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人教课标版优质公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54.50 KB
- 文档页数:24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目录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汉代儒学……………………………………………………………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宋明理学……………………………………………………………主备教师:张小兵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区的潮流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风吹草动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主备教师:张小兵第四课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七近代以业科学技术的辉煌第一课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追寻生命的起源……………………………………………………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主备教师:张小兵第四课向“距离”挑战……………………………………………………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碰撞与冲突…………………………………………………………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主备教师:张小兵第四课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主备教师:张小兵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百家争鸣,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掌握其对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维新派、革命派思想形成背景的分析,逐渐掌握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各派思想的比较,逐渐掌握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逐步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通过学习感受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逐渐形成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难点: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和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学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让学生把握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授新一、“睁眼看世界”1.林则徐出示材料:“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请学生问答: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言语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西方的军事技术比中国先进。
探索、爱国、勇敢等精神,言之成理即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理由是什么?(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魏源出示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请学生回答:(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发展演变。
2.掌握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5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2.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2手工业技术的发展2.3商业贸易的繁荣2.4经济政策的演变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3.1百家争鸣3.2汉代儒家思想的确立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和佛教3.4宋明理学3.5清代的思想启蒙4.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4.1科学技术的繁荣4.2教育的发展4.3科技教育的交流与传播5.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艺术5.1书法艺术5.2绘画艺术5.3音乐艺术5.4建筑艺术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导入:以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特点。
2.讲解:详细介绍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度等。
3.讨论:分组讨论夏商周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导入:回顾夏商周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
2.讲解:详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诸侯争霸、变法运动等。
3.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导入:以秦朝统一六国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讲解:详细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包括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3.讨论: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1.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导入:回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