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入侵与植物检疫 2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48
巴西红耳龟(拉丁学名: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9),也叫巴西龟,是泽龟科彩龟的亚种之一,是一种水栖龟类。
因其头顶后部两侧有2条红色粗条纹,故又名为红耳龟,是龟类中的优良品种。
巴西红耳龟的原产地并非位于巴西,而是生存于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流域。
巴西红耳龟由原产地已经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而且在欧洲、非洲、大洋洲、亚洲各国成功入侵,甚至北到丹麦、加拿大的野外都有多处发现它们的踪影,成为国际著名的“外来入侵生物”。
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了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巴西红耳龟赫然在列。
但是在中国许多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在出售。
在巴西红耳龟的原产地,它们非常低调,数量也一直稳定。
这是因为在那里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为[4] 食,使其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但低调的巴西红耳龟也仅仅在原产地平静温顺而已,繁殖和生存能力超强的它们一旦到了一个全新的、无足够数量天敌制衡的生态环境中,就会变成洪水猛兽,成为那里的生态灾难。
巴西红耳龟的入侵,势必会对中国被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伤害。
它们的威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扩散到野外的巴西红耳龟会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与扩散地区的本土龟类争食,抢夺栖息地和产卵场所,排斥、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
其次,龟类杂交的现象十分普遍,包括亲缘关系较远的龟种间都可以杂交。
若巴西红耳龟在一个区域数量过多,本地龟类很可能会找不到同种龟交配而与巴西红耳龟交配,导致本土龟类的遗传结构改变,一旦这种恶性循环开始,那本土龟类也就走向了消亡。
此外,巴西红耳龟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
养殖龟类中约85%都携带有副伤寒类沙门氏杆菌,尤其是幼龟。
该病菌已被证明可自变温动物传播给恒温动物,美国每年约有上百万人感染此病菌,其中14%的病例由龟类传染巴西红耳龟当初引进时和福寿螺一样作为食用为目的,同属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引进后在中国各地均有养殖。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及解决方法!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及解决方法生物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悬赏点数10 该提问已被关闭4个回答匿名提问2008-11-19 19:19:26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及解决方法最佳答案liangcx69 2008-11-19 19:20:50 外来生物入侵一、生物入侵的概念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它指的是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过去或现在和分布位置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植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而外来入侵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外来入侵动植物种类的系统报道据有关文献查证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
与外来入侵动植物相比我国对外来微生物种类的调查更为少见。
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有11种。
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每年以0.11.1的速率在急剧减少。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极度锐减除了人类大规模开垦土地导致自然生境快速丧失外它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生物入侵。
随着全球化、商业和旅游的增长以及对自由贸易的重视有意或无意地为物种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进化所必须的隔离环境。
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间全球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
外来入侵种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们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水平受入侵物种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价。
选择:1、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类别不包括(D)A检疫性植物病原物B检疫性动物C检疫性杂草D检疫性林木2、检疫性甲虫的种类数占进境植物检疫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___A___A 70%B 50%C 30 %D 10%3、下列是进境植物检疫性甲虫一类(C)A、双钩异翅长蠹B、椰心叶甲C、棕榈象甲D、稻水象甲4、甘薯黑斑病,1937年从日本传入辽宁(c),至1945年该病已蔓延到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甘薯产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这种病害至今仍在各省、市为害。
A沈阳B鞍山C盖平县 D 徐州5、(A)的成虫把卵产在果实上,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为害,可引起细菌等感染,造成落果或整个果实腐烂。
该虫以其分布和寄主之广,繁殖力之高,危害程度之大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农业害虫之一A地中海实蝇B菜豆象C稻水象甲D椰心叶甲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英文缩写(c)A、FAOB、IPPCC、PRAD、SPS6、下列关于动植物检疫的说法,错误的是:(D)A.动植物检疫具有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综合性。
B.动植物检疫是卫生检疫中的一种。
C.我国的动植物检疫类型是发展中国家大陆型。
D.检疫会阻碍对外经济贸易。
7、以下不属于检疫对象的是(C)A.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
B.从俄罗斯运过来的原木。
C.美国进口的玻璃杯。
D.荷兰进口的鲜花。
8、下列不属于动植物检疫基本属性的是(D)A.法制性B.预防性C.国际性D.强制性9、外来入侵种的入侵过程是(C )A.传入→潜伏→定殖→扩散→暴发B.入侵→定殖→潜伏→扩散→暴发C.传入→定殖→潜伏→扩散→暴发D.潜伏→定殖→扩散→暴发→衰败10、下列不属于外来入侵种危害的是(B)A.破坏生态平衡B.增加物种丰富度C.加速物种灭绝D.影响国际贸易11、下列不包括国内一类动物疫病的是(C)A、口蹄疫B、鸡瘟C、狂犬病D、蓝舌病12、下列不属于国内三类动物疫病的是(D)A.日本血吸虫病B.弓形体病C.猪囊虫病D.狂犬病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下面哪种动物疫病属于二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D )A 口蹄疫B 牛海绵状脑病(BSE)C 禽流感(HPAI)D 狂犬病14、下列哪一个为一类传染病(C)A狂犬病B结核病C禽流感D布氏杆菌病15、上图中”ZZ”是指( B )A.按直属检验检疫局分别编号的加施企业登记号B.各直属检验检疫局2位数代码C.除害处理方法D.进境货物类型代码16、(A)是动植物检疫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惯例之一,其中特别强调了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园林植物引种和生物入侵近年来,城市园林植物的引种工作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但是由此和其他物种的引进而引发的生物入侵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
