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_朱新阳

  • 格式:pdf
  • 大小:113.89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7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ul,2004第4期(总第110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 o.4Jul.N o.110

当代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朱新阳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上海200062)

摘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现象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生事物迅速蔓延,尤其是大学群体的网恋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理

性”支配的,行动者的行为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仅是物质上

的,更可以是非物质上的。网恋的大学生是在判断网恋行为能最近似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之

后,作出了网恋行为这一选择的。

关键词:网恋;网恋行为者;网恋行为;理性选择理论

中图分类号:T P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605(2004)04-0042-03

A bstract:Af ter entering21st century,w ith poprlarization of netwo rk,“online-love”of underg raduates become a kind of new things of cybertimes and spread rapidly,this social phenomenon arouses the attention fro m people more and mo re.People have thought and studied the“online-love”phenomeno nfrom all kinds of visual angles.Originaly in this arcticle,the authour manages to use the a-Rational Choice Theory to think over the“online-love”of underg raduates phenomenon.Aand a ttempts to provide the socilolgy ex pla-nation of the relation of“o nline-lover”to o nline-love”behavior.T he Rational Choice Theory of socilolgy think that peo ple's behav-io rs are co ntrolled by their ration.Behavior principle of perso n w ho take actio n is only for maximum realization ow n interests,w hich can be non-material interestr as ewll as material interest.U nderg raduates“o nline-love”think:online-love”bdhavior can realize the max imum interests,so choose it.

Key words:o nline-love;online-love;online-lo ve behavior;the Ratio nal Choice T heory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由互联网带来的许多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虚拟的网络空间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逐渐体验到一种“数字化”的生存。在这其中,网恋成为一种流行对话,对传统的恋爱方式产生了直接的冲击。深圳21CN网络公司的调查也显示,国内近40%的网民有过网恋经历,不管现实中他们是否已婚。李红革在他的对湖南5所高校的大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上网的人数、频率、花费之高,出乎人的意料,而且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在聊天和收发邮件,下载软件和学习知识的只占很少的比例。[1]而在网上聊天和收发邮件正是网恋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可能这些数据没有完全准确、客观、科学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网恋”者数量,但是“网恋”正成为一种随互联网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现象。因网恋引起的悲剧,如自杀、强暴、欺诈钱财,家庭分裂等等屡有报道,而且据调查网恋在现实中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便是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中,有79.6%的人赞同由于网恋没有太多的顾虑,所以网恋的几率很高;并且至少有53.8%的高校学生不排斥网恋。[2]因此人们给予网恋现象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着意于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网恋者与“网恋”这一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于网恋,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定论,学者大多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各不相同的网恋界定。如唐魁玉认为,“网恋则是一种以现代网络空间及其电子媒介物为主要沟通手段的感情互动过程。”[3]曾坚朋则认为网恋就是有爱情单身的年轻男女,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作为载体或者工具,对

收稿日期:2004—04—12

作者简介:朱新阳(1981—),男,安徽六安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情感进行虚拟性或者虚拟性和现实性兼而有之的理性选择的“交易”过程。[4]笔者将其界定为人们在互联网上认识,相互之间以文字、符号和语言进行感情交流,并获得恋爱体验的行为,而且将网恋行为仅仅限定在网络上所进行的活动,即以网络为载体所进行的恋爱活动。而当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时候,“网恋”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它已经转化为现实中的传统恋爱方式了,所以不将之纳入分析之列。

