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书法作品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42 KB
- 文档页数:2
名家狂草草书书法欣赏
名家狂草草书法欣赏:
首先是黄庭坚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破山中寺后,僧径入深林。
桐子树苍翠,蚂蚁阵互琳。
圣人兴隆运,千载一时新。
水落山空起,梦断树阴阴。
接下来是张旭的《兰亭序》:
昔岁遥记李将军、踏歌征蛮,促织史册,酹十八坛,流樽碧流,讴歌
新制,而今漫游谢将军之故矣。
酤乎其肆,既庶几至;物华蒨逼,天
朗气清。
惟庐震然,为往圣继绝唱之弦,为开智达之臂,挥斥方遒,
圆转如时之变。
恭惟鞠躬,劳沉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最后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曹子建以山川草木之美,观赏群英之才,前登为先,后登弗及;巨川
沸腾,奇峰毕列;赏丹青之妙,尽美人之容;借海纳之雄,披尧舜之
大举。
江南负盛名,古迹具丰碑;蔓草纠依,茂林修竹;予独爱莲,
自云:“此物最佳。
”呜呼!至于发轫蛮荒,剖鳞析甲,天下大乱,道
统涣散,身安民危,虽九死犹未懈怠。
克勤克俭,警帷勉学,接物茹
荤,躬亲簪组,省构祸福,静听广大之请,抚以平淡之心。
此则吾师篇张,苍茫之史,异代之学,何足多论!。
狂草书法欣赏狂草书法欣赏:狂草书法欣赏1狂草书法欣赏2狂草书法欣赏3狂草书法欣赏4狂草书法欣赏5狂草学习五要素:一、临习狂草,切忌照猫画虎,狂草与楷隶等静美书体不同,它以动态美为主要审美特征。
点画腾跃,线条飞扬,有如天空之飞鸟,草原之奔马,长江之流水,高山之飞瀑。
其贵在动处,所以要临好狂草,非得有飞箭射鸟的功夫不可。
狂草的点画和字形结构没有楷隶书那样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它已经摆脱了成法的约束,笔法丰富,点画“变化如鬼神”,是最具活性的书体。
其奔放之气势,起伏之节奏,往往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气脉贯通。
且行笔潇洒放纵,自由活泼,因势赋形,放逸生奇,笔意畅达,精神饱满。
书写速度较快,线条变化莫测,如浪卷云翻,不可端倪。
钩锁连环的笔意,有如连珠,其串珠之线,即是狂草的生命力所在,也就是狂草的灵魂,谓之为气势。
如果临习狂草也像临写楷书那样,看一字,写一字,无异把一座大厦拆成一堆砖头。
二、不可遗神求貌,点画为形,气势为神,狂草贵在气势,而气势需要一定的速度来完成。
这里以怀素写狂草的情景为证:“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张正言诗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朱遥诗句);“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窦冀诗句);“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戴叔伦诗句)。
从诗人们的赞叹中,不难看出,怀素运笔之速,成字之快,堪称一流。
所以其书气势饱满,神采飞扬。
临习狂草,倘若刻意追求字形的毫厘不差,笔画的长短相一,行笔就得放慢速度,这样气势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气势正是狂草的活力所在,狂草的许多佳妙往往出现在气势的极致之处。
这样的佳妙,往往也最难以再现。
气势足而神采生,气势不畅,自然也就失了神采。
只有在节奏和气势上多下些功夫,才能临写出形虽小异而神却更胜一步的成功之作来。
要是只耽其形而舍其势,就难成大器。
三、三熟相合,方可临写,临写狂草,必须以熟练为基础。
先熟其眼,读帖是第一步,熟读字帖,要把字帖读得倒背如流,读懂并能够欣赏字帖;次熟其心,从作品内容、书写背景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反复品味,将字帖“拷贝”于心,并不断地加以“播放”,通过“播放”与古人进行反复“神交”,感知和同化思想感情;再熟其手,进行反复的摹写、临习,不断提高手上功夫,强化细部记忆,把握全篇的气脉和神韵。
杜明桂的狂草写法-回复这是一个关于杜明桂的狂草写法的文章。
杜明桂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创作方式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回答一些关于杜明桂的狂草写法的问题。
什么是狂草写法?狂草写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风格,也是四种常见字体中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笔画凌乱、松散,仿佛随心所欲,但又不乱不脱离规矩。
狂草写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草书之冠”。
杜明桂是谁?杜明桂是中国现代书法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当代狂草写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山东省,自小酷爱书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成为了一位备受认可的书法家。
杜明桂的作品独树一帜,风格独特,被誉为“狂霸一方”。
杜明桂狂草的特点是什么?杜明桂的狂草书法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的笔画刚劲有力,力度饱满,表现了他的个性与情感。
其次,他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和墨迹的流畅性,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此外,杜明桂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山水、花卉等自然元素,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
狂草写法的创作过程有哪些?狂草写法的创作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情感和热情。
