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4
伦勃朗,独自一人与庸众搏斗164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幅由城市自卫队员“众筹”定制的巨幅画像,正成为上至贵族客厅下至市井茶肆的笑料。
16名自卫队员想请画家把他们穿着华美军服的荣耀形象永久地留在画布上,高挂在市政厅墙上,供后代仰望。
可是这个画家却画了什么呀?有的人被光照着,有的人被塞在暗影里,这个头盔遮挡面目不清,那个只露了一个肩膀半个脸,说好的雄赳赳集体肖像呢?还有画上怎么多出了好多路人,前排腰间拴只鸡的小姑娘是谁,她付过钱吗?……每人100荷兰盾的付出,就只为了荣幸地挤在黑暗的大门里边那许多看不清、认不出的人物中间,做“一片富有生气的阴影”?300多年过去了,这幅历经耻笑、切割、烟熏、水泡、甚至被泼过酸液的巨幅油画,如今早已是荷兰国立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幅画,后来被命名为《夜巡》,这个画家,就是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①1606年7月15日,伦勃朗出生在荷兰莱顿。
这是个大学城,也是毛纺业的中心,人们丰衣足食,既务实也相对开明。
伦勃朗是家中的第6个孩子,父亲是磨坊主,母亲娘家则是面包师。
他和城里所有人家的孩子一样,早早上学,读的是拉丁文学校,1620年14岁时,他进入莱顿大学读法律。
但他对学业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很快就退学了。
他只想当个画家。
他的这个爱好并不被人们看好。
1621年,伦勃朗拜当地画家雅科布·;范·;斯瓦宁堡为师,3年后转到阿姆斯特丹,成为历史画画家彼得·;拉斯特曼的学生。
1625年,他在莱顿城挂牌画画,同时招收学生,教授素描、版画和油画。
23岁那年,当地名流康斯坦丁·;惠更斯发现了他与众不同的才华,将他引荐给了荷兰执政腓特烈·;亨利。
再次来到阿姆斯特丹的伦勃朗和他仰慕的前辈一样,只要有了大人物的赏识,才华便有了用武之地。
人生如…造句人生如一把杯子,总有水沙酿就新酒;总有坎坷汇成激流,总有湛蓝染洒出海洋。
人生如一张白纸,总有艰苦痕迹拼凑古风;总有挣扎凝结安宁,总有深情绘就畅想。
人生如一口井,总有心血沁泉凝润;总有艰辛打下深坑,总有友情灌溉春秋。
人生如一个人,总有苦苦寻觅迷宫;总有不如意刻苦铭,总有内心深处留恋。
人生如一颗帆,总有风浪推潮自由;总有青春起航安稳,总有日夜探索未来。
人生如一幅画,总有沧桑凝视真灵魂;总有搏斗绝笔描色,总有梦想在画布中。
当我们仔细欣赏人生如一把杯子,一张白纸,一口井,一个人,一颗帆,一幅画的景象时,会发现其实人生不过是一场漫漫旅行,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山水仙境,见证了历久弥新,走出舒适圈,将自己放到一个不同的空间,感受不一样的世界,体会到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人生也如一把扁担,总有重担难挑扛;总有路途险坎迂,总有意义跨越乾坤。
当时间站在前方风吹草低下,艰辛一路走来,坎坷坎坷,有欢笑有耐心,有努力有恒心,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沿途的辛酸舍不得放弃,既来之则安之。
人生如一支烛,总有黑暗靠光明照亮;总有付出靠勇气实现,总有放弃靠坚持活出真我。
当最艰难的时刻,勇敢面对,坚毅抵抗,从一步坚持到最后,终有一道光亮照耀大地,把所有心酸忧伤都安然化成梦幻烟火,乘着月光到远方去。
人生如一首歌,总有调子凝练激情;总有节奏扣动心弦,总有情绪熔铸一心。
生活每一刻都在改变,变的好坏,起落兴衰,就像一首歌,有快有慢,有高有低,在旋律当中,我们才能轻轻放声欢唱,永不停歇、永不绝望。
因此,活出自己,不必太努力追求,不必拼命把握,让放手也是一种智慧;活出自我,不必太多羁绊,不必越活越乏,让释然也是一种力量。
人生,行走着,在时光里,学着停止,学着宽容,学着忘却,学着放下,学着释然,学着活出自己的精彩,为自己的不羁立下不朽的流芳。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贡布里希(Gustave Courbet,1819-1877)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石破天惊》、《自由引导人民》等都成为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法国19世纪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贡布里希出生在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家境并不富裕。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但由于家境的限制,他并没有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而是通过自学和勤奋努力,逐渐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画家。
贡布里希的艺术风格鲜明,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的技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布上。
他不追求理想化的美,而是力求展现出真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矛盾。
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农民、工人、贫苦人家的形象,他们的朴素和坚韧成为了贡布里希作品中的主题之一。
贡布里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
他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就是对法国政治动荡时期的一个有力回应。
