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1.2.1唱:咿唷嘞啦 |苏少版(2012)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咿唷嘞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咿唷嘞啦》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曲,选自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简单的旋律展现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歌曲中的“咿唷嘞啦”一词,富有浓厚的民间特色,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咿唷嘞啦》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简单的乐理知识、节奏练习、合唱等。
他们对音乐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然而,在地域文化方面,学生对“咿唷嘞啦”这一地方特色词汇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咿唷嘞啦》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民间音乐的特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咿唷嘞啦》这首歌曲,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掌握节奏感和合唱技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学会用正确的情感和态度演唱《咿唷嘞啦》。
2.原因:民间音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学生可能对“咿唷嘞啦”这一词汇和演唱风格较为陌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音乐技能。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思考,如“你们知道哪些民间音乐?”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聆听:让学生聆听《咿唷嘞啦》这首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节奏,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
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习内容鼓乐传情
1、学唱歌曲:刚果民歌《咿呦嘞啦》
学习目标
1、通过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的节奏,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
体验和感受非洲“鼓”的艺术魅力。
2、通过对非洲文化的探索和学习,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劳动的联系,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咿呦嘞啦》体验和感受非洲“鼓”的艺术魅力。
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文化,能模仿和学习几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进去讲出来
教师指导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互问好。
二、新课导入
1、情境导入:
(1)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动一动吧。
(学生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律动。
)
(2)师:这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生:现代、热烈、奔放)
(3)师:同学们都有各自的感受,其实这是一首来自非洲的现代歌舞曲。
2学唱歌曲
(1)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遥远而神秘的非洲音乐。
但是,请大家注意,这里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并不是指整个非洲大陆的音乐,而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
先给大家推荐一首原汁原味的非洲Music来听听看。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咿唷嘞啦》教案一. 教材分析《咿唷嘞啦》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选自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到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形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在六下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在演唱和演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节奏感不强、音准不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演唱和演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咿唷嘞啦》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地方民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咿唷嘞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咿唷嘞啦》的节奏感较强,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演唱。
2.歌曲中的音准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和演奏,让学生跟随模仿。
2.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轮换演唱和演奏,互相观摩和指导。
3.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咿唷嘞啦》的歌词、旋律、图片等元素的课件。
2.乐器:准备吉他、口琴等乐器,为学生提供演奏示范。
3.教学录音:准备《咿唷嘞啦》的教学录音,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咿唷嘞啦》的教学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首先,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帮助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的困难。
《咿唷嘞啦》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课题)是《咿唷嘞啦》,这是苏教版小学音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中的第二首歌。
一、说教材(介绍歌曲)《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歌,歌曲的节奏感非常强,采用了领唱与齐唱的形式,表现了非洲丛林中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在教学中需引导鼓励学生“动起来”,启发学生大胆并乐于参与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
三、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知道非洲鼓这一非洲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并能模拟击打,能根据歌曲情绪击打节奏,并和着乐曲表演。
2、能够学会用质朴、开放的声音,快乐的情绪演唱刚果民歌《咿唷嘞啦》。
3、在听、唱、动等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会非洲歌舞曲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由于《咿唷嘞啦》这首非洲歌舞曲节奏和旋律并不很难,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制定为:能够学会用质朴、开放的声音,快乐的情绪演唱刚果民歌《咿唷嘞啦》。
教学难点: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五、说教法为了配合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里我主要运用了情境导入法、活动激趣法、动作示范法和总结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本单元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和挑战性,非洲音乐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对歌曲的分析和理解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关键,尝试运用对比演唱,可以有机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歌曲演唱表现力的理解。