首先,艺术家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工具和纸张,通常是毛笔和宣纸。
然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主题和创作意图,放下束缚,放松自我,大胆地挥洒墨迹。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会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如抬笔、压笔、拉笔等,以达到意境和表现效果。
杜明桂狂草作品的意义是什么?杜明桂的狂草作品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们延续和传承了中国书法的传统艺术,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其次,杜明桂的作品在表达个性和情感方面独具特色,它们不仅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观者情感共鸣的媒介。
此外,杜明桂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在文中我们了解到,狂草写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风格,杜明桂是当代狂草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杜明桂的狂草作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他的作品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表现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情感的追求。
孙过庭沁园春雪狂草书法
孙过庭沁园春雪狂草书法是一件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其作品来源于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狂草”体书法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孙过庭生于明朝万历末年,是南明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擅长运用“狂草”体书写,具有个性化、豪放、自由、随意的特点。
“狂草”体书法是一种较为激进的书法风格,与其他书法风格相比更具有变化、刚毅、豪放的特色。
其门槛较高,需要书法家有非常扎实的书法功底和绝佳的精神状态才能驾驭。
“沁园春·雪”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诗作,其内容描绘了寒冬中窗外飘落的雪花景色,寄托着作者跃然纸上的情感。
孙过庭就是借鉴这一名篇的内容,在书法中展现了他对美好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
该书法作品整体用笔洒脱、流畅自如,狂草随意且线条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字迹舒展通畅且具有良好的意境,能够直接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艺术魅力。
此外,“孙过庭沁园春雪狂草书法”作品还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是大自然与人文之美相融合的完美结晶。
其作品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草书,是书法体裁中独特的一种书体。
最早从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
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于唐代趋向成熟。
从汉代起流行至今,已跨越了近二千年的光辉历程。
大草又称为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
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优美动人。
相传创自汉张芝,至唐张旭、怀素始有流传。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虽狂如旭素,咸臻神妙。
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工夫细也。
”高士奇在《藏真自序帖》跋曰:“唐怀素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
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
”著名的大草书法有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
而小草的经典之作则是学者黄锦祥发现的怀素纸本《小草千字文》,又名《千金帖》,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犹得书林器重。
《自叙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称“天下第一草书”。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计698字。
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该帖首六行早损,据说为宋代“苏舜钦”补书而成,但这种说法有误。
经前后严格考证,《自叙帖》首六行文字也是怀素所书,并非苏舜钦补写而成(日后再作详解)。
怀素《自叙帖》和《千金帖》一样不受章草旧法的束缚,不拘成法,以险取胜。
通篇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
在形体上变化万千,大小穿插,以圆破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已达到“神韵独超,空前绝后”的境界。
自古以来,怀素《自叙帖》真相一直扑朔迷离,真赝难断。
原因是《自叙帖》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帖》、《流日残卷本》和《契兰堂本》三件。
