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根雨水管可以收集屋面多少面积雨水的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4.12 KB
- 文档页数:1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雨水利用成为一种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雨水利用量的计算是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设计和规划的基础,能够帮助人们更恰当地利用雨水资源。
本文将介绍雨水利用量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一、雨水利用目的在深入理解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雨水利用的目的。
雨水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灌溉: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 市政用水: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洗车、公共厕所冲洗等方面,减轻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3. 工业用水: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等环节,降低工业污水的排放。
4. 生活用水: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家庭生活中的洗漱、清洁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二、在计算雨水利用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 雨水收集面积:指用于收集雨水的屋顶、道路或其他区域的面积,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2. 雨水收集系数:反映雨水收集系统的性能,通常介于0.5至1之间。
3. 降雨系数:用于表示实际降雨量与理论降雨量之间的比例。
通常为0.8至0.9。
4. 雨水利用系数:表示实际利用的雨水量与可收集到的雨水量之间的比例。
通常为0.5至0.8。
基于以上参数,雨水利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雨水利用量 = 雨水收集面积 ×雨水收集系数 ×实际降雨量 ×降雨系数 ×雨水利用系数三、雨水利用量计算实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雨水利用量计算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应用过程。
假设某住宅面积为100平方米,收集系数为0.8,实际降雨量为500毫米,降雨系数为0.9,雨水利用系数为0.6。
雨水利用量 = 100m² × 0.8 × 500mm × 0.9 × 0.6 = 21,600升因此,该住宅每年可以利用雨水达到21,600升。
屋面面积158m2,考虑到屋面倾角20°,按规范取水平投影,此处取夹角考虑最不利情况
158/cos20=168m2
雨水管复核
下表为上海地区暴雨强度计算公式,L/s.100m2,按一般性建筑屋面考虑,根据规范暴雨重现期2~5年,此处取5年上限
查表5.11L/s.100m2,实际5.11x168/100=8.58L/s
联系上海众鑫徐,目前他已改为4根排水立管,假定单根75x60方管,计算水力半径
4x面积/周长=4x75x60/(150+120)=66mm
实际等效略小于75mm圆管,单根排水塑料管流量略小于4.5L/s
按4根雨水管设计可行。
天沟复核
根据众鑫提供天沟资料,简化计算,天沟100mm(w)x150mm(h)
取1/3为保护高度,实际过水断面取100mmx100mm
参照上式计算如下:
q=0.9x3.89x10-5x(100x100)1.25x1x1=3.51L/s
对于长天沟,取折算系数0.9
3.51x0.9=3.15L/s
分4根立管排水,3.15x4=12.6>8.58,理论上可行
以上数据,当天沟溢水可能流入室内时,需要x1.5系数
雨水立管根据目前计算公式肯定可行。
天沟8.58x1.5=12.87略大于12.6,考虑到众鑫天沟节点图断水面积略大于100x100,理论上基本可行。
雨水管道汇水面积的划分方法
雨水管道的汇水面积计算,严格来说,应该按分水线来计算,但是在市政道路下的管道,有时候按分水线来计算,往往是市政道路周围7、8百米范围内的雨水需进入市政雨水管道,一计算,当管道长度有1公里时,往往需要2~3米的排水管道,在现实中往往很少这么做,我们现在一般就按道路周围100~200米范围进行计算. 1,一般坡度的屋面雨水的汇水面积按屋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高出汇水面的侧墙,应将侧墙面积的1/2
折算为汇水面积.同一汇水区\x0d内高出的侧墙多于一面时,按有效受水侧墙面积的1/2
折算汇水面积.
3,窗井、贴近建筑外墙的地下汽车库入口坡道和高层建筑裙房屋面的雨水\x0d 汇水面积,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1/2
.4,屋面按分水线底排水坡度划分为不同排水区时,应分区计算集雨面积和\x0d雨水流量.
