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双网卡绑定实现就是使用两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linux系统双网卡同时连接两个网段的问题聆听_聆听那点事
通常服务器有两个网卡:
一个连接公网,设置公网的网关和出口
一个连接内网,内网通常也有自己的网关和出口
二者如果配置不正确,则同一时间内只能上一个网络
配置的方法是,在两个网卡的配置文件中都不指定网关,
而是在network文件中指定唯一的网关
修改网卡1的配置: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 220.181.37.55
NETMASK=255.255.255.0
修改网卡2的配置:
DEVICE=eth1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1.156
NETMASK=255.255.255.0
ONBOOT=yes
TYPE=Ethernet
随后修改network文件,加入默认路由:
NETWORKING=yes
HOSTNAME=
GATEWAY=220.181.37.1
然后重新启动网络服务/etc/init.d/network restart
现在即可从公网上访问220.181.37.55这个公网ip
而内部的192.168.1.x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网关,从内部访问
192.168.1.156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只给外网网卡设置网关,内网的网卡不设置,然后保存重启也是可以的!。
双网卡绑定目的:服务器上网卡实现热备(mode=1),当网卡,网线,交换机中任意down一个,业务都能正常运行具体描述:1.eth0及eth1两块物理网卡绑定成一块虚拟网卡bond0,并产生一个共用的虚拟ip地址对外服务,正常时,eth0和eth1只有一个工作2.当其中一个网卡,或者对应的网线,交换机down掉时,另一个网卡能实现无缝热备,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实现方法:/etc/modprobe.conf里添加alias bond0 bonding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0负载均衡模式,1热备模式)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DEVICE=bond0BOOTPROTO=staticONBOOT=yesBROADCAST=10.99.237.63IPADDR=10.99.237.35NETMASK=255.255.255.224GATEWAY= 10.99.237.62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DEVICE=eth0BOOTPROTO=staticONBOOT=yesMASTER=bond0SLAVE=yes/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DEVICE=eth1BOOTPROTO=staticONBOOT=yesMASTER=bond0SLAVE=yes编辑/etc/rc.localifenslave bond0 eth0 eth1实施后的测试:重启网卡进行测试,cat /proc/net/bonding/bond0 然后重启机器进行测试,任意拔掉其中一根网线,看是否能ping通最后步骤:机器接线复原。
什么是双网卡
大家都知道网卡,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双网卡,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双网卡,欢迎大家阅读。
所谓双网卡,就是通过软件将双网卡绑定为一个IP地址,这个技术对于许多朋友来说并不陌生,许多高档服务器网卡(例如intel8255x 系列、3COM服务器网卡等)都具有多网卡绑定功能,可以通过软硬件设置将两块或者多块网卡绑定在同一个IP地址上,使用起来就好象在使用一块网卡。
多网卡绑定的优点不少,首先,可以增大带宽,假如一个网卡的带宽是100M,理论上两块网卡就是200M,三块就是300M,当然实际上的效果是不会是这样简单的增加的,不过经实际测试使用多个网卡对于增加带宽,保持带宽的稳定性肯定是有裨益的,如果交换机等相关条件不错的话,这个效果还是很能令人满意;其次,可以形成网卡冗余阵列、分担负载,双网卡被绑定成“一块网卡”之后,同步一起工作,对服务器的访问流量被均衡分担到两块网卡上,这样每块网卡的负载压力就小多了,抗并发访问的能力提高,保证了服务器访问的稳定和畅快,当其中一块发生故障的时候,另一块立刻接管全部负载,过程是无缝的,服务不会中断,直到维修人员到来。
