的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总配电箱相连,出线端与开关箱或用电设备相连。
2.0.8 开关箱switch box 末级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分配电箱相连,出线端与用电设备相连。
2.0.9 配电箱distribution box 临时用电所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的总称,但不包括配电柜。
GB 50484 2008 自2009 年6 月1 日起实施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2005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124 号),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组织编制。
规范内容共分10 章,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安全管理通用规定、临时用电、起重作业、脚手架作业、土建作业、安装作业、施工检测、施工机械使用。
1 1.0.1 为适应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需要,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公众财产不受损失,保护环境不受危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纤、化肥等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
1.0.3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0.4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0.1 施工用火hot work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各类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及其他产生火花和明火作业统称为施工用火。
2.0.2 固定动火区specified hot work area 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限定的范围内,不需要办理动火作业证即可进行动火作业的区域。
2.0.3 生命绳life yarn 高处作业中专门用来悬挂安全带的绳索。
2.0.4 临时用电electricity on construction site 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提供的、工程施工完毕即行拆除的电力线路与电气设施。
2.0.5 配电柜distributing tank 布置在施工配电室(包括独立配电房和箱式变电站)内的配电装置,包括进线柜和出线柜。
2.0.6 总配电箱total distribution box 布置在用电负荷中心的落地式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配电室的出线柜相连,出线端与分配电箱或大功率用电设备相连。
2.0.7 分配电箱sub-distribution box 分布在各施工点,使用电设备就近获得电源的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总配电箱相连,出线端与开关箱或用电设备相连。
中石油t30s标准
中石油T30S标准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相关工艺和设备。
T30S标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原油加工、炼油、化工生产、设备选型、工艺参数等内容。
从原油加工方面来看,T30S标准可能涉及原油的质量指标、加工工艺、产品质量要求等内容。
在炼油方面,该标准可能包括对各种炼油工艺的要求,例如裂化、重整、加氢等工艺的操作参数、产品质量标准等。
对于化工生产,T30S标准可能涉及到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要求、安全环保要求等方面。
此外,T30S标准还可能涉及设备选型,包括各种设备的技术规范、选型参数、安装要求等内容。
在工艺参数方面,该标准可能规定了各种工艺的操作参数范围、产品质量控制指标等内容。
总的来说,中石油T30S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标准,涵盖了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多个方面,旨在规范和指导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确保安全环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标准GB50484-2008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总则i.为适应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需要,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公众财产不受损失,保护环境不受危害,制定本规范。
ii.本规范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估纤、化肥等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
iii.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iv.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i.施工用火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各类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及其他产生火花和明火作业统称为施工用火。
ii.固定动火区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限定的范围内,不需要办理动火作业证即可进行动火作业的区域。
iii.生命绳高处作业中专门用来悬挂安全带的绳索。
iv.临时用电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提供的、工程施工完毕即行拆除的电力线路与电气设施。
v.配电柜布置在施工配电室(包括独立配电房和箱式变电站)内的配电装置,包括进线柜和出线柜。
vi.总配电箱布置在用电负荷中心的落地式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配电室的出线柜相连,出线端与分配箱或大功率用电设备相连。
vii.分配电箱分布在各施工点,使用电设备就近获得电源的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总配电箱相连,出线端与开关箱或用电设备相连。
2.0.8 配电箱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的总称。
viii.开关箱末级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分配电箱相连,出线端与用电设备相连。
ix.低压交流对地额定电压在1KV及以下的电压。
2.0.11 高压交流对地额定电压在1KV以上的电压。
x.安全特低电压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与电力电源隔离开的电路中,导体之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交流有效值不超过50V的电压。
xi.安全隔离变压器为安全特低电压电路提供电源的隔离变压器。
xii.TN-S系统工作零线、保护零线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
xiii.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驻以上有可能附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xiv.冬季施工在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的环境下进行作业。
石油化工企业产品技术标准一、前言石油化工企业是指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炼制以及相关产品生产的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必须建立产品技术标准,以规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石油化工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二、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石油化工企业产品主要包括石油炼制产品、天然气加工产品、化工原料和制品等。
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复杂,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在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石油化工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 生产工艺石油炼制产品和天然气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包括蒸馏、裂化、重整、裂解、氢化、合成、聚合等多种工艺。
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工艺技术标准,规范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2. 加工设备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加工设备包括反应器、蒸馏塔、换热器、分离器、催化剂、吸附剂等。
这些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 储运和包装石油化工产品的储运和包装也需要严格控制,以防止产品受到污染和损坏。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储运和包装技术标准,确保产品在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三、质量控制和检测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方法,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
1. 质量控制企业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2. 检测方法石油化工产品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测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多种方法。
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要求,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确保产品的质量达标。
3. 质量标准产品的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热性能、稳定性等指标。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石油化工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石油化工企业是指以石油及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其产品技术标准是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依据。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石油化工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产品技术标准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基本性能要求。
例如,石油化工产品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都需要在技术标准中予以规定,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其次,产品技术标准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比如,生产工艺流程、检测方法、质量控制点等都是制定技术标准不可或缺的内容。
最后,产品技术标准还需要考虑产品的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环境法规和安全标准,以保护环境、保障员工安全。
制定完善的产品技术标准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产品技术标准可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产品技术标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的发展。
