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稳定性影响因子
- 格式:docx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9
工程地质知识: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及失稳的力学机制的分析,给出边坡的稳定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定性说明和解释。
1.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
该方法根据边坡发育地质环境、边坡发育历史中各种变形破坏迹象及其基本规律和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总体状况、趋势和区域性特征做出评价和预测。
2.工程类比法
该方法实质上是把已有边坡的稳定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经验应用到类似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中去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来类比分析和判断研究对象的稳定性状况、发展趋势、加固处理设计等。
3.图解法
图解法实际上是数理分析方法的一种简化方法,如Taylor图解、赤平极射投影图法、实体比例投影图法、MarklandJJ投影图法等。
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边坡稳定性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边坡指的是山体或土地表面的坡度,其稳定性对于道路、铁路、建筑物、水利工程等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关键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及相关因素。
1. 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概述边坡稳定性是指边坡在重力、水力等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始形态的能力。
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评估和加固措施设计。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通常会考虑土壤的强度、坡度、水文条件等因素,并结合地形地貌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1)土壤的强度:土壤的强度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强度较低的土壤更容易导致边坡滑坡等灾害。
(2)坡度:较陡的坡度更容易导致边坡的失稳,因为重力作用更大。
(3)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地下水位、降雨、径流等。
(4)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当土壤中存在过多的孔隙水时,会增加边坡的重量和水压,导致边坡失稳。
(5)地震:地震会产生剧烈的地面摆动,进一步破坏边坡的稳定性,引发滑坡等灾害。
3.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1)常用方法: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等。
(2)极限平衡法:该方法基于土壤强度理论,通过计算土体切线与重力切向力的平衡来评估边坡稳定性。
(3)有限元法:该方法基于力学和数学原理,在电脑上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边坡的力学行为。
(4)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边坡稳定性及其发展过程,可以更精确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4. 边坡稳定性评估和加固措施设计(1)评估:边坡稳定性评估通常包括现场调查、数据收集、分析计算和风险评估等步骤,以确定边坡是否稳定。
(2)加固措施设计:根据边坡稳定性评估结果,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包括减小坡度、加固土体、排水处理、构筑物设置等。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了解边坡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合理的加固措施设计,可以确保边坡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稳定。
边坡稳定性分析内容摘要目前,边坡失稳的防治仍然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的意义,介绍了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边坡工程处治对策。
边坡稳定分析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观点变化是随着人类理论方面的突破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变化的。
总的来说,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个逐步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半定量分析发展的过程,并且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
文章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确定分析等角度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关键词:边坡;边坡稳定性;边坡失稳;稳定性分析;处治对策1边坡稳定性分析目录内容摘要 (1)1绪论 (4)1.1 边坡稳定性概念 (4)1.1.1 边坡体自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4)1.1.2 边坡的形状和尺寸 (5)1.1.3 边坡的工作条件 (5)1.1.4 边坡的加固措施 (5)1.2 边坡的稳定性表示方法 (5)1.3 边坡破坏 (6)2 边坡的分类 (6)3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7)3.1 潜在影响因素 (7)3.1.1 地形因素 (7)3.1.2 地质材料因素 (7)3.1.3 地质构造因素 (8)3.2 诱发影响因素 (8)3.2.1 环境因素 (8)3.2.2 人为因素 (9)4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10)4.1 定性分析方法 (10)4.1.1 工程地质类比法 (10)4.1.2 地质分析法(历史成因分析法) (10)4.1.3 图解法 (10)4.1.4 边坡的分析数据库和专家系统 (11)4.2 定量分析方法 (11)4.2.1 极限平衡法 (11)2边坡稳定性分析4.2.2 数值分析方法 (11)4.3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13)4.3.1 系统可靠性分析法 (13)4.3.2 灰色系统法 (13)4.3.3 模糊分级评判法 (13)4.3.4 神经网络法 (13)7 结语 (15)参考文献 (16)3边坡稳定性分析41 绪 论1.1 边坡稳定性概念边坡一般是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或岩体,由于坡表面倾斜,在坡体本身重力及其他外力作用下,整个坡体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同时,由于坡体土(岩)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人为的工程措施,它会产生阻止坡体下滑的抵抗力。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稳定性评价以及植物护坡技术浅析
的70%,而此类地形最易形成边坡,加之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公路、铁路、以及一些建构筑物的修建,边坡问题在我国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边坡,破坏形式影响因素,稳定性评价植物护坡
引言:
我国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总和占国土面积的70%,而此类地形最易形成边坡,加之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公路、铁路、以及一些建构筑物的修建,边坡问题在我国越来越突出。
边坡病害事故如滑坡、崩塌[1]等的频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论文检测。
故对边坡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边坡的分类
在边坡的分类中,根据分类标准以及研究重点的不同对边坡可有不同的分类。
在我国主要的边坡分类有多种形式,以下仅列举文章用到的两种分类:
按是否人为因素形成可将边坡分为:自然(天然)边坡以及人为边坡。
自然边坡是由一定的环境因素与地质因素形成的外在表现具有一定角度的斜坡。
而人为边坡往往是由于人类的工程活动造成的。
按形成边坡的物质类型可将边坡分为:岩质边坡与土质边坡。
岩质边坡又可分为:沉积岩性边坡、变质岩性边坡与岩浆岩性边坡。
二、边坡的主要破坏类型与破坏机理
1、平面破坏:边坡沿某软弱结构面滑动或倾倒。
根据岩体的破环。
边坡工程稳定性探讨论文范本1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1.1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①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因素主要是指边坡地段的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等。
通常在区域构造复杂、褶皱强烈、断层众多、岩体裂隙发育、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往往岩体破碎、沟谷深切,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极易发生。
②岩体结构。
不同结构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别很大,边坡变形破坏的性质也不同。
③风化作用。
边坡岩体,长期暴露在地表,受到水文、气象变化的影响,逐渐产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出现各种不良现象。
当边坡岩体遭受风化作用后,边坡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④地下水。
处于水下的透水边坡将承受水的浮托力的作用,使坡体的有效重力减轻;水流冲刷岩坡,可使坡脚出现临空面,上部岩体失去支撑,导致边坡失稳。
⑤边坡形态。
边坡形态通常指边坡的高度、坡度、平面形状及周边的临空条件等。
一般来说,坡高越大,坡度越陡,对稳定性越不利。
⑥其他作用。
此外,人类的工程作用、气象条件、植被生长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1.2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1.2.1边坡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法是根据边坡上的滑体或滑体分块的力学平衡原理即静力平衡原理分析边坡各种破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利用边坡滑体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分析计算的主要方法,也是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1.2.2边坡可靠性分析法。
边坡工程是以岩土体为工程材料,以岩土体天然结构为工程结构,或以堆置物为工程材料,以人工控制结构为工程结构的特殊构筑物。
这些构筑物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组成和结构上的不均匀性,天然边坡尤为突出,因为构成边坡的地质体经受长期的多循环的地质作用,而且作用强度不一,且又错综复杂,致使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很大。
现阶段边坡可靠度分析的常用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拟法,可靠指标法,统计矩法以及随机有限元法。
2边坡工程处治技术2.1抗滑桩技术边坡处置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得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稳定性评价以及植物护坡技术浅析边坡是指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建筑基础等土建工程中割裂地面形成的坡面。
由于水文因素、大气因素、地质条件、人为因素等原因,边坡的稳定性往往受到威胁。
因此,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护坡技术应用是现代土木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1.地质条件:边坡的地质条件是导致边坡稳定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工程中常见的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形、构造等。
