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6
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萤火虫是一种常见且神秘的昆虫,以其夜晚发出的独特的闪光现象而闻名。
这篇文章将对萤火虫的生物特征、生命周期、闪光机理以及其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一、生物特征1. 外观特征:萤火虫属于硬翅目昆虫,一般体形小巧,长约1-2厘米。
其身体呈椭圆形,有柔软的短毛覆盖,通常呈黑褐色或黄褐色。
萤火虫的头部特征鲜明,有突出的复眼和长长的触角。
2. 翅膀特征:萤火虫具有两对膜质翅膀,呈透明状,且前后翅片不相连。
翅膀上分布着黑色或深褐色的斑点,这些斑点是萤火虫夜间闪光的主要器官之一。
二、生命周期1. 卵期:萤火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卵期一般持续2-4周,萤火虫的卵一般会被母虫产在植物叶片的表面上。
卵通常呈圆形,外表白色。
2. 幼虫期:幼虫期是萤火虫的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持续时间为1-2年。
幼虫期内,萤火虫通过捕食其他昆虫和蜘蛛来获取营养,同时也利用化学物质合成闪光素,以备将来化蛹。
3. 蛹期:幼虫发育成熟后,会进入蛹期。
在这一阶段,萤火虫将在土壤中或其他隐蔽的地方准备蛹室。
在蛹期中,萤火虫的幼虫体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形成昆虫的基本结构。
4. 成虫期:蛹期结束后,幼虫会羽化成为成虫。
成虫的寿命通常较短,只有几周至几个月不等,其目的是繁殖后代。
成虫期内,萤火虫会通过闪光的方式进行求偶,以吸引异性。
三、闪光机理1. 闪光器官:萤火虫的闪光是由其特殊的器官——光器产生的。
萤火虫的腹部内,具有一种叫做光器的组织,其主要由氧化酶、昆虫酶等成分组成。
2. 发光原理:萤火虫的闪光原理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
当萤火虫处于休息状态时,其体内的氧化酶会催化空气中的氧气与体内的活化物质反应,产生能量释放。
同时,萤火虫的光器组织会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可见的光。
3. 闪光节律:萤火虫的闪光存在着一定的节律。
闪光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取决于种类及其环境因素。
有些萤火虫的闪光呈间歇性,如亚洲地区的同步闪光现象,而有些则呈连续性闪光。
萤火虫简介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
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
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
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
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
头狭小。
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
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
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
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世界上已知萤火虫有20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国约54种,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
1、生活史萤火虫属于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一蛹成虫4个阶段,水生萤火虫通常4个月便可以完成1个世代,1年有2个世代。
而陆生萤火虫则1年才能完成1个世代,幼虫从卵孵化到蛹要经过6次蜕皮,蛹历期因种类而不同,最长的可达40多d。
成虫野外寿命一般为3-7d,但也有长达20-30d者。
2、生活习性栖息环境: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个大类,前者占大多数。
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
成虫则以雄虫及雌虫分为水上方开阔水域及水边的植物上,卵产于岸边。
3、活动时间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差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的时间,由18点至清晨3点、4点都有。
昆虫记萤火虫中的昆虫知识
萤火虫,俗称萤火虫、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火虫中俗称的发光昆虫。
已知有2000多种,分属于8个亚科,92个属和亚属。
萤火虫习性及特点:
1.萤火虫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
2.萤火虫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3.萤火虫是以允吸动物的肉为生,萤火虫最喜欢允吸的是蜗牛的肉,萤火虫把蜗牛的肉允吸的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空壳在里面。
4.萤火虫对生长环境中的水源质量要求较高。
5.萤火虫雌雄特点:雌性萤火虫没有翅膀。
雄性萤火虫生有翅膀,会飞。
6.萤火虫有六只短短的脚,还有斑斓的色彩,身体栗棕色,胸部呈红色,环形服饰边缘上还点缀着一些红艳的斑点。
7.萤火虫最鲜明特点: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叫尾灯,在夜晚能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黄绿色、绿色等多种颜色的荧光。
8.它们尾部的发光器官初步确定是氧化反应的结果。
昆虫记中萤火虫介绍【原创版】目录一、昆虫记中萤火虫的特点二、萤火虫的种类三、萤火虫的生活习性四、萤火虫的发光原理五、萤火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正文昆虫记是一部描绘昆虫生态的文学作品,其中对萤火虫的描述极其生动。
本文将从昆虫记中萤火虫的特点、种类、生活习性、发光原理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昆虫记中萤火虫的特点在昆虫记中,萤火虫被描绘为具有六只短短的脚和斑斓的色彩。
它们的身体通常呈栗棕色,这种独特的色彩和形态使得它们在夜晚能够更好地捕食和避敌。
二、萤火虫的种类萤火虫分为水生、半水生和陆生三大类。
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大多生活在终年有水、水质清澈的山间小水涧或底层为泥浆的水田里,包括黄缘萤、黄胸黑翅萤及条背萤。
