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物理北师版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11.2学生实验:组装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35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二节学生实验:组装电路一、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是在上一节认识电路基础上,学习用开关控制两只串联灯泡、两只并联灯泡的连接。
本节学生的学习有四个具体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探究的过程,会提出问题并用实验解决问题;二是利用探究实验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并找到并联和串联的区别;三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四是在连接实物电路完成之后,还要练习画电路图。
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物理实验进行验证,并且教师要尽力保证学生完成实验,第二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并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并运用教科书、实验仪器、工具书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实验:组装电路”一课中,教师从准备性练习开始,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逐步分散连接并联电路实验的难点,这样既可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给出实验步骤,充分发挥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能区分串、并联电路。
2.会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会连接两只灯泡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通过连接小灯泡的串、并联电路,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3.知道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
4.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知识的价值和趣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从实物的连接中体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连接和并联电路开关控制特点学习。
本节的任务是要学生在上节课认识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组装开关控制的串、并联电路。
《简单电路》学生实验:组装电路知识与技能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通过连接电路,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将连通的电路转化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组装电路。
教学准备:开关、小灯座、小灯泡、小铁棒、塑料棒、木棒各1个,电池2节,电池盒、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教材上一颗用许多发光小电珠点缀的圣诞树,灯光忽闪忽闪,光彩夺目。
让学生说说圣诞树美不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谈话: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彩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呢?如果给你小电珠,你会接亮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简单电路”,老师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懂得这么多的彩灯是怎么接亮的,大家有没有信心!二、新知探究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证明电是可以流动的。
(1)了解简单电路的构成。
提问:你知道接亮小电珠需要哪些材料?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池、导线、开关、小电珠组成,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这些材料。
介绍电池、开关、导线、电池盒和小电珠。
电池:是给小电珠供电的,它有正极(+)和负极(-)两端。
开关:控制电流通过,让小灯泡亮和不亮。
电池盒:电池盒,是专门用于存放电池的盒子导线:它外表有一层橡胶外皮,中间是铜芯,使用时要把外面的橡胶剥去,它靠中间的铜芯传送电池的电。
小电珠:从外表看不到它里面的构造,如果把它剖开会看到里面的灯丝连接着上、下两个接触点。
如果有电流过灯丝,小电珠就发亮了。
有了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来做一项实践活动,请看实验要求。
(2)实践活动①出示实验要求:能根据实物图用电池、导线、开关、小灯座、灯泡组装成一个能使灯泡亮灭自如的简单电路。
②实验活动。
当分别连接小铁棒、塑料棒、木棒时,小灯炮是否会亮起?③填写实验报告。
④归纳连接方法:连接小电珠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
学生实验:电路组装《学生实验:电路组装》是人民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上一节认识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用开关控制两只串联灯泡、两只并联灯泡的连接,为进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奠定实验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能区分串、并联电路;2.知道什么是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3.知道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4.通过观察、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5.能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组装不同电路,比较电路的异同;2.通过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判断能力;3.在实物连接过程中掌握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电路的正确连接、灯泡的正常发光体验成功的喜悦;2.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知识的价值和趣味。
【教学重点】1.会判断两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2.会连接两只灯泡的串、并联电路【教学难点】1.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与特点;2.会画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多媒体课件,电学示教板,电源、小灯泡、灯泡座、开关、导线若干等一、新课引入1.复习: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提问:简单电路中只有1只小灯泡,可生活中的电路往往不止1个用电器(比如教室里的日光灯)。
若电路中有2只小灯泡,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二、新课教学(一)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学生活动】如果有两只灯泡,开关一只和导线若干,你能组装成什么样的电路呢?请设计出电路图。
【讨论与分析】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用PPT显示出学生设计的两种典型电路【实验探究】1.设计电路;2.连接实物电路,使两灯泡同时发光;3.探究两种连接方式的电路中灯泡工作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探究电路特点并做好记录。
【现象分析】方式一: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也灭了,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方式二: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仍正常发光,它们各自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二、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核心素养:通过组装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串联和并联的物理观念。
教学目标:(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投影仪及画有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胶片,电池阻,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教学过程: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学生实验:组装电路》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一、复习提问:(1)用磁性黑板上出示如图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上图的电路图。
(4)找出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
二、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上图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组,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
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纸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三、进行新课(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优教提示:打开工具栏,点击课件素材,播放“科学动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优教提示:打开工具栏,点击课件素材,播放“科学动画:并联电路”练习1:如图(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
