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南湖公园优化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13.12 KB
- 文档页数:4
唐山南湖公园优化探讨
作者:徐游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1期
摘要院通过对唐山南湖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所得实况资料,并确定研究区范围。本文主要以人性化建设为基本理念,对南湖公园整体进行分析,发现南湖公园在道路建设及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道路道路窄、便捷性不足及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给出了相关的人性化优化措施,从而提高南湖公园人性化的优化效果,提升公园形象,增强南湖公园的吸引力。
关键词院城市公园;唐山南湖公园;优化设计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为人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减轻工作压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交流的平台。人们在生活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依赖城市公园,成为放松的休闲之地,南湖公园是唐山市重要的生态公园,是市民经常游玩的公园之一。但由于对南湖公园的价值认知不足,尤其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外加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引发出来的环境问题,致使南湖公园内在功能和结构均受到破坏。因此,为了改善南湖公园状况,本文针对南湖公园进行优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升公园本身自然环境的竞争力。在这一基础上,营造新兴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接近自然的需求,为居民提供更便捷、休闲的娱乐环境,更好地促进公园健康发展[1-3]。
1 唐山南湖公园现状分析
1.1 区位环境分析
唐山南湖公园总面积630 万m2,在市中心南部,大约700m,南湖公园分为3个公园,即生态城核心区、南湖中央公园、南湖生态城,面积分别为38.5 万m2、6.3 万m2、105 万m2,东面与京山铁路相邻,南至北新庄子,西到王禾庄,北面是大钊公园,东西向总长度为3140m、南北最长可达4065m、水面占92 .2083万m2,海拔综合起来与市区相比,略低20m左右,地势起伏不大。鉴于在1998年对公园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南湖公园的整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而后期的环城水系工程,更使南湖公园在生态环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1.2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析
1.2.1 总体布局。唐胥路将南湖公园分为了南北2 个园区。由于基本稳沉,北部园区的建设是已大型山水设计为主,构建大型的自然山水景观,北区基本以建成是城市居民娱乐活动、休闲游憩的良好场所。与此同时,设置了多个活动空间,开展多个游乐活动和各种服务设施。相比之下,南区因局部地质情况,没有全部稳沉,因而是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要职能,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景观效果。因此,在南区建设方面,在塑造公共空间的同时,要更多注意保留自然原有地貌,使水体与土壤相协调发展,建立本地适生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营造出良好的栖息环境。
公园水系主要基于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有5 个方面的规划控制,包括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保护水道的宽阔绿色廊道;供物种在大斑块之间漂移、扩散的连接廊道;具备多样性的小斑块和廊道、构建整体网络;对原有景观山体、湿地、水体等均按情况进行保留、恢复和重建。场地内有鱼塘及沉降形成的积水坑道,形成270万m2的水面。生境结构以林地、灌木、草地、湿地为主。
1.2.2 功能分区。唐山南湖公园按照“点、线、面”布局模式,形成“双核、一带、六片区”的空间结构。(1)双核:以唐山南湖影视城与唐山世博生态城为2个中心点,用影视效应与世博影响力推动南湖公园的建设与发展;(2)一带:以唐胥路为游憩带,东西向贯穿整个南湖公园;(3)六片区:入口服务区、城市休闲区、综合生态区、文化展示区、户外运动区、高档商务休闲区。
2 唐山南湖公园道路规划
2.1 道路系统现状及问题
唐山南湖公园位于唐山市中心南部,乘坐南线公交车在南湖公园站下车可到达小南湖(即南湖中央公园),乘坐西线公交车凤凰台下车可到达大南湖(南湖生态城)。公园园外道路系统整体形成网状道路网,一级道路有2.5 条,半包围着南北2 个园区,中由唐胥路间隔开;二级道路17 条,与一级道路呼应包围;三级道路若干,使之园外道路系统较为健全。由于地质条件,地段为塌陷区,致使公交车不能通过,无法抵达公园的中心区域。公园内部人车混行状况明显,交通安全存在较大问题,并由于私家车、摩托车过多,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然而现有的道路致使内部游览观光行驶路线过于局限,导致车价较贵。
2.2 道路系统优化方案