2.大气因素:大气因素主要指气候、气象条件等因素。
气候的变化,如降雨、气温、气压等变化均可能影响边坡稳定性。
3.水文因素:水文因素主要指地下水位、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的流动易使坡体中的土壤体积发生改变。
4.土层性质:边坡的土层性质包括土质组成,土层深度,含水量等。
高含水层土质较弱,容易发生滑坡。
5.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体的改造、采挖、爆破、排水、排污等方面。
常常会导致边坡失稳、塌方。
二、边坡稳定性评价1.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分析工程区域内矿物成分、岩性构造、地质断层等因素,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2.地形分析:地形分析可以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工具便捷的分析出坡面的累积高度、坡度、坡向等因素。
3.坡体稳定性分析:坡体稳定性分析是评价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方法,主要是对坡体的强度、地下水位、荷载等因素进行分析。
4.现场监测:对边坡进行现场监测对了解边坡的实际变化情况及时及时采取预警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植物护坡技术植物护坡技术是在边坡表面植入草木,利用草木根系拓宽坡表土层并增强坡体的抗滑性,从而达到强化边坡稳定性的目的。
植物护坡技术有以下优点:1.植物能够降低雨水作用下土壤的侵蚀。
2.植物根系能够抽取坡土中的水分,起到降低地下水位水平的作用。
3.树木和草皮服务于边坡的景观、环保和绿化,增强了景观和环境的质量和价值。
植物护坡技术在护坡资金、施工难度、护坡效果、环保效果等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等行业,并且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护坡中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个技术手段。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作者:黄萌刘凡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5期摘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渐渐地成为了工程中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众多边坡失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之后,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已成为岩土工程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边坡失稳不仅给人民的安居乐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增加工程单位的建设费用和国家的投入,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边坡的失稳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应对措施1 边坡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边坡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成因可分为天然边坡和人工边坡。
(2)按照岩土性质可分为粘土类边坡、黄土类边坡、碎石类边坡和岩石类边坡。
(3)按照自身的稳定性程度可分为稳定边坡、基本稳定边坡、欠稳定边坡和不稳定边坡。
(4)按照高度可分为高边坡(边坡高度大于l5m)和一般边坡(边坡高度小于l5m)。
(5)按照断面形式可分为直立式边坡、倾斜式边坡和台阶形边坡。
(6)按照使用年限可分为临时性边坡(工作年限不超过两年)和永久性边坡(工作年限超过两年)。
2 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自身性质的影响,包括岩土的强度、组成、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抗软化能力、透水性等;②岩层构造与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土内部节理裂隙的分布规律及其发育程度、土体颗粒的胶结情况、软弱面和破碎带的分布以及下伏岩土界面的形态和坡向坡角等;③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流动情况及动态变化等;④地貌因数,如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等;⑤风化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将不同程度的减弱岩土的强度,改变原有稳定状态;⑥气候作用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气候会引起岩土风化速度、风化厚度的变化,还会引起地下水(降水)作用的变化,从而导致岩土发生物理、化学变化;⑦地震作用的影响,地震导致使岩土体产生剪切破坏,从而影响边坡原有的稳定状态;除此之外诸如开挖、填筑和堆载等人为因素同样会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关于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的探析[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因公路边坡失稳导致的路基崩塌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针对上述情况,从影响公路边坡的影响因素着手,阐述了公路边坡稳定性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公路边坡失稳的防治措施,为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和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公路边坡稳定性影响因子评估方法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市正在快速的膨胀和扩张,然而地区间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
