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设备学(阮肖晖)第三章 呼吸功能监测
- 格式:ppt
- 大小:724.50 KB
- 文档页数:42
麻醉手术中呼吸功能监测重点呼吸功能监测应从通气的临床观察、气道压力、吸入和呼出气量、氧输送及释放、CO2的排出等方面着手。
一、临床观察㈠视诊1,从胸腹起伏幅度,贮气囊活动等了解呼吸有无、呼吸次数及呼吸深浅;2.观察病人粘膜、皮肤、甲床及术野血色,判断病人有无低氧血症;3.察看呼吸类型,判断麻醉深浅,发现呼吸系并发症。
(二)触诊对呼吸次数、呼吸有无及呼吸幅度的了解,可得到较为确切的印象,对小儿尤为可靠。
(H)听诊将听诊器安放在胸骨上切迹处可以听诊气管内呼吸音的性质或者安放在心前区听诊心音的性质,心前区听诊也常用于小儿麻醉和面罩通气时。
食管听诊器常在气管插管后放置,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呼吸、心音监测。
根据呼吸音的有无、强弱、是否对称,可有效地了解病人的呼吸状况,麻醉插管的深浅等情况。
二、仪表监测1)肺量计或呼吸监测仪1.麻醉中的作用(1)作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了解通气量是否足够;(2)判断有无呼吸抑制;(3)测定肺活量可供呼吸不全病人的病情诊断;(4)术后病人呼吸程度的估计。
2.常用监测指标(1)潮气量(VT):临床意义如下(若VT低下,应排除各接头处的漏气):V T低于正常:低通气或呼吸量不足;气道有阻塞;呼吸衰竭。
V T高于正常:全麻过浅;手术刺激过强或体内Co2积存过多。
(2)分钟通气量(VE):V E=V T X每分钟呼吸次数,监测时,若VT稍降而呼吸增快,因VE仍保持正常,此时只须加强观察即可;但如V T 显着下降,即使分钟通气量勉强保持正常范围,须立即作辅助或控制呼吸;同时分析其原因。
如分钟呼吸量也减低则应立即处理。
(3)肺活量。
(二)气道压力表的作用1.检测麻醉机或呼吸器有无漏气;2.测定气道压。
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气道压过高,妨碍腔静脉血回心血流,致心排出量及血压下降,若压力极高,易使肺泡破裂,引起气胸或纵隔气肿;3.通过气道压,了解病人呼吸顺应性,公式:呼吸顺应性(m1/cmH?。
)=潮气量(m1)/最高气道国CmH2。
麻醉设备学1-9章复习重点(1)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医学仪器基础知识1、模拟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电源电路、模数转换电路。
2、数字电路知识点:常见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
3、传感器:将生物体的物理(化学)量转换为电(磁)信号的能量转换部件;电极:直接提取生物体电信号部件。
4、了解医学仪器的基本组成。
5、医学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准确度、精密度、输入阻抗、灵敏度、频率响应、信噪比、零点漂移、共模抑制比。
6、医疗器械分类:诊断类设备、治疗类设备、辅助类设备。
第三章呼吸功能检测仪器(一)呼吸功能仪器监测的项目:通气力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二)通气力学监测包括通气频率、气道压、通气量等力学指标→反映肺通气机制和储备能力是否充分,通气力学监测为呼吸功能评估金指标。
(三)生物学监测包括呼吸气体或血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监测→反映肺换气功能是否有效。
第一节通气频率监测1、电阻抗容积描记法(electrical impedance plethysmography):呼吸运动过程中,人体组织的容积发生相应变化时,其电阻抗也将相应改变。
通过检测人体阻抗变化就可以间接测量相应的容积变化,继而反映呼吸运动。
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电阻抗容积描记法。
2、阻抗式通气频率监测借用心电胸部电极,同时进行呼吸(RESP)和心电监测。
第二节气道压监测1、机械通气(在机器的帮助下呼吸)时,推动一定容量气体进入肺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气道压,反映通气时所遇到的阻力。
肺顺应性正常的患者,吸气时气道峰压约为15~20cmH2O。
(1cmH2O=0.1KPa)2、机械通气时:(了解内容不作考核)气道压过低:提示呼吸机和气管导管的连接脱落、呼吸环路有漏气或潮气量过低;潮气量不变气道压过高:提示肺顺应性降低(麻醉深度不够、肌松不足使呼吸肌紧张;肺充血、水肿;肺脏病变所致的肺实变或纤维化;肥胖、俯卧位也可使胸肺顺应性下降等)或气道阻力升高(呼吸环路梗阻、气管导管扭曲、导管过细、痰或血块堵塞,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等)。
术中呼吸功能的监测术中呼吸功能的监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510180)佘守章麻醉和手术中呼吸功能监测的目的就是评价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及观察呼吸机制与通气储备是否充分、有效。
术中呼吸功能的监测项目非常繁多,呼吸监测除一般的观察之外,包括对病人的肺容量、肺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动力学、血液气体分析等的全面监测。
临床工作者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实际上主要采用临床观察、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旁气流通气监测(SSS)等无创手段对术中呼吸功能进行连续动态监测。
一、错误!链接无效。
呼吸功能监测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麻醉严重事故的演变是短暂的,麻醉医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正确诊断,并明确做出处理,以预防意外发生。
有文献报道麻醉中严重事故的发生率大约为1/15,这种事故发生率超过了6%,因而是有意义的,并强调灵敏的监测、麻醉人员在监测过程中的高度警惕性以及对紧急事故处理的培训等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有许多先进的监测仪器,但偶尔会发生这样的意外,如呼吸回路从气管导管接头处脱落、气管导管误入食道、呼吸管道打折或阻塞以及氧气供应故障等,这些意外都会对麻醉中的病人安全构成威胁。
术中由麻醉所引起不良事件,后果往往较手术因素所引起的更为严重,如心脏停搏、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或者死亡,这将会作为麻醉事故记录在册。
从代中期到80年代早期,麻醉界有一个广泛的共识,麻醉死亡率为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
在麻醉事故的早期报道里有许多回顾性文章,但多篇报道都是致力于寻找一个共同焦点,即由诸多原因引起的通气不足是引起手术中麻醉意外伤亡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这反映了与早期危重事故原因的研究是有关联的,这些研究已表明呼吸回路管道脱落是引起麻醉严重事故(指的是已致病人伤害或如果未及时处理也有可能致病人伤害的事件)最常见的原因。
正如上面提到的麻醉中肺通气不足典型的原因包括:气管导管误入食道,呼吸管道打折或阻塞,通气设置不当,自主呼吸或辅助通气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