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14
透过奶牛养殖谈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对策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身为农学专业的学子我对家乡宿州市的农业发展一直十分关注,利用几次假期对某某某某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养殖业发展,特别是某某镇的奶牛养殖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近年以来,由于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养殖效益整体回升,生态农业逐步发展,初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力量。
通过调研思考,我深刻体会到加快畜牧业发展,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某某市奶业发展现状某某市奶业近年虽然在某某、某县等区县有所发展,但整体发展仍较为滞后,需采取强有力的金融、技术和政策手段,促使其超常规发展。
(1)某某市奶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制约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奶业占畜牧业和农业的比重太小,结构不合理,全国畜产品中,肉蛋奶的比例是65:28:12,而宿州市的比例为74:25:1。
——奶牛总量不足,单产水平低。
宿州市母牛单产为4000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养殖户比较分散,散户户均饲养规模不足10头,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优质饲草开发利用不足。
农区依然主要是“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尚未完成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转化,饲料和饲草的种植也没有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直接影响了奶牛的产量水平和牛奶品质。
——奶类加工制品单调,附加值不高,大部分乳品加工厂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品种少,难以参与行业竞争。
——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农村户养奶牛规模小(5-10头),生产方式落后,技术与管理水平低;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作用仍没有充分发挥,在生产模式的组织管理、饲草料、环境控制及防疫和奶产品加工等技术应用方面亟待提高,奶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低,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很大。
(2)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市奶业超常规发展的前提条件。
奶牛养殖现状随着人们对优质奶制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奶牛养殖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奶牛养殖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乳制品,还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对奶牛养殖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奶牛养殖的历史与现状奶牛养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欧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
在中国,奶牛养殖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的奶牛养殖业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传统的户养牛和现代化的规模化养殖。
传统的户养牛方式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规模较小,养殖水平相对较低;而现代化的规模化养殖则多集中在城市周边或农村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二、奶牛品种及选育中国常见的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西门塔尔、jersey等。
这些品种具有体形健壮、产奶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科研人员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选育工作。
通过人工授精、基因改良等手段,不断优化奶牛品种,使其更加适应中国的气候环境和畜牧业需求。
三、奶牛养殖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奶牛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普遍采用了自动喂养、自动挤奶、自动清洁等设备,使养殖过程更加高效、节约人力。
科学的饲养管理也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饲料搭配、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保证奶牛的健康生长,提高产奶量和品质。
四、奶牛养殖面临的挑战虽然奶牛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饲料问题,奶牛对饲料的需求量大,饲料成本的上升对养殖场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疾病防控也是奶牛养殖面临的难题。
奶牛容易患上乳房炎、蹄部疾病等疾病,给养殖场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还有就是市场需求问题。
随着消费者对奶制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奶牛养殖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五、奶牛养殖的发展前景尽管奶牛养殖面临一些挑战,但它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CHINACOLLECTIVEECONOMY _农牧区奶牛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 刘敏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引 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一些乳品企业 出现的种种问题,迫使乳企从源头严格把 关,纷纷制定了企业自己的生鲜奶收购质 量标准。
国家和奶企加强对鲜奶质量安全 监管,提高鲜奶收购标准。
然而,大量散养 户由于传统养殖条件难以及时跟进,牛奶 质量达不到乳企质量标准,而被拒收,供求 双方的矛盾一时难解。
从此,奶牛养殖业一 路下滑,导致农牧区养殖业 。