围绕这三个版本,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其真伪问题令学界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自叙帖》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随之对怀素本人及其书法成就也发出质疑。
”而这些揣测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始终未能找到有力的实物去剖析真伪,始终停留在猜想的角度。
可幸的是,在2017年3 月,学者黄锦祥首次发现了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打破了对《自叙帖》以往多方猜测的局面。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9)扛鼎之作——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美妙绝伦的线条,大开大合的章法,舒展飞动的气韵,雄伟高深的意境,两次权威出版的狂草《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堪称博物馆级的精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以上是林散之狂草作品《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的内容。
作品是立轴,1973年前后创作。
纵 130公分,横 33公分,约 4平方尺,落款林散耳,印有“林散之印”(白文)、“散之无恙”(朱文)、“曾登太白”(朱文)。
单款,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
整绫挖裱,品相十全。
作品于2012年 1月发表在《华人时刊》杂志第 1期,2012年5月收入《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文物出版社出版。
只要你稍微懂得一点草书,只要你了解一点“草圣”林散之的书法,看到这幅狂草就会眼睛一亮,甚至血脉膨胀,心跳加速,为“草圣”林散之这惊风雨、泣鬼神的线条激动不已。
这线条是经典的“锥画沙”!如“断”、“到”、“万”、“山”的最后一笔,十分自然,非常有力。
近百年来能写出这种线条的书法家寥若晨星,然而林散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这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是林散之先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练就出来的。
在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锥画沙”的线条,但是就一幅作品而言,没有哪一幅有这么多的“锥画沙”,造型各异,潇洒飘逸,真是“锥画沙”线条的集结地。
又如“汉”的第一画,“何”、“龙”的最后一画,还有“峰”、“耳”等等。
这幅作品的线条与林散之先生其他的“锥画沙”又有一些不同,细而圆,多而长,用墨少,若隐若现,欲跑欲飞,动感十足。
如果离得稍远一些,眯起眼睛,那“云”、“断”、“龙”等就像不同造型的风筝,这些字的最后一画又仿佛是风筝的尾巴,随风飘荡,时有时无,妙不可言!再看这幅作品的布白,叫你为“草圣”林散之高超的技艺拍案叫绝。
唐代草书大家张旭古诗四帖书法赏析(请点击上图欣赏高清大图)《古诗四帖》墨迹本,五色笺,狂草书,共40行、188字。
传唐代张旭书。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巅峰之篇。
释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
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
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
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
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
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
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
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备注《古诗四帖》录文为四首诗赋。
前两首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
《庾子山集》和《谢灵运集校注》分别录有原文如下: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
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北阙临玄水,南宫生绛云。
龙泥印玉策,大火炼真文。
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
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淑质非不丽,难以之百年。
储宫非不贵,岂若登云天。
王子爱清净,区中实嚣喧。
冀见浮丘公,与尔共缤翻。
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
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书法赏析狂草之作《古诗四帖》是否为张旭所作,尚有争议,但它是张旭笔法系统中一件重要的作品。
它大部分线条不强调提按,而重视粗细均匀的线条中使转与速度的变化。
中侧锋并用,笔锋常落在线条端部的一侧,但立即转为中锋;同时流畅中又往往生出圭角,如“年”、“别”等字,有不可端倪之感。
左右部分衔接时,有时用粗重的线条。
这一点在颜真卿《刘中使帖》中“期”、“将”的笔触也可看到,通过此点能看到颜、张的关系。
怀素狂草书《自叙帖》赏析怀素(公元737-799年),唐代著名书法家,与同代书法家张旭并称为中国书法史狂草书法的两座高峰,世称“颠张狂素”。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一曰俗姓范),湖南永州人,家境贫寒,十岁出家,痴于书艺,尤好草书,异常勤奋,相传因家贫无钱买纸,遂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
居室号“绿天庵”,亦曾漆一托盘练字,将盘底写穿、秃笔成冢,洗笔池水尽黑。