双网卡冗余技术双网卡冗余服务器典型技术我个人认为使用NIC Express绑定多网卡,在当今这个数据时代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无论是对于互联网服务器还是局域网服务器的用户都有启发,当我们为服务器绑定多网卡形成阵列之后,不仅可以扩大服务器的网络带宽,而且可以有效均衡负载和提高容错能力,避免服务器出现传输瓶颈或者因某块网卡故障而停止服务。
也许你会说,在当今千兆网卡早已普及的时代,还费劲绑定几块百兆网卡做什么?其实绑定多网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提高带宽,这样做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多块网卡可以有效增强服务器的负载承受能力和冗余容错能力。
也许你也经历过,当使用单块10M/100M网卡在局域网里拷贝1G以上大文件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电脑停止响应,或者速度奇慢接近死机的情况,当多网卡绑定之后,这种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
所谓双网卡,就是通过软件将双网卡绑定为一个IP地址,这个技术对于许多朋友来说并不陌生,许多高档服务器网卡(例如intel8255x系列、3COM服务器网卡等)都具有多网卡绑定功能,可以通过软硬件设置将两块或者多块网卡绑定在同一个IP地址上,使用起来就好象在使用一块网卡,多网卡绑定的优点不少,首先,可以增大带宽,假如一个网卡的带宽是100M,理论上两块网卡就是200M,三块就是300M,当然实际上的效果是不会是这样简单的增加的,不过经实际测试使用多个网卡对于增加带宽,保持带宽的稳定性肯定是有裨益的,如果交换机等相关条件不错的话,这个效果还是很能令人满意;其次,可以形成网卡冗余阵列、分担负载,双网卡被绑定成“一块网卡”之后,同步一起工作,对服务器的访问流量被均衡分担到两块网卡上,这样每块网卡的负载压力就小多了,抗并发访问的能力提高,保证了服务器访问的稳定和畅快,当其中一块发生故障的时候,另一块立刻接管全部负载,过程是无缝的,服务不会中断,直到维修人员到来。
先下载一个软件NICExpress下载完软件,先不忙安装,咱们还是先准备好硬件。
Linux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etc/fstab 文件中指定的文件系统加载参数中,那个参数一般用于CD-ROM 等移动设备(D )A. defaultsB. swC. rw 和 roD. noauto2、Linux 文件权限一共 10 位长度,分成四段,第三段表示的内容是(C)A. 文件类型B. 文件所有者的权限C. 文件所有者所在组的权限D. 其他用户的权限3、在使用 mkdir 命令创建新的目录时,在其父目录不存在时先创建父目录的选项是(D)A. -mB. -dC. -fD. -p4、一台主机要实现通过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通信,需要做的工作是(C)A. 配置域名服务器B. 定义一条本机指向所在网络的路由C. 定义一条本机指向所在网络网关的路由D. 定义一条本机指向目标网络网关的路由5.下列提法中,不属于 ifconfig 命令作用范围的是(D)A. 配置本地回环地址B. 配置网卡的 IP 地址C. 激活网络适配器D. 加载网卡到内核中6、下列关于链接描述,错误的是(B)A. 硬链接就是让链接文件的 i 节点号指向被链接文件的 i 节点B. 硬链接和符号连接都是产生一个新的 i 节点C. 链接分为硬链接和符号链接D. 硬连接不能链接目录文件7、下列文件中,包含了主机DNS 配置信息的文件是(C )A. /etc/host.confB. /etc/hostsC. /etc/resolv.confD. /etc/networks8、那个命令可以从文本文件的每一行中截取指定内容的数据(D)A.cpB.ddC.fmtD.cut9、Linux 有三个查看文件的命令,若希望在查看文件内容过程中可以用光标上下移动来查看文件内容,应使用(C)命令。
A.catB.moreC.lessD.menu10、对名为 fido 的文件用 chmod 551 fido 进行了修改,则它的许可权是(D)A.-rwxr-xr-xB.-rwxr--r--C.-r--r--r--D.-r-xr-x—x11、文件 exer1 的访问权限为 rw-r--r--,现要增加所有用户的执行权限和同组用户的写权限,下列命令正确的是(A)A.chmod a+x g+w exer1B.chmod 765 exer1C.chmod o+x exer1D.chmod g+w exer112、有关归档和压缩命令,下面描述正确的是(C)A.用 uncompress 命令解压缩由 compress 命令生成的后缀为.zip 的压缩文件B.unzip 命令和 gzip 命令可以解压缩相同类型的文件C.tar 归档且压缩的文件可以由 gzip 命令解压缩D.tar 命令归档后的文件也是一种压缩文件13、下列那一项不是进程和程序的区别(B)A.