文章以包头市2013〜2018年的奶牛养殖业发展 轨迹为观照主体,通过分析区域奶牛养殖 业,进一 和体奶牛养殖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农牧区;奶牛养殖业;域经济一、农牧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综述以内蒙古包头市为本研究课题的关照 目标,首先对近年来的奶牛养殖业整体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
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逐年下 降,2013〜2018年,奶牛存栏量逐年下降,由2013年的最高值28万头下降到2018年的 5.7万头,仅是2013年的1/5;年产鲜奶量由 120万吨减少到50万吨,五年减少58.3%; 奶牛单产水平提高34.6%。
内蒙古的大型乳 企主要有伊利、蒙牛,包头市的骑士、曲迷、毕力格泰3家企业加工量、生鲜奶需求量占 全市乳企总量比重较低,对全市生鲜奶销售 格 大。
大 奶牛养殖户的生鲜奶家奶企,奶牛养殖户的生鲜奶销 格主要由 家乳企 。
2013〜2018年,小农户外,其它不同养殖规模的 生鲜奶格均为下降,平均降幅在18% 〜27% 。
2017 ,大乳企小农 生产的生鲜奶。
包头市奶牛养殖业 在经历了 2002〜2007五年的高速发展期后,“”,生鲜奶销 到了重 ,奶农 奶 ,奶、牛、牛 。
行情 ,市大力 农 养 业。
规养殖 由、到乳企要求标,生产的生鲜奶要 要低,的情况下,分 规养殖 。
有 养殖大 养规 、,由养殖 年,当时距离市区较远,而随市 ,有的 市 、有的 市区。
奶牛养殖论文奶牛养殖论文导语: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下面是奶牛养殖论文。
希望能帮到你!篇一、奶牛养殖论文摘要:介绍了养殖奶牛应注意的一些常规管理措施,以期引导农户加以改进,以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收益。
关键词奶牛;养殖;常规管理近年来,大通县奶牛养殖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2006年全县共饲养各类良杂奶牛3.20万头,其中生产奶牛1.96万头,日产鲜奶达1912t,年增加收入约3438.5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当前农户在养殖奶牛过程中,对品种、疫病防治以及棚舍方面比较重视,舍得投入,但常常忽视一般日常管理,如:过早配种(1周岁左右)、掠夺式挤奶、饲料单一、长期拴养、忽视奶牛运动和调教以及平时不注意定期消毒、发病乱用药物等,给奶牛的生长发育和正常泌乳埋下了隐患。
因此,要从饲养管理的细节方面引导农户加以改进,以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收益。
1、日常饲养管理(1)根据当地牛病的流行特点,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有计划地对牛群进行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特别是冬春季奶牛体表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虫的侵害,奶牛吃了一个夏秋的青饲料,也容易使肠道感染各类寄生虫。
因此,在冬初要对奶牛进行1次彻底的驱虫防病工作。
平时对牛群勤观察,发现奶牛乳房、子宫疾患要及时进行诊治。
(2)做到六净,即圈舍净、用具净、饲料净、饮水净、空气净、牛体净。
对牛圈、牛舍勤清扫,定期用10%新鲜石灰水或者3%氯化钙等消毒杀菌;对饲草、用具等应勤放在阳光下曝晒;对工作服、医疗器具勤煮沸消毒。
冬季奶牛食枯草较多,而枯草在收贮时易混入杂物,伤害奶牛的肠胃。
因此,在饲喂前应仔细检查饲草,剔除杂物。
还要特别注意奶牛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每日最好刷拭牛体1~2次,既能除去污物,保持体表清洁,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又便于对奶牛的调教。
方法为由前至后,由上到下。
在奶牛的睡床上要经常放些干草使奶牛夜晚睡得舒适,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奶牛养殖行业分析奶牛养殖行业是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农业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以下是对奶牛养殖行业的分析。
首先,奶牛养殖行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不断提高,奶制品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奶牛养殖行业在满足人们对牛奶及其衍生产品的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人们对高品质奶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对奶牛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奶牛养殖行业具有较高的利润潜力。
由于奶制品的市场需求大,价格相对较高,相应地,奶牛养殖业的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大。
尤其是在一些乳制品较为稀缺的地区,奶牛养殖业的利润更为可观。
再次,奶牛养殖行业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
奶牛养殖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投资成本也较为可控。
此外,养殖过程中,奶牛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投资回报相对较快,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
然而,奶牛养殖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尿液排放,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奶牛容易受到传染病的感染,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证奶牛的健康。
对于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奶牛养殖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现在已有对奶牛进行基因改良的技术,以提高奶牛产奶的数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有机奶和优质奶制品的需求增加,也促使奶牛养殖业向有机养殖和优质养殖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奶牛养殖行业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潜力的行业,市场需求大,利润潜力高。
然而,也要面对环境污染和疾病防控等挑战。
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奶牛养殖行业有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发展奶牛养殖厂的文献综述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毕业论文,使我所要写的关于在家乡建立奶牛养殖厂的策划书能够内容充实,我在学校图书馆阅读了一些关于奶牛养殖的书籍,使我对奶牛养殖和奶牛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我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