为了平衡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加速西部及边远地区产业的升级,实现全国各地的共同富裕,在“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公路建设正在飞速的发展。
如何选择适当的边坡保护形式以提高边坡稳定性,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针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提出边坡综合整治的措施,为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边坡稳定性影响因子当边坡成型后,多会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影响,导致边坡稳定性减低,造成崩塌破坏。
边坡失稳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潜在影响因子和诱发影响因子两类。
1、潜在影响因子①地形因素:现今地形的呈现多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造成,在地形的表现上包括坡高、坡宽、坡度及坡向等。
而这些因子将决定边坡建成后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程度。
坡度对边坡的影响最直接,坡度过大不利于植物生长且边坡组成成分如土壤及岩石就容易失去力学平衡,造成边坡失稳,最后可能引发严重土壤侵蚀或山崩等边坡破坏,因此一般坡度愈大,边坡稳定度愈低。
②地质材料因子:边坡主要由单一或多种地质材料所组成,材料特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地质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矿物的种类、组织、胶结状况、成岩时间等,其外在的表现则为岩性、土壤种类、力学强度及抗风化能力。
③地质构造因子:地质构造是影响边坡稳定性最主要的因子之一。
当岩体中存在不连续结构面如层面、节理、劈理、片理、剪裂带及断层等,会使岩体成为不连续或破碎的岩石,降低岩体强度或提高受风化的影响,而此不连续结构面的存在也容易发展成破坏滑动面,提高边坡的不稳定性。
第14卷第4期2008年12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 L OF GE OMECHANICSV ol 114N o 14Dec.2008文章编号:100626616(2008)0420381208收稿日期:2008207221作者简介:马显春(19802),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方面的工作。
E 2mail :maxianchun1980@1631com 。
滑坡稳定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及治理方案探讨马显春1,王 雷2,赵法锁3(1.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2.中铁二院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对一给定的滑坡(即滑坡坡率、坡高等已确定),稳定系数的影响因素有滑带土粘聚力、内摩擦角、滑体容重和孔隙水压力等。
由于各因素对稳定系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即敏感性大小不同),因此,需要以定量的标准来找出其中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滑坡治理重点研究的对象,有效提高滑坡整治效果。
本文以延安市宝塔区王良寺滑坡为例,采用正交分析法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各种组合的滑坡稳定系数,然后采用极差分析对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以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滑坡的治理方案,以期达到经济合理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正交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影响滑坡稳定的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存在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目前对其研究大多从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岩土体结构面、地下水、地震、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1~2]。
在一定的滑坡工程地质条件下,有些因素对滑坡失稳影响较大,而有些则较小,这就是说,影响因素对滑坡失稳的贡献是不同的。
滑坡稳定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就是定量分析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各因素与滑坡稳定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即分析各因素的变化对于滑坡稳定系数的影响。
分析滑坡影响因素的变化与滑坡稳定性的相关关系以及滑坡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的稳定性,不但可以找出滑坡失稳的主导因素,而且根据敏感性分析得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滑坡治理及优化设计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使滑坡治理达到安全、经济和有效的目的。
摘自《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边坡稳定性的分类标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根据各种因素对其稳定性的作用大小,考虑到现有技术条件下易于测量和便于实际应用,选择以下6项主要因素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即:岩石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RQD、岩体弹性波速度、边坡高度、年降水量、岩体结构特征分值等。
将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分成5个等级,即:极稳定、稳定、中等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等。
表4一1、表4一2列出了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所获得的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分类标准。