5,资料参考:半球形屋面或斜坡较大的屋面,其汇水面积等于屋面的水平\x0d投影面积与竖向投影面积的一般之和.。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篇一:屋面排水】平屋面的排水一般采用墙外设檐沟和屋面本身找坡两种办法来解决。
在外墙或女儿墙外作成檐沟,立面造型要受到一定约束,不能完全实现。
在女儿墙内的屋面板上做边沟,与屋面的梁、板有矛盾,故意做成凹槽结构也有困难,房间内的空间也有影响,光靠不太厚的保温(隔热)层也不可能,削减了保温(隔热)层也不利,该边沟的保温(隔热)层也难保护;故意加厚找坡层和保温(隔热)层,像地下车库加厚垫层来设边沟也不合适(见图1)。
因此,有把屋面板由结构找主坡,建筑做边坡来解决,但由于平面不规则,变化较多,结构找坡受到一些限制,也难以实现。
另外,房间内的顶上板面不平,看起来不舒服。
因此,全由建筑找坡较为简便灵活。
这里讨论研究的问题也仅限于此。
图1 削减保温(隔热)层形成边沟一.雨水口设置的一般原则1. 排放方式2. 汇水面积计算(2) 墙面:高层建筑的裙房、窗井及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坡道,除计算自身的面积外,还应将高出的侧墙面积按1/2折算成屋面汇水面积来进行计算。
有几面高出屋面的侧墙时,通常只计算大的一面(或墙面最大投影面积)。
3. 汇水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的屋面不宜只设一个雨水口。
在同一汇水区域内, 雨水立管不应小于两条,且负荷均匀(用檐沟排水,应在檐沟末端或山墙上设溢流口)。
4. 雨水口或雨水管的间距应根据其排水能力、屋面和檐沟坡度等因素考虑决定,一般不宜大于24m。
5. 雨水管径不得小于100mm。
7. 屋面变形缝应避免设计成平缝,采用高低缝时,低缝附近不应处于排水的下坡,更不应在雨水口附近。
变形缝的屋面,应加设溢水口。
8. 排水坡度规范中规定,平屋面的排水坡度宜为2%~3%,结构找坡宜为3%,材料找坡(即建筑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3%。
在设计实践中,权衡利弊,主坡作成2%,副坡(即边坡)作成0.5%较合适。
9. 高层建筑中,由于雨水管中的空气和涡流等原因,致使低层处的阳台地漏溅水、冒水,故屋面和阳台的雨水管不宜合用。
雨水管排水计算公式在建筑设计中,雨水管排水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雨水管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建筑物受到雨水侵蚀和损坏,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
在进行雨水管排水计算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屋面面积、雨水的流量、雨水管的尺寸和坡度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雨水管排水计算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雨水管排水计算的关键参数包括雨水的流量和雨水管的尺寸。
雨水的流量取决于建筑物的屋面面积和降雨强度。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屋面面积越大,降雨强度越大,雨水的流量就越大。
而雨水管的尺寸则取决于雨水的流量和排水速度。
为了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建筑物,我们需要选择合适尺寸的雨水管,并确定合适的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地流出。
在进行雨水管排水计算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基本公式:1. 雨水的流量计算公式:Q = A × i。
其中,Q 代表雨水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A 代表建筑物的屋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i 代表降雨强度,单位为米/秒。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雨水的流量,从而确定需要排水的量。
2. 雨水管的尺寸计算公式:D = √(8Q/πv)。
其中,D 代表雨水管的直径,单位为米;Q 代表雨水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v 代表雨水管的流速,单位为米/秒。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合适尺寸的雨水管直径,从而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建筑物。
3. 雨水管的坡度计算公式:S = h/L。
其中,S 代表雨水管的坡度,单位为米/米;h 代表雨水管的高度差,单位为米;L 代表雨水管的长度,单位为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合适的雨水管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地流出建筑物。
在实际的雨水管排水计算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比如雨水管的材质、连接方式、防止堵塞的措施等。
在选择雨水管的材质时,我们需要考虑其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在确定雨水管的连接方式时,我们需要考虑其密封性能和安装方便性;在设计防止堵塞的措施时,我们需要考虑其清洁性和维护便利性。
屋面排水计算公式1.排水时,水落管下应加设水簸箕。
如高处屋面面积大于100时,高跨屋面则应自成排水系统。
屋面落水管的布置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