下面,就几个概念进行介绍:青贮饲料,指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
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主要用于喂养反刍动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今一般乳制品的消费已经和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须品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且在营养学界看来,牛奶有着无可替代的营养,是最好的补钙食品。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到2010 年,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将超过1. 1 亿人,缺钙将成为普遍存在的国民健康问题,这应该是乳制品刚性需求的保证。
因此乳制品的消费会不断扩大。
刘玉满、李胜利在其著作《中国奶业经济研究报告(2009)》中讲到:奶业属于食物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奶业的产业链长,其生产经营活动贯穿于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因此,发展奶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奶牛是食草动物,从增加食物产量的作用看,它是非常重要的。
在反刍家畜中产奶量是最高的,和其他动物比,还节省粮食,这对粮食不足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营养的角度看,奶牛的氨基酸含量是所有产品之冠,同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有八种之多,营养成分是最高的。
奶产品中的胆固醇含量比较其他产品也是最少。
从产粪肥量来看,日产奶20-50千克的奶牛每天耻辱的氮、磷中大约有69%-66%的氮和69%-60%的磷是由粪尿中排泄的,说明奶牛的粪肥不仅量多质也好,施肥于耕地,增加粮食产量的作用较大。
高升专毕业论文:奶牛业发展现状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北纬43度至53度,东经121度至135度之间。
全省幅员面积45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69亿亩,辖13个地市69个县市874个乡镇,约8000个村(屯),总人口3792万人,粮食总产300亿公斤。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畜牧养殖业发展很快,2017年末,全省存栏奶牛105万头,鲜奶产量230万吨,目前,畜牧业已经成为个省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我省奶牛养殖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单产水平低、技术落后、管理差、饲料单针对我省的奶牛发展现状,特提出以下措施从而提高奶牛的存栏数和产奶量以及奶质:1.提高繁殖力。
2.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标准化养殖。
3.切实加强奶牛疾病防治。
4.进一步加强奶牛进口管理。
5.加强dhi测定,良种登记和种公牛后裔测定工作。
1 我省发展奶业的优越条件1 自然条件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岸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具有半干旱半湿润和寒暖适中的气候条件。
全年平均气温4 ℃,温差达38~48 ℃,无霜期105~140 d,年平均降雨量500 mm,年蒸发量1 500 mm,年积温1 200 ℃。
植被茂盛,水草丰美,与荷兰、丹麦、美国北部各州及日本北海道等奶牛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处在被称为“世界奶牛带”的同一个纬度范围内,适合发展奶牛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资源条件黑龙江省现有可繁育母奶牛65万头,奶牛繁育所需冻精由省家畜繁育指导站提供。
该站现有种公牛80头,其中有荷斯坦公牛40头,年可提供冻精200万剂。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省家畜胚胎移植中心,可饲养荷斯坦种母牛2 000头,年产奶牛胚胎2万枚,可为奶牛生产提供充足的种源。
目前,我省奶牛自然增长率为11%,按现在奶牛存栏计算,三年内可新增加奶牛22万头。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饲草资源。
年产粮食300亿公斤以上,每年有150亿公斤的粮食可供转化增值,有300多亿公斤的农作物秸秆可以利用。
全省拥有6 500万亩草原,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 500万亩,年产饲草80亿公斤。
奶牛养殖现状1. 引言奶牛养殖是农业领域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民群体和乳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增长,奶牛养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奶牛养殖现状,包括行业概述、主要生产国家、挑战和前景等。
2. 行业概述奶牛养殖是指人类利用奶牛进行养殖和乳制品生产的活动。
奶牛是乳品生产中最主要的来源,乳制品包括鲜牛奶、乳酪、黄油等。
奶牛养殖行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奶牛养殖行业通常分为两种模式:家庭养殖和规模化养殖。
家庭养殖主要以农户为单位,规模较小,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规模化养殖则是在大型农场或合作社进行,养殖规模较大,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和饲养技术。
3. 主要生产国家奶牛养殖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奶牛养殖国家:•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牛奶生产国,美国的奶牛养殖业规模庞大,技术领先,生产效率高。
在美国,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印度: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奶牛养殖业也非常重要。
印度的奶牛养殖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成千上万的农户从事奶牛养殖活动。
•新西兰:以草食动物饲养制度著名的新西兰,奶牛养殖业发达。
新西兰的奶牛饲养方式注重自然生态和动物福利,生产出的牛奶质量高。
•中国:近年来,中国的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由于人口众多和中产阶级的增长,中国对乳制品的需求快速增加,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这些国家在奶牛养殖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全球的乳制品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供应。
