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文稿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3
课程教案教学过程:一、为什么学?(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课程的逻辑结构:全书共有绪论、六章和后记,集中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是思想教育。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的绪论和一、二、三章的内容,是全书内容的前提。
第二是道德观教育。
包括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个方面,教材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中道德的相关内容,是全书内容的基础。
第三是法制观教育。
教材第六章中法律相关的内容。
全书的逻辑结构实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有机统一,承前启后。
问题1:为什么上了大学要再谈人生观?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这句话启发我们:人生要不断反思,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人生的每一个重大抉择都需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则,而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就是做真挚完整的自己。
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人生是没有尊严和意义的。
任何选择要有结果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人生选择的依据往往在于我们自己拥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则依据必须合理。
因此,尽管我们在中学已经学习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但并没有树立自己的三观,更没有对种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过认真的反思,这就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问题2:大学阶段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为什么首先要反思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
它们渗透、凌驾于整个的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观察、认识、态度、信念、理解、思维、想象以及行为等等,支配着人们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判别标准和理由,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苏格拉底说“德性即知识”,就是指人要了解自己,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采取合理、明智的行动。
习近平同青年大学生座谈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第一章
知识结构
第二节第三节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
➢
➢
➢
➢
西方关于人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科学理解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1.价值➢
➢
2.人生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4.评价人生价值需要掌握恰当的方法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看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其错误之处在于:
三、成就出彩人生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3.谈谈你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
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第一问:1、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态度的评判标准。
2、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
3、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第二问: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的:1、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
2、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
3、明确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为何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教学方法: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工具:电子教学课件及多媒体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用两兄弟爬楼梯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引入新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
人为什么活着?该怎么活?如何活得有价值?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浩气凛然、顶天立地;有的人把“人”字写得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有的人把“人”字写得马马虎虎、歪歪斜斜;有的人把“人”字写得头脚倒立、栽进了非人的行列。
二、讲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阿波罗神庙箴言在这座古希腊的伟大建筑里,“人啊,认识你自己” 是镌刻在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
可见千年以前,人类就已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认识自我”是人类至高无尚的一个思考命题。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中有这样一个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
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
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
于是,斯芬克斯一头扎入大海,把自己杀死了。
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
•这则寓言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它蕴涵的更深刻的内涵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着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殊本质。
•“四条腿走路”象征着人与动物的联系,或者是人与动物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两条腿走路”是人的一般特征,但仍不是人的本质,“两条腿走路”的并不都是人。
•“三条腿走路”代表着人有其它任何动物都不具备的特殊本质。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教案授课时间:2019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的教学分析与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重点:1.理解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5.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6.掌握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教学难点:1.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3.警惕和抵制错误人生观。
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第一节:人生观的基本理论1.人的本质理论。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课时建议:1课时。
第二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个人价值。
3.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课时建议:1课时。
第三节: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1.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
4.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课时建议:2课时。
在第三节的第一目中,我们讲述了大学生应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些正确的人生观包括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它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第二目中,我们将错误的人生观单独列出,旨在使学生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警惕并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第三目“成就出彩人生”旨在使学生明确在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途径,即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和逻辑结构,我们可以按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共6课时。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关于大学生活的话题——青春之问。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和困惑,而这些困惑往往源于我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身的探索。
今天,我就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几个关于大学生青春之问的问题。
一、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
它意味着梦想、激情、奋斗和拼搏。
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最需要珍惜的时光。
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二、青春之问:如何度过这段时光?1. 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我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究竟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其实,确定自己的目标并非易事,但却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其次,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了解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需求。
最后,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 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压力。
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成为许多同学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业成绩。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生活。
最后,我们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3. 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我们要珍惜课堂学习,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困难,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首先,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
其次,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的:1、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
2、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
3、明确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为何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教学方法: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工具:电子教学课件及多媒体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用两兄弟爬楼梯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引入新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
人为什么活着?该怎么活?如何活得有价值?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浩气凛然、顶天立地;有的人把“人”字写得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有的人把“人”字写得马马虎虎、歪歪斜斜;有的人把“人”字写得头脚倒立、栽进了非人的行列。
二、讲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阿波罗神庙箴言在这座古希腊的伟大建筑里,“人啊,认识你自己” 是镌刻在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
可见千年以前,人类就已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认识自我”是人类至高无尚的一个思考命题。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中有这样一个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
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
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
于是,斯芬克斯一头扎入大海,把自己杀死了。
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
•这则寓言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它蕴涵的更深刻的内涵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着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殊本质。
