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报告卡填写规范共4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1.09 MB
- 文档页数:47
常规/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各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各种白血病及红血病)和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其他系统的良性肿瘤可以不报)。
二、填报范围:1、门急诊、住院病人及尸体解剖确诊为上述规定的病种,经临床或病理等证实者,均须报告。
凡居住本市及郊县的肿瘤病人,均须填报。
2、确诊为新肿瘤的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或转移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为肿瘤(包括已经治疗)而来我院治疗,不论原发或继发,仍须填写报告卡,并在诊断一项内要求填写清楚(如××癌手术后或放疗后,××癌术后复发或转移,须注明何时手术或何时放疗)再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及原发部位。
3、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二处原发性肿瘤,则二次肿瘤均须报告。
4、暂未确诊的可疑病例可以不报。
但确诊后应立即填报,部分病例虽未作X线或病理检查,但只要临床或其他检查能够肯定诊断,已进行癌肿治疗的也须报告。
三、填报方法:1、门急诊、住院病人,确诊为恶性肿瘤病例,在门急诊明确诊断的应由门急诊诊治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床位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并在科内肿瘤登记簿内登记。
2、填写报告卡,在应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3、放射、化验、超声波等医技科室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也应及时登记,并填卡。
四、填卡说明:1、发现过去报告的肿瘤有错误时,须要更正(如部位或诊断不对或原报告恶性肿瘤,实际并非恶性)应按目前的诊断另行报告,并在报告卡的右上角“更正诊断报告栏”内注明上次的诊断及日期。
2、填写病人的姓名地址等,必须正确详细清楚,如有住院号码也要填写,一律不能用圆珠笔填写。
3、“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成人的年龄。
4、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
5、诊断栏内应写明肿瘤的具体部位(如小腿皮肤癌不能仅写小腿癌,如经病理证实,应写明组织学类型,如小腿皮肤鳞状细胞癌)。
肿瘤登记报告卡填写的要求一、报告单位和报告医师的填写①来乡镇卫生院看病时发现的,要写明科室,即“××卫生院××科”;②村医发现的,统一填写所在乡镇卫生院,并在乡镇卫生院后注明村卫生室,即“××卫生院(××村卫生室)”;③报告医师暂时就填各乡镇卫生院此项目的业务负责人。
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①在补报2012年1到9月份新发并且死亡的肿瘤病人时,填写两张卡片:一张为发病卡,有关死亡的几个项目栏空着不填;另一张为死亡卡,信息要完整填写;月报表也报写两次,一次为发现,一次为死亡。
②2012年之前发病,2012年死亡的肿瘤病人只填写一张卡片即可,相关信息要完整。
三、诊断及诊断期别①诊断:具体写明肿瘤的解剖学部位,肿瘤所在的位置,越详尽越好,如胃底癌、肺下叶癌、原发性肝细胞癌、肺粘液性囊腺癌、肺的转移性肿瘤、脑神经胶质瘤;②诊断期别T/N/M(有病历的填写):T指肿瘤的原发灶,随着肿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表示;N指局部淋巴结受累及,淋巴结未累及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及的程度和范围的扩大,依次有N1~N3表示;M指血行转移,无血行转移者用M0表示,有血行转移者用M1~M2表示。
四、病理学类型基本填写格式为:分化程度﹢形态学名称,即××分化的××癌,分化程度和形态学名称尽量写全,能找到病例卡的至少填写其中一项,如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低分化的宫颈鳞状细胞癌、高分化升结肠腺癌、宫颈鳞状细胞癌。
B淋巴细胞、无标记淋巴细胞、NK自杀细胞等;②癌细胞形态学名称:要写明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名称,如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小细胞癌、巨细胞肿瘤、肝细胞癌、神经上皮性肿瘤等。
五、上报日期11月10号前报送报告卡和月报表至疾控中心(第一次上报),以后每月10号前报送上个月的报告卡和月报表(月报表一式两份,盖单位印章,一份存档,一份报至疾控中心)。
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行政区划代码□□□□□□表号:CRC01制表机关:卫生部_______(县、区)______乡(街道)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09)号填卡说明:1.填报病种:⑴所有各种恶性肿瘤(包括各种白血病);⑵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良性,其他部位良性肿瘤不必填报)。
2.如同时有门诊号及住院号时两栏都要填写。
3.如发现过去已发出的报告需要更正时(如部位或诊断错误,或原报告为恶性肿瘤而实际并非恶性肿瘤等),请按目前诊断另行报出,并填写更正诊断报告栏。