具体是需要计算的:可用公式计算:F=438D2/H 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m2)。
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
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5m为宜。
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间距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雨水口应根据不同的排水方式一个立管能承担的最大集水面积来设置,并应注意考虑相邻建筑排至该屋面的水量;屋面雨水口或落水管位置应与其它平面图一致。
檐沟或天沟应有纵向坡度,使沟内雨水迅速排到水落口。
纵坡的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檐沟、天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
用石灰如渣等轻质材料垫置起坡。
檐沟净宽不小于200mm,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大于120mm。
水落管的管径有75mm、100mm、125mm等几种,雨水管内径不得小于100mm, 管材有铸铁、水泥、塑料、陶瓷、PVC等。
水落管安装时离墙面距离不宜小于20mm, 管身用管箍卡牢,管箍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1. 2m。
有组织排水常用方案有组织排水通常采用檐沟外排水、女儿墙外排水及内排水方案。
檐沟外排水(1)平屋顶挑檐沟外排水挑檐沟外排水是使屋面雨水直接流入挑檐沟内,再由沟内纵坡导入水落口。
此种方案排水通畅,但施工较为麻烦,设计时檐沟的高度可参建筑体型而定。
(2)坡屋顶檐沟外排水外排水檐沟悬挂在坡屋顶的挑檐处,应采用镀钵薄钢板或石棉水泥等轻质材料制作水落管则仍可用铸铁、塑料、陶瓦、石棉水泥、PVC等材料。
檐沟的纵坡一般由檐沟制挂形成,不宜在沟内垫置材料起坡。
2.女儿墙外排水房屋周围的外墙高于屋面时即形成封檐,高于屋面的这段外墙又称做女儿墙。
雨水收集池用量计算公式嘿,咱来说说雨水收集池用量的计算公式这事儿。
你知道吗,雨水收集这事儿在如今可重要啦!就拿我之前去的一个小区来说,那小区环境挺不错,绿化也好,但是一到下雨天,就有些小麻烦。
雨水到处流,不仅浪费,还弄得地面湿滑。
这时候,要是有个合理规划的雨水收集池,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那到底怎么算出雨水收集池需要多大的量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咱得考虑这个地区的降雨量。
比如说,一年当中,平均每个月会下多少雨。
这就像是一场长期的“雨水考试”,得把每次的“分数”都记清楚。
然后,再看看需要收集雨水的面积有多大。
比如说,是整个小区的屋顶面积,还是包括小区的花园、广场这些地方。
计算公式里面,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径流系数。
这径流系数就像是个“打分员”,不同的地面材质,它给的分数不一样。
像水泥地面,径流系数就大一些;草地呢,就相对小一些。
比如说,一个小区的屋顶面积是 1000 平方米,假设这个地区的年降雨量是 800 毫米,屋顶的径流系数是 0.9。
那通过简单的计算,一年从屋顶流下来的雨水量就是 1000×0.9×800÷1000 = 720 立方米。
这只是屋顶的,要是再加上花园、广场啥的,那得一个一个算清楚,然后加在一起。
还有啊,咱们也得想想收集来的雨水准备干啥用。
要是只是用来浇浇花、冲冲厕所,那用量可能不需要太大;但要是准备用来做小区的景观用水,那需求量可能就得多算一些。
另外,雨水收集池也不是越大越好。
太大了,占地方,还浪费成本;太小了,又不够用。
所以,得根据实际情况,精打细算。
就像我之前去的那个小区,如果能提前算好雨水收集池的合适用量,把那些白白流走的雨水都收集起来,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让小区的环境更加美好。
总之,算雨水收集池的用量可不能马虎,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让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环保!。
1屋面长度:L(m)屋面宽度:B(m)集水面积:A r=B⨯L(m2)雨水量:Q r=A r⨯I⨯10-3/3600(m3/sec)其中:I—降雨强度(mm/hr)注:1.天沟由1000mm宽板折成。
2.计算内天沟时L用L1来取代。
2)外天沟断面核算:天沟排水量采用曼宁公式计算:Q g=A g⨯V g =A g⨯R2/3⨯S1/2/n其中:A g=W⨯H WR=A g/(W+2H W)Vg:天沟排水速度(m/sec)N:sus或彩色板磨擦系数=0.0125S:天沟泄水坡度=1/1000W:天沟宽度(m)H:天沟深度(m)H w:设计最大水深(m)(通常取0.8H)在上述计算中,当Q g>Q r时,天沟排水满足要求。
⇒使用天沟断面如右:3)落水管计算:Q d=m⨯A d⨯(2gH W)1/2( m3/sec)其中:M:落水管支数=1支d:落水管外径(m)A d:落水口面积(m2)g:重力加速度=9.8 m/secH W:天沟最大水深(m)当Q d>Q r时,使用的落水管的管径合适。