这幅作品中,贡布里希用大胆的构图和生动的笔触,表现了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压迫的反抗。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贡布里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更成为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风景的描绘。
他的作品《石破天惊》就是对自然风光的一次杰出描绘。
在这幅作品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浓墨重彩和粗犷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壮美和气势。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贡布里希对自然的热爱,更成为了19世纪法国风景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总的来说,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是一个关于现实生活、社会问题和自然风景的真实写照。
他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对现实的关注,成为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艺术追求,更成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呈现。
6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感受传主的独特人格魅力,领略传主丰富的心灵世界。
1.认识本文选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和真诚袒露自我内心世界、剖白人生感悟的特点。
2.学习传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
3.谢坤山,台湾台东县人,知名的口足画家。
1958年出生于台东,因家庭贫困,小学毕业后没有继续就学,开始到工厂去打工。
16岁在工厂工作时,因碰触高压电线而发生意外,四肢都被烧焦,经医生抢救之后,只救回了一只脚。
在全家陷入绝望之时,谢坤山的母亲勇敢的站起来,告诉医生,只要谢坤山还能活着叫她一声妈,就足够了。
自此之后,谢坤山决定不向沮丧投降,反而自己发明了许多方法吃饭、喝水,甚至还开始学着用嘴咬笔习画。
不幸的是,在他跌跌撞撞重新学习生活的这段期间,因意外碰瞎了一只眼睛。
艺术的世界让谢坤山忘记了自己的残疾,给予了他巨大的鼓舞,1980年他从师陈惠兰和画家吴炫三学习绘画,绘画生活使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他又重新回到学校完成了国中和高中教育。
并用口衔着笔,一笔一画的写成了自己的人生传记《我是谢坤山》。
目前谢坤山是国际口足画会的亚洲理事。
他曾在1996年获得第34届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2008年6月19日,他来到四川地震灾区,以自己的故事激励灾区的人们发奋图强,重建家园。
本文讲述了他残疾以后学习绘画的心路历程。
文中作者真诚地讲述自己学习绘画的曲折经历,从他的自我介绍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与磨难抗争的英勇精神。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作画,其实是在画布里搏斗人生。
一、字音辨识浩瀚(hàn) 剥离(bō) 丰沛(pèi)窥探(kuī) 膀胱(pánɡ) 痊愈(quán)二、字形辨认{憋bi ē憋闷蹩bié蹩脚鳖bi ē鱼鳖){尴ɡān 尴尬滥 làn 泛滥槛k ǎn 门槛) {炫xuàn 炫耀泫xuàn 泫然泪下眩xuàn 头晕目眩){谛dì真谛啼tí哭啼缔dì缔造)三、词语释义①执著不辍:ɑ.原为佛教语。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年轻工人在革命和战争中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关于勇气、毅力和自我超越的主题,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2. 《简·爱》: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孤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奋斗故事。
小说通过简·爱的经历,表达了关于尊严、自由和自我价值的主题,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3.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富豪在追求爱情和梦想中的奋斗故事。
小说通过盖茨比的经历,表达了关于虚荣、幻灭和自我救赎的主题,鼓励人们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真正需求。
4.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迷茫。
小说通过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经历,表达了关于自由、责任和自我认知的主题,鼓励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寻找生命的意义。
5.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渔夫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故事。
小说通过老人的经历,表达了关于勇气、坚韧和信念的主题,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6. 《活着》: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农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变迁。
小说通过福贵的经历,表达了关于生命、命运和人性的主题,鼓励人们在面对苦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强。