4. 挑战尽管奶牛养殖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资源约束是奶牛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饲料和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大,而全球的饲料和水资源有限,这给养殖业带来了压力。
其次,动物健康和疾病防控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奶牛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例如乳房炎、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系统问题等,这会对生产产量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奶牛养殖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畜牧兽医奶牛毕业论文题目:产后6周内奶牛泌乳障碍机制及防治对策摘要:奶牛泌乳障碍是影响奶牛健康和产奶的主要疾病之一。
本文基于对产后6周内奶牛泌乳障碍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对策及预防措施。
其中,通过适当的饲喂管理,完善的环境条件,选择正确的药物疗法等方面来预防及治疗奶牛泌乳障碍,保障奶牛的生产健康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奶牛,泌乳障碍,预防,治疗,环境管理第一章绪论奶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种之一,奶牛的产奶能源稳定,品质品种优越,是人类日常饮食中无可替代的一种食品。
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奶牛疾病也日益增多,奶牛泌乳障碍尤为常见,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产奶。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产后6周内奶牛泌乳障碍的机制及预防措施。
第二章奶牛泌乳障碍机制泌乳障碍是指奶牛产后不能正常泌乳或泌乳量减少的情况。
奶牛泌乳障碍的机制非常复杂,一般由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因素造成。
根据研究,产后6周内奶牛泌乳障碍的机制主要为以下几种:1. Stress奶牛在分娩后会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压力,部分奶牛会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会影响奶牛的产奶。
2. 营养不良产后奶牛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来支撑产奶,但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当会导致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影响乳腺细胞和乳汁分泌。
3. 疾病影响奶牛产后易患病,如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导致对奶牛乳腺和产奶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泌乳障碍。
4. 生理因素奶牛的泌乳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任何一种生理因素的紊乱都可能导致泌乳障碍,如高热、分娩困难等。
第三章奶牛泌乳障碍预防措施运用正确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奶牛泌乳障碍。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 合理饲养管理采取适当的饲喂管理,提高饲料的养分含量和营养偏好性,使奶牛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改善奶牛体质,提高泌乳能力。
2. 完善的环境条件奶牛应该生活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等环境下,没有任何感染源。
随时注意清理奶舍内的各种物品,保持奶舍干净卫生,避免疾病的传播。
奶牛5000字论文摘要:我国原料奶近年来供给不足,未来两年缺口仍存,供应缺口到2024年预计将达到约19.2百万吨。
中国原料奶供应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奶牛养殖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本轮原料奶价格上涨持续性强。
需求端:乳制品消费升级,高端乳制品销量增加带动原料奶的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不断的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增强,高端乳制品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
高端液态奶在全部液态奶中的销售额占比自2014年的30.7%增至2019年的40.1%,同时2014-2019年的销售额CAGR为14.9%,同期乳制品销售额CAGR为8.2%。
由于高端乳制品仅可由原奶制成,使乳制品制造商对原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供给端:短期扩张产能难以释放,规模化趋势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短期来看,虽然奶牛存栏量自2019年触底回升,但2020 年存栏回补的牛群需数年后才能释放产能。
中长期来看,规模化牧场成为大趋势。
受制于饲养成本,环保等压力,国内中小牧场逐渐退出,规模化牧场占比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由于创建大型牧场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提升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未来中国原料奶供应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下游绑定加深,奶牛养殖企业成长性明确。
中国乳制品制造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原料奶供应集中于少数头部乳制品制造商。
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20年乳制品行业CR2达到48%,同时近年头部乳企均通过增资入股的方式绑定上游奶牛养殖企业,对乳企而言,可取得优质原料奶的稳定供应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高端产品需求;对奶牛养殖企业而言,可保持稳定的收入来源,双方相互依赖并彼此获益。
因此我们认为,这一轮周期下奶牛养殖企业产能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受下游乳企推动,有望充分享受乳制品消费升级红利,中长期成长性明确。
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本轮原奶价格上涨持续性强需求端:乳制品消费升级,高端乳制品销量增加带动原料奶的需求持续增长整体来看,中国乳制品消费近年保持增长态势,对标海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菏泽地区农村奶牛养殖的发展前景姓名刘继伟学号 09090848专业畜牧兽医班级级畜牧兽医八班所在系畜牧系指导教师张世卫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制2012年 5 月 21 日说明1、论文要求用A4纸进行打印,页面设置为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cm,左侧装订。