工程范例:厂房所在地:重庆降雨强度I=150mm/hr每一个落水口所分担之雨水量计算:屋面长度:L=40m屋面宽度:B=7m集水面积:A r=B⨯L=40⨯7=280m2雨水量:Q r=A r⨯I⨯10-3/3600=280⨯150⨯10-3/3600=0.012m3/sec ①天沟断面核算:天沟排水量采用曼宁公式计算:Ag=W⨯H w=0.3⨯0.16=0.048R=Ag/(W+2H W)=0.048/(0.3+0.16⨯2)=0.077Qg=Ag ⨯Vg =Ag ⨯R 2/3⨯S 1/2/n=0.048⨯0.0772/3⨯0.0011/2/0.0125=0.022 m 3/secVg :天沟排水速度(m/sec)n :sus 或彩色板摩擦系数=0.0125S :天沟泄水坡度=1/1000W :天沟宽度(m )H :天沟深度(m )Hw :设计最大水深(m )(通常取0.8H )FOR Q g >Q r <OK>⇒使用天沟断面如右:②落水管计算:A d =πR 2=π⨯0.052=0.00785m 2Qd=m ⨯A d ⨯(2gH W )1/2=1⨯0.00785⨯(2⨯9.8⨯0.15) 1/2=0.0135( m 3/sec )m :落水管支数=1支d : 落水管外径(m )Ad :落水口面积(m 2)g :重力加速度=9.8 m/secH W :天沟最大水深(m )FOR Q d >Q r⇒使用一支 100mm 落水管 <OK>!!降雨强度:指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
雨水收集计算方法与步骤随着水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雨水收集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方法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雨水收集不仅可以解决部分生活用水需求,还能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降低洪涝灾害风险。
本文将为您介绍雨水收集的计算方法与步骤,以帮助您更好地实施并利用雨水收集系统。
一、确定雨水收集面积首先,计算所需收集的雨水量,需要确定雨水收集的面积。
一般来说,雨水收集面积可以包括房屋的屋顶、庭院或其他可收集雨水的地表面积。
在计算时,应尽量考虑不同季节和雨量条件下的不同情况,以确保雨水收集系统的效果。
二、估算雨水流量根据收集面积和当地的降雨量,可以估算出雨水的流量。
降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例如历史降雨数据的分析,降雨模型的应用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雨水收集面积,可以得到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容量和需求量。
三、考虑损失和泄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管道和设备的摩擦损失以及系统的不完全密封等原因,会导致一定的泄漏和损失。
因此,在计算雨水收集量时,需要考虑这些损失,并在设计中留出一定的安全系数,以保证收集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选择合适的容量和储存设备根据估算出的实际雨水流量和需求量,可以选择合适的储存设备和容量。
常见的雨水收集储存设备包括地下储水池、塑料桶、水箱等。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实际使用需求、储存设备的成本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等因素。
五、雨水处理和利用收集到的雨水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达到安全可用的水质要求。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滤网、沉淀池、杀菌消毒等。
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灌溉、冲厕、洗衣等各种非饮用用途,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六、定期检查和维护雨水收集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非常重要,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定期清洁储存设备,检查管道和设备的漏损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雨水收集系统的效果和安全性。
七、合规和安全考虑在设计和使用雨水收集系统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屋面落水管计算屋面落水管的布置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
可用公式:F=438D2/H式中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m2)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5m为宜。
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间距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雨水口应根据不同的排水方式一个立管能承担的最大集水面积来设置,并应注意考虑相邻建筑排至该屋面的水量;屋面雨水口或落水管位置应与其它平面图一致。
雨水立管承担最大集水区域面积表雨水管内径100mm 150mm 200mm外排水明管150 ㎡400 ㎡800 ㎡内排水明管120 ㎡300 ㎡600 ㎡内排水暗管100 ㎡200 ㎡400 ㎡屋面汇水面积计算规则a.屋面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b.高出屋面的侧墙的汇水面积计算⑴.一面侧墙按侧墙面积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⑵.两面相邻侧墙按两面侧墙面积的平方和的平方根√a2+b2 的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⑶.两面相对等高侧墙不计汇水面积⑷.两面相对不同高度侧墙按高出底墙上面墙面积的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⑸.三面侧墙按最低底墙顶以下的中间墙面积的50%加上⑵、⑷两种情况最低墙顶以上墙面面积⑹.四面侧墙最低墙顶以下墙面不计入,只计算⑴、⑵、⑷、⑸的情况最低墙顶以上的面积相关规范规定:8.4 每一屋面或天沟雨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00,一般设不少于2 个排水口;当内排水只有一个排水口时,可在山墙上或女儿墙增设溢水口;小面积凹廊或阳台可采用直径50 排水管。
