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新题库判断题300题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32
职业卫生检测新题库判断题300题
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
2。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以有毒物质的空气检测和作业环境中物理因素的检测为主。( √)
3.按照检测目的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分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和事故性检测四类。( √)
4.评价检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 √)
5.开展评价检测过程中,如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浓度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2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
6.在监督检测过程中,如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两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
7.事故检测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进行检测。检测时应对空气中有害物质进行逐时监测至其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为止。( √)
8、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分为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两类。( √)
9.现场检测是指利用便携直读式仪器设备在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判断。( √)
10。事故检测一般采取实验室检测。( ×)
11.现场检测常用方法有检测气管法、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等。( √)
12.检测气管法是将浸渍过化学试剂的固体吸附剂制成指示剂,装在玻璃管内,当空气通过时,有害物质与化学试剂反应引固体吸附剂变色,根据颜色深浅、或变色柱的长度,并与事先制备好的标准色板或浓度标尺比较后,即时作出定性或定量的检测。( √)
13.检测气管的保存时间较短,一般为半年左右。( ×)
14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是指采用以红外线、半导体、电化学、色谱分析、激光等检测原理制成的便携式直读仪器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快速检測。( √)
15.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中仅有两个现场直接检测方法,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
16用便携式气体分析仪进行现场检测,在使用前,可以不对仪器进行校正。( ×)
17.实验室检測是指在现场采样后,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利用精准仪器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最常的检测方法。( √)
18实验室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三类,即称量法、光谱法、色谱法。( √)
19物理因素的检测采用现场检测方式进行。( √)
20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包括空气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两部分。相对于实验室检测过程,空气样品的采集过程容易使检测结果产生大误差,是决定检测结果质量的主要环节。( √)
21在空气检測中,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是获得正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卫生评价的基本保证。( √)
22 采样检测结果反映的是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真实浓度”。“真实浓度”是指在正常工作和生产条件下,在正常的气象条件和生产环境下,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是劳动者在正正常工作和生产状况下经常接触的浓度,不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待测物浓度。( √)
23在采样过程中,气象因素对空气样品的影响比较显著,所以要做好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参数的记录。( √)
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以气体、蒸气和气溶胶、雾4种状态存在。( ×)
25.空中的有害物质汞以分子状态存在。( ×)
26空中的有害物质苯、丙酮以分子状态存在。( √)
27.甲烷在空气中通常向下沉。( ×)
28.常温下如酚、三氧化二砷是固体,没有挥发性,即使在高温工作场所也不必考虑他的危害性。( ×)
29 苯在常温下是液体,易挥发,常以蒸汽状态进入从业人员的呼吸道而导致职业病。( √)
30 气溶胶是分散均匀的一相。( ×)
31 雾是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雾的粒径较大,通常在20µm上下。( ×)
32.:烟是分散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1µm的固体微粒。( √)
33.烟属于固体分散性气溶胶。( ×)
34.粉尘是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属于固态凝聚性气溶胶。( ×)
35.粒径小于6µm颗粒属于呼吸性粉尘,容易进入支气管和肺泡,被机体吸收,危害较大。( ×)
36在粉尘采样时,需要一定的采样流量,才能克服重力的影响,有效地将气溶胶颗粒采入收集器内。( √)
37 使用100 mL注射器、采气袋采样属于有泵型采样法。( ×)
38 直接采样法用于空气中挥发性强、吸附性小的待测物、待测物的浓度较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高,只需要少量空气样品就可满足检測要求的情况。( √)
39在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采样,不宜采用有泵型采样法时,可使用直接采样法。( √)
40 液体吸收法属于无泵型采样法( ×)
