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节:天然放射现象
- 格式:docx
- 大小:28.36 KB
- 文档页数:10
二、天然放射现象目的要求复习元素的放射性。
知识要点1.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 如⑴、⑵图所示,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都是β比α的偏转大,γ不偏转;区别是:在磁场中偏转轨迹是圆弧,在电场中偏转轨迹是抛物线。
⑶图中γ肯定打在O 点;如果α也打在O 点,则β必打在O 点下方;如果β也打在O 点,则α必打在O点下方。
3.氢原子中的电子云(以下新教材适用)对于宏观质点,只要知道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受力情况,就可以应用牛顿定律确定该质点运动的轨道,算出它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对电子等微观粒子,牛顿定律已不再适用,因此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
玻尔理论中说的“电子轨道”实际上也是没有意义的。
更加彻底的量子理论认为,我们只能知道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各点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下,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
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一片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4.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普通光源(如白炽灯)发光时,灯丝中的每个原子在什么时候发光,原子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发出的光向哪个方向传播,都是不确定的。
激光是同种原子在同样的两个能级间发生跃迁生成的,其特性是:⑴是相干光。
(由于是相干光,所以和无线电波一样可以调制,因此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光纤通信就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结合的产物。
)⑵平行度好。
(传播很远距离之后仍能保持一定强度,因此可以用来精确测距。
激光雷达不仅能测距,还能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出目标的速度,对目标进行跟踪。
还能用于在VCD 或计算机光盘上读写数据。
)⑶亮度高。
能在极小的空间和极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
(可⑴ ⑵ ⑶以用来切割各种物质,焊接金属,在硬材料上打孔,利用激光作为手术刀切开皮肤做手术,焊接视网膜。
利用激光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核聚变。
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是指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即某些物质会自发发出辐射。
这种放射现象在地球上很常见,而且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广泛性。
天然放射现象涉及多种物质和过程,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都有一定影响。
天然放射现象的种类天然放射现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放射性元素的自然衰变:放射性元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随时间自发发生衰变,并伴随着辐射的释放。
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铀、钍和钾等。
2.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太阳系外部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它们穿过大气层并与地球大气和地表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次生辐射。
3.地球自身的放射:地球内部也存在放射性元素,如铀、钍、钾等,它们的放射能够通过地壳传播到地表,产生地壳辐射。
地球的内部核和地表活动也会产生放射性元素,如岩浆的喷发和地壳的变动等。
4.大气中的辐射:大气层中也存在一些带电粒子和高能辐射源,如雷电、核爆炸等产生的辐射。
天然放射现象的影响天然放射现象对人类和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长期暴露在放射性辐射环境中的人类。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1.健康影响:长期接触高剂量的辐射可能导致癌症、生殖和遗传基因的突变等健康问题。
一些地区的天然放射性元素释放量较高,可能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
2.环境影响:天然放射现象会影响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某些地区的天然放射水平较高,会导致当地植被和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
3.科学研究:天然放射现象也被广泛用于科学实验和研究中,尤其是核物理、地质学和气象学等领域对天然辐射的研究。
天然放射现象的防护针对天然放射现象的影响,人们可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损害:1.监测:定期监测地表和空气的辐射水平,了解当地天然辐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限制暴露:减少暴露在放射性元素较高的区域,减少长时间接触放射性元素的可能性。
3.防护设备:在需要接触辐射性物质的情况下,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面罩等。
天然放射现象名词解释
天然放射现象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在不受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行发射出辐射的过程。
这种辐射可以来自于物质内部的原子核,也可以来自于物质与物质的接触过程中。
天然放射现象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来了解其健康状况;在地质学中,可以通过检测天然放射性物质来了解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情况;在环境保护中,可以通过监测天然放射现象来了解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分布和变化。
除了科学研究外,天然放射现象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核能领域中,可以通过利用天然放射现象产生的能量来制造核能反应堆;在医学影像学中,可以通过检测放射性物质发出的辐射来制作CT扫描和MRI等成像技术。