性喜饮酒,不拘小节,兴来时,举凡寺壁、屏幛、衣裳、器具无不书之。
二十二岁时,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的李白相遇,李亦十分欣赏怀素的草书天才,作《草书歌行》赠怀素。
可见怀素当时的草书技艺已是名重潇湘了。
唐宝应元年(762年),怀素走出寺庙,杖锡远游,遍访时贤,干谒名公,广览历代法帖。
经衡阳,赴广州,拜见大书法家徐浩,而立之年客居长沙,次年西出长安,闲云野鹤,周游天下,眼界大开,书艺更上层楼。
其书法初学欧阳询,得韦陟、徐浩赏识提携,后求教于张旭弟子邬彤、大书法家颜真卿。
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张旭。
狂草书法使转、缠绕、摆荡穿插,如骤雨旋风,飞旋灵动,既师承张旭又自出机杼。
世人所谓“颠张狂素”,“以狂继颠”。
公元777年,不惑之年的怀素,写下了惊世骇俗的《自叙帖》,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草圣”的崇高地位。
《自叙帖》长卷纵28.3公分,横长755公分,由15张白麻纸连接而成,共126行695字。
这篇怀素自我推销的短文,内容上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怀素以80余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第二部分,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二百五十余字,借颜鲁公之口,展示“开士怀素,僧中之英”“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气象;第三部分,怀素将张谓、虞象、朱逵、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钱起等八人的赠诗,摘其精要,按内容分为“述形似”、“叙机格”、“语疾迅”、“目愚劣”四个方面,列举诸家的评赞。
所谓“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壮士拔山伸劲铁”、“又似山开万仞峰”等约70字,生动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
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旭)《冠军帖》审美欣赏本文转载自凌雅居《【引用】引用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旭)《冠军帖》审美欣赏》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原文地址:引用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原文作者:无我引用钧上书法培训的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旭)《冠军帖》审美欣赏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杨氏海源阁宋拓本)历尽一千八百余年人间和自然的种种劫难,张芝的遗墨自宋代之后湮没殆尽,今仅见于刻本《淳化阁帖》第二卷中标为张芝书的四帖,其中第一帖即为大草《冠军帖》,是其突出的代表作品。
鉴于此帖对研究张芝的重要性,因此版本问题尚需多说几句。
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第二卷)《淳化阁帖》在宋室南渡后祖本已不传。
此后转相传刻,遂遍天下,不可悉计,杂厕丛生,各种复本传至今者已无一原拓,皆失庐山真面。
就笔者所见游相本、肃府本、潘氏本三种《淳比阁帖》中的《冠军帖》,均摹刻甚差,殊少神韵,与笔者青年时所见并双钩一过的《冠军帖》大相径庭。
笔者的双钩摹本版式较大,行款长,底本摹刻至精,奕奕动人,可谓妙意尽传,下真迹一等。
惜早已严重损毁。
此后,笔者所钩之底本一直未见刊出,常引为憾事。
一九八五年,上海书画出版性出版的《行草》中册收入《冠军帖》,与笔者双均本无异,即为当年所钩底本(此帖被署名〈唐张旭冠军帖〉)。
从版式和摹刻之精妙上看,此帖疑从宋拓榷场本《大观帖》出选刊(《大观帖》行款较长,摹刻远胜现存《淳化阁帖》诸刻)。
因而笔者将《行草》中册中的《冠军帖》作为本文的持论依据。
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海源阁藏宋拓本第二、四残卷合册)此帖于二十年前勾摹至今,很少临读,然每每检阅,总不胜慨叹,心情难以平静,感到在这有限的形式里展示给人的实在是一个千态万状的意象世界,任凭欣赏者神驰八极,移情万里,令人神往、舒畅、振奋、遐想??????一种无穷的魅力,夺人魂魄,发人深思。
细细观之,又是一片“法”的海洋,在那里蕴含着“美”的无尽宝藏,无限“动”的生意,“动”的哲理??????,真可渭:“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无势不备”,这一切又都是那样的浑融浩渺、和谐自然。
唐代张旭狂草书法《自言帖》《今欲归帖》一泻千里之势张旭(714—756)字伯高,一字季明,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
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
张旭的草书看起来很颠狂,但章法却是相当规范的,他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升华的一种狂草。
细观察其书体绝无不规则的涂抹,很多细微的笔画、字间过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绝无矫揉造作之感。
张旭的草书是在激越情感牵动下促使节奏加快,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龙盘,表现一泻千里之势。
由于在线条的动荡和质感上加入了盛唐的艺术气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狂放的草书风格。
《自言帖》释文:醉颠尝自言意。
始见公□担夫争道。
又闻鼓吹而得笔□。
及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其神。
自此见汉张芝草书入圣。
甚复发颠兴耳。
印记款识:有唐开元二年八月望。
颠旭醉书。
张旭的草书以雄浑奔放的气概、纵横捭阖的笔姿和恣肆浪漫的势态而为世人看重。
唐吕总《续书评》云:“张旭草书,立性颠逸,超绝古今。