2.2.1 道路宽度。公园人车混行的主路(下文简称“主路”)在景区观光车交汇时,如有私家车在侧便不能顺利通过,需要停车让行,高峰时期容易出现堵塞拥挤。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交通不便。
根据理解和分析,这类现象的关键在于道路宽度。而造成这个问题的缘由是在1996年开始将改建重心放在生态修护上,“主路”只满足于当初的3.75m 需求,并且唐山南湖公园地处塌陷区,公交车不能到达中心位置,因此,对主路进行优化势在必行。主路与人行的矛盾在于路面太窄和人车混行,因此,将主路加宽,同时在主路两侧划分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不仅加快了园区内的交通速度,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游客游览时的安全系数。
2.2.2 道路便捷性。针对唐山南湖公园观光车价高、道路车人混行的情况,绕行中央草坪的路段存在许多游客抄近路的现象。除了部分游客素质有待提高方面的因素,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南湖公园内部道路在设计建造时存在缺陷。比如,公园内“A”、“B”2点之间直线距离很近,而连接A和B之间的道路却很长,远大于A和B 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恰好A和B之间都是平坦的草地。诸多条件的同时出现“引诱”了部分偷懒的游客选择从草坪中走过,以求更快到达目的地。日积月累,茵茵草地便出现了一条土黄色的“道路”。
从设计角度讲,唐山南湖不够全面,为保证草坪的整体性和平整度,让步行道绕行与草坪边界符合设计的美观要求。但设计师忽略了实用性原则,过多的绕行非但没有达到保护草坪的效果,反而还将草坪“毁容”。可以将游客们的自然选择作为大众需求,把唐山南湖公园中人为踩出来的土路改建成为步行道,而原本被游客忽略的三角地带恰恰可以作为游客的休闲集散空地。同时,设立座椅、垃圾箱、宠物厕所等小件基础设施,以满足游客最基本的需求。
2.2.3 道路材质。城市公园内部道路的材质是非常有讲究的,唐山南湖公园“主路”采用的是柏油路面。既负责人群步行,还要为观光车及私家车所用。一般来说,步行道采用的大都是水泥材质的路面,水泥路面看似结实,不过作为步行用的道路水泥路面并不合适。水泥路面材质坚硬,游客长时间在上面行走很容易感到疲劳,质地较软的材质可以降低疲劳程度。而且水泥路面降低了土地的吸水性,在暴雨期间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另外,水泥路面很容易吸热升温,尤其在炎炎夏日,地面蒸腾的热气阻挡了游客的游玩兴致,改变“二级步行道”的路面材质至关重要。
改进做法一般有2种:(1 )将水泥路面改造成橡胶路面;(2)将水泥路面铺上泥土,种植草坪,最后铺设踏步。不仅让路面看起来更加美观,更现代化,同时,也更容易被游客所认可。
3 唐山南湖公园基础设施规划
3.1 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3.1.1 服务及娱乐功能。在服务和娱乐功能建设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购物不方便、流动商贩较多、商品价格过高、商品品种单一,游客在游览休憩的同时,不能及时补充食物和水,公园中心活动区没有设置快餐、水吧等服务类商业店铺,娱乐设施较少,作为现代化游览景区应该做到面面俱到,同时兼顾观赏性和娱乐性。
3.1.2 基础设施建设。唐山南湖公园的观光功能基本上形成,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很不到位,具体表现有:垃圾桶、座椅、带避雨遮阳的亭子太少,通过实地调查,垃圾桶只在中心活动的广场稍有布置,稍偏一点的地方就没有了,给游客们带来了不便。没有公园休憩设施,公园面积较大,缺少人性化的基础设施,没有供游客休息的座椅,大面积的公园会使游客感到疲惫。致使游客席地而坐,垃圾乱丢,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2 基础设施优化
3.2.1 服务娱乐功能。全面经营湖边小卖部,竖立醒目的路牌指示相应基础设施位置。唐山南湖公园将服务功能部分重新拾起,可以改善唐山南湖公园服务效能低下的局面,增加游客数量,提高收入,并打破游客越少、服务越差和服务越差、游客越少的恶性循环。鉴于唐山南湖湿地公园对人文景观的不重视,缺少区域文化特色。因此,可以在端午节等民族节日,开展一些如赛龙舟之类的民俗游艺活动以及水上娱乐项目。还可以沿唐胥路两侧、凤凰台下仿建古建筑,作为快餐、咖啡屋、古玩店、唐山特色旅游商品的店铺,还可吸引文人雅士来此开设画廊、印社和书院。
3.2.2 基础设施建设。多加设一些符合公园提供游客休憩的椅子,路边及卫生间附近放置一些供游客歇脚,等待的单人或双人座椅。既具有游客缓解疲劳的功能,又可以避免个体游客的长时间占用公共性问题,更好地保证游客流通性和安全性。在公园的河边、草坪间加置一些供游客聊天、静养、进食的长椅,例如,半环绕双扶手,十分舒适的圈椅,可以让游客安心舒服的聊天并能更好地保护儿童在座椅上的安全,夏季时还能起到花架作用,种上一些攀援植物让游客观赏休憩乘凉。
南湖公园南北区虽因唐胥路隔开,但两园依属于大面积公园,经实地考察发现公园内鲜有路标指示牌,常有游客迷路、兜圈,给游客带来了许多困扰,儿童攀爬假山,四周未放置警示牌提醒。可以参照凤凰山公园,在路口设立路牌,山体河边等危险地方放置警示牌,方便游客更好地到达目的地、警醒儿童危险。
4 结论
本文以唐山南湖公园作为研究区,主要针对道路与基础设施服务娱乐等方面进行优化。得出以下结论:
4.1 优化公园道路交通系统
扩宽道路宽度,保障游客安全;道路转折处设置直线步行道,方便游客出行;改变步行道路材质,提高公园美观度。
4.2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增加服务设施及服务性活动,提升公园特色;对游乐设施进行增建优化,为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提供游乐设施,增加人流量以及经济收入;在园区适当摆放座椅等基础设施,增加游人游玩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