程序是一组有序的静态指令,进程是一次程序的执行过程B.程序只能在前台运行,而进程可以在前台或后台运行C.程序可以长期保存,进程是暂时的D.程序没有状态,而进程是有状态的14、下列关于/etc/fstab 文件描述,正确的是(D)A.fstab 文件只能描述属于 linux 的文件系统B.CD_ROM 和软盘必须是自动加载的C.fstab 文件中描述的文件系统不能被卸载D.启动时按 fstab 文件描述内容加载文件系统15、如果想配置一台匿名 ftp 服务器,应修改那个文件(C)A./etc/gatewayB./etc/ftpserversC./etc/ftpusersD./etc/inetd.conf16、关于进程调度命令,那一项是不正确的(B)A.当日晚 11 点执行 clear 命令,使用 at 命令:at 23:00 today clearB.每年 1 月 1 日早上 6 点执行 date 命令,使用 at 命令:at 6am Jan 1 dateC.每日晚 11 点执行 date 命令,crontab 文件中应为:0 23 * dateD.每小时执行一次 clear 命令,crontab 文件中应为:0 */1 * clear17、可以完成主机名与 IP 地址的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任务的命令是(A)A.nslookupB.arpC.ifconfigD.dnslook18、将光盘/dev/hdc 卸载的命令是(C)A.umount/dev/hdcB.unmount/dev/hdcC.umount/mnt/cdrom /dev/hdcD.unmount/mnt/cdrom /dev/hdc19、用 ftp进行文件传输时,有两种模式(C)E.Word 和 binaryF.txt 和 Word DocumentG.ASCII 和 binaryH.ASCII 和 Rich Text Format20、crontab 文件由六个域组成,每个域之间用空格分割,其排列如下(B)I.MIN HOUR DAY MONTH YEAR COMMANDJ.MIN HOUR DAY MONTH DAYOFWEEK COMMANDMAND HOUR DAY MONTH DAYOFWEEKMAND YEAR MONTH DAY HOUR MIN二、填空题1. 在Linux系统中,以文件方式访问设备。
麒麟操作系统技术总结一、网卡绑定当系统中有多个网卡需要进行设置时,建议将网卡的MAC地址与ethX 文件种的HWADDR一一对应,否则系统重启后网卡的eth号很可能会发生改变,在设置了网卡绑定的生成系统中,这是非常危险的。
网卡绑定配置(如将网卡eth1和eth3绑定为bond0的操作步骤):(1)使用service NetworkManage stop命令关闭NetworkManage服务,使用chkconfig NetworkManage off命令使NetworkManage服务在系统开机时不自动启动;(2)修改被绑定网卡eth1的配置。
打开终端,使用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命令进入network-scripts目录,使用gedit ifcfg-eth1命令打开ifcfg-eth1文件,修改以下内容,修改完成后保存并关闭ifcfg-eth1文件。
DEVICE=eth1BOOTPROTO=noneHWADDR=”: ::::”ONBOOT=yesTYPE=EthernetUSERCTL=noIPV6INIT=noPEERDNS=yesSLA VE=yesMASTER=bond0备注:DEVICE=<name>:<name>表示物理设备的名称,对于动态寻址的PPP设备则是指它的逻辑名称。
BOOTPROTO=<protocol><protocol>的值有以下几种:none——不自定启用协议bootp——使用BOOTP协议dhcp——使用DHCP协议HWADDR:网卡的MAC地址ONBOOT=<yes | no>:yes表示系统启动时激活设备;no表示系统启动时不激活设备USERCTL=<yes | no>:yes表示允许非root用户控制这个设备;no表示不允许非root用户控制这个设备;PEERDNS=<yes | no>:yes表示使用DNS选项的值代替/etc/resolv.conf中的配置。
Linux双网卡绑定实现就是使用两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这个聚合起来的设备看起来是一个单独的以太网接口设备,通俗点讲就是两块网卡具有相同的IP 地址而并行链接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工作。
其实这项技术在Sun和Cisco中早已存在,被称为Trunking和Etherchannel技术,在Linux的2.4.x的内核中也采用这这种技术,被称为bonding。