41 使用大型气泡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1.0∽2.0mL/min. ( ×)
42 使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样,吸收液用量在3∽10mL( ×)
43 冲击式吸收管用于气态和蒸汽态有害物质的采样,也可用于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采样。( √)
44在使用吸收管采样时,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的连接要正确,防止倒流,损害采样泵。(√)
45活性炭管的空白值应高于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
46溶活性炭管中装有两段活性炭,前段装有50克,后段装100克。( ×)
47.在使用活性炭管采样时,所使用的活性炭应有足够的吸附容量,能满足检测的需要。在气温35℃、相对湿度90%以下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低于2mg被测物。( ×)
48活性炭管适宜于采集有机蒸气,在常温下活性炭可有效地吸附沸点高于0℃的有机物。( √)
49 甲烷可以用活性炭吸附。( ×)
50硫化氢在常温下可用活性炭定量吸附。( ×)
51 硅胶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 ×)
52硅胶表面分布着Si-OH基团,对极性物质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
53.高分子多孔微球管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主要用于采集有机蒸气,特别是一些分子较大、沸点较高,又有一定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如有机磷、有机;机氯农药及多环芳烃等。( √)
54.固体吸附剂管的穿透容量是指当通过固体吸附剂管的空气中待测物量达到原空气中待测物量的10%时,固体吸附剂所吸附的待测物的量。( ×)
55.影响固体吸附剂穿透容量的因素包括待测物的极性、扩散系数、化学活性,吸附物的极性.采样流量,气温和湿度等。( √)
56使用固体吸附剂法采样时应注意:防止穿透:防止污染:防止假穿透。( √)
57.扩散采样法的基本原理是,采集空气中化学物质时,不需要抽气动力和流量装置,而是根据费克(Fick)扩散定律,利用化学物质分子空气中的扩散作用完成采样。( √)
58. 无泵型采样器适合用做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 √)
59无泵型采样器有一定的吸附容量,若超过吸附附容量,采样性能将变差,采样器本身可以反映这一现象。( ×)
60无泵型采样器时,既能采集气态和蒸气态物质,也能用于气溶胶的采样。( ×)
61滤料采样法是采集气溶胶有害物质的主要采样方法。( √)
62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常用滤料有微孔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纸和过氯乙烯滤膜等。( √)
63.采集无机粉尘首选微孔滤膜。( ×)
64.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过氯乙烯滤膜。( ×)
65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
66.使用滤料采样法采样时,在高浓度的情况下要防止滤料的超负荷。( √)
67冲击式吸收管法主要用于采集粒径不大的气溶胶颗颗粒。( ×)
68多孔玻板吸收管法通常可以用于采集烟尘。( ×)
69.当蒸汽和气溶胶态有害物质共存时,浸渍滤料法可用于采集以气溶胶态为主、伴有少量蒸气态待测物的样品。( √)
70在采样的同时应做样品空白,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也不一样。( ×)
71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 √)
72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可以采用一般空气采样器。( ×)
73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计算时用采样最后流量值。( ×)
7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 √)
75采样时,采样人员不是企业工作人员,可以不注意个体防护。( ×)
76采样时,应使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可以采样后记录( ×)
77 在采样过程中,特别要详细记录采样时采样点空气中待测物浓度状况和劳动者接触状况。( √)
78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
79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
80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
81选择的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可以随便选择。( ×) 82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不设置采样点。( ×)
83化学性质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元素,被称为类金属。如硼、砷、锑等。( √)
84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以气溶胶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
85.空气中绝大多数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样介质可用微孔滤膜采集。( √)
86在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和类金属其化合物检测中所使用微孔滤膜的孔径为1.0µm。( ×)
87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类金属物质多数以单质的形式给出限值。各种形态的金属化合物需要统一转换为金属单质,再对其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标准限值进行比较;( √)
88洗脱法是用溶剂或溶液(称为洗脱液)将滤料上的待测物溶洗下来方法。( √)
89冼脱法的评价指标为洗脱效率,一般要求洗脱效率应≥80%。( ×)
90.洗脱法不使用浓酸,操作简单、省时、安全、经济。( √)
91消解法是利用高温和(或)氧化作用将滤料及样品基质破坏,制成便于测定的样品溶液的方法。( √)
92.为了提消解效率和加快消解速度,经常使用混合消解液,如2:8的高氯酸和硝酸的混合消解液常用于微孔滤膜样品的消解。( ×)
93.加热可提高消解效率,加快消解,加热温度一般在30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