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11.2 学生实验:组装电路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新课导入】导入1:实验导入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如图的电路,在这个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再拿出一个灯泡、一个电铃,我们怎样将它们同时连入电路呢?导入2:复习引入复习提问:1.用电器和开关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给您两个灯泡、一个开关、一个电源、导线若干,怎么把它们连入电路,让这个开关同时控制这两个灯泡.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从而引入新课.【课堂探究】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1)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2)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3)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里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 1 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经过另一个元件;电路中只需要 1 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练习1:将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练习2:找出几个存在短路、部分短路、导线交叉等错误的电路连接图,指出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课本上的并联电路.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④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练习1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有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所有支路,支路的开关只.师生共同总结:1.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方法一: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端的是并联. 方法二:看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路向前移动,如果电路不分叉,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到达电源的负极,这些用电器是串联.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出几条支路,而在另一点会合,即电流有分有合,并排通过了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极,这些支路上用电器是并联.方法三: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判断是否出现断路,若出现了,则此用电器必然串联在电路中.假若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时,并不影响其他元件中有电流通过,则此元件必然是并联在电路中.(1)串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从电源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所有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2)并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首先任选一条支路与开关、电源等元件按串联方法连成回路,再把与该支路并联的各支路依次并在该支路上.3.设计电路的方法: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对应地连接起来,要能分析出开关是控制哪个用电器的.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是控制干路还是控制支路),若开关在干路中,应与电源串联.开关在支路中,应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画出电路图.最后根据题中要求,按照所作出的电路图,逐项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连接方式串联并联电路图电流路径只有一条路径,经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全部经过另一元件有多条路径,经过一条支路的电流不经过其他条支路,但都经过干路开关的作用一个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且与位置无关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的支路特点任意一处断开,整个电路无电流(互相影响) 某支路断开,该支路无电流,其他支路仍有电流(互不影响)2.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3.由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4.设计电路的方法.1.某天发现有一串彩灯上的灯泡都不亮了,经检查是其中的一个灯泡的灯丝断了,则这串彩灯上的各个灯泡是串联(填“串联”或“并联”)在一起的.2.如图所示是一串规格相同的彩灯,电路中a,b,c三处导线未接通,问:(1)这些彩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选填“串联”或“并联”);当把电源接通时,能亮的灯是1,2,4 (填灯的编号);欲使9盏彩灯都亮,应采取的方法是将a,b两端的导线接通.3.如图所示的电路,要使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应( B )1,S2,闭合开关S31,S3,闭合开关S21,闭合开关S2,S32,闭合开关S1,S34.小轿车上大都装有一个指示灯,用它来提醒司机或乘客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车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如图为小明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图,你认为最符合要求的是( C )5.为了节能、方便,有的楼道照明灯使用声、光控开关,其原理是光控开关在黑暗时闭合,声控开关在有声音时闭合.图中能实现只在黑暗且有声音时灯才亮的电路原理的是( B )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由动端和不动端组成,动端就是所谓的“刀”,它应该连接电源的进线,也就是来电的一端,一般也是与开关的手柄相连的一端;另外的两端就是电源输出的两端,也就是所谓的不动端,它们是与用电设备相连的.它的作用,一是可以控制电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输出,也就是说可以用来控制两台设备,或者也可以控制同一台设备作转换运转方向使用.卧室的照明灯通常都是采用双联双控的方式进行控制,一个安装在门口处,一个安装在床头处.。
11.2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串、并联电路。
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根据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4.能举出生活中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让学生归纳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实验进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及电路图来连接实物图,或根据要求及实际画出电路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漂亮的彩灯夜景、高楼装饰灯、路灯等灯景。
漂亮的彩灯是由一个个小灯泡组成的,如果其中一个灯泡坏了,其他的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一串灯亮的时候,另几串灯不亮?这些漂亮的彩灯是怎么连接的呢?新课教学一、串联和并联◆探究活动1:怎样用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1)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电源、开关、两个灯泡、导线)连接电路,使两灯同时亮。
①学生明确设计要求,小组讨论设计思路。
②按讨论结果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断开;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接;实验结束立即断开开关。
(2)让学生根据实际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指导学生观察两种电路图中灯泡连接方式的不同,引出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并讲解干路和支路。
总结:在电路中,使两个灯泡同时亮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探究活动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根据连接好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继续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学生实验:组装电路学习目标:(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池阻,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学生实验线路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用多媒体出示如图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请同学画上图的电路图。
二、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上图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
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纸上,以便于在展台展示进行分析和订正)。
(3)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三、推进新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②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某处断开,用电器的工作情况?③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小结: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拓展: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节日里的彩灯是怎样连接的?(2)讨论并联电路:将上图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
(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实验:找一位同学到展台展示连接好的并联电路。
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