•“四条腿走路”象征着人与动物的联系,或者是人与动物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两条腿走路”是人的一般特征,但仍不是人的本质,“两条腿走路”的并不都是人。
•“三条腿走路”代表着人有其它任何动物都不具备的特殊本质。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单项选择题(40题)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2、人生观的核心在于()A人生价值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D人生信仰3、()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A 享乐主义B禁欲主义C 拜金主义D 个人主义4、社会主义条件下,倡导人们树立的人生观是()A为人民服务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C确保自我需求的满足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A“利己不损人”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D“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6、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B心理矛盾C心理倾向D实际行动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A个体拥有财富的多少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C个体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D个体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8、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D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A社会核心价值体系B 社会价值体系C 社会核心政治体系D社会核心价值观10、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
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A把握与他人交往的原则B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C讲求人际交往的方法D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11、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
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体现了人际交往的()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12、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是()A我今天帮助你,你明天必须报答我B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C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D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种各样性格、各种各样爱好的人都有,不能只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他人。
即使十分要好的朋友,也会有个性差异。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友谊,应当()A学会宽容,善于原谅B虚情假意,口是心非C心胸狭隘,毫发必争D善待自己,苛求他人1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A排斥的关系B统一的关系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15、()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A 享乐主义B禁欲主义C 拜金主义D 极端个人主义16、“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
使得他无法单独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只凭个人的力量来应付自己的问题。
他必然无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将人类的生命延续下去。
”这说明,个人的生存、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A激烈竞争B良好合作C相互封闭D紧张冲突17、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
下列与人交往的心态中,正确体现了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是()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B自以为是、目中无人C诚实待人、宽容大度D心胸狭窄、斤斤计较18、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为此,要()A宽容自己,苛求他人B积极担当主角,拒绝担当配角C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不顾整体的利益和目标D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向别人学习19、()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A 人生观B 价值观C 方法论D 生活态度20、人的本质在于()。
A人有智慧有文化B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它能自觉的改造社会历史D它在任何社会都具有阶级性21、人生态度主要回答()。
A人为什么活着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22、人生价值主要回答()。
A人为什么活着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23、人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集体属性D个人属性24、()就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政治观25、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
A 社会价值体系B 大众价值体系C 核心政治体系D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26、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的过程。
A认识B 实践C劳动D 创造27、()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A平等待人B诚信C宽容D互助28、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的B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C个人与社会是既对立又统一D个人与社会是无关的29、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事例告诉我们()。
A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B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D人生目的决定保持什么样的人生精神状态30、()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A人生价值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D人生观31、有的人身处逆境而百折不挠,有的人在顺境中却长吁短叹,有的人笑对人生,有的人看破红尘,这些都是()的表现。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理想D人生信念32、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B禁欲主义的人生观C拜金主义的人生观D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33、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
A为人民服务B为小群体服务C为少数统治者服务D为个人和家庭服务34、人生价值可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自我价值的是()。
A人在社会中的存在B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C人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D人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和地位35、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人()。
A是主体B是客体C有时是主体,有时是客体D既是主体,又是客体36、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愿意多作贡献,少取报酬;在考虑个人利益时,能够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做到这一点的人,一般具有()A先公后私的人生目的B自私自利的人生目的C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37、在我国现阶段,个人选择和确立的人生目的,应当()A放弃个人的利益和追求B有利于个人私利的实现C以利己为主又兼利他人D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8、对()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辨善恶、知荣辱,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A人生价值B人生追求C人生环境D人生信仰39、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于()所具有的价值。
A自我、社会B集体、社会C自我、他人D社会、他人40、()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和理论。
A 享乐主义B 禁欲主义C 拜金主义D 极端个人主二、多项选择题(40题)1、下列表述中,能正确揭示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关系的是()A世界观与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B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C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D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2、人生观主要包括()A人生价值B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D人生的文化素质3、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A决定人生道路B决定职业生涯C决定人生态度D决定人生价值标准4、人生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需要人们端正人生态度。
下列属于正确人生态度的是()A人生须认真B人生当务实C人生应乐观D人生要进取5、在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金钱”。
下列有关人生与金钱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钱拜物教使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B人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C在市场经济时代,追求金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D金钱只是人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条件,不是人生的全部6、下列对于个人主义人生观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个人主义人生观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B个人主义人生观主张个人就是目的,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C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D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7、具有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人生目的的人,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时,能够()A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B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为所欲为C以利己为目的,在利己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D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并在此前提下获取个人正当利益8、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看社会对他的满足程度B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C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考察他对社会的贡献D对社会贡献越大,摆脱“自我”程度也就越大,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越大9、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坚持()A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C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D思想和行动相统一10、市场经济带来了人们价值观的冲突,使一些人陷入误区。
以下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有()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B注重眼下的利益得失,不计长远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无所谓对错D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最高标准11、人生实践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矛盾和挫折,这就需要端正人生态度。
以下不正确的人生态度是()A人生是一次冒险的游戏B人生苦短,当及时享受C人生就是选择,个人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D人应面对现实,接受挑战12、从个人条件方面看,实现人生价值要()A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B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C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D有自强不息的精神13、一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