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总结课
- 格式:ppt
- 大小:534.50 KB
- 文档页数:13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要是战争题材的叙事性文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使其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分析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方法,掌握记叙文六要素。
3、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提高默读能力。
4、认识到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坚信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教学重难点】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叙事性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形象饱满,事情发展经过完整。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并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情发展经过能有清晰地认识。
同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和思考课文的内容,争取能够在反复阅读的教学方式中开启和提高学生的心智。
【主要内容】1、《新闻二则》了解回顾历史,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2、《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展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从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3、《蜡烛》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从本文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以书信的形式,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强盗行经。
通过本文了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见闻,再现被惨杀者的场面,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行为。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 课:《就英
法联军远征中国
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l802~1885)
雨果是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 年以上,作品包括26 卷诗歌、20 卷小说、12 卷剧本、21 卷哲理论着,合计79 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圆明园复原鸟瞰图
圆明园景致
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遗址
被毁之后的圆明园大门及华表照片
能抢的都抢了,能烧的都烧了,就剩下这些石头了!导入:在1856 年至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着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持什幺看法呢?
惊骇hài瞥见piē箱箧qiè制裁cái。
课堂笔记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堂笔记。
一、第一单元。
- 新闻要素。
-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概述了事件的核心内容,包括时间(二十一日)、人物(人民解放军)、事件(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 主体:详细叙述了渡江战斗的经过,从地点、战况等方面进行描写,展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
- 语言特点。
- 简洁准确,如“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国民党防线的脆弱和我军的强大战斗力。
- 新闻结构。
-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概括了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区域等重要信息。
- 主体: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渡江作战情况。
其中,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西路军与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东路军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我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也顺利渡江。
- 写作手法。
- 详略得当。
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情况描写较为详细,因为这两路军所遇情况有不同之处,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东路军则遇到了较为顽强的抵抗,这样的描写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渡江作战的全貌。
1. 新闻内容。
- 这则新闻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
包括颁发的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以及颁奖机构等信息。
2. 新闻特点。
- 准确性:文中准确地列出了各项信息,如“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对获奖者及其贡献的表述非常精确。
- 客观性:以客观的态度叙述事件,没有加入过多的主观评论,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
1. 新闻特写。
- 这是一篇新闻特写,特写镜头聚焦在跳水姑娘吕伟跳水夺冠的瞬间。
- 文章开头就设置悬念,“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单元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单元笔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涉及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习的第一部分,包括诗歌、散文、文言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重要词义和句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诗歌部分1. 重点诗歌:包括《夜雨寄北》、《春夜喜雨》、《黄鹤楼》等,这些诗歌主要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需要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 难点:诗歌中的意象理解。
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所表达的含义,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散文部分1. 重点散文:《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这些文章文笔优美,情感真挚,需要仔细品味。
2. 难点:对于一些哲理性的语句,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其深层含义。
四、文言文部分1. 重点文言文:《三峡》、《小石潭记》等,这些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需要掌握其中的常用词汇和句式。
2. 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需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五、总结与建议总的来说,第一单元是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重要词义和句义。
同时,对于一些难点问题,如诗歌中的意象理解、散文中的哲理性语句、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等,需要我们通过反复阅读、思考和讨论来解决。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进步。
六、补充如果有同学对某一部分的内容有疑问,可以提出,我们会根据你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答和建议。
同时,如果你对课本中的某一篇课文有独到的见解或评论,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都来学习你的思考方式。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笔记
以下是一个关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笔记的例子:
1. 重要词语:
窜:向上冲,逃窜
撮:用手捏取细碎的东西
扭送:将人强制带走或移送
撦饼:踩在冰镩子上行进的冰面滑车
诈尸:戏称人假死的状态
2. 句子解释:
“你若再敢提这件事,我就告诉所有人你的真面目!”