尽管天然放射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天然放射现象的探测和测量难度较高,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此外,由于天然放射现象产生的辐射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也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因此,对天然放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然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第六节天然放射现象白景曦(西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能够自发的放出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能够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而变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衰变。
衰变遵循的规律是: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发生衰变的缘故是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衰变的快慢用半衰期来描述,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压力、温度和其他元素的化合无关。
放射性的应用要紧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利用放射性元素做示踪原子。
放射性的防护方法要紧有:加厚的爱惜层。
关键词:天然放射现象衰变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教学设计:引言温习:1.原子核由什么组成?什么是核子?什么是核力?2.原子核的表示方式什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咱们明白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能发生转变吗?若是能发生转变,转变的规律有哪些?本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天然放射现象。
新课教学:一、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1896年法国物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实验室无心把磷光物质放在包有黑纸的照相底片上,后来在利用这包照相底片时,发觉照相底片已经感光,这必然是某种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穿透黑纸式照相底片感光——思维敏捷的贝克勒尔抓住这一意外“事件”进一步探讨,发觉了放射现象。
揭开了探讨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类矿石进行了深切研究,发觉了放射性极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物质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觉,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有些元素,也具有放射性。
天然放射的原理天然放射是指某些原子核在特定条件下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
这种射线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它们具有高能量、穿透力强和能够离开放射性物质的特点。
天然放射延伸到地壳中,也会触发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
天然放射的原理可归结为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元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它们内部的中子和质子的数目的比例不平衡,因此,它们会在某个时间间隔内转变为其他元素。
这个转变过程中,放射性元素会放出射线。
放射性衰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其中,α衰变是指放射性元素释放出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带有双正电荷的粒子)。
α粒子的质量较大,带电量也比较大,因此它们的穿透力较小,在空气中很快会失去能量。
β衰变则是指放射性元素释放出β粒子(由电子或正电子组成的高速带电粒子)。
β粒子的能量较高,穿透力较大,可以穿透人体组织。
γ衰变是指放射性元素释放出γ射线(高能量电磁波),γ射线的穿透力最大,能够穿透人体和物质。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速率是由其半衰期决定的。
半衰期是指在一个给定时期内,放射性物质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不同放射性元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可以从几微秒到几十亿年不等。
例如,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04亿年,钾-40的半衰期约为13亿年。
天然放射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岩石、土壤和空气中。
这是因为地球内部含有许多放射性元素,如铀、钍和钾。
这些元素分布在地壳的不同层中,其辐射会通过土壤和岩石向外传播。
同时,宇宙射线也会与大气中的稀有气体发生核反应,产生较高能量的粒子和电磁辐射。
对人类来说,长期暴露在天然放射下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射线对人体细胞的DNA和其他生物大分子造成直接损伤,导致基因突变、细胞损伤、组织损伤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此外,放射线还可能对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人类对天然放射的暴露,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防护屏障、使用防护设备、限制居住在放射性高区域等。
第六节天然放射现象白景曦(西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能够自发的放出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 为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能够放出:粒子、1粒子和 粒子而变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衰变。