8.5 雨水管应避免曲折,当遇到建筑腰线或其他突出墙面装饰物时,雨水管应直通而不应绕行,以免堵塞和噪音。
8.5 当屋面被防火墙隔开时,应两侧分别排水,不得在防火墙上开洞设排水孔道。
8.6 单向排水屋面宽度宜控制在9-12m。
屋面雨水管计算范文1.计算雨水的水量:首先要计算屋面的面积和雨水的降水量,以确定所需要的雨水管的容量。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雨水的水量=屋面面积×降水量其中,降水量可以通过气象数据或历史降水记录获取,单位一般是毫米。
2.确定雨水管的数量:根据所需雨水的水量和雨水管的容量,可以计算需要多少根雨水管。
计算公式如下:雨水管的数量=雨水的水量/雨水管的容量需要注意的是,雨水管的容量要根据材料和直径来确定。
常用的雨水管材料有PVC、铝合金和不锈钢等。
3.确定雨水管的直径:根据雨水管的数量和雨水管的容量,可以初步估计所需的雨水管的直径。
一般而言,雨水管的直径越大,其容量越大。
但是直径过大也会增加成本和施工难度,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4.判断雨水管的坡度:为了确保雨水能够自然流动,雨水管需要设置一定的坡度,使得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通常建议的坡度为每米0.01米。
根据建筑结构和屋面形状,可以计算出雨水管的长度和所需的坡度。
5.确定雨水管的材料:选择适合的雨水管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材料有PVC、铝合金和不锈钢等。
不同材料的雨水管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6.考虑管道的连接和分支: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雨水管的连接和分支。
雨水管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法兰、弹套和硅胶等方式进行连接,而分支部分则需要设置适当的支管和分支管。
总结起来,屋面雨水管的计算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水量、雨水管的数量、雨水管的直径、雨水管的坡度、雨水管的材料以及雨水管的连接和分支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可以确保屋面雨水的顺利排出,防止雨水滞留造成损害。
因此,屋面雨水管计算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屋面雨水管数量计算公式
《屋面雨水管数量计算公式》
一、基础理论:
1、一般来说,屋面雨水管数量计算应以屋面面积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每100㎡屋面面积安装一根雨水管,如果屋面面积在50㎡以内,则因采用特殊设计,可特殊安装一根雨水管。
2、屋顶及屋面屋架结构设计也应考虑雨水管数量,在设计上,屋顶屋架和屋面结构上应考虑通风,这样可有效降低屋面面积以及雨水管数量。
3、屋面的落水槽及雨水管数量也会受到安装处所的地形的影响,一般来说,落水槽及雨水管数量安装间隔不宜超过2-3米,也可以根据地形的不同而定。
二、实际计算方法:
1、根据屋面面积计算:屋面面积÷100=所需雨水管总数;
2、根据屋顶和屋面结构计算:根据屋顶的屋架结构及屋面结构安装设计,减少屋面面积,以减少雨水管数量;
3、根据地形计算:一般情况下,落水槽及雨水管数量安装间隔不宜超过2-3米,也可以根据地形的不同而定。
- 1 -。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利用按规模可以分为利用屋面收集的雨水集蓄系统、新建小区、公园等园区的雨水集蓄系统以及与城市雨水管道结合的大型雨水调蓄池系统。
相对而言,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适用于较为独立的住宅或公共建筑,通过屋面收集的雨水污染程度轻,雨水呈中性,含盐量很少,硬度很低,无需进行软化,可直接回用于浇灌、冲洗厕所、洗车等,节约了自来水用水量。
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而且雨水不进入城市雨水管网,减轻了城市防洪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
屋面雨水收集工艺流程如下:区域收集一屋面排水沟一落水管系统一初期雨水分流一滤网过滤系统一储水设施一浇灌(1)集水面积的确定无论建筑造型和屋顶坡度变化,集水面积均只与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和屋顶排水沟的设置相关。
如果屋顶坡向每侧均设排水沟,则集水面积为整个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
所以本项目集水面积为230667nf。
(2)可收集雨量计算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可收集雨量可由下式计算:W ay=(0.6~0.7)X 10W c h a F——年用雨水量(m3);式中:Way①c——雨量径流系数,取0.8;F――计算汇水面积(hm2)。
根据孝义市气象资料显示,xx市年平均降雨量486mm,所以=0.6 W >0.8 486 >3.07=7161.70010本项目可收集雨量Way(2)蓄水池有效容积计算V=10W c h d F式中:V ——蓄水池有效容积(m3);-- 常年最大日降雨厚度(mm)。