本课既要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充分体现非洲音乐的自由动感,又要在细致的分析体验中理解非洲音乐的内在含义,把本课上成一节在教师协助下的学生活动体验课。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预设为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新歌教学、目标落实(三)拓展延伸、小结升华下面我就从第一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始,这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内容:1、音乐、图片导入,感受节奏我通过课件出示非洲歌舞的图片,并配上学生熟悉的南非世界杯主题曲《非洲时刻》,让学生加深对非洲大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六下《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是苏少版音乐六下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非洲音乐特色,歌曲节奏感强烈,旋律富有感染力。
歌曲中的“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句,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打击乐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歌曲的整体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所掌握。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
然而,对于非洲音乐的特色和节奏感,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
2.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特色,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非洲节奏感和旋律特点。
2.歌曲中的歌词理解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特色,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合作意识。
4.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打击乐器,增强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打击乐器:如非洲鼓、木鱼等。
3.教学视频:关于非洲音乐的介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非洲音乐的引入视频,让学生对非洲音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感。
3.操练(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姿势和节奏感。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咿唷嘞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咿唷嘞啦》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选自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中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歌曲中的“咿唷嘞啦”声,富有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演唱过程中,可能对“咿唷嘞啦”的音准和节奏把握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项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咿唷嘞啦》这首民歌,感受地方特色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咿唷嘞啦》,准确掌握“咿唷嘞啦”的音准和节奏。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准确演唱“咿唷嘞啦”部分。
2.节奏:把握歌曲的节奏,特别是“咿唷嘞啦”部分的节奏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民歌的魅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3.分组标识:用于分组练习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咿唷嘞啦》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2.呈现(5分钟)介绍歌曲的背景、地域特色,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关注“咿唷嘞啦”部分的音准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拓展(5分钟)介绍类似风格的民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咿唷嘞啦”部分的音准和节奏。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练习演唱《咿唷嘞啦》,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小学音乐公开课歌曲《伊唷勒啦》教案
教学内容:
听:《滚核桃》
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b.唱歌谱两边。
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
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滚核桃》
a.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b.说说演奏者运用了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a.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b.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c.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d.分组进行歌表演。
e.巩固歌曲演唱
5.总结下课。
咿唷嘞啦教学目标:1.认识非洲鼓,熟悉基本的非洲鼓打法和音色的变化,能够师生合作表现。
2.认识非洲唱动结合的音乐表现形式,自主设计动作与歌声律动演唱。
3.关注歌曲的结构、演唱形式,完成对唱的演唱形式并创编。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三段体结构与变化,A部分与A’部分的相似处,学生的表现与分辨。
2.歌曲唱动形式的表现及创编,指引学生用非洲的音乐文化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非洲”的宣传片,引导学生说说非洲给你的印象及音乐特点2.节奏游戏:老师选择一种基本节奏来表现非洲的音乐特点A.X X X XB.X XX X XX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部位表现节奏师:我们可以用这两条节奏来进行对话吗?来,试一试!3.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真正的非洲,随着音乐一起来节奏律动吧!4.揭示音乐,学习《咿唷嘞啦》二、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思考歌曲分成几个部分?那两个部分比较相似?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学生听完一遍,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相似部分的旋律,你听到最多的一句是什么?可以跟随者唱一下吗?找找旋律的变化。
3.师生合作,接口唱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咿唷嘞啦”,引导学生关注旋律变化。
4.跟随音乐学唱“咿唷嘞啦”,再去聆听不同的部分,说说我们该怎么演唱?5.出示歌谱,说说这一部分的旋律和节奏是如何的?(弱起,不同旋律,合唱等)6.师生合作,学唱第二部分。
7.完整的跟随老师学唱,进行领唱与齐唱的形式。
8.师:请同学们交换试一下,你们做老师的部分,我来唱你们的,老师没有教你们,看看多少学生已经会唱一些了?9.师评价,指导问题,鼓励学生还可以做的更好?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歌曲?10.生生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指导学生声音的弹跳性与律动感。
11.师:我们试试把之前的动作加进去唱一下,看谁最有非洲音乐的感觉?有不同的感觉的同学也可以变化。
12.师拿出非洲鼓,为了让大家更加身临其境,我们一起加入非洲的灵魂乐器——非洲鼓,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给每一位孩子敲非洲鼓的机会)13.听,老师用非洲鼓打我们上课之前学习的节奏,你么可以跟着用动作表示吗?我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非洲的音乐的热情与合作式?14.师引导,尝试围圈表现,边唱边动,完整跟随音乐,加入非洲鼓,尽情享受非洲音乐的热情!三、总结。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新学期课堂常规、听赏《滚核桃》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感受“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的风格。