采用极差化对表4一1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列于表4一3。
摘自《斜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的集成式因素权重赋值方法》以工程地质类比法为基础,针对斜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时因素权重赋值的困难,在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系统总结一些权重赋值方法之后,提出了一种集成式因素权重赋值方法,并给了赋值方法的选择策略及赋值过程的计算程序框图,使综合评价过程的因素权重赋值更为合理。
工程类比法在应用时的影响因素确定及其权重赋值是关键。
一般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都可以概括为内外两大因素,其评价指标及层次基本上可用图1来概括;但在具体到某一区域斜坡或某一类型斜坡时,其指标选择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细化,因为上述指标并非对每一区域或类型的斜坡稳定性都起主要影响作用。
因此,在具体操作时常采用图2的结构。
影响因素指标通常由地质分析进行初选和终选,初选一般由地质工程师通过勘探研究决定,终选一般采用专家确定或由统计分析获得。
目前常用的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是统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
摘自《边坡案例推理稳定性评价系统及治理措施优化研究》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acse一basedreasnoing,简称CBR),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用以前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类比和联想来解决当前相似问题的求解策略,也可称为类比推理。
它首先根据问题的特征,访问知识库中过去同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从中检索出相似的案例。
当该案例满足问题要求时,该案例就是问题的解答,否则将以领域知识和经验为指导,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对检索到的案例加以调整、综合使之符合当前问题的需求。
首先根据边坡的物质组成将边坡分为土坡和岩坡,因为这两类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差异很大。
土坡的失稳模式分为:崩塌、圆弧滑动、沿基岩面滑动、液化滑坡。
岩坡的失稳模式分为:崩塌、倾倒滑坡、剥落、圆弧滑动、楔形滑动、平面滑动、切层滑动。
本文系统中岩坡分为圆弧形破坏和楔形破坏,土坡分为圆弧滑动和沿层面滑动破坏。
根据英国专家Stead1984年对露天矿失稳边坡的统计结果,单一因素、二个因素、_三个因素、四个因素导致边坡失稳的分别占失稳边坡总数的16%、35%、34%、14%,这些共占失稳边坡总数的99%;失稳边坡中断层、节理、岩层倾角、软弱层带、地下水的出现率分别为:60%、54%、75%、40%、44%,是出现率最高的5个因素。
这些统计结果表明:影响岩石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般不会超过5个,定量化可表示为边坡高度、重度、内聚力、摩擦角、边坡角、孔隙压力等。
其中最有代表的是sha等(1994)提出了六个评价指标:重度(Y)、内聚力(C)、内摩擦角(中)、结构面倾角(e)、坡高(H)、孔隙水压力系数u(),收集了82个实例。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选用重度(Y)、内聚力(C)、内摩擦角(中)、边坡角(平)、坡高(H)、孔隙水压力系数u()这六个评价指标作为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文献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slope stability本文拟用遗传算法来优化边坡案例各属性特征的权重。
同时与层次分析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参考。
摘自《基于工程模糊集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武汉理工的《边坡稳定性评估专家系统研究》岩体质量能够综合反映岩体中各种主要特征参数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效果,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岩体的固有特性,分析岩体工程的稳定性,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本文简要介绍RomnaaM针对边坡工程提出的SMR方法。
SMR=RMR-(Fl *F2*F3)+F4RMR为根据表1.1计算出的岩体固有质量得分值,F;、F:和F3为根据表1.3得出的不连续面与坡面间产状组合关系调整值,凡为据表1.4得出的边坡开挖方式调整值,SMR即为边坡岩体质量的最终得分值。
表1.5为RomnaaM提出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类表。
爆破震动影响摘自《露天边坡在爆破作用下损伤特征的试验研究》从声速的测量及频谱分析的结果可看出,在爆区后8 m左右的范围内,声速突然降低,说明爆后边坡存在着一个损伤的“重灾区”,由于在炮孔后部产生3 m的后冲带(塌落),所以损伤“重灾区”的范围为爆源后部5 m左右的范围内.由于岩芯的不同长度处距爆源的距离不同,所以爆破后裂纹的数目在距爆源较近处较大,距爆源远处较小;与爆前相比,裂纹的出现频率在岩芯长度为18 m范围内有显著的增加,这个范围与爆源的距离为16 m,说明爆炸作用在爆源后16 m范围内给岩体造成了明显的损伤,但相对于“重灾区”而言较弱,这里把这个范围(8~16 m)称作“中损区”;在16 m以后范围内,岩芯上裂纹出现的频率与爆前相比变化不大,畸变系数在0·8~1·0之间,与爆前相比,声速的变化幅度为2%~5%,说明在这个范围内,岩体受到爆破作用的影响很小,与原岩相比差别很小,所以称之为“无损区”。
摘自《边坡稳定性的神经网络估计》摘自《岩质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与专家评判系统的开发》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对这些大量的因素,采用分类对比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综合评判,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及分析模型,最终从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角度考虑,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得出评判结果。