7. 《围城》:中国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婚姻和事业中的挣扎和抉择。
小说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表达了关于爱情、婚姻和人生的主题,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8.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变迁。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导学案附答案-《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导学案重难突破1.谢坤山的绘画历程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文中的描述看,谢坤山的绘画历程是艰难而又洋溢着生命乐趣的过程。
为了能上课坚持学画而不麻烦同学,他憋尿致病。
他没有双手,只能用嘴来画画,当画笔在嘴里转动时,左一画,右一画,在画布上画,也在他的嘴里划,只是外面画的是图案,里面划的是伤口。
作画时,那一阵有如利箭穿心的刺痛,让他几乎咬不住笔,但他终究没有松开嘴,或让画笔掉下,反而咬咬牙,把笔咬得更紧。
他艰难学画的过程,是他不断收获人生的旅程。
2.作者用极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克服困难的情形,这样写起了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对自己克服种种困难的情形,用极细腻的笔触进行了描写,这样做的目的是具体交代自己的遭遇,充分表现自己的顽强拼搏及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品质。
3.找出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理解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指出其中蕴含的普遍意义,为我们的学习提供理论上的动力,如以下几句:(1)因为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一点点、一点点的努力所累积出来的,就像浩瀚无垠的汪洋也是由小水滴汇合而成。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是由积累而成的,即阐明了一种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不要拒绝小的进步,而应在一点一滴的积累的基础上,逐步获得成功。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传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2.认识本文选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和真诚袒露自我内心世界、剖白人生感悟的特点;3.学习传记写法,给自己写篇小传。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身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亚洲见证中心负责人的我,见过的奇人异事无数,但从未看过谢坤山这么令人“震撼与动容”的人。
如果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全世界最令人尊敬的人”这一项目,我会恭敬地把这面奖牌颁给他--创造人类极限的谢坤山。
--吉尼斯世界纪录亚洲见证中心董事长:戴胜益二、作者介绍:这是一篇自传,传主谢坤山,生于1958年,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16岁时因工伤失去左腿、双臂,几年后又失去右眼。
但谢坤山坦然面对命运,笑对人生,在画布里搏斗,创造出不平凡的壮丽人生。
三、整体感知:1、全文总共写了五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自己如何攻克色彩的难关的。
二是讲自己如何克服生理上的障碍。
三是写自己如何在学画的跑道上赢得自己。
四是讲述自己怎样忍痛作画。
五是自己从作画中获得的人生启迪。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本文在行文中,运用了概括段来进行提示下文,这些小字体的段落是总述性的,交代了这一部分的主旨的同时,又使文章段落分明。
四、思考、作答---与文本对话。
1.怎样理解题目“在画布里搏斗人生”明确:谢坤山本是一位健全的人,但16岁那年他被高压电击伤,从此成为无手无脚的残障者,后来又意外失去了右眼。
这样的一个情况,不要说学画画,就是生活自理都是个大问题,但他却没有被这样的困难吓倒,而是顽强的与磨难勇敢不屈的抗争,最终他不仅生活可以自理了,而且成为了一名画家。
作文素材励志身残志坚的画家篇一《身残志坚的画家:用画笔描绘不屈人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位画家,他叫阿强。
阿强小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双臂。
这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是天塌了一样,可阿强不这么想。
我第一次见到阿强是在一个小小的画展上。
那画展就在街边的一个小屋子里,不怎么起眼,但阿强的画却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眼睛。
他的画全是用脚画的。
你能想象吗?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画笔夹在脚指头之间,然后在画板上来来回回地描绘。
我就站在旁边看他画画。
他画画的时候可专注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画板,就像狮子盯着自己的猎物一样。
那脚指头就像有魔力一样,轻轻松松地控制着画笔。
他画的是一幅山水画,那山水就像是活了一样。
只见他先用脚蘸了蘸颜料,在画板上落下重重的一笔,那大概是山的轮廓。