2、进一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积极参与“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教学要点1、感受、体验鼓乐的魅力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节奏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民族打击合奏《丰收锣鼓》设问:你听到了什么乐器二、初识“鼓乐”1、说一说师:“鼓”是打击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自产生以来,一直作用于人的生活,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民族的精神。
(可以说说带有“鼓”字的成语)2、看一看师:鼓的种类繁多,能叫出名字的就有上百种,你能说出这些鼓的名字吗?学生:看图片说出认识的鼓名(堂鼓、八角鼓、战鼓、长鼓、象脚鼓、板鼓、太平鼓……)三、感受“鼓乐文化”1、讲讲在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鼓乐演奏情景2、播放几段民族鼓乐的音乐片段,在欣赏过程中分析、观察、比较,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的鼓乐特点,感受鼓乐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四、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1、听第一遍,分析乐曲——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的喜悦心情2、简介《滚核桃》集中“花敲鼓”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晾晒的场面。
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而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喜悦的心情表现的活灵活现。
3、再次欣赏,说说你听出了哪些击奏方法?乐曲分几个部分?4、学生创造——分小组尝试击鼓表现下列主题:滚板栗舞龙舟(每小组可任选其一)5、想一想,你还可以用鼓来表现什么情景,试着做一做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节奏听辨与表现教学目标:1、掌握好歌曲多变的节奏2、能设计简单节奏,为歌曲伴奏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各个难点节奏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节奏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滚核桃》,渲染课堂气氛二、学习新歌1、初听歌曲第一遍说一说对歌曲的最初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节奏紧密2、复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歌曲分两个部分,在音乐中称作为——单二部曲式两段在节奏、旋律、力度上有何不同》3、再听第三遍说一说歌曲中的难点并解决,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乐句学一学4、随琴慢速哼唱曲谱,逐句解决难点5、哼唱歌词三、拓展活动学生活动(一)待歌曲熟悉后,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2、1、5”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学生活动(二):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的节奏,并说说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学生活动(三):选择歌曲中的一句用小鼓拍击节奏,让同学听辨。
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是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具有鲜明的非洲风格,旋律欢快,节奏感强。
歌曲中的“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非洲鼓的节奏特点,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歌曲的歌词简单易懂,易于学生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对音乐的表现力也有所提高。
然而,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
2.让学生掌握非洲鼓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非洲鼓的节奏特点。
2.歌曲的高音部分,需要注意音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3.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六. 教学准备1.音频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2.非洲鼓:用于教学和实践。
3.乐谱:用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让学生初步感受非洲风格的音乐。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教师讲解歌曲的特点,特别是非洲鼓的节奏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非洲鼓的节奏。
教师可以分句教唱,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进度。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咿唷嘞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音乐六下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了歌曲《咿唷嘞啦》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这首歌曲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和歌词,展示了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材还介绍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音高、和声等,以及一些基本的音乐技巧,如唱名、音阶、曲目分析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音乐基础,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简单的乐理知识、唱歌、跳舞等。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咿唷嘞啦》,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地域特色。
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音高、和声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音乐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咿唷嘞啦》的演唱,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地方特色旋律和歌词的理解,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入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和直观的视觉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咿唷嘞啦》,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歌曲学唱: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分组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3.音乐理论知识:讲解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音高、和声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加以理解。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内容1、听《将军令》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课时1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专注地听赏乐曲《将军令》,了解乐曲,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特殊意义。
教学重难点1、歌曲教学过程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是学唱歌曲的重点。