再次,产品技术标准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该重视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做到合理规范,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石油化工企业产品技术标准在制定与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企业对产品技术标准重视不够,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含量不高。
其次,部分企业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存在主观偏差,标准内容不够科学、严谨,影响标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再次,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标准执行不到位,缺乏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因此,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产品技术标准的理解与应用,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产品的基本性能要求、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等内容,确保技术标准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石油化工技术(570203)
【学制及招生对象】
三年/普通高中毕业生
【就业面向】
主要就业领域:石化类或与石化类密切联系的其它化工企业、有机化工中间产品的合成企业、其它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与部门。
初始就业岗位群:石油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岗位、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位等。
发展岗位群:经过3-5年的努力,可以从事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生产方法,能从事石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相关岗位一线工作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1)综合素质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并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职业能力
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研究行业产业链中生产流程和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五个目标就业岗位及十四个典型工作岗位。
石油化工产业链包括新产品的研发,产品的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系统维修维护、产品的销售等环节,每一环节均有相应的职业岗位,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每一岗位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低职位。
即具有熟练的石化新产品开发能力、石化产品生产能力、石化产品检验能力、技术型销售能力等。
石化产业链产品研发
产品生产产品销售
新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品控管理市场营销
就业岗位群工作岗位初 级中 级高 级
企 业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红色代表可零距离就业岗位
产品检验产品品控实习生试验员工艺员技术员工程师研发主管研发主任
实习生操作工设备员工艺员技术员生产主管车间主任
实习生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施工队长技术部长项目经理
实习生质检员品控员品管员工程师维修主管
实习生售货员销售员营销员销售主管营销主管营销经理
工段长
(3)职业拓展能力
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善于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确切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和熟练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开发和实际工作能力。
【职业证书】
本专业学生需取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 课程体系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对专业岗位描述及职业能力的分析,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设定本专业课程体系为: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五层次训练,四情景升级”。
即从岗位概念性能力、岗位性相关能力、岗位功能性能力、岗位系统化能力、岗位指导性能力五个层次确定情景课程结构和课程大纲,通过岗位概念性能力训练
(专业一级情景)让学生清楚“该职业技能的本质要求是什么”,成为专业的初学者;通过岗位概念性能力训练(专业二级情景)让学生清楚“实际技能的要求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成为专业的高级初学者、通过岗位功能性能力训练(专业三级情景)让学生会独立运用“技能的细节和相关设备的知识”,成为能胜任岗位要求的技工,通过岗位系统性能力训练(专业四级情景)让学生会自如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会管理的岗位技术人员。
通过逐级的目标能力培养,体现石化行业岗位技能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初学者到预备级专家的最终目标,体现本专业情景课程体系和序列化技能训练的特色。
课程体系体现化工专业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赛带训——亦厂亦校——可转可变的特色。
二、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1、专业教学安排
表一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
2、实践教学安排
表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安排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
陈娆:副教授;李贺:讲师
2.师资数量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现有在职教师13人,正教授2人,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4人,6人具有双师资格;另有兼职教师2人。
3.师资水平及结构
该专业教学团队中拥有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和辽宁省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团队成员近年来荣获抚顺市自然科学成果奖5项;团队承担辽宁省教育厅和抚顺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公开出版高等学校通用教材二部,完成校本专业实训讲义14部;兼职教师全部来自于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和生产一线技术层面;形成了梯队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科研成果斐然的师资队伍。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有: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分公司、抚顺东科精细化工、抚顺齐隆化工、抚顺同益化工、抚顺佳化、沈阳科创化工、营口康辉石化、盘锦和运化工等,校外实训基地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企业状况,初步适应企业岗位,
按照校内外实验实训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本专业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并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协议中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选派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聘请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逐步实现产教融合与订单培养的深度校企合作。
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学院所有教室都安装有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等。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专业教材均选用近5年的高职高专优质教材,学院图书馆专业图书丰富;学院有方便迅捷的校园网络,可连接到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资源,学生可自行登陆CNKI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根据需要阅读、下载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为主体,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工学结合课程及实践课程,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推行和有效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考核应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操、课程论文、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2、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3、各门课程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对采取不同方式、对各个方面的考核结果,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最终成绩。
六、教学管理
学院教学实行院系两级管理。
由教学院长负责教学工作,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教学检查,保证教学运行。
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实施与管理,组织专业教师和教研室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建设。
成立以系主任为负责人,由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领导及技能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的建设、教学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并监控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和监控。
七.实习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按照学院、系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执行,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按照实践课程标准,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指导、考核完成。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学生继续专业学习深造的途径主要有:
1、参加化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自学考试的学习;
2、参加专升本考试升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
3、可在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