4.“实足年龄”在诊断时未过生日者为虚岁年龄减二岁,已过生日者为虚岁年龄减一岁,未满一岁者为0岁。
5.填写地址,请协助填明某区某街道某乡等;寄居亲友处或旅社等外埠病人须填写病人的居住户口地址。
6.填写具体职务时须注明单位性质和工种类别,不能只写工人或干部等。
7.诊断一项中如做过病理学检查者请填明病理学类型。
8.对已确诊病理TNM分期及临床分期者,请如实填写。
(T指肿瘤的原发灶,随着肿瘤的增大依次用T 1~T4表示;N指局部淋巴结受累及,淋巴结未累及时用N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及的程度和范围的扩大,依次有N1~N3表示;M指血行转移,无血行转移者用M表示,有血行转移者用M1~M2表示;I期通常认为是疾病的早期,即损害局限于原发器官, II期一般指病变已从原发部位向附近器官和组织扩散,III期表示扩散范围更广, IV期指疾病已有明确的转移。
)填卡补充说明1、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必须填写的项目: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户籍详细地址、现地址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诊断、诊断依据、病理学类型、TNM分期、诊断日期、首次诊断日期、报告单位、报告医生、报告日期;其他项目根据病人情况尽量填写详尽。
2、重点说一下病理学类型的填写要求:病理学类型包括形态学、行为学、组织学等级和分化程度,其中组织学等级和分化程度包括:1.I级/高分化/已分化NOS2.II级/中分化/已中等分化3.III级/低分化4.IV级/未分化/间变5.T-细胞6.B-细胞/前-B/B-前体细胞7.无标记淋巴细胞/非T-非B8.NK(自然杀伤)细胞9.等级或分化程度未确定,未指出或不适用的/细胞类型不确定,未指出或不适用的3、病理学类型电脑中填写时还包括解剖学编码、形态学编码等,为了填写准确希望大家填写时可以尽量详尽到具体的解剖学位置及形态学的描述4、必填项中有一个诊断日期是电脑录入时要求必须填的,要求大家填写的是该肿瘤的首次诊断时间。
肿瘤系列报告单标准一、引言肿瘤系列报告单是医疗机构用于记录和传递肿瘤患者病情信息的标准化文件。
该报告单记录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关键信息,对医疗团队和患者本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标准的肿瘤系列报告单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
二、报告单格式1. 报告单封面-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编号等基本信息- 医疗机构名称、科室、医生姓名、报告日期等信息- 报告单编号或条形码,方便管理和追溯2. 个人信息- 患者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职业等- 家族史、既往史等重要背景信息3. 主诉和现病史- 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和程度、持续时间等- 疾病爆发时间、病情发展过程、对症治疗效果等详细描述4. 体格检查- 客观记录患者的身体指标,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 描述肿瘤部位的肿块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记录其他症状体征,如贫血、淋巴结肿大等5.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光片、CT、MRI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液、尿液、生化指标等- 病理学检查结果,包括细胞学、组织病理检查结果6. 诊断意见- 确诊肿瘤类型、分期、转移情况等- 医生的诊断结论、治疗建议等7.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手术方式等- 化疗、放疗方案,包括药物、剂量、周期等-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特殊治疗方案8. 随访计划- 记录患者的随访时间、内容、医生建议等- 实施随访时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详细情况 9. 患者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照护技能等教育- 给予患者心理、情绪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10. 签名和盖章- 主治医生对报告单进行签名确认- 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盖章确认三、报告单编制要求1. 报告单内容真实准确,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2. 语言简练规范,避免使用模糊、主观表达3. 报告单中的数据应该来源于规范化的检查和评估4. 报告单纸质版和电子版需保证安全、隐私5. 报告单应保存完整、便于查阅、追溯6. 报告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7. 报告单必须符合医疗法律法规和医疗标准四、报告单管理维护1. 建立完善的报告单管理制度和规范2. 常规对报告单进行定期审核、巡查3. 报告单的归档、备份和清理应符合规定4. 报告单应当在特殊情况下实行保密处理5. 严格控制报告单的查阅、复制和传输五、结语肿瘤系列报告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编制、管理和维护都需要严格遵循标准,确保报告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