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给世界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
由于城市园林植物引种工作的特殊性,各种形式的国际间的园艺材料交流活动相当频繁,使城市园林植物引种这一行业,成为最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行业之一。
一、园林植物引种是实现城市园林美化的重要环节据统计,北京近30年来引进的外来园林植物已超过100种,其中的一些优秀种类,已经在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从德国引入的金叶女贞,已成为我国东部和中北部城市绿化中重要的彩叶树种。
丰花月季的引进,也填补了我国城市园林中缺乏地被型月季的空白,为北方城市园林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没有外来品种的引进,就没有我国目前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
正确地认识园林植物引种工作和生物入侵,对我国城市的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园林植物引种所造成的生物入侵多是无意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在实际工作中,一要克服盲目地胡引、乱引行为。
二要克服否定引种外来园林植物的思潮,不要因噎废食。
提倡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引种工作,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大胆引进,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的步伐。
二、园林植物引种工作中发生生物入侵的原因园林植物引种所带来的入侵生物不仅包括植物,而且还可能随着植物材料夹带进来危险性昆虫和微生物,形成微生物和昆虫入侵,后者更具有隐蔽性,危害极大,容易被园林植物引种工作者忽视。
归纳园林植物引种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缺乏相关法规、条例来限制和管理植物引种。
很多地方开展的盲目、不科学的引种,致使大量外来植物进入。
目前在我国,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中的课题组,只要是财力允许,均可进行园林植物的引种工作。
1、生物生物,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
什么是生物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生物是一切具有新陈代谢的物体。
例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甚至细胞,一片绿叶,一段枝条,活的心脏,生殖细胞等等。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现存的动物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
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护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规定的初高中学科。
有生命活动的物体叫生物。
2、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 )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派生出环境生态灾害。
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定义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拓展: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浅析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的关系作者:李运龙陈伟琴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农作物进口产品逐渐增多,这也加剧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可能。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不仅使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针对植物检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基本概念、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农林业的发展更加安全,人类的健康得到保护。
关键词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外来入侵物种中图分类号:S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8.12.091最近几年,人们更加重视植物检疫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
有害生物的入侵使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
我国是受到有害生物侵袭比较严重的国家,但在有害生物防治中,人们总是对其中一些知识产生混淆[1]。
基于此,对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使相关工作人员在植物检疫方面有所参考。
1 在植物检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易混淆的概念在植物检疫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几个极易被混淆的概念,如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有害生物、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等,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解释如下。
1.1 有害生物有害生物是指对植物以及相关产品产生危害的有害物质的生物型、种、株系。
1.2 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危害地区存在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得到了官方防治且分布不广的有害生物。
1.3 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存在于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亚种、物种等,如得到繁殖可能的繁殖体、卵、配子等。
1.4 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一种外来物种,它的到来使生物生长受到了威胁。
由于外来物种汲取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养分,导致原有植物的生长受到威胁,无法正常生长。
1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征光肩星天牛越冬时以幼虫或卵的状态存在,在翌年4月份左右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越冬的幼虫开始活动。
幼虫化蛹期在每年的5月上旬—6月下旬。
经过41d 左右蛹就可以羽化为成虫。
每年的6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6月下旬—7月下旬为光肩星天牛的盛期,到10月份时,成虫明显减少。
6月末开始出现幼虫,到11月气温下降到6℃以下,开始越冬。
