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学术讨论室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第23卷第3期2009年6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 i cheng Nor m al College Vo l .23,No .3June,2009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研究朱鹏威(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本文在分析信息共享空间概念、特点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并详细论述了模型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用。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模型中图分类号:G 25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118(2008)0120096204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朱鹏威(———),男,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参考咨询。
1 引言20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和学习交流模式的信息共享空间(I nf or m ati on Comm ons,简称I C )诞生了,它为图书馆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势必对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关注始于本世纪初,相对国外对I C 的研究,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成功的例子不多,但是发展迅速,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介绍给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引起了国内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
基于以上的背景,本文结合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点和建设原则,尝试提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理论模型。
2 信息共享空间概念和特点2.1 信息共享空间概念。
尽管信息共享空间已经诞生十多年了,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是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概念。
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I C 进行解释,虽然表述方法不同,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综合各种理论观点,笔者认为:狭义的I C 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动态服务模式,在图书馆提供信息查找的“统一界面”中,I C 提供学科知识的导航、文献之间的关联、多数据库的整合检索和获取目标信息的一站式服务。
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与需求分析一、项目背景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 , 简称IC) 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存取运动背景下兴起的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
最早的IC 是1992年8月在美国爱阿华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拱廊”。
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IC 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应用和实施。
国内学者孙瑾在总结国外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理念的基础上, 从信息共享空间的结构功能出发, 指出: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构成的、拥有最新技术设备、提供一站式的专业的信息服务、培养用户信息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注重协作、供用户共享信息资源、原创作品、交流学术的崭新的空间和平台。
可见, IC 既是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或空间, 也是一种独特的识别、查询和获取信息的在线环境, 更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在我国, 随着211工程的实施, 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倍受重视,馆舍建设空前高涨, 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服务创新方面仍然缺乏类似于IC 这种功能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融入IC 理念, 将资源、技术、空间与设施及服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着手建设一个更适宜学生研究、交流、探讨, 获取资源与服务更加自由便捷的空间,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二、图书馆现状分析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体系不适应用户需求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较之从前发生了很大转变, 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用户需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馆舍空间分割布局, 功能单一, 不适应用户多样化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长期以来, 图书馆藏、借、阅、咨四个部分彼此分隔,各成一体, 这种“以馆藏为中心”馆舍分割的空间格局,虽然为用户营造的是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 但是功能单一, 忽视了用户的需求, 不适应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共同学习的需要。
现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更希望能够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与朋友、同学、教授等一起交流心得和体会, 同时可以阅读、上网、喝咖啡、写论文,这种一起学习和彼此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们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多的知识。
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功能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案。
一、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图书馆阶段,其特点是注重纸质图书的收藏和借阅,空间功能布局较为简单,主要分为借阅区、阅览区、书库等。
第二阶段是现代图书馆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开始注重电子资源的收藏和利用,空间功能布局也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借阅区、阅览区外,还增加了电子资源阅览区、多媒体区等。
第三阶段是智慧图书馆阶段,这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其特点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空间功能布局也更加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借阅区、阅览区外,还增加了智能导览区、自助服务区、多功能学习区等。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现状目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布局过于传统,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势,导致资源浪费和服务效率低下。
一些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布局过于复杂,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使得读者难以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一些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布局缺乏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未来趋势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统一性。
图书馆将更加注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将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统一性,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功能布局,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图书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服务的应用,通过智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案为了优化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学校的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空间功能布局规划方案。