”宋苏轼《东坡题跋》载:“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
”宋米芾《海岳书评》石:“张旭如神纠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
”明项穆《书法雅言》:“其真书绝有绳墨,草宇奇幻百出不逾规矩,乃伯英之亚,怀素岂能及哉。
”清刘熙载《艺概》云:“韩昌黎谓张旭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此语似奇而常。
夫鬼神之道,亦不外屈信阖辟而已。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今欲归帖》释文:今欲歸。
復何適報之。
遣不知。
總散往並侍郎耶言。
别事有及。
過謝憂勤。
來源於網絡│真假自辨。
张旭草书可谓唐代四绝之一,其代表作《古诗四帖》赏析砚田文化2020-02-13 18:01:40《草书古诗四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
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此贴雄强奇伟,笔势纵逸。
董其昌评说:“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
”极为珍贵。
大书法家张旭,唐开元、天宝(公元714—756年)间吴(今江苏苏州)人,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
张旭以独特的狂草书体,在名贵的“五色笺”上,纵情挥写了南北朝时期两位文豪谢灵运与庾信的古诗四首。
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笔婉转自如,铁岩起伏,动静交错,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
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巅峰之篇。
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古诗四帖〉释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诗为枣)花。
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
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练真文。
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
虚(原诗为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
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嚣。
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
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古诗四帖》的艺术特点下面从笔法、字法、章法和艺术风格四个方面分析介绍《古诗四帖》的艺术特点。
1、笔法特点(1)侧笔中锋:这是张旭继承魏晋笔法最根本的内容。
(2)打开《古诗四帖》,第一眼看到的是奔放流畅。
但细看每一个笔画,很多又都是迟涩而凝重的。
张旭的狂草和王羲之的金草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创作风格变了。
王羲之是典雅的,而张旭是浪漫的。
典雅多理性,浪漫多感性。
张旭的草书赏析唐代的草书在继承汉魏章草、晋代“二王”和汉代张芝等人的基础上,出现了如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等一代书法大家,把书法线条的流动美和笔意变化的技艺推向草书发展的顶峰,至今罕有其匹。
而孙过庭与贺知章在继承二王草书的传统上颇有功夫,但创新不多。
张旭、怀素既有继承更多创新,创造性地发展了自汉末以来400 年间的草书艺术,充分地展示了草书的艺术美,世人以“颠张狂素”来形容他们臻于化境的草书艺术,并敬称其为“草圣” 。
张旭以酒为嗜好,作书每每大醉,高呼狂叫,甚或以发濡墨,人称“张颠” 。
他以王书为基底,又得法于张芝,发展了传统的草书,与怀素一起,开创了草书的全新境界。
当时人们对初诸家每有微词,而独对张旭无异议。
唐文宗把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和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 。
张旭自称其学书“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法。
观公孙大娘舞剑,始得其神。
”可见他草书的灵感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不是单纯的在书桌上玩弄笔墨技巧。
杜甫在诗中写到:“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
”另一位草书圣手怀素是释家中人,他与张旭一样嗜酒如命,竟一日九醉不醒。
他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其酒中作书,每出佳品。
他和张旭有“颠张狂素”之说。
怀素家贫,曾种芭蕉万株,以叶习字,极为刻苦。
他用木板写字,竟然将板写穿!习字用过的毛笔,堆积成冢,称“退笔冢”。
时人评论:“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张旭《古诗四帖》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郡人。
他的主要政治和书法艺术活动都在盛唐时期。
史载他初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故人称“张长史” 。
盛唐时期,人才辈出,张旭就是一个以草书名世的奇才,《唐书》云:“后人论书,欧(欧阳询)虞(虞世南)褚(褚遂良)陆(陆柬之),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
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昊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可见其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
张旭的“奇”,不仅在他的草书艺术,还在他的诗和酒。