2、论文含封面、正文题目、作者简介、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版块,必须用学院要求的格式进行编辑,不按要求格式编辑视为不合格。
论文格式可从学院教务与科研处网站下载专区下载(登录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网站,进入院内站点教务与科研处,下载专区在教务与科研处网站页面右侧)。
3、毕业论文应于公历6月10日(公历)前完成并递交所在系。
可返校直接递交,也可邮寄或通过电子邮件递交,后两种方式需通过电话、短信或其他通讯方式予以落实。
因未经落实而引起的一切问题,学校概不负责。
菏泽地区农村奶牛养殖的发展前景刘继伟(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摘要:通过调查菏泽地区的奶牛养殖现状及其乳品消费市场。
与一些奶牛小区的调查为菏泽地区农村奶牛养殖的前景做出了系统性的分析。
对其优点及其缺点进行了良性分析。
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的做出了很好的规划。
为菏泽地区奶牛养殖户们提出来了一个新的养殖模式。
合理的养殖规模为菏泽市农村养殖户所适应,同时为牛奶的市场做出了一个新的销售模式,一改以往被一些别的乳品企业收购垄断压价的局面。
关键词:菏泽奶牛养殖牛奶发展1、奶牛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1.1发展奶牛养殖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的战略选择农业结构产业调整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采用农牧并举的方针,提高畜牧业商品的生产率。
现代农业中处于第一位的是牛奶,占总产值的23%左右。
在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奶牛养殖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据统计报告2011年,美国奶牛养殖比重达36%。
挪威、瑞典、芬兰达82%,新西兰、瑞士、丹麦则达90%以上。
而我国畜牧业在农牧业总产值中仅占有34%(2010年),在畜牧业中又以耗粮型的养禽业、养猪业为大头。
2011年中国人均奶品占有量仅为10.89kg。
而一些发达国家在350kg以上,世界人均为98.67kg,可见现代农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牛奶是中国最落后的产业。
随着未来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必然要利用部分农田种植饲料作物与牧草。
使我国以前只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转变为种植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在同面积的土地上种植紫花苜蓿会比种植小麦多产4.7倍的干物质、8倍的蛋白质。
而种植青贮玉米的效益也明显高于作为粮食的玉米。
1.2发展奶牛养殖业是走节粮型畜牧业的必经之路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必为大力发展草食家畜,走节粮型道路。
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但是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小于世界人均水平,虽然提高单产是我国一直在努力的解决方式,但是单位面积的产量是有限的,越是向上突破越艰难。
而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饲料行业的突飞猛进,作为主要的饲料原材料的玉米,价格也随之攀升,还过了小麦的价格,如果不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出现严重的人畜粮食争夺的问题,而奶牛养殖则是节粮型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不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每年都有大量耕地被易为别用,粮食生产压力很大,饲料短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畜牧业必须走节粮养殖的道路模式,充分发挥草食动物的生产潜力。
奶牛同其它反刍动物一样,可以广泛的利用75%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藤蔓和各种野草及其其它农副产品,转变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奶、肉等营养物质。
1.3发展奶牛养殖业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保证牛奶中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人类最好的营养食品之一。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人们膳食结构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正促进者身体素质的明显提高。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这个口号在日本喊出后,使其日本中学生的平均身高超过了中国。
而如今我国的学生用奶计划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有在那些有条件的地区学生才能喝到安全健康的牛奶。
大部分中小学生连奶制品都保证不了。
1.4发展奶牛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句老话就充分阐明了奶牛的饲料是以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为主导的,奶牛的饲料转化率高,成本低,收益大,可以大大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头奶牛年获利可达4000—6000元,种草养牛的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业的4—5倍。
1.5发展奶牛养殖业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林间种草、荒山荒坡河滩种植优质林草,为以养奶牛为主的草食家畜提供饲料来源,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养牛,在为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进而发展高效种植农业。
实现“林草—草食家畜—高效种植业”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草业,多种植人工牧草,不但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避免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西方国家农业、环境问题专家把人工牧草称为“绿色黄金”是通往现代农业的桥梁。
2、菏泽市地区的奶牛养殖规模现状调查2.1.1菏泽市位于中原东北部,山东省西南部,东经114°48’—116°24’,北纬34°39’—35°52’之间,与豫、皖、苏三省接壤。
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38.62平方公里。
2010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8.78万人,城镇人口约180.23万人。