2、打击乐器的演奏一开始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应适当加入视频。
教学准备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一、回顾:迟到的新年问候,回顾xx年奥运会,提到运动项目赛船,导入鼓乐在民族音乐中的作用和听赏乐曲《将军令》。
二、以乐激情:1、介绍乐曲《将军令》:这是一首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打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器组合的一种。
2、视频展示,锣鼓乐队、各种打击乐器的图片。
3、听赏《将军令》,请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
4、念一念p1的锣鼓节奏。
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
三、以歌传情:1、欣赏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乐句?2、学唱歌曲:a、学唱印象最深的乐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共同商定学习内容。
(一半)b、接龙唱:c、完整唱:注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d、处理歌曲:根据歌曲内容,讨论歌曲演唱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现。
我们来做一做。
四、以歌会友:1、了解寒假里你都学会了哪些歌曲?2、来露一手:3、布置制作小鼓。
教学内容1、听《咿唷嘞啦》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课时2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另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专注地听赏乐曲《咿唷嘞啦》,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特殊意义及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1、能用中速、稍快,热烈地声音来表现好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这首歌选自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非洲鼓为素材,展现了非洲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非洲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对于歌曲中的节奏和唱腔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共同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感受非洲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唱腔。
2.对于非洲音乐文化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非洲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
4.音乐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欣赏非洲音乐,培养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非洲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3.乐谱和歌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非洲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唱腔。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通过表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非洲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唱歌活动,能够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
2.学生学会边敲击小木鼓,边吟唱歌曲,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动感。
3.学生能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并能通过表演将其呈现出来。
二、教学准备1.小木鼓若干2.音响设备3.教学PPT4.黑板、粉笔5.歌曲伴奏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引入老师播放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的音频,让同学们听一遍,并进行情感交流。
(2)目标明确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本堂课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2. 正式学习(1)歌词学习老师将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的歌词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熟悉歌词的内容。
(2)节奏练习老师发放小木鼓,让同学们自由敲击小木鼓,同时跟随歌曲节奏吟唱歌词。
(3)情感体验老师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故事,让同学们通过欣赏视频,深入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3.课堂延伸(1)升华情感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自己心中的小木鼓是什么,能敲出哪些美好的声音,再让同学们用舒适带着呼吸,音乐声音练习呼吸,让音乐与情感升华。
(2)合唱展示小组进行合唱练习,通过不断尝试,磨合出一个完美的篇章,然后进行现场展示。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他们表现活跃,积极参与活动。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敲击小木鼓比较困难,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运用,需要老师在课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机会。
此外,学生们对于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了解较少,需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咿唷嘞啦》教案
教学内容: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教材分析】:
非洲民间音乐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且是即兴演唱。
歌舞曲《咿唷嘞啦》用F大调和4/4拍子记谱。
中等速度。
这首歌舞曲和一般的歌舞音乐一样,其显著特点是极富节奏感。
但是,它的节奏和旋律颇具特色。
在歌声里,我们仿佛听到了非洲丛林里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能够根据歌曲情绪编配节奏型,并为歌曲演唱作伴奏。
2、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
【教学重点】
懂得欣赏节奏之美,掌握一定的控制节奏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非洲音乐的学习当中。
【设计意图】
本课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运
用了欣赏、演示、讲授、练习、讨论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来表现歌曲《咿呦嘞啦》,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达到初步对非洲音乐的了解。
【课前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下面我们欣赏美丽的画面,随着音乐跟随老师自由律动。
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一下音乐把你们带到了什么意境,什么地方?并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师播放非洲图片课件)
生:非洲,联想到了非洲的森林,沙漠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师:激越、欢腾的鼓声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非洲,同时也感受了非洲音乐那粗犷、豪放的旋律。
你们想不想走进非洲,了解非洲歌舞曲的特点?
生:想。
师: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非洲,去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并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经验,进入教学环节,既可以起到激起学生兴趣,又能为新授环节打下铺垫。
二、寓教于乐
1、背景、资料介绍:
师:《咿唷嘞啦》属刚果民间歌舞曲,你了解刚果吗?