狂草唐诗书法作品欣赏一、原文:《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衍生注释:“将进酒”:是劝酒的意思,“将”在这里读“qiāng”。
“高堂”在诗里可理解为父母双亲或者高大的厅堂,这里倾向于指代父母。
“岑夫子”和“丹丘生”是李白的朋友。
“钟鼓馔玉”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那些敲钟击鼓、山珍海味的享受。
三、赏析: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饮酒作乐展开,通过劝酒传达出一种豁达、洒脱的情怀。
情感上集豪放与忧愤于一体,诗人从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感慨开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黄河一去不返,青丝瞬间成白发,这是对生命短暂的惊叹。
然后立刻转入要及时行乐的情绪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看似豪迈旷达,但也透着对自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与愤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像是在自我安慰又像是在对命运的呐喊。
在表现手法上,多处运用夸张的描写,如“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欢谑”,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浪漫性和感染力。
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性格豪迈洒脱,一生都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他游历四方,交友甚广,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
他热爱饮酒,酒常常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许多佳作都是酒后挥笔而成,所以描写饮酒场景和心境的诗作很多,《将进酒》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首。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想象在一个同学聚会上,多年没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
陈淳秋兴八首草书陈淳,字孟农,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之一。
他的草书风格独特,以气魄雄浑、神韵磅礴著称,被誉为“骈体草书之祖”。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秋兴八首草书》。
《秋兴八首草书》是陈淳创作于唐代晚期的一组草书作品,共有八幅。
这组作品以唐代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运用狂草的技法,表达了陈淳对秋季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首先,陈淳在《秋兴八首草书》中巧妙地运用了狂草的笔法。
狂草是草书中最为激情澎湃的一种风格,它的特点是气势磅礴、笔画激烈,给人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
陈淳通过运用狂草的笔法,将秋天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上的震撼。
其次,陈淳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草书的特点,展现了秋天的特色和魅力。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自然万物都在丰收的喜悦中展现出美丽的一面。
陈淳通过草书的表现方式,将秋天的金黄色、红色和橙色等明亮的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运用草书的潦草和飘逸的笔画,表达了秋天的自由、奔放和活力。
再次,陈淳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构图和布局的技巧,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陈淳在每一幅作品中都运用了不同的构图和布局方式,使得整个作品组合在一起具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
同时,他还通过合理的布局,将每一幅作品中的各个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美丽的画面。
最后,陈淳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秋天的独特理解。
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季节,陈淳通过草书的表现方式,将自己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了出来。
他通过草书的笔画和构图,表达了对秋季丰收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总之,陈淳的《秋兴八首草书》是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他通过运用狂草的笔法,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美丽的画面。
他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陈淳的草书艺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赏析和学习草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书法狂草的特点最简单的说法
1. 狂草那可是自由奔放得很呐!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张旭的《古诗四帖》不就是这样嘛,笔画肆意挥洒,多潇洒!