2007年土地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8290771亩。
其中:农用地14547578亩(耕地12469584亩,园地305020亩,林地865852亩,牧草地2202亩,其他农用地90492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17%。
菏泽市地理条件优越,适合种植多种牧草,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菏泽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发展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实施“畜牧兴市”战略,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现已成为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同时,畜牧业中的奶牛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何做大做强菏泽市的奶牛产业,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也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这对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综合分析菏泽市奶牛产业发展历程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资源、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等理论,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SWOT、PEST分析方法,从发展概述、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实施措施等四个方面研究了菏泽市奶牛产业的发展战略构架,以期为当地政府组织实施奶牛产业发展战略以及统筹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菏泽市的奶牛产业的发展概述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本文从地理位置及其自然概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菏泽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文化积淀较厚...2.1.2菏泽市奶牛养殖2007年底全市存栏奶牛突破50.0万头,其中成武县12.5万头、定陶县6.5万头、单县1.5万头、巨野县3.8万头、鄄城县1.8万头、牡丹区3.2万头、郓城县3.5万头、曹县4.1万头、东明县3.0万头。
主要依托归一、华英两个本土乳品品牌发展,其模式大多数为家庭式散养,占比例达79%,出归一华英自己的奶源基地外,有的只是百头规模的小型奶牛场存在。
而且饲养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绝大部分为黑白花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的杂二代、杂三代等杂种奶牛和少部分澳大利亚、新西兰奶牛,其生产性能相对较低。
曹县五里墩的银香伟业下属的奶牛场是我国第一个克隆牛基地,其大部分为纯种荷斯坦牛。
2.2菏泽市发展奶牛养殖的优势2.2.1资源优势全市天然草地及草山草坡面积约135万hm2,已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18万hm2,年均玉米种植面积达13万hm2,小麦约5万hm2,苜蓿草2万hm2,生产粗饲草(以干物质计)约为100多万t,饲料玉米近8亿kg,再加上麸皮麻渣饼等农副产品,较为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基本能满足现有奶牛生产的饲草料需求。
2.2.2市场优势菏泽市现有人口约830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上对生命及健康的高度重视,近年的牛奶消费量在不断提升。
同时菏泽市已成为银香乳业、华英食品等乳品企业的鲜奶生产供应基地,目前的鲜牛奶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些乳品企业的加工需要。
2.2.3技术优势菏泽市奶牛生产已有三十多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饲养技术日臻成熟,大部分养殖户都基本了解或掌握奶牛饲养要领,群众基础好。
牛改工作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和民间的冷配技术员,人工授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奶牛养殖生产中。
从2002年起,又进行了牛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品种改良已步入规范化轨道。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暖棚牛舍、饲草料加工利用等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基本普及,群众接受能力较强,容易推广。
2.2.4社会化服务优势菏泽市奶业协会和各县、乡奶业协会拥有会员600多名,其中奶牛养殖户1 000多户,在农户生产、鲜奶及犊牛销售方面起着较好的中介作用。
全市分布有100多家收奶站(点)。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及民间兽医、冷配员,能对奶牛户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技术服务2.3菏泽市奶牛养殖业存在的不足菏泽市奶牛生产虽然经过三十多年曲折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从目前的生产而言,尚处于不稳定发展期,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2.3.1饲养方式落后,奶牛品种质量不高,现存栏的奶牛群特别是个体散养户的90%以上是靠“黄改奶”途径扩群的,改良代数不高,致使产奶性能较低。
2.3.2缺乏当地“龙头”企业仍是制约奶牛业发展的瓶颈菏泽本地乳品企业都是靠原始而缓慢的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小企业,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质量不高、规模小的弱点。
这些企业无力以自己的品牌去开辟市场,近60%的鲜奶量被国内知名加工企业所掌控垄断,他们又随意压级压价,从而限制了本地奶牛业的发展。
2.3.3鲜奶质量不容乐观,标准化生产起步艰难挤奶绝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病菌污染的几率大,而且鲜奶中药物残留严重。
每年检测出的布鲁氏病、结核病牛达几十头,但大部分都无法淘汰处理,这些奶牛产的奶仍然在市场上销售,对奶牛群及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做为山东省的一个奶牛生产重要区域,在畜产品领域至今没有一项绿色产品认定证书,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严重滞后。
2.3.4以饲草料生产、加工为主的饲草料供应、保障体系十分薄弱全市50多万头奶牛,一年的饲料需要量是150万t,但本市比较规范的、有规模的饲料加工企业却只有寥寥几家,奶牛户需要的饲料基本上是乳品加工企业或收奶点以料抵奶款、或小作坊式的个体饲料加工点、或农户以自产的玉米粗略加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