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41《热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物理人教版热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机的概念、种类和热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热机的概念、种类和热机的工作原理。
2. 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 热机效率的计算。
2. 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热机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具:热机模型、燃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热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热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热机的概念:讲解热机的定义,即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3. 热机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热机,如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并通过图片展示其工作原理。
4. 热机的工作原理:讲解热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5. 热机的效率:介绍热机效率的概念,即热机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讲解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如燃料的热值、燃料的燃烧程度、机械间的摩擦等。
6. 热机效率的计算:讲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即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7. 如何提高热机效率:分析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如提高燃料的热值、提高燃料的燃烧程度、减少机械间的摩擦等。
8. 实际问题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热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热机效率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1. 绘制热机工作循环的示意图。
2. 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热机的概念、种类、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了热机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际问题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热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机的原理和构造,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热机的效率概念,并能计算简单热机的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热机的原理和构造。
2. 热机的工作过程。
3. 热机的效率计算。
教学难点:1. 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2. 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热机模型。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热机?热机是如何工作的?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热机的原理和构造。
二、探究热机的工作过程(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热机模型的工作过程。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热机的工作原理。
三、学习热机的效率(15分钟)1. 讲解热机效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热机效率的物理意义。
2. 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计算热机的效率。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讲解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热机的原理、工作过程和效率计算。
2. 强调热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热机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2. 让学生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热机实例,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热机的原理、构造和工作过程,掌握了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标题:热机的效率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热机的效率以及如何计算热机的效率;2.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3.理解热机效率的意义和局限性。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复习前几堂课所学的热机的相关知识,例如热机的定义、分类以及工作原理等。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热机的效率概念: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所做的有效功与所获得的热能之间的比值。
效率越高,热机的能量转化效率就越高。
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教师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热机效率。
三、计算练习(25分钟)1.让学生一起完成几个简单的热机效率计算题目。
2.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计算公式,帮助他们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四、实践应用(15分钟)1.给学生出示一幅示意图,标注了不同部分的能量流向,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其中哪些过程是能量转化的有效过程。
2.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改进热机效率的方法,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五、效率的意义(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高效率热机的重要性:高效率热机能够更有效地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对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热机效率低下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六、效率的局限性(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热机效率的局限性:热机效率存在一定的上限,即卡诺效率,而实际热机很难达到卡诺效率。
2.通过实例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际热机效率低于卡诺效率的原因,例如热损失、摩擦等。
七、总结复习(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对热机效率的疑问。
教学评价:1.学生对热机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2.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计算题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能量转化的有效过程。
3.学生对热机效率的意义和局限性有初步的认识。
拓展延伸:。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热机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热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3. 了解热机的效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热机的定义和作用。
2.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3. 热机的效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2. 热机的效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投影片或PPT。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热机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热机的了解和经验。
二、热机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热机的定义:机器利用热能做功的设备。
2. 解释热机的作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功的传递。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2. 介绍不同类型的热机:内燃机、蒸汽机、燃气轮机等。
四、热机的效率和影响因素(10分钟)1. 讲解热机的效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输入的能量之比。
2. 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热损失、机械损耗等。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热机的定义、作用、工作原理、分类和效率。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热机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分享、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对热机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了解了热机的效率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案章节:第六章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内燃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 了解内燃机的效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内燃机的定义和作用。
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 内燃机的效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热机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课题】热机【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第十四章第一节【授课对象】初三第一学期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热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动力设备,有效的利用燃料和减小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对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可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将来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在课程标准中,对热机部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活动建议中建议学生了解内燃机中燃料释放热量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调查当地几种炉灶的能量的利用效率。
在物理中考说明中,知识点“热机”中分项细目“热机的能量转化”、“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效率"项目要求均为“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其教学目标完成,还应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对时代特征的反映。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汽油机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对能量转化方面已经有一点基础,所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导入话题,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之,九年级学生阅读理解及动手能力强,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和对热机模型的使用,基本上能将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大致弄清楚,教师只用适时的点拨即可。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体会能量的转化。
让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相对产生的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四冲程热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知道热机中的能量转化,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汽油机、柴油机工作过程的观察,能简单描述他们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热机》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种类。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热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难点:热机内部构造的细致理解,以及热量转换效率的理解。
针对重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图示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热机的工作机制和效率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教具和教学资源。
教材需包括《热机》相关章节的内容;教具准备包括热机模型、实验器材等,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此外,还需准备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的安全。
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准备好教案,以确保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的每一步骤,均能在其掌控之内,在实践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循科学安全的原则,以此最大程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室中,应当配置足够的急救设备,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清楚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此外,学校应当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以发现并修复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每次实验前,教师应详细介绍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如何避免和应对这些风险。
