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章2离子交换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24
*. 5 分 (3839) 3839(1) 定温下,比较 H +,⅓ La 3+,OH-,½ SO42-这四种离子在无限稀释水溶液条件下的摩尔电导率,哪个最大?(2) 相同温度下,各种不同钠盐的水溶液中,钠离子的迁移数是否相等?11. 5 分 (3688) 3688在希托夫法测定迁移数的实验中,用Pt 电极电解AgNO 3溶液,在100 g 阳极部的溶液中含Ag +的物质的量在反应前后分别为a mol 和b mol ,在串联的铜库仑计中有c g 铜析出,则Ag +的迁移数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r (Cu)=64] *. 5 分 (3839) 3839[答] (1) H + 最大 (2) 不等11. 5 分 (3688) 3688[答] 31.8(a -b )/c 409025℃时,碘酸钡Ba(IO 3)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5.46×10-4 mol ·dm -3,假定可以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试计算该盐在0.01 mol ·dm -3Ca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
[答] 24-1013 5.4610 mol kg 2i i I m z -==⨯⨯∑; 90949.0,04120.0||lg 0,00,=-=-=±-+±γγI z z A[]2-33100sp 323,0(Ba(IO )(Ba )(IO )4() 4.898110c K a a cγ+-±===⨯(5分)在0.01 -3mol dm CaCl 2溶液中溶解度为c ,则对应的I ,±γ为:-3-13[0.01/mol dm ] mol kg I c ≈+-31/2lg 0.5092[3(0.01/mol dm )]c γ±=-⨯⨯+3333sp 0,004(/)4(/)K c c c c γγ±±==利用逐步逼近法求得:c =7.5659×10-4 -3mol dm3933已知25℃时,AgBr(s)的溶度积K sp =6.3×10-13,同温下用来配制AgBr 饱和水溶液的纯水电导率为5.497×10-6 S ·m -1,试求该AgBr 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
离子交换实验报告
离子交换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在水溶液中调整离子的平衡来达到特定的化学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离子交换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原理。
实验过程:
首先,准备一定量的离子交换树脂样品,并将其置于一容器中。
然后,向容器中加入需处理的水溶液,在一定时间内让离子交换树脂与水溶液充分接触并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接着,将树脂取出,通过洗涤等步骤使其与溶液中吸附的离子彻底分离。
最后,将处理后的水溶液进行检测,比较处理前后的离子浓度变化,以验证离子交换的效果。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处理后,我们观察到水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通过测量和分析处理前后的离子浓度,我们得出了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液的离子平衡的调整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有效地去除了水溶液中的目标离子,并使水质得到提升。
实验结论:
离子交换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可以通过调整离子平衡来改善水质。
在实际应用中,离子交换广泛用于工业生产、饮用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离子交换的原理和应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结语:
离子交换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实验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
价值。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离子交换技术
的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推动离子交换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愿离子交换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更多的益处!。
初中化学离子交换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离子交换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离子交换反应的原理,掌握离子交换反应的基本方法,学会制备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滤纸、玻璃棒、烧杯、热水浴、盐酸、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加入盐酸溶液,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5. 通过滤纸过滤得到沉淀物。
6. 分析并确认沉淀物的性质。
实验结果:
1. 加入盐酸溶液后,出现气体产生,试管内溶液变浑浊。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
3. 过滤得到硫酸铜的沉淀物。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生成氯化
钠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戴上手套,避免溶液溅入皮肤。
2. 注意用试管架固定试管,避免试管倾斜摔破。
3.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试管清洁工作,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延伸:
1. 尝试调整实验中物质的量比例,观察反应的结果有何变化。
2. 尝试将实验中得到的沉淀物与其他物质反应,观察反应结果。
希望本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离子交换反应的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愿大家都能在实验中享受科学的乐趣!。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药物剂型:把医药品以不同的给药方式和不同的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简称剂型,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滴鼻剂等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1)不同的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静滴镇静2)不同的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用于急救,植入剂属长效制剂3)不同的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制成栓剂可消除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脾的靶向性5)有些剂型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4.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检查对象:1)人2)生产环境3)制剂生产全过程其三大要素:1)人为的错误减小到最低2)防止对医药品的污染和低质量医药品的产生3)保证产品高质量的系统设计第二章液体制剂1.糖浆剂: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有三种:1)单糖浆:不含任何药物,浓度85%(g/ml)或64.7%(g/g)用于制备含药糖浆、矫味剂和助悬剂2)矫味糖浆: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用于矫味、助悬3)药物糖浆:如磷酸可待因糖浆,用于疾病的治疗。
2.糖浆剂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包括热溶法,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和冷溶法,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颜色较浅;2)混合法:用于制备含药糖浆剂3.溶胶剂: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微细粒子在1~100nm之间,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其双电层是由吸附层和扩散层带相反电荷二形成,其间电位差为δ电位,其电位越高斥力越大,溶胶越稳定,δ<25mV 时,溶胶产生聚结而不稳定。
4.混悬剂药物微粒分散度大,微粒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而处于不稳定状态,疏水性药物比亲水性存在更大的稳定性问题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Stoke's定律(P31)沉降速度越大,动力学越不稳定,增加稳定性的方法:1)减小微粒半径2)增加分散介质粘度3)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5.混悬剂的絮凝与反絮凝: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δ电位降低,减小微粒间斥力,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为絮凝,为得到稳定的混悬剂,δ电势应在20~25mV之间,使其恰好产生絮凝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交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交换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反应类型。
它们在生活中、工业领域以及环境保护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原理、实际应用和意义等方面探讨这两种反应的相关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荷的转移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从而形成所谓的氧化物和还原物。
简单来说,氧化反应是指某物质丧失电子,而还原反应则是指某物质获得电子。
例如,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就是一种氧化反应,金属表面的物质失去电子形成金属离子。
而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则是通过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来释放电能的。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燃烧过程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当燃料燃烧时,燃料中的碳和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种能量转化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许多化妆品和药品的制造过程也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化学反应来改变物质的性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离子交换反应。
离子交换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之间的交换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一种离子在溶液中与另一种离子交换位置,形成新的化合物。
离子交换反应常见于水处理、土壤改良以及某些化学反应过程中。
水处理中的离子交换过程通常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离子,如钠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等。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质量,并减少人体摄入有害物质的风险。
此外,离子交换反应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土壤改良的过程中。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可以将土壤中的部分离子进行转化,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这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具有不同的机制和应用领域,但它们都在促进化学反应和调节物质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业领域,这两种反应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也将不断深化,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离子交换产率
离子交换产率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能:不同的离子交换剂有不同的离子交换容量和选择性,
因此会影响产率。
2.溶液的pH值:离子交换反应通常在一定的pH值下进行,如果pH值不合适,
可能会影响产率。
3.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离子浓度越高,离子交换反应越快,产率也越高。
4.温度: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离子交换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可能会对离子交换剂
造成破坏,从而降低产率。
5.搅拌速度:搅拌速度越快,离子交换剂与溶液的接触越充分,交换反应越快,
产率也越高。
因此,要提高离子交换产率,需要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剂、调整溶液的pH值、增加离子浓度、适当提高温度和增加搅拌速度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