关于网恋行为的类型,学者们多将之分为5种类型,其一是认为在网络上可以摆脱名利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幻想可以找到超越一切的纯洁爱情,称之为理想型;其二是认为网络恋情可以全身心地体验爱情,而不必以婚姻为最终归宿,称之为超脱型;其三是以网络为工具,企图发展并建立成为现实中的恋爱、婚姻关系,称之为务实型;其四是只想体验交友的感觉,而无意于爱一个人或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称之为游戏型;其五是专以在网络上勾引异性为快感,一旦对方爱上自己则退出了,称之为恶作剧型。[5]以上这种分类型法,是学者较为认同的一种分法,主要在指进行“网恋”者在与对方互动时所持的一种心态。由于本文并不是要分析解释网恋者之间的互动,而着眼于网恋者与“网恋”这一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以行为者在进行网恋行为时,是否付出自己的真感情来划分,可以将上述5类型的前3种划归为一类,即在网恋时有行为者自己的真感情的投入;而将后两种划归为一类,即在网恋时行为者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感情。大学生网恋者也同样可分为此两大类。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网恋行为者,由于他们在网恋中投入了自己的真感情,并且选择了网恋这一行为,那么他们是如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呢?或者说是如何获得这种利益最大化的知觉的呢?首先,对网恋行为者的知觉条件进行分析。网恋行为者进行活动的环境是完全“数字化”和虚拟化的网络空间,这一特殊的空间给人们的行为感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颠覆性的影响。网恋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充满了新鲜的魅力和神秘感,网络隐藏了人们的真实的面目。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网上交往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和符号为载体的非直接性交往,是与另一个不知身份、职业和地位的人自由地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交流。在交往中,行动者只能从对方发过来的文字和符号来猜测。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间接性,人们突破在现实中的自身条件的种种限制。行为者不再被传统的物质条件所困,他们的身份、长相,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地位等,都成为可以隐瞒,可以理想化的东西。正如网民们常说的“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理想化自己的形象的同时,行为者也往往将行为对象的形象也理想化了。因为在网络上所接受的信息都是以文字和符号为载体的,是经过人们思维沉淀出来的,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来呈现的。同时行为者也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理想的形象来描绘对方,潜意识中赋予了对方许多美好的优点,然后自己崇拜起主要是由自己虚构出来的“虚拟偶像”。

在这种知觉条件下,他们在网恋过程中所获得的“网恋”体验让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体验满足了行动者的社交的、尊重的、乃至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人们在网络中可以扮演自己最想成为的那种人,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激情,并且通常会得到网恋对象的认可和赞赏。特别是那些大学生,在存在巨大心理落差的情况下,更有可能需要能过这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他们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对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在网络中结识朋友,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由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表现出了不同的人际交往障碍。而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为这些学生满足自己的价值感提供了便利。不论天涯海角,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跨越时空彼此相识,发展友谊甚至产生爱情。通过这种交往,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会得到确定,自我评价也会提高。除此之外,网恋甚至可以让行为者获得最基本的需要,即生理需要之一———对性需要的满足。在网络上,虚拟性爱(cy bersex)正在慢慢成长,它是网恋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在现实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可能无法获得对性需求的满足,而虚拟性爱则理所当然地成了满足这种需求的替代品。美国人类学家克丽欧·欧德萨提出了“数字化性爱”的概念,认为这种新的性爱形式,将会为人类性爱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数字化性爱给予人们探索情欲与性倾向的自由,而这是传统婚恋规范所不允许的。[6]因此在这样的一种知觉条件下,行为者从期望的行动中获得预期利益的主观价值实际上已经是无限胀大了,而行动者估计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可以是近乎百分之百,因为将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恋爱分离出去,单纯以在网络上获得“恋爱”体验的网恋,是非常容易获得成功的,可以说只要想“网恋”就肯定能够成功。

当然由于这一类型的网恋行动者投入了自己的真感情,所以他们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代价的。大学生几乎是未婚者,这种风险和代价在物质上主要表现为时间、金钱的消耗,而在非物质上则主要表现在感情的受欺骗,即对方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感情。但是在笔者所做的访谈过程中发现,网恋行动者实际上爱上的是“恋爱”这种感觉,而并不是网恋互动的对应人,也就是说他们是把感情投入在了自己的“恋爱”体验当中。而金钱、时间的损失对那些网恋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显得重要。也正因如此,网恋行动者才有可能从一次“网恋”进入到下一次“网恋”,从这一“网恋”对象转向到另一个“网恋”对象,甚至一个“网恋”行动者同时可以和多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