bonding技术的最早应用是在集群——beowulf上,为了提高集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bonding 的原理,什么是bonding需要从网卡的混杂(promisc)模式说起。
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网卡只接收目的硬件地址(MAC Address)是自身Mac的以太网帧,对于别的数据帧都滤掉,以减轻驱动程序的负担。
但是网卡也支持另外一种被称为混杂promisc的模式,可以接收网络上所有的帧,比如说tcpdump,就是运行在这个模式下。
bonding也运行在这个模式下,而且修改了驱动程序中的mac地址,将两块网卡的Mac地址改成相同,可以接收特定mac的数据帧。
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帧传送给bond驱动程序处理。
绑定的前提条件:芯片组型号相同,而且网卡应该具备自己独立的BIOS芯片1.创建虚拟网卡编辑虚拟网络接口配置文件,指定网卡IPvi /etc/sysconfig/ network-scripts/ ifcfg-bond0[root@rhas5 root]#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fcfg-bond0 2.编辑虚拟网卡和物理网卡#vi ifcfg-bond0将第一行改成DEVICE=bond0# cat ifcfg-bond0DEVICE=bond0BOOTPROTO=staticIPADDR=172.31.0.13NETMASK=255.255.252.0BROADCAST=172.31.3.254ONBOOT=yesUSERCTL=noTYPE=Ethernet这里要注意,不要指定单个网卡的IP 地址、子网掩码或网卡ID。
将上述信息指定到虚拟适配器(bonding)中即可。
编辑物理网卡eth0,删除多余的内容,只留下如下内容。
包括空格和注释。
[root@rhas5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0DEVICE=eth0ONBOOT=yesBOOTPROTO=staticSLAVE=yesMASTER=bond0编辑物理网卡eth0,删除多余的内容,只留下如下内容。
包括空格和注释。
[root@rhas5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1DEVICE=eth0ONBOOT=yesBOOTPROTO=staticSLAVE=yesMASTER=bond03.# vi /etc/modules.conf (linux其他版本用这个)编辑/etc/modules.conf 文件,加入如下一行内容,以使系统在启动时加载bonding模块,对外虚拟网络接口设备为bond0加入下列两行alias bond0 bonding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primary=eth0说明:miimon是用来进行链路监测的。
比如:miimon=100,那么系统每100ms 监测一次链路连接状态,如果有一条线路不通就转入另一条线路;mode的值表示工作模式,他共有0,1,2,3四种模式,常用的为0,1两种。
mode=0表示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为负载均衡方式,两块网卡都工作。
mode=1表示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提供冗余功能,工作方式是主备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只有一块网卡工作,另一块做备份.bonding只能提供链路监测,即从主机到交换机的链路是否接通。
如果只是交换机对外的链路down掉了,而交换机本身并没有故障,那么bonding会认为链路没有问题而继续使用4.# vi /etc/modprobe.conf编辑/etc/modprobe.conf 文件,加入如下一行内容,以使系统在启动时加载bonding模块,对外虚拟网络接口设备为bond0加入下列两行alias bond0 bonding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use_carrier=0缺省地,bonding会启用use_carrier选项,这将使得bonding信任设备来维护载波状态。
当启用use_carrier,bonding将会永远认为链路是正常的,而不管它们的实际状态。
而且,某些驱动虽然支持netif_carrier,但并不实时维护它,比如只是以某个固定的间隔轮训。
在这种情况下,miimon会检测到链路异常,但是可能在某个很长的时间间隔后,如果发现miimon很慢才能检测到链路异常,尝试着设置use_carrier=0,看看能不能改善。
如果可以改善,则很可能是驱动需要一个很长的固定间隔才会检查载波状态,而且没有缓存MII寄存器的值(因此当use_carrier=0时查询寄存器可以正常工作);如果use_carrier=0不能解决问题,则可能是驱动缓存了MII寄存器的值,或者是其它的问题。