衰变遵循的规律是: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发生衰变的原因是原 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衰变的快慢用半衰期来描述,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 与压力、温度和其他元素的化合无关。
放射性的应用主要有:禾U 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 线;利用放射性元素做示踪原子。
放射性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加厚的保护层。
关键词: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教学设计:引言复习: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衰变Lib朋放射现象-放射件的脱.发生衰变的原因什么是T :衰期 公式决定半•衰期的因素应用射线、[应用〒時庐¥q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小什么是■^变氐变的规悴厂、I 亠”一“”...一 ---- 电荷数吁恒1•原子核由什么组成?什么是核子?什么是核力?2•原子核的表示方法什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能发生变化吗?如果能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有哪些?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天然放射现象。
新课教学:一、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1896年法国物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实验室无意把磷光物质放在包有黑纸的照相底片上,后来在使用这包照相底片时,发现照相底片已经感光,这一定是某种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穿透黑纸式照相底片感光一一思维敏捷的贝克勒尔抓住这一意外“事件”进一步探讨,发现了放射现象。
揭开了探索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放射性极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一一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物质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有些元素,也具有放射性。
2•放射线的研究阅读课文P64、P67,并回答:研究三种射线的方法、三种射线的组成、性质。
小结:(1)研究三种射线的方法:利用电场和磁场、乳胶照相、威尔逊云室、气泡室、盖革一弥勒计数器等。
(1)原子放出a射线或B射线后,就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一一发生了核反应,说明原子核还有其内部结构;通常丫射线是伴随着a射线或3射线放出的。
a射线或3射线不一定同时放出。
(2)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论它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响。
放射性反映的是元素原子核的特性。
二、衰变研究表明,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而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衰变。
1概念:原子核由于放射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a衰变和B衰变原子核放出a粒子的衰变叫作a衰变;原子核放出3粒子的衰变叫作3衰变。
丫射线是伴随着a衰变或3衰变而产生的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3•核衰变方程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时,放出的是a射线还是3射线,要通过实验观察来确定,而衰变过程可用核反应方程表示出来。
女口,铀238核放出一个a粒子后,变成新核钍234核,这种衰变叫a衰变,这个过程可用下面的核反应方程表示出来:238 234 492U" 90Th 2 He又如:钍234核具有放射性,它放射出一个3粒子,变成新核鏷234,这种衰变叫3 衰变。
这个过程可用下面的核反应方程表示出来:234 234 09°Th 91Th-1e小结:(1)写核反应方程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a衰变方程和3衰变方程书写通式:Z A X> A:Y 2He:x > ZA Y °e思考:原子核内没有电子,在3衰变中射出的电子从何而来呢?3衰变发射出来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后,把产生的电子发射出来,这就是 B 衰变。
1 •概念: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女口,氡222经过a 衰变变为钋218,如果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剩余氡的数量就会发现,大约每经过3.8天,就有一半的氡发生了衰变。
2.公式1上 N 二 N o?其中N o 为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样品总数目,N 为经时间t 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目,T 为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1 -M ^M o (-)其中M o 为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样品总质量,M 为经时间t 剩余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质量,T 为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3•说明(1) 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与核所处的物理和 化学状态无关。
(2) 半衰期是对放射性元素的大量的原子核的统计结果,对只有少量原子核或几个 原子核不适用。
(3)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同,甚至差别非常大。
三、半衰期放射性元素衰变有一个重要规律: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对某种元素的原子核来说是一 定的,这个时间较半衰期。
1/2原样品量经一个半衰期的剩余量 1/4经两个半衰期的剩余量 _1/8.经三个半衰期的剩余量女口,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是3.8天;镭226衰变为氡222的半衰期是1620 年;鈿238衰变为钍234的半衰期长达4.5 X 109年。
四、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止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的矿物插在上衣口袋中被射线灼伤;居里夫人也因为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寻找和放射线的研究工作,而导致身体虚弱过早的逝世。