生:刚果位于中非,赤道横贯中部。
属赤道性气候,雨量十分丰富。
森林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盛产木材。
木材为主要出口物资。
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和伐木业。
矿产丰富,主要产钾盐、黄
金、钻石和石油等。
首都布拉柴维尔。
2、歌曲来历:
师:这首歌曲是怎么传入中国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刚果电台的音乐主持人穆旺当卡先生,来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向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传授刚果歌舞音乐。
这是其中的一首。
刚果民刘歌舞曲带有即性质,穆旺当卡先生介绍:边歌边舞。
通过他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非洲民族具有哪些特点?
生:说明这个民族能歌善舞。
3、聆听歌曲
欣赏歌曲并回答以下问题:
师: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节奏、情绪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生:主要伴奏乐器是鼓。
采用了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
节奏感强,情绪欢快热烈。
师:提到鼓同学们都很熟悉,现实生活中你熟悉哪种呢?
生:有手鼓、铃鼓、军鼓和腰鼓等等。
师:非洲鼓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鼓的形状、打法各异,有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夹在两腿中间等等。
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它的形状呢?
生:想。
师:在欢快的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仿佛听到了非洲丛林的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
如置身于欢乐的意境中。
师:“咿嘞啦”含义如何?
生:是一种欢乐的衬词。
4、演唱歌曲:
(1)学唱旋律:
师:随琴视唱旋律,找出难点:
生:第二部分的弱拍起唱及第三部分的倚音演唱。
师:弱起小节,接着第一部分结尾第四拍
的弱拍唱,倚音演唱,倚音要一带而过,不占主要音值。
根据老师的解释,你知道该怎样演唱吗?
生:争先恐后进行演唱。
师:点评范唱。
生:跟唱。
(2) 填词演唱歌曲:
师:你们能根据旋律填上歌词演唱吗?
生:能并填词演唱。
师:在演唱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生回答后共同解决
师:示范演唱。
师:通过歌曲演唱,你认为歌词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生:歌词简单,重复多,多带有即兴性。
歌曲的衬词颇多。
师:这首非洲歌舞曲节奏和旋律并不很难,但是要唱出民间歌曲的韵味则是有相当难度的。
下面我们欣赏音乐体验韵味。
注意欣赏其风格特点。
学生把欢快、热烈的情绪溶入其中进行演唱。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师生一起寻找歌曲中的难点和反复练习演唱,解决难点,整个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主,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问与答之间,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还增强了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三、创造表现
1、师:这首歌曲演唱形式属领唱和齐唱。
你认为用哪种形式演唱最能体现歌曲风格?
生:领唱可以先由女生或男生领,齐唱时男、女生一起。
也可找某个同学进行领唱,大家齐唱。
师:同学们设计得很好,下面我们先采用个别同学领唱,男、女同学齐唱的形式进行演唱。
哪位同学愿意一展身手呢?
(找出两名学生进行领唱,其佘学生齐唱。
)及时鼓励表扬
2、师:如果我们要代表新华中学参加合唱比赛,就演唱这首歌,光改变演唱形式是不够的,你认为怎样处理更好听?能在比赛中拿奖,大胆地设想,看谁设计得更好。
提示:从情绪、速度、力度、音色上进行处理。
分A、B两组进行讨论。
A组:领唱女生,齐唱大家一起唱,领唱力度强,齐唱时稍弱,起到互应的演唱效果,速度:中速。
情绪欢快、热烈。
B组:领唱找男生或女生个别领唱,齐唱大家一起唱或领唱男生领,齐唱女生唱。
领唱力度弱,齐唱力度强。
速度:中速。
情绪欢快、高兴、活泼。
师:根据设想进行演唱,听听效果怎样。
生:有表情地演唱并随节拍自由摆动。
3、师:为更能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选用鼓和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和动作伴奏。
生:随音乐拍桌子为歌曲伴奏。
师:非洲黑人能歌善舞,为能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
你能大胆地
参与动作的创作吗?
生:大胆尝试,自由创作。
充分发挥创造力。
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好。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中,唱熟、唱好歌曲,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小结
生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
(乐句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节奏感强。
常作即兴表演。
师:激越、欢腾的鼓声把我们带进了非洲丛林中,体验到了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让我们更加喜爱非洲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