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的CT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99.92 KB
- 文档页数:1
766 ・短篇及病例报道・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的CT诊断 谢敏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214002) 重庆医学2010年3月第39卷第6期
中图分类号:R739.62;R730.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0)06—0766—01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淋巴 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病。原发性鼻腔淋巴 瘤是指源于鼻腔的头颈部淋巴瘤。鼻腔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 淋巴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可分为外周T、B、NK/'I、细胞淋巴 瘤3种亚型_2]。本病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鼻腔内 其他占位性病变混淆。本文收集2003年10月至2008年1O 月在本院诊治、均接受CT检查并有活检或手术病理报告的9 例患者资料,探讨CT检查在原发性鼻腔淋巴瘤诊断中的作 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7~62 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鼻出血者2例,鼻塞者8例,鼻面 部肿胀者6例,流鼻涕者3例,头痛者4例,耳鸣者1例。体检 示9例患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肝脾均无明显肿大。鼻 黏膜增厚,鼻腔息肉状软组织团块,触之易出血。 1.2 CT检查方法9例患者均接受双期增强CT检查,CT 检查设备为西门子Sensation16层多排螺旋CT,扫描范围自口 腔至蝶窦,常规轴位扫描,层厚4 mm,层距4 mm,螺距为1.0, 造影剂为优维显,注射剂量为2.5 mI /kg,注射速率为3 mI / s,动脉期始自注射造影剂后16~2O S,门脉期为注射造影剂后 60 ̄70 S。CT检查结束后由2名CT诊断经验丰富的副主任 医师和主任医师读片,得出结论。 2结 果 2.1 CT结果肿瘤发生于左侧鼻腔者4例,右侧鼻腔者2 例,双侧鼻腔均发生者3例。9例患者肿瘤均呈团块状,边缘 欠清,肿瘤在鼻腔内具体原发部位如鼻腔前庭或鼻中隔等均难 以判断。肿瘤均侵犯周边组织、器官,侵犯同侧鼻面部皮肤及 皮下者4例,侵犯对侧鼻面部皮肤及皮下者2例,侵犯眼眶者 3例,侵犯上颌窦者5例,侵犯筛窦者3例,侵犯蝶窦者1例, 侵犯额窦者1例,侵犯鼻咽部者2例,侵犯颞下窝者2例,其中 肿瘤侵犯鼻窦及眼眶者致该部位骨质不规则破坏,表现为破坏 区骨质低密度,边缘毛糙、模糊,骨质连续性中断。肿瘤均呈软 组织密度,CT平扫值约为32~67 HU,平均为48 Hu,其中7 例患者肿瘤密度均匀,2例患者肿瘤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肿 瘤轻度均匀强化(较平扫CT增加值不超过20 HU)者5例,明 显均匀强化(较平扫CT增加值超过2O HU)者2例,轻度不均 匀强化者2例。 2.2病理结果肿瘤均为外周T、NK/T细胞淋巴瘤,未见B 细胞淋巴瘤。其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4例,细胞以中、大细胞 为主,细胞核不规则,核仁不明显,细胞质透明或略嗜酸性,间 质血管丰富,细胞弥漫排列。NK/T细胞淋巴瘤5例,细胞分 为小、中、大3种细胞,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透明淡染 或略嗜碱性,可见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小淋巴细胞浸润。 3讨 论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病理类型 ,多为非 霍奇金淋巴病。多数学者研究认为NK/T细胞淋巴瘤是最常 见的原发性鼻腔淋巴瘤。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发病时一般 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常使临床医师只想到局部病变而较少考虑 到淋巴瘤。CT对本病较易诊断,本病CT表现有明显特征,如 肿瘤常原发于一侧鼻腔前部,易侵犯鼻面部皮下软组织以及鼻 窦、鼻咽部、眼眶等周围结构,肿瘤密度均匀,边缘不清,呈弥漫 浸润性生长,伴有骨质吸收破坏。本文9例肿瘤病理多有上述 征象。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是 一种少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与HPV感染有关[5,临床表现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鼻腔顶部或侧壁,常为单侧发生,周围骨 质多为外压性改变。(2)上颌窦癌。多发生于5O岁以上年龄, 病变多发生于单侧,鼻塞症状不明显,多数病例在就诊时已有 明显的骨质破坏,而鼻腔淋巴瘤累及上颌窦骨质破坏相对较 轻。(3)Wegener肉芽肿。是以小血管为主要侵犯对象的自身 免疫性疾病,以坏死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炎症是其基本病理特 征,一般均有发热、贫血、体质量下降、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 病变开始于鼻腔和鼻窦,呈进行性破坏、坏死,但不如鼻腔淋巴 瘤严重 一般不破坏软骨,但常累及肺和肾脏 。(4)鼻息肉。 肿块多为水肿型,常引起梨状孔膨大变形,一般增强扫描无明 显强化。 综上所述,cT能有效观察本病病变的位置范围和病灶对 邻近腔隙及组织结构的侵犯情况【 。根据本病CT表现结合 临床症状,对本病不难作出诊断,但确诊仍需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1] [2] I-3] [4] [5] [63 [73 Kim GE,Koom WS.Clinical relevance of three subtypes of primary sinonasal lymphoma characterized by immuno— phenotypic analysis[J].Head Neck,2004,26(7):584. 陈东,王纾宜.原发性鼻腔淋巴瘤及鼻窦淋巴瘤3种亚型 的临床相关性口].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 (1):35. Jaffe ES.Classfica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nd NK—like "I-cell malignancies[j],Blood,1996,87(4):1207. 刘炳松,鄢斌成,徐小鸿,等.鼻窦恶性淋巴瘤1例[J].重 庆医学,2003,32(5):637. Kraft M,Simmen D,Cassas R,et a1.Significa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sinonasal papillomas[J].J Laryngol Otol,2001,11 5(9):709. 周安梁,安云芳,赵长青.鼻腔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1):79. 李必强,黄显龙,王新玉,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 现[J].重庆医学,2007,36(3):195. (收稿日期:2009—07—21修回日期:200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