为保证能够其他版本可用,我们两个都编辑,不影响使用。
1.创建虚拟网卡编辑虚拟网络接口配置文件,指定网卡IPvi /etc/sysconfig/ network-scripts/ ifcfg-bond0[root@rhas5 root]#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fcfg-bond0 2.编辑虚拟网卡和物理网卡#vi ifcfg-bond0将第一行改成DEVICE=bond0# cat ifcfg-bond0DEVICE=bond0BOOTPROTO=staticIPADDR=133.96.5.76NETMASK=255.255.252.224GATEWAY=133.96.5.67BROADCAST=133.96.5.95ONBOOT=yesUSERCTL=noTYPE=Ethernet这里要注意,不要指定单个网卡的IP 地址、子网掩码或网卡ID。
将上述信息指定到虚拟适配器(bonding)中即可。
编辑物理网卡eth0,删除多余的内容,只留下如下内容。
包括空格和注释。
[root@rhas5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0DEVICE=eth0ONBOOT=yesBOOTPROTO=staticSLAVE=yesMASTER=bond0USERCTL=no编辑物理网卡eth1,删除多余的内容,只留下如下内容。
包括空格和注释。
[root@rhas5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1DEVICE=eth0ONBOOT=yesBOOTPROTO=staticSLAVE=yesMASTER=bond0USERCTL=no3.# vi /etc/modules.conf (linux其他版本用这个)编辑/etc/modules.conf 文件,加入如下一行内容,以使系统在启动时加载bonding模块,对外虚拟网络接口设备为bond0加入下列两行alias bond0 bonding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primary=eth0说明:miimon是用来进行链路监测的。
比如:miimon=100,那么系统每100ms 监测一次链路连接状态,如果有一条线路不通就转入另一条线路;mode的值表示工作模式,他共有0,1,2,3四种模式,常用的为0,1两种。
mode=0表示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为负载均衡方式,两块网卡都工作。
mode=1表示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提供冗余功能,工作方式是主备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只有一块网卡工作,另一块做备份.bonding只能提供链路监测,即从主机到交换机的链路是否接通。
如果只是交换机对外的链路down掉了,而交换机本身并没有故障,那么bonding会认为链路没有问题而继续使用4.# vi /etc/modprobe.conf编辑/etc/modprobe.conf 文件,加入如下一行内容,以使系统在启动时加载bonding模块,对外虚拟网络接口设备为bond0加入下列两行alias bond0 bonding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use_carrier=0缺省地,bonding会启用use_carrier选项,这将使得bonding信任设备来维护载波状态。
当启用use_carrier,bonding将会永远认为链路是正常的,而不管它们的实际状态。
而且,某些驱动虽然支持netif_carrier,但并不实时维护它,比如只是以某个固定的间隔轮训。
在这种情况下,miimon会检测到链路异常,但是可能在某个很长的时间间隔后,如果发现miimon很慢才能检测到链路异常,尝试着设置use_carrier=0,看看能不能改善。
如果可以改善,则很可能是驱动需要一个很长的固定间隔才会检查载波状态,而且没有缓存MII寄存器的值(因此当use_carrier=0时查询寄存器可以正常工作);如果use_carrier=0不能解决问题,则可能是驱动缓存了MII寄存器的值,或者是其它的问题。
为保证能够其他版本可用,我们两个都编辑,不影响使用。
重新启动机器如果成功在终端命令行下输入:ifconfig -a |more ,查看如果bond0和eth0、eth1的mac地址相同,那么我们设置成功否则十有八九是失败的。
还有要注意一定要手工敲打,如果批量修改注意权限,如是批量替换要记得删除原文件重新启动后再替换。
否则系统会使用swap分区缓存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