初孵幼虫先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取食,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25~30d以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危害,刻槽吐木屑,多在侧枝发病,并且不断向上方蛀食。
光肩星天牛的幼虫会钻蛀植株的茎干,大部分时间都隐蔽在植物体内危害植物,很难被发现。
只是在成虫期才会爬出植物体去补充营养、觅偶寻找繁殖场所。
因此,光肩星天牛在危害的早期往往不易引起注意,到后期则造成寄主长势衰弱,以至成株成片地死亡。
2根据光肩星天牛发生的现状,结合其生物学特征,应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需要进行普查每年普查2次,普查范围包括发生区和发生区相毗邻的未发生区。
分别在春季越冬虫开始活动后(约4—5月份)和秋季落叶后越冬前(约10—11月份)进行普查,其中以秋季普查为主。
未发生区与发生区毗邻地区,重点普查光肩星天牛传播可能性大的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集散地。
当发现树木有长势弱、枯梢、羽化孔和蛀孔等可疑症状时,进一步详查是否为光肩星天牛危害,如果确为光肩星天牛危害,应立即采取除治措施。
3严格检疫3.1 来自发生区的寄主原木(包板材、方材)、苗木及带有活体的包装材料等均为光肩星天牛的检疫范围3.2 严格检疫发生区内的苗圃、木材加工销售点、运输点等地详细地登记带疫情况并下发除害处理通知书,责令其限期除治。
严禁将带天牛活体的苗木、原木及制品进行流通。
3.3 实行检疫要求书制度应事先征求调入地森防部门的意见,才可以调运疫区的光肩星天牛寄主树种的苗木、原木及制品。
而且要按照调入地的检疫要求书内容,严格进行现场检疫检验,确认没有光肩星天牛活体方可开具植物检疫证书,严禁有疫情的虫害木调运流通。
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入侵传播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植物检疫是为了保护国家植物资源安全,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
外来生物入侵现场处置方案概述外来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生物(包括其种子、卵、胚胎、孢子等)进入或者侵占了某一生态系统的过程。
外来生物通常由人类在交通、旅游、移民等活动中带入到新地区,它们可能会引起现有生物的灭绝,改变物种组成,甚至危害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因此,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为了应对外来生物入侵,制定相关的处置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外来生物入侵现场处置方案,以帮助保护生态系统。
(注:本文所提及的处置方案并非普适于所有情况,请根据特定情况进行选择。
)抓捕当外来生物还处于较小的数量时,抓捕是一个常见的处置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确认外来生物种类,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危害程度;2.准备妥善的抓捕工具,例如网、捕兽器等;3.搜索生态系统中的“高风险”地区,以获得更多可能的发现;4.捕获外来生物。
在使用捕捉工具的过程中,请务必注意确保人员及环境安全。
同时,抓捕外来生物有时可能引起响应及偏失现象,为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应减少不必要的抓捕。
削减削减是指通过减少外来生物的数目或者影响力来控制其引起的损害。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已经扩散出了大规模的有生机体的入侵,并且难以完全清除的情况。
削减在实践中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消灭外来生物种群的核心,例如通过毒杀、猎杀等方式;2.最小化外来生物的栖息地,例如通过砍伐树木、控制入侵的植物等手段来使其无法生存;3.削减外来生物的食物供应,例如通过控制其被掠食事物等方式来降低其存活率。
削减的实施需要精确、细致的操作,不能大意。
在实施前,应该做好相关技术和安全的准备,并力求达到最完善的结果。
防御防御是指预防外来生物入侵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包括预先开展现场的监测工作、制定生物入侵管理计划和设立有效的检查站等控制手段。
以下是几种防御方法:1.加强对外来物种的鉴别、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外来生物的入侵;2.实施物种清单,限制种子、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进口和出口;3.强化检疫预防措施。
分析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检疫是指用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从外部入侵的植物有害生物进行识别、监测、检疫、隔离等操作,以预防它们对当地的植被、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的威胁。
其目的是保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有效地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从而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以及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
首先,植物检疫能够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大规模入侵。
外来有害生物是指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于某一地区的物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从别的区域迁移过来,它们会在新环境中逐渐繁殖,占据空间,对当地生态形成威胁。
植物检疫通过对进口植物材料的控制,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携带,从源头上保障了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有害生物入侵。
其次,植物检疫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及其相关的植物材料病虫害风险也得以增加,由此带来的植物病害和病虫害成为影响本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识别和监测,及时发现并阻止它们转入本地生态环境,如此可降低农业生产中因生物入侵而产生的失产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再次,植物检疫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也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外来有害生物不仅会影响植被、农作物等生态环境,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它们可能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破坏设施和基础设施等。
植物检疫可以减少有害生物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维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植物检疫也是一种国际合作的体现。
各国之间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共同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联合国也明确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四大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有害物种的入侵。
因此,植物检疫正是国际社会合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手段,不断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