根据已有的工程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八种:1、综合环境特征Ul;其中又包括:侵蚀ull、地震ulZ、降雨ul3、地壳运动u14、外部加载u15。
2、岩体特征UZ;其中又包括:岩石单轴抗压强度u21、岩石抗风化性u22、岩石质量指标(RQD)u23、不连续面间距u24、不连续面的力学特征u25。
3、不连续面的方位U3;其中又包括:不连续面的走向与边坡走向的最小夹角u31、不连续面的倾向u32、不连续面与边坡角的差值u33、不连续面与其内摩擦角的比值u34。
4、地应力U4;其中又包括:地应力的大小u41、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和边坡走向的夹角u42。
5边坡形状US;其中又包括:边坡坡角u51、边坡坡高u52、边坡几何形状U53。
6、地下水U6;其中又包括:不连续面含水情况u61、岩体的渗透性u62、水压力情况u63。
7、边坡形成方式 U7;其中又包括:边坡形成方式(自然边坡、人工边坡、人工切坡、爆破等)u71、人为工程u72。
8、其它因素US;其中又包括:边坡植被防护情况u81、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u82、爆破因素u83。
为了更清楚明了的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树状层次图表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3.9其中:al,a2,…,a8是权重..all,al2,a82是二级权重其权重值的确定为保证计算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其中构造判断矩阵主要依靠工程经验,专家知识,人为因素较多。
摘自《地震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2.2.1地质构造的影响断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断层使得边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②断层带内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是地下水丰富和活动的地区,岩体抗剪强度往往较低,边坡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差;③断层作为地震波的反射界面,反射拉伸波的作用可能导致岩体受拉力破坏。
2.2.2岩体结构类型的影响岩体破坏还受到岩体结构面的控制作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48]:①结构面的倾向;②结构面的走向;③结构面的倾角;④结构面的组数和数量;⑤结构面的连续性;⑥结构面的表面形态;⑦结构面的充填特征。
2.2.3地层岩性的影响造成软弱结构面应力集中,甚至破坏的基本条件是:①软弱结构面有一定的陡度,并倾向临空面,而且临空面的坡度大于软弱结构面的坡度;②水的作用,使软弱结构面被软化,抗剪强度降低。
成为潜在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从而具备了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
2.2.4地形地貌的影响(1)边坡高度和边坡坡角的影响、(2)边坡坡形和地形的影响2.2.5地应力的影响2.3影响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外因分析2.3.1地震荷载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边坡总位移量的大小不仅与震动强度有关,也与经历的震动次数有关,频繁的小震对边坡的累进性破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累积效应使影响范围内岩体结构松动,结构面强度降低。
2.3.2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水对边坡稳定状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作用主要有:①降低岩体(特别是滑动面岩体)的抗剪强度,对于软弱岩体,强度软化系数一般仅为0.5~0.7左右;②地下水的静压力一方面降低了滑面上的有效法向应力,从而降低了滑面上的抗滑力;另一方面切割面中的静水压力又增加了滑坡体的下滑力,从而使边坡的稳定性恶化。
2.3.3人为因素的影响摘自《基于RS理论的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第五章深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因素分析最起码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明确每个因素边坡变形破坏或稳定性的地位和具体作用;二是要抓住每一个单因素的关键点,以求因素分析的直实与准确,促进边坡稳定性研究的深化与精细化。
5.1.1地质因素及其边坡工程效应地质因素中有两类是最基本的:一类为岩土地质体的结构性状一因素,以岩组(岩性及其组合)、结构面(原生、次生)为代表;另一类为赋存地质环境因素,以地下水(亦包括大气降雨)、地应力(尤其是其中的构造应力)为代表。
(1)岩性与岩石组合(岩组)岩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主要在于它的性质和组合。
岩性及其不同组合是边坡破坏的物质基础,岩性对边坡稳定性效应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岩性、岩性组合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②软、硬岩及其在边坡中的位置。
所谓软岩,通常指的其抗压强度小于20MPa的岩石。
断层岩是软弱岩体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类。
如断层岩类型、断层岩的围压效应、断层岩的再生结构与再生强度、以及断层岩与环境的关系均有较深的进展,这些效应成为边坡稳定性因素分析中的依据。
③原生结构面的解体性。
这里所指的原生结构面,系指在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界面,如层面、夹层等。
④特殊岩类的特殊性能。
最典型的就是粘土岩类的膨胀性和碳酸盐石类的可溶性。
(2)岩体结构及其边坡稳定性效应岩体结构是控制岩体基本性能和变形失稳的主导因素,岩体结构的边坡稳定性效应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①结构面的地质特性。
有三大类软弱结构面:一是层间错动面或错动带。
层间错动越发育,错距越大,其破碎和泥化程度越高,边坡稳定性就越差;二是断层破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