据说,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白血病(放射病)。
但是,现在放射线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一)学生阅读P69,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为什么生产和科研中采用人造而非天然放射性物质?2.a氏丫三种放射线对物质的作用各自有何突出特点?3•利用实例分别介绍三种放射线的应用并简要说明应用原理(或依据)。
4.什么是示踪原子,怎样理解示踪原子的作用?5.什么是放射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有什么可怕后果?6.哪些事件或事物会导致放射性污染?并请举出实例。
7.对放射性物质有哪些有效的防护措施?(二)组织课堂进行讨论和陈述1•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元素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人工放射性的优点:半衰期短;放射性材料的放射强度容易控制等等。
解释:第一,人造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通过核反应获得,下一节将学习“核反应”;第二,虽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核内部因素决定,但可以控制材料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
)2•放射线的应用射线探伤仪可检查金属内部的损伤。
其物理依据是射线有很强的惯穿本领。
解释:在“探伤”这个问题上,我们可能联想到“X射线探伤”和“超声波探伤”丫射线的穿透能力比X射线穿透能力更强,而且X射线不是原子核的放射线,其设备复杂庞大不易于室外应用,所以在探伤这方面的许多场合,现在多用丫射线探伤仪。
丫射线和X射线都是电磁波,而超声波则是机械波,在金属和许多物质中衰减很小,穿透能力甚至可达数米,探伤手段和前两者不同,所以超声波与丫射线应用场合不同。
a射线带电量和能量大,可使放射源周围的空气电离,变成导电气体从而消除静电积累。
应用时,可将a射线源安装在机器运转中会产生静电的适当部位。
放射线能引起生物体内DNA的突变。
这种作用可以应用在放射线育种、放射线灭害虫、放射作用保存食品以及医学上的“放疗”等等。
解释:放射线照射害虫会导致害虫不育,从而减少害虫数量,最终消灭害虫。
教材图22—10说明的是是放射线的作用抑制了马铃薯发芽生长。
而另外一种保存食品的原理是利用放射线可以杀死微生物的功能。
在医学上除了“放疗”外,“丫刀”治疗肿瘤上将其“烧死”。
把放射性同位素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的方式掺到其它物质中,然后用探测仪器进行追踪,以了解这些物质的运动、迁移情况。
这种使物质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就是示踪原子。
解释:示踪原子的获得可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的原理是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在制造化合物时用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取代非放射性同位素,以后便可通过仪器探测跟踪该元素的“去向”。
示踪原子应用补充:除了课文中所讲用于农业科学和医学研究外,在工业中可以用以测定输油管中的流速,测定油管的漏油情况等;在生命科学中可用于环境监测,比如用示踪原子“跟踪”污水对海洋的污染,以便提供防治污染的原始资料和依据。
3 •放射线的危害及防止危害:过量的放射线对人体内DNA作用使之发生突变,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科研或生产中使用的放射源物质丢失、遗落,核爆炸、核电站泄露等都会导致放射性污染。
防止:不让射线辐射到空间。
核电站的反应堆外用厚厚的水泥包裹,防止射线外泄;正在使用的放射源放在很厚的重金属(如铅)盒(箱)内;在使用过程中,要用中金属板挡住不需要射线的地方。
生活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
巩固练习:1 •天然放射性元素290Th (钍)经过一系列a衰变和B衰变之后,变成208Pb(铅)。
F列论断中正确的是()A .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B .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a衰变和8次B衰变D .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a衰变和4次B衰变解析:由和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且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得: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少16个中子。
设:发生了n次a衰变m次B衰变,则衰变方程可写为:232 208 4 0Th —;82 Pb n 2He m^e 90每发生一次a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B衰变,质量数减不变,电荷增加1。
则有:‘90 = 82 + 2n - m232 二206 4n解得:n=6 , m=4。
选:B、D2.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m B=()A . 30:31B . 31:30 C. 1:2 D . 2:13.KTn_+ 7?,其中介子和n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n0「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_介子不带电。
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n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 K-与R n之比为2 :1。
n介子的轨迹未画出。
由此可知n的动里大小与n的动量X X X X大小之比为()K x \ X 丁X-BA. 1 : 1B. 1 : 2YX X fX XC. 1 : 3D. 1 : 6PX X X X4. 用哪种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兀素的衰变()A. 把该元素放在低温处B. 把该元素密封在很厚的铅盒里C. 把该兀素同其匕的稳疋兀素结合成化合物D. 上述方法均不可以5. 下列哪些应用是把放射性冋位素作为示踪原子()A. 丫射线探伤仪B •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漏油情况C.利用钴60治疗肿瘤等疾病D •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以检测确定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结论本节课收获如下:1•知识:(1)天然放射现象;(2)衰变;(3)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