半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在清澈溪水流过的潮湿驳坎或岩壁上栖息,红翅萤的幼虫是唯一的半水生萤火虫。
陆生萤火虫的幼虫通常栖息在阴凉、地面略微湿、山区的落叶间或小草上,有些则在开阔的草地上生活,包括台湾窗萤、红胸黑翅萤、纹萤、橙萤、拟纹萤、梭德氏脉翅萤等萤火虫。
三、萤火虫的生活习性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
幼虫和成虫均捕蜗牛和小昆虫为食,喜栖于潮湿温暖的草木。
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通过闪烁的光芒进行交流,吸引配偶进行繁殖。
四、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由于其体内含有一种名为萤光素的物质,当萤火虫需要发光时,萤光素与酶结合发生反应,产生光能。
这种发光方式使得萤火虫能够在黑暗中照亮自己,同时也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现象。
五、萤火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萤火虫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们作为食物链的一环,为许多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另一方面,萤火虫的发光现象也为生态系统增添了独特的美景,成为人们观赏和研究的对象。
《萤火虫》课文原文《萤火虫》是一篇经典的中学语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
以下是关于《萤火虫》课文原文的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介绍课文《萤火虫》是1980年代后期国内中小学高年级的必修课文之一,由著名作家张爱玲所作,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夏淳安及其父母的故事。
文章以萤火虫作为细节和象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亲情、友情、教育等问题的思考,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章。
第二步:全文原文全文原文如下:“晚饭后,她无聊得很,便到后院里,独自望着墙外。
天色愈暗,她圆睁的眼睛更清楚地窥见墙外那昏黄的光,其中时时有奇异的变化。
也许是因为歇着了,她觉得这一切深无所获,便踱回屋里,由一间房间走进另一间房间,慢慢地把房间里所有的萤光都若隐若现地点燃了,然后坐在屋子中央,看着这些光,又想着莫名其妙的事情,过了好一会儿。
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了,突然间醒来,发觉房屋已黑上了。
她还是坐在原处,张大了嘴巴,想喊叫一声。
可是她又变得很冷静,说不出话来。
这个想法冷静得像一坨冰,使她只有睁着眼睛,看着灰色的萤光,逐渐逐渐地熄灭,直到屋子整个黑下来了。
夏淳安等了良久,忽然想到:父母早就睡了,可能已经不但因失去了她的踪迹而苦恼,还以为她已经半夜出门去玩得不知去向呢。
她便蹑手蹑脚地从这边的屋正往那边的屋里走去,这是一个在南京城的老式四合院里的两间有亲戚居住着的独立住宅的后面走廊上,只是转过一弯儿,前面就不是房间了,而是一片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空地,因为有暴风雨的缘故,空地上大概还能看见一些零星的萤火虫。
夏淳安在空地上站了一站,想到这是自己可以挣第一笔钱的地方,便微笑着。
直到后来她的父母都死去,房子也不复存在,她还老是在想,这些萤火虫干嘛不赚钱呢。
这是她回忆过去时,最后一次见到了灯会,看到萤火虫,以及看到自己。
”第三步:文章分析首先,文章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通过对小女孩夏淳安的情感描写和细节刻画,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关于萤火虫的知识介绍
萤火虫,又叫“灯蛾”,属鞘翅目,萤科。
因其头部有一盏小灯而得名。
它的幼虫是以植物的嫩叶、花蕾等为食,成虫则捕食蚊子和苍蝇等,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萤火虫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昆虫。
它们常在夜晚活动,在阴暗的地方发光。
萤火虫有许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是金萤、银萤和绿萤,它们都是有益昆虫。
萤火虫属于光触媒,能发出强烈的可见光和红外线。
由于萤火虫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在夜晚能发出荧光,所以也叫“萤火虫”。
萤火虫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们进化出了各种奇特的本领,其中之一就是发光。
萤火虫可以通过改变体内基因来控制发光的颜色和强度。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来吸引异性、表达爱情、表达友善等情感;也可以发出明亮的蓝光来警示敌人,用来迷惑敌人;还可以发出微弱的绿光来吸引配偶……它们不仅能发光,还能控制发光颜色和亮度呢!目前已知会发光的昆虫种类约有200种以上。
—— 1 —1 —。
昆虫记中萤火虫介绍萤火虫是一种小小而神奇的昆虫,它们散发着独特的绿色光芒,常常在夜晚点缀着田野和草地。
以下是关于萤火虫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
1. 萤火虫的外观特征- 萤火虫通常呈现黑色或暗褐色的外壳。
- 它们的体长一般在1-2厘米左右。
- 腹部尾端有发光器官,能够发出绿色的光芒。
2. 萤火虫的生态习性- 萤火虫主要生活在草地、田野、森林等潮湿的环境中。
- 幼虫和成虫都以昆虫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 幼虫和成虫都能发光,但幼虫的发光亮度较低。
- 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利用氧化酶使草醛酸转化为激活态的荧光素。
3. 萤火虫的繁殖方式- 萤火虫的繁殖方式比较特殊,一般在夏季进行。
- 雄性萤火虫通过发出特定的光信号来吸引雌性萤火虫。
- 雌性萤火虫被吸引后会发出回应的信号。
- 交配完成后,雌虫会产下卵,孵化出幼虫。
4. 萤火虫的发光功能- 萤火虫发光的主要功能是吸引异性、警示和保护自身。
- 雄性萤火虫的发光信号可以吸引来雌性萤火虫进一步交配和繁殖。
- 部分萤火虫的幼虫和成虫发光可以用来警示潜在的捕食者。
- 某些融合有苦味物质的萤火虫在被捕食时会发光,警告捕食者自己是有毒的。
5. 萤火虫的文化意义- 萤火虫在文学和艺术中常常被用作浪漫和幻想的象征。
- 许多文化中,人们认为萤火虫代表爱情和希望。
- 萤火虫的光芒也被用来指导航海者在夜晚找寻方向。
- 萤火虫也是夏季夜晚的特别景观,吸引着无数人们的赞叹和观赏。
萤火虫作为一种神奇的昆虫,无论是在生态学上还是文化上都有丰富的内容可供深入探索。
通过我们对萤火虫的了解,能够更加欣赏自然界的奇迹,同时也更加珍惜我们与自然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