hd所以,本项目蓄水池有效容积V=10X0.8 >75mr4 3.07=1842m3。
雨水收集利用计算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人们对于雨水的利用价值越来越重视。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成为一种环保节水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农业领域。
在设计和规划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时,需要进行一系列计算,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介绍雨水收集利用计算的基本原理、参数和方法。
一、雨水收集利用计算的基本原理雨水收集利用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降雨情况和收集系统的参数,计算出收集到的雨水量和可利用的水量。
其核心公式为:可利用水量 = 收集面积 ×收集效率其中,收集面积表示用于收集雨水的表面积,可以是屋顶、道路或其他平面;收集效率表示收集系统的性能,与系统的设计和运作有关。
下面会对这两个参数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雨水收集利用计算的参数1. 收集面积:收集面积是指用来收集雨水的表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
在计算收集面积时需要考虑屋顶或其他平面的实际面积以及有效的平均降雨量。
收集面积的选择取决于设计的需求和可行性,一般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屋顶面积或其他可利用平面的面积来确定。
2. 收集效率:收集效率是指雨水收集系统实际收集到的雨水占总降雨量的比例,常用百分比表示。
收集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收集系统的设计、材料选择、清洁程度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收集系统有不同的收集效率,一般可根据实际数据或经验值来确定。
三、雨水收集利用计算的方法1. 计算收集到的雨水量:根据收集面积和降雨量来计算收集到的雨水量。
降雨量可以通过气象数据、降雨记录或附近气象站的数据获得。
然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收集到的雨水量:收集到的雨水量 = 收集面积 ×降雨量2. 计算可利用的水量:根据收集到的雨水量和收集效率来计算可利用的水量。
可利用的水量是指实际可以应用于建筑或农业用途的雨水量。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可利用的水量:可利用水量 = 收集到的雨水量 ×收集效率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到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的基本参数和数据。
四、雨水收集利用计算的应用1. 建筑领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可以满足建筑的非饮用水需求,如冲洗马桶、洗衣服、浇灌花园等。
屋面雨水管数量计算公式
在建筑设计中,屋面雨水管的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正确的计算屋面雨水管数量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避免雨水积水和漏水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屋面雨水管数量的计算公式。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屋面雨水管是指从屋面收集雨水并将其排放到下水道或其他排水系统中的管道。
在计算屋面雨水管数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屋面面积:屋面面积是指建筑物屋顶的总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
2. 雨水流量:雨水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屋面流出的雨水量,通常以升/秒为单位。
3. 雨水管直径:雨水管直径是指雨水管的内径,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4. 雨水管长度:雨水管长度是指从屋面到排水系统的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
在考虑了以上因素后,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屋面雨水管数量:N = Q / (π * D^2 / 4 * V * L)
其中,N表示屋面雨水管数量,Q表示雨水流量,D表示雨水管直径,V表示雨水管的流速,L表示雨水管长度,π表示圆周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的屋面雨水管数量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建筑物的屋面面积较大,雨水管的数量可能需要增加;如果建筑物所在地区降雨量较大,雨水管的直径可能需要增加。
正确的计算屋面雨水管数量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使用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需要的雨水管数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建筑物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雨水汇水面积计算公式雨水汇水面积的计算,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知识点呢!在咱们的生活中,它有着不少的实际应用。