解释:这是一个威胁的句子,意思是如果对方再敢提起某件事,说话者就会揭露对方的真实面目,让所有人都知道。
3. 段落分析:
第一段(第X-X节):描述了“我”在某个寒冷的冬日里,被一群孩子拉去玩冰镩子。
尽管“我”害怕,但最终还是被他们说服了。
第二段(第X-X节):描述了“我”在冰镩子上滑行的过程,以及“我”的感受和体验。
第三段(第X-X节):描述了“我”在冰镩子上摔了一跤后,感到很狼狈和难堪,最后还是被其他孩子嘲笑了。
4. 主旨概括: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在某个冬日里被孩子们拉去玩冰镩子的经历。
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孩子们的勇气和冒险精神,以及“我”的胆怯和缺乏自信。
同时也反映了童年时期对游戏的热爱和追求刺激的心态。
5. 写作技巧: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了“我”在冰镩子上的恐惧、兴奋和尴尬。
这种写作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了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笔记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教师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2.1.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新闻写作》优质课教案共3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新闻写作》优质课教案1新闻是新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新闻写作则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十几岁的中学生中,进行新闻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写作技巧,同时加深他们对社会和时事的理解和关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一份优质课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基础,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新闻素材分析,了解新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 学习新闻撰写技巧,包括新闻标题、导语、正文的撰写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新闻敏感性。
课前准备:1. 准备一段生动的新闻素材,例如最近国际大事件、本地社会热点等。
2. 进行新闻素材分析,准备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收集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进行分享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举手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介绍或评论一些近期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如某个国家的选举结果、全球性的自然灾害等。
二、新闻素材分析老师可以展示或分发一段生动的新闻素材,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1. 学生要对新闻素材的细节理解和文法运用做有针对性的讨论,了解新闻的文字表达方式,包括新闻材料中的语言、图片、视频、图表等要素。
2. 学生要结合“五大要素”(新闻的“Who、What、When、Where、Why”)来分析新闻的情境背景和社会意义,并初步了解新闻的“八个特点”(即真实性、实时性、公共性、功利性、娱乐性、畅销性、跨文化性和普及性)。
三、新闻标题的撰写1. 学生要通过新闻素材案例的分析,了解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明确标题是新闻传递信息的首要手段。
2. 学生要掌握新闻标题的一些基本规范,如力求简短、明确、准确、生动有力,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体现核心价值立场等。
3. 学生可以针对新闻素材创作自己的新闻标题,最好在小组内相互审查和评价,挑选出一个最佳的新闻标题来展示和交流。
八年级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在八年级语文的第1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点。
其中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语文常识、诗词鉴赏、作文等方面。
下面,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字之一。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义,并翻译出文言文的含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聊斋志异》中的《牵牛狮》、《贾仙》和《青凤》等文章。
这些文章好不好懂取决于对古代汉语的掌握程度。
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二、语文常识
语文常识是指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情态动词、副词、介词、代词、名词、动词的性、数、态等语文常识。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语言基础和语言规则,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三、诗词鉴赏
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唐诗《登高》、宋词《卜算子》和元曲《西厢记》中的《醉中天》等诗词。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四、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论述文、议论文、记叙文和抒情文等文体。
这些文体有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写作方式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总之,在八年级语文的第1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文言文阅读、语文常识、诗词鉴赏、作文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扩展了我们的语言视野,还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能力和语感。
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第一课:新闻两则1、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
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6、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8、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1、小说三要素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10、17、18、47、53、60、61小节)(3)过于自信和自尊(第5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第三要素:环境描写星星第①小节水鸟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
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第三课:蜡烛1、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2、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感人因素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4、细节描写(反复描写)炮火:11次蜡烛:7次黑围巾:5次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一单元重点包括:
1. 掌握新闻和报告文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新闻作品,了解其特点,感受其真实性、及时性和针对性;通过学习报告文学,了解其真实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强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习《消息二则》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新闻作品,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闻事件,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要素写作简单的新闻稿。
4. 学习报告文学《“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吕伟跳水比赛的细节来表现其技艺高超、为国争光的精神。
5. 掌握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如选材、结构、语言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写作简单的报告文学稿。
总之,本单元重点在于掌握新闻和报告文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新闻和报告文学写作,同时注重细节描写和选材结构等技巧的运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完整版(可编辑)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电子课本 1目录目录. 1写在前面3第一单元41 新闻两则. 52 芦花荡 103 * 17蜡烛4 *2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27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35 第二单元 426 阿长与《山海经》 ? 427 背影 ? 508 *台阶 549 老王 ? 6010 * 信客 ?65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71第三单元 721 1 中国石拱桥? 7212 桥之美 ?7913 苏州园林 ?. 8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电子课本 214 故宫博物院 ? 8615 * 说“ 屏”? 90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93 第四单元 9816 大自然的语言 ?9817 奇妙的克隆 ?. 103 18* 阿西莫夫短文 ?. 108 19 * 生物入侵者1 1 4 20 * 落日的幻觉1 1 7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120 第五单元. 12221 桃花源记 ?12222. 125短文两篇23 * 129核舟记 ?24 * 大道之行也 ? 13325 杜甫诗三首 135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138第六单元. 14526 三峡?14627 短文两篇. 14828* 观潮 ?15129 * 湖心亭看雪 ? 15430 诗四首156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电子课本 3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160古诗词背诵 162名著导读. 170附录 190写在前面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
面对崭新的语文课本,你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
在旅行中 , 你将询问世界, 何时铸剑为犁将呼吁让世界充满爱, 感受说不尽的桥 , 走上辩论台, 并体验莲文化的魅力…… 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 , 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 ,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 , 让你流连忘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目录目录 (2)致老师们 (3)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5)1.新闻两则 (6)2.芦花荡 (15)3.蜡烛 (25)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29)5.亲爱的爸爸妈妈 (34)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39)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39)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8)6.阿长与《山海经》 (49)7.背影 (58)8.台阶 (72)9.老王 (76)10.信客 (79)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85)让世界充满爱 (85)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93)11.中国石拱桥 (95)12.桥之美 (103)13 .苏州园林 (107)14 .故宫博物院 (120)15 .说“屏” (131)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36)说不尽的桥 (136)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44)16.大自然的语言 (145)17.奇妙的克隆 (153)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58)19.生物入侵者 (168)20.你一定会听见的 (17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176)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82)21.桃花源记 (183)22.短文两篇 (190)23.核舟记 (199)24.大道之行也 (212)25.杜甫诗三首 (21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229)莲文化的魅力 (229)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234)26.三峡 (235)27.短文两篇 (241)28.观潮 (249)29.湖心亭看雪 (256)30.诗四首 (266)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79)怎样搜集资料 (279)致老师们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