浅谈图书馆IC空间管理平台作者:田义静来源:《大观》2014年第11期摘要: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是一种以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目标的创新服务模式,本文针对IC空间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系统设计特点以及平台优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IC空间;管理平台;系统设计一、图书馆IC空间管理平台(一)平台概述IC空间管理平台,利用其自身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提供给管理者可自行定制的各种多媒体信息的交互形式和展项内容,以及执行策略,让表现的形式和内容能够更加的丰富多彩,变得更佳符合现代化图书馆展示的建设需要,也为后期维护建设更新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
IC空间基于TCP/IP网络协议,包括局域网、广域网、ADSL、3G等各种现行的TCP/IP网络,是一个用于数字化智能化IC空间管理的先进专业系统。
系统采用B/S、C/S结合架构,使系统工作更加稳定,管理维护更加方便,使用更加灵活,效果更加显著。
智能IC空间管理平台能够对IC空间中展示的资源内容进行实施管理,并能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各类多媒体资源信息进行组合,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个专用触控终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整体呈现。
同时支持策略引擎能够自主设计触控方式,提供超级炫丽的触摸动作触发交互,让使用者能够感受到触控技术带来的非凡魅力,进一步的提高用户粘性。
触控终端将组合的多媒体资源信息进行分区、分组、分时段在相应的显示终端上进行呈现,平台系统可以把一个屏幕划分为单个区域以及多个区域,并在多个区域中自定义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并可以随时插播发送各种临时信息,比如通知等,能够让有限的屏幕充分利用,达到资源信息的显示和传达最大化。
整套智能IC空间管理平台采用开放式接口,并根据需要,灵活地增加其它功能,可以接入进来更多的复杂应用,包括交互式触摸查询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结算系统、书籍借阅管理系统、校园媒资管理系统等第三方系统。
2012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il 2012 第7期总第257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7T o tal N o .257试论图情IC 的理念和实践耿 皓(石家庄学院教务处,河北石家庄 050035) 摘 要: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促使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而图情学科的信息共享空间是较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它的构建很有必要。
在对一般信息共享空间理念解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图情信息共享空间理念体系的建构,然后据此进行了空间相应的实践建构,包括建构的原则、程序和具体的建构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情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建构 中图分类号:G 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7—0146—021 一般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解读1.1 信息共享空间产生的背景和发展伴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网络的商业化运作,大量的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方便、经济且高效率的学习和查找资料的方式。
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图书馆的流通量减少,利用率降低。
图书馆与网络争夺用户的对决实际上已经展开,IC 也就应运而生[1]。
最早的IC 模型是1992年8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 sit y o f Iow a)图书馆的“信息拱廊(Infor -mat ion Arcade )”。
它是由图书馆、学校信息技术办公室和学院三方合作,经过两年精心筹划而建立的一项新的图书馆设施和服务环境。
其目的是以图书馆为中心,连接传统印刷资源和新型电子资源,支持校园内跨学科教学和研究。
1994年,“信息拱廊”改名为“信息共享空间(Inf orm ation Com mons ,简称IC)”。
自此,IC(下文信息共享空间均用IC 代称)作为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
2005年吴建中教授将此概念介绍到国内,国内的图书馆界才开始关注它的理论和实践。
1. 请问以下哪一条是广外图书馆的服务理念?(D)A.博学慎思精诚奉献B.求索创新博闻笃行C.修身立德明智热忱D.博爱公允至诚服务2. 请问图书馆借还书总服务台周一至周五开放时间是?(B)A.8:00-22:10 B. 8:30-22:00 C. 7:30-22:00 D.8:30-22:303. 请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规定H类是指哪一类图书?(C)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语言、文字D.自然科学总论4. 想要知道清末到1949年的报纸或杂志,最好选择以下哪种数据库?(D)A.道琼斯全球财经资讯教育版B.读秀中文学术搜索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D. 大成故纸堆5.广外在读本科生一次性最多可借阅多少本书籍呢?(C)A.5本 B. 10本 C. 15本 D. 20本6.图书应还日期如在假期期间内,图书馆系统会自动延期到开学后多少天内呢?(A)A.14 天 B. 16天 C.20天 D. 15天7.广外建校五十周年,仲伟合校长联系洛杉矶校友会,将“奥斯卡87年最佳影片大全”光碟捐赠给我校。
请问这份光碟目前保存在图书馆的哪一区域呢?(B)A.北校四楼精品展览厅B,北校四楼多媒体阅览室 C.南校六楼校史馆 D.北校外文阅览室8.请问下面那些是广外图书馆举办过的阅读推广活动?【多选】(A\B\C\D)A.书评大赛B.摄影比赛C.书展D.电影播放9.下面哪个社团现在是图书馆旗下的社团组织(A)A紫云读书社B博雅读书社C云山诗社D学管会10. 广外图书馆的馆报已经出了第三期,请问广外图书馆馆报的名称是什么:(B)A.《广外图书馆馆报》B.《广外图情》C.《广外知识》D.《广外探索》11. 请问以下哪一项不是广外图书馆馆报的固定专栏?(D)A.他山之石 B.读者墙 C. 悦读讲堂:精彩回顾 D. 影视赏析12. 请问下面哪些是广外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品牌活动?【多选】(A\B\C\D)A.悦读讲堂B.悦读沙龙C.密闭读书会D.夜读诗会13.北校图书馆四楼、南校区图书馆三楼的信息共享(IC)空间,是以读者为中心,为满足我校()对协同式学习、科研环境的需求而建设的一种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
书吧空间设计案例分析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现在还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课题,它主要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给全校师生的一个服务的模式和空间,为迎合师生的需求而建立,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学习和娱乐,十分受欢迎,并且这也是高校图书馆谋求自身新发展的一个突破点,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开发。
笔者在本文将会通过探究信息共享空间的来龙去脉,完整而深入地解析共享空间的意义,最后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笔者先是介绍了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一些内容和功能,接着表达了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观点,最后从整体上给出了一份关于共享空间建设的计划。
1信息共享的来龙去脉信息共享资源空间始于年,一已经开始就是叫做“信息走廊”,后来更名为信息空间。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很多国内外高校都创建起至了属于自己的信息空间,基础的服务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健全和进步,协助学校去统计数据学术数据、展开文献统计数据和传达等等。
现在很多高校甚至都发生了网络课堂,企图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在线自学去提升自学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在信息共享资源空间部分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就是对这方面的重新认识严重不足,从而引致建设滞后,轻微缺少有关研发经费除了基础设施设备。
2何为信息共享在年DonaldBeagle刊登过的一篇关键论文《IC设想》中,作者作出了对IC (InformationCommons)概念的定义,这就是两个全然不一样的定义。
一个定义就是在特定的重现环境下用户通过图形界面以获取适当的数字服务或是通在搜索引擎以获取馆藏甚至就是外部的资源信息。
另一个定义就是在一个技术创新的空间里,修建一个代莱信息的环境,在这个信息环境里存有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更多的服务。
同时作者还表示了信息共享资源空间的几个客观物理条件:一个信息中心平台,一个空间,一个校园内外各部门合作的关系。
在美国,IC被指出就是:图书馆加之软件、资源综合在一起的新型图书馆,一个资源管理中心,将资料和人员广为地统一在一个区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