然后又小心翼翼地用细细的笔触去勾勒山上的树和石头。
他的脚指头有时候会不小心沾上太多颜料,滴在画板上,一般人估计就觉得这幅画毁了,可阿强不慌不忙,三两下就把那滴颜料融入画里,变成了一朵盛开的小花或者一只飞舞的蝴蝶。
我好奇地问他:“你没有双臂,当初怎么就想到要用脚画画呢?”阿强笑了笑说:“我就想着,老天爷不过是给我开了个玩笑,让我换种方式握住画笔呗。
”阿强从失去双臂后,一开始啥都做不了,连吃饭都成问题。
可是他看到家里墙上挂着的一幅画,突然就有了想法,为啥自己不能重新画画呢?于是他就开始练习用脚做各种事情,从最简单的拿东西开始,慢慢地就开始尝试用脚握笔。
刚开始的时候,脚不是那么听话,画出的线条歪歪扭扭的,像蚯蚓爬似的。
但阿强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天天练,天天画,终于能画出像模像样的画了。
阿强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有残缺又怎样,只要有梦想,有坚持下去的决心,用脚也能画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篇二《画家阿华:身残志坚绘就多彩人生》阿华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画家,不了解他的人,可能只看到他残疾的身体,但是一旦看了他的画,就会被那画卷里的力量和热情所震撼。
我有幸成为阿华的朋友,常常去他的画室。
周边·谷川俊太郎小辑写诗是我的天职———谷川俊太郎访谈录田原:回顾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准确地说,您步入诗坛是出于被动式的“被人劝诱”所致,而不是来自自我原始冲动的“自发性”。
从现象学上看这是“被动式”的出发,但恰恰是这种偶然的诱发,使您走上写作的道路。
从您受北川幸比古等诗人的影响开始写作,到您在丰多摩中学的校友会杂志《丰多摩》(1948年4月)复刊第二期上发表处女作《青蛙》,以及接着在同仁杂志《金平糖》(1948年11月)上发表两首均为八行的诗歌《钥匙》和《从白到黑》时为止,作为您还不满十七岁,那时,您是否已立志将来做一位诗人?或靠写诗鬻文为生?能简要地谈谈您当时的处境、理想和心境吗?谷川:回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梦想和心境,我想对于谁都是比较困难的吧。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我当时的梦想是:用自己制作的短波收音机收听欧洲的广播节目和有一天买一辆汽车开。
至于心境,因为当时无论如何不想上学,所以,一想到将来如何不上大学还能生活下去,就会有些不安。
田原:从您作品的整体特点来看,您诗歌中饱满的音乐气质和洋溢着的哲理情思,都无不使人联想起您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出身于京都大学的著名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母亲是众议院议员长田桃藏的女儿,且又是谙熟乐谱会弹钢琴的大家闺秀(她也是您儿童时代钢琴的启蒙老师)。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比起与您同时代一起在战争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尤其周边153All Rights Reserved.是那些饱受过饥饿与严寒、居无定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诗人,您可以说是时代的幸运儿。
尽管在1945年的东京大空袭之前您与母亲一起疏散到京都外婆家,之后返回东京时目睹了美国大空袭后的惨景,可是作为有过战争体验和在唯一的原子弹被害国成长起来的诗人,您似乎并没有刻意直接用自己的诗篇去抨击战争、讴歌和平。
战后的日本现代诗人当中,有不少诗人的写作几乎是停留在战争痛苦的体验上,即战争的创伤成了他(她)们写作的宿命。
□何立文塔西提岛的画布(外一篇)事实上,人的不容侵害的权力在于,他作为个人,以自己的存在为着眼点,出自内心地作出决定。
———卡尔·雅斯贝斯麻风病像一个阴险小人,一步一步地蚕食着那具曾经高大伟岸的躯体。
南太平洋塔西提岛丛林中的一间小木屋里,双目失明、腰部围着帕利欧的思特里克兰德,左手端着调色盘,里面的颜料已经干涸,剩下一些坚硬的残渣,仿佛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墙壁上的那幅画隐隐约约地传递出一种既神奇又可怕的秘密,那些奔放的热带植物散发着原始的激情,赤身裸体神态各异的男女,携带着尘土的呛人气息,又各自怀揣着上帝的密旨。
像一路奔驰尔后慢慢滑入站台的火车,思特里克兰德涂完最后一片色彩,终于体验到了一丝厌倦。
他扔掉画笔,仰望着塔西提岛深邃的星空,默默无语。
爱塔,那个善良贤惠的土著女人,此刻安静地跪在他们的小木屋门前。
热带植物的芳香像一罐浓烈的苦艾酒,在夜晚的空气里肆意流窜。
爱塔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他的心事如海的男人,火一样燃烧的男人,好比天际擦过的一粒流星,正在释放他对世界的最后的激情。
人生本是孤旅。
思特里克兰德依稀记得,从轮船靠岸的一刻起,这个美丽的南太平洋小岛便给他以浓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多少年来,背着画架四处漂泊,从来没有哪个地方像眼前这个阳光耀眼的海岛,让他迅速获得平静。
“终于找到了,我的天堂。
”思特里克兰德站在码头上喃喃自语。
而那个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此时仿佛一阵青烟,成了模糊的一团,朝四周散开……思特里克兰德叫爱塔点火,然后安静地躺在地板上。
火焰舔着深蓝的夜空,小木屋在火海里跳跃。
他给世界制造了许多循规蹈矩之外的天马行空,留给世界的却是一片寂静和灰烬。
毛姆笔下,两个形象得到重叠。
像沉默的巨石,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热浪滚滚的灵魂。
这一切,在若干年前那个证券交易所经纪人身上看不出丝毫端倪。
“他生得魁梧壮实,手大脚大,晚礼服裹在身上有些笨拙,给人的印象多少同一个装扮起来参加宴会的马车夫差不多……他的胡须刮得很干净,一张大脸光秃秃的让人看着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