先来说说啥是雨水汇水面积。
简单来讲,就是降雨能够汇集到某个排水系统或者特定区域的地面面积。
比如说,一个小区的屋顶、道路、绿地等所有能接到雨水的区域加起来,就是这个小区的雨水汇水面积。
那雨水汇水面积咋算呢?这得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建筑物分布来具体分析。
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水平投影法和等高线法。
水平投影法呢,就好比咱们在纸上画个图,把那些要计算的区域直接水平投影下来,然后测量出这个投影的面积,这就是个比较初步的计算。
比如说一个梯形的屋顶,咱们就分别量出上底、下底和高,按照梯形面积公式就能算出来啦。
等高线法呢,稍微复杂点。
想象一下地图上那些一圈一圈的等高线,通过测量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面积,再乘以等高距,然后把这些面积加起来,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汇水面积。
给您说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老旧小区考察排水系统的改造。
那个小区排水老是出问题,一下大雨就积水。
我到了那儿一看,发现就是因为当初设计的时候,雨水汇水面积没算好。
小区里有几栋楼之间有个小花园,还有个斜坡。
我就拿着尺子和本子,一会儿量量这儿,一会儿算算那儿,费了好大的劲。
最后发现,就是因为那个斜坡的面积没算进去,导致整个排水系统设计小了,雨水排不出去。
在实际计算雨水汇水面积的时候,还得考虑很多因素。
比如说,地面的坡度,坡度大的地方雨水流得快,汇水面积相对就小一点;还有建筑物的阻挡,像高楼大厦会挡住雨水的流动,影响汇水面积;还有地面的材质,水泥地和草地的渗水能力不同,也会对汇水面积有影响。
另外,不同的地区降雨强度也不一样。
像南方雨水多的地方,计算汇水面积的时候就得更谨慎,要留够余量,不然一下大雨就容易出问题。
总之,雨水汇水面积的计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真测量和计算,才能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让咱们的生活不被雨水困扰。
这就好比搭积木,每一块都得放对地方,才能搭出牢固漂亮的房子。
怎样计算屋面落水管怎样计算屋面落水管?屋面落水管的布置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
可用公式:F=438D2/H式中: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m2)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5m 为宜。
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间距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8.3 雨水口应根据不同的排水方式一个立管能承担的最大集水面积来设置,并应注意考虑相邻建筑排至该屋面的水量;屋面雨水口或落水管位置应与其它平面图一致。
雨水立管承担最大集水区域面积表雨水管内径100mm 150mm 200mm外排水明管150㎡400㎡800㎡内排水明管120㎡300㎡600㎡内排水暗管100㎡200㎡400㎡屋面汇水面积计算规则a.屋面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b.高出屋面的侧墙的汇水面积计算⑴.一面侧墙按侧墙面积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⑵.两面相邻侧墙按两面侧墙面积的平方和的平方根√a2+b2 的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⑶.两面相对等高侧墙不计汇水面积⑷.两面相对不同高度侧墙按高出底墙上面墙面积的50%折算成汇水面积⑸.三面侧墙按最低底墙顶以下的中间墙面积的50%加上⑵、⑷两种情况最低墙顶以上墙面面积⑹.四面侧墙最低墙顶以下墙面不计入,只计算⑴、⑵、⑷、⑸的情况最低墙顶以上的面积8.4 每一屋面或天沟雨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00,一般设不少于2 个排水口;当内排水只有一个排水口时,可在山墙上或女儿墙增设溢水口;小面积凹廊或阳台可采用直径50 排水管。
8.5 雨水管应避免曲折,当遇到建筑腰线或其他突出墙面装饰物时,雨水管应直通而不应绕行,以免堵塞和噪音。
8.5 当屋面被防火墙隔开时,应两侧分别排水,不得在防火墙上开洞设排水孔道。
8.6 单向排水屋面宽度宜控制在9-12m。
单根雨水管可以收集屋面多少面积雨水的计算
排水:分成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就是由屋面流淌下来的雨水,通过檐沟堆积
起来,通过排水管排到地面,叫有组织排水,否则就叫无组
织排水。
雨水管数量计算的公式:F=438D*D/H (D的平方用D*D表示)
这个公式就是计算单根雨水管可以收集屋面多少面积
的雨水,F的单位是平方米,H是每小时毫米,D是厘米。
计算实例如下: 某地每小时的最大降雨量H=145mm/h,所选落水管的直径D=10cm,若建筑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为1000m2,则至少要设(4)根落水管。
解析:F=438D*D/H 注意:D的单位是厘米,H单位是每小时毫米,F单位平方米,代入公式:
F=438*10*10/145=3.3 取整根数4根,所以,最后算出取整数为4根。
因为F是单根落水管的收集屋面的雨水的面积,算出来是1000平米,单根需要这么多,那么1000平米需要3.3,那么 3.3取整数是4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