同时,教师应严格监督学生的实验过程,确保学生始终遵循实验规定和安全准则。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除了教师的充分准备和学生的严格遵守规定外,还需要有完备的安全措施和设备,以及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培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的安全,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安心学习、顺利实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需要利用一些生活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上下学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如何产生动力的呢?”接着,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热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发动机等,并简要介绍热机的工作原理。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一、教学内容1. 热机的概念:介绍热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
2. 热机的类型:汽油机、柴油机、蒸汽机等。
3. 热机的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4. 热机的效率:热机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热机。
2. 使学生掌握热机的工作循环,能够简述各个冲程的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热机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机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的区分和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途径。
2.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工作循环和热机效率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引出热机的话题。
2. 讲解:介绍热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热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机的多样性。
3. 讲解:详细讲解热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通过PPT动画演示各个冲程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4.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热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5. 讲解:讲解热机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热机效率。
6.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机定义: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工作原理:热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
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效率:热机效率是指热机所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之比。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热机的工作循环,并画出各个冲程的示意图。
2. 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3. 举例说明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引入、讲解、互动、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热机的基本知识,但在热机效率的计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热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能够简单地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汽油机、柴油机结构的观察,有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判断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机械中的物理学道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你知道汽车、坦克为什么会运动起来吗?汽车、坦克的发动机是怎样获得能量的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1、读一读:了解什么是热机?2、看一看:师出示挂图和热机的模型(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展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想一想,议一议:第一冲程是什么冲程?该冲程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为什么会进入气缸?活塞由哪端向哪端运动?第二冲程是什么冲程?该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该冲程末产生什么结果?第三冲程是什么冲程?该冲程中汽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该冲程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第四冲程是什么冲程?该冲程有什么作学生思考学生默读课文学生观看汽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机的构造。
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每组派一个代表试回答。
生的自学,合作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设计意用?由以下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哪几个冲程组成?在这几个冲程中,只有哪个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它几个冲程是靠什么来完成的?师演示汽油机模型并讲解上述问题。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练一练:1、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组成的,其中只有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要靠来完成。
2、单缸内燃机飞轮速度为3000r/min,那么,每秒钟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次数为次。
比一比:坦克、轮船上使用的是柴油机,柴油机是如何工作的,它的构造又如何呢?找出柴油机和汽油机在构造上、工作原理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情况。
知道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养成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和能量转化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观察探究、合作交流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对比通过人力以及风力工作和通过机械工作有什么区别。
了解目前最快的摩托车速度已经达到676km/h。
你想知道车是如何获得这么大的机械能的吗?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热机,将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过程:(一)热机【演示实验】如图:在试管内装少许水,用塞子塞住试管口,利用点燃的酒精灯对封闭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当水沸腾时,塞子被冲出,让学生观察现象。
(提示:为节约时间,可用热水或提前加热;试管口对着空处,塞子不要塞得太紧,以防危险。
)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1)看到什么现象?(2)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3)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从何得到?总结:在这个实验中,酒精燃烧的化学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塞子的机械能,这个实验虽然简单,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人们由此发明了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热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简单的小实验,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2.知道内燃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
3.能说出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活动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讲授新课一、情景导入如下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一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发现水蒸气会把橡皮塞顶出去。
请你回答:在以上实验中,有哪些能量转化的过程呢?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原理与此是否相似?二、自研互学【自主探究】知识板块一常见的热机自主阅读教材P17~18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什么是热机?常见的热机有哪些?答: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什么叫内燃机?内燃机有哪几种?答: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
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知识板块二汽油机自主阅读教材P18~19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观察课本P18图14.1-3,说出汽油机的主要结构。
答:进气门、排气门、汽缸、火花塞、活塞、曲轴、连杆。
4.什么是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哪几个冲程?答: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一个冲程。
多数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提示:内燃机冲程的识别可根据进气门、排气门的打开、关闭情况,活塞运动方向辨别。
提示: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往复运动2次,对外做1次功。
知识板块三:要求列表从燃料、点火方式、特点、应用几个方面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可参考其他教辅资料)5.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部分冲程示意图,其中__乙__图是做功冲程,__甲__图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
第一节热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多媒体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做功冲程。
【教学准备】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源),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现在的汽车、轮船、飞机速度都很快,他们是如何让获得机械能的呢?观看图片,思考大声回答:是发动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联系到热机上来二、进行新课演示实验引出热机概念演示教材P17实验【设计意图】联系引入环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能量转化板书:一、热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
能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不难得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大声读出热机的定义举手回答:可以,是内燃机。
并说出内燃机的定义举手回答:蒸汽机,汽轮机,板书设计:一、热机二、汽油机三、柴油机内燃机、蒸汽机吸气冲程汽轮机、喷气发动机压缩冲程做工冲程排气冲程教学反思:本课的知识点主要是探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以及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知识本质是让学生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在本课探究中我能够让学生清晰的理清四冲程汽油机或柴油机的能量转化,。
拓展方面还有欠缺,学生还不能把内燃机模型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点有待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多接触了解。
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教学设计
讨论:实验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结果: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
环
有个冲程,曲轴转
动周,活塞往复次,对外做功次,其他冲程靠飞轮的完成。
2.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存在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也存在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这两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存在于()
A.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B.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C.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D.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
3.在汽油机压缩冲程中,工作物质被压缩,汽缸中的()
A.压强增大,温度降低
B.压强减小,温度升高
C.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D.压强减小,温度降低4.汽油机和柴油机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柴油机吸入汽缸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汽油机吸入
的是空气
B.在压缩冲程中它们的压缩程度是一样的
C.柴油机里推动活塞做功的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