2. 狂草的线条那叫一个龙飞凤舞呀!简直像在纸上跳舞一样,怀素的《自叙帖》不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嘛,多带劲!
3. 狂草的字体变化多端啊,跟孙悟空七十二变似的!你看看那些经典作品,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多神奇!
4. 狂草写起来那是气势磅礴呀!就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王铎的作品不就有这种感觉嘛,多震撼!
5. 狂草的布局常常出人意料哟!好似一场奇妙的冒险,随时给你惊喜,这不就是狂草的魅力所在吗?
6. 狂草的墨色浓淡相宜,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像于右任的一些作品,看着就让人沉醉,不是吗?
7. 狂草真的是充满激情啊,好比燃烧的火焰!那热烈的感觉,在作品中体现得明明白白,多牛啊!
8. 狂草真是书法中的一朵奇葩呀,独特又迷人!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魅力和乐趣,难道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狂草就是这么有个性,这么让人着迷,让人不得不爱呀!。
唐代张旭经典草书加释文唐代张旭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张旭的经典草书作品,并对其中的一些文字进行解释。
一、张旭的草书艺术张旭是唐代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草书以激情四溢、奔放自如的笔触闻名。
他充满表现力的作品凝聚了他的个人风格和独创性。
尽管草书通常被视为难以辨认的文字,但张旭的草书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难以抗拒。
二、张旭经典草书作品1.《自古忠良图》《自古忠良图》是张旭的一幅经典作品,它展示了张旭草书的独特风格和表现力。
这幅作品通过简洁的笔触和破碎的构图,生动地表达了忠诚和正直的品质。
2.《行书诗卷》《行书诗卷》是张旭的另一件重要作品,它集诗歌和书法于一体。
张旭以其独特的笔法和大胆的构图,将诗歌的意境融入到书法之中。
这幅作品既展示了张旭的书法技艺,又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三、加释文解析张旭的草书作品通常难以辨认,因此在欣赏时往往需要一些解释和解析。
下面是对两幅作品中一些主要字词的解释:1.自古忠良在《自古忠良图》中,张旭用草书写下了这四个字。
它们代表了忠诚和正直的品质。
自古以来,忠诚和正直一直被视为品德的典范,张旭通过这四个字,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2.行书诗卷《行书诗卷》中的行书二字代表了这幅作品的书写风格。
行书是张旭擅长的书法形式之一,它具有流畅而奔放的特点。
诗卷二字则代表了张旭将诗歌和书法结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
整幅作品旨在通过行书的书写方式来传递诗歌的情感和意象。
四、结语张旭的经典草书作品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他以独特而奔放的笔触,展示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和独创性。
虽然草书常常被视为晦涩难懂,但张旭的草书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通过加释文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张旭的草书作品。
这篇文章介绍了唐代张旭经典草书作品的特点,并通过加释文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张旭的草书艺术。
通过对张旭作品的解析,读者可以欣赏到他独特的笔法和表现力,同时也能够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怀素的狂草,看得人如痴如醉
藏真
书法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沉淀下的艺术瑰宝,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凭借着独具韵味的线条,在组合搭配下构建出意态万千的翰墨华采!虽处方寸之地,却尽现万象之美!
久在风
怀素的狂草,线条圆转流畅、纵横驰骋,飞动奔放而又刚劲精到,字形大小参差,用墨枯润相济,布局“覆起万变而举止自若。
”这种
大草书写意达情的功能是其他书体比不上的。
波,不复
怀素的狂草,是一种极具浪漫主义的艺术!
颠逸,
今日到
故园,将
多不知
其由,故书
之。
山下
消息等。
乃
可忧也。
石
颠书之。
趣,所贵
者
日復,當
異與
足下
必有奇
勢。
所
將委曲
及船取
米,必定知
減於
雄逸。
藏真。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
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1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2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3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4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5
关于草书字体: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
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
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
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
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