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18.67 KB
- 文档页数:6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对整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认识。
2.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比较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游戏教学法,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问题。
2. 讲解示范:讲解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 游戏巩固:设计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比较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游戏竞赛评价:在游戏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运用能力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否只适用于整数?能否扩展到小数、分数等其他类型的数?2. 家庭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八、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 游戏道具:准备一些小道具,用于游戏环节,增加趣味性。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2. 强化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创设有趣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从而发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能力,他们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万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拓展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5.总结反思: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流程图、或者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比一比是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一教学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这对于他们将来进行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比一比这一教学内容,包括它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我们来谈谈比一比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比一比是数学的基础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大小比较、排序和计算的基础。
通过比一比的教学,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一比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数的大小关系,这对于他们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深层次的数学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比一比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图形、实物、数轴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老师还可以通过口头讲解、实例演示和带领学生一起做练习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比一比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掌握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比一比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比一比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在学习比一比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对数的大小关系理解不清、比较技巧不熟练和操作混乱等问题。
针对这些困难,老师可以通过增加练习、加强实例演示、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老师还可以运用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掌握比一比的技巧。
家长和学校也要加强对比一比教学内容的重视,多方面支持学生的学习,形成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件、练习题、数轴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引出本课的主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自主探究3. 合作交流4.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问题,教师点评答案。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
2. 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利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数轴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比较。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数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2. 鼓励学生探索:如何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应用到更复杂的数集中?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执教:罗欣薇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的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PPT2.经验准备:孩子们已经有数的组成、数位的认识、以及千以内数的比较的经验教学过程:一.复习(一)读一读,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表示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意思?257 1059 5791 135(二)填空1.()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10个千是()。
2.八百七十二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
3.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三)在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是两位数的有(),是四位数的有(),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二.新授(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今天呀森林里面可热闹了,迎来了一场鸟儿竞争赛,为什么要竞争呢,因为森林里面所有的鸟儿都说自己的家人和兄弟姐妹多,谁也不肯让着谁,所以由森林之王狮子举办了一场鸟儿竞争赛,可是现在没有裁判,你们愿意来当小裁判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第一轮,有982只杜鹃鸟,有啄木鸟1084只,哪只鸟的只数多?为什么?982 < 1084三位数四位数方法:位数不相同时,位数多的,数大答:啄木鸟的只数多。
2.第二轮,有蜂鸟3756只,有缝叶莺4184只,哪种鸟的只数多?3756 < 4184上面的这两个数的最高位都是千位方法: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答:缝叶莺的只数多。
3.第三轮,有百灵鸟2486只,画眉鸟2436只,哪种鸟的只数多?2 4 8 6 > 2 43 6↓↓↓↓↓↓千百十千百十位位位位位位方法: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高位数相同,就依次比答:百灵鸟的只数多。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从数位、数值两个方面进行。
3. 练习题: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数位和数值两个方面进行大小比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出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讲解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从数位、数值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3. 演示实例:教师出示一些万以内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并解释比较的依据。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大小比较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大小比较过程中的方法运用和思维品质。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尝试运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实例。
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第3-4课时: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和讲解。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第五册80页、81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家具的价钱,经历自主尝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
2.掌握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表达比较两个数大小的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能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掌握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家具店)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1.学生自由选数比较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想一想,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每两个数分一组,这四个数能分成几组?生:6组。
师:哪6组?谁愿意说一说?生:1250 8401250 21881250 1220840 2188840 12202188 1220师:结合今天的课题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会给大家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生:比大小。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要求,在圆圈内填上>、<。
(指名回答)2.分类。
师: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位数,把这六组数分成两类。
生:1250 > 840 1250 < 2188840 < 2188 2188 > 1220840 < 1220 1250 > 1220师: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生:根据“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分的。
3.探究规律,总结方法师: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又是怎么比的?(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师: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师生分小组讨论)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生:我们小组发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
师:小朋友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师:同学们真棒!自己找出了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好办法,那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又应该怎么比呢?生:从高位比起。
一、说教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和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更大的数的比较的。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比一比活动中,使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包括万)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习旧知,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位数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
1)猜一猜:谁会胜利?(2)想一想,谁猜得对(3)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等等)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比较结果及方法。
(4)做一做:自主完成比较 689 和 1627, 3586 和 924,并汇报方法。
(5)议一议:通过合作交流总结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
创设情境,比较:首位不同(如: 1532 和8848)以及位数相同,,首位相同的两个数(如: 2017 和 2160)。
(1)想一想:自主探究怎样比较这些数(2)议一议:同桌合作交流如何比较。
()比一比:游戏,同桌各出一个四位数,比较大小(4)说一说:全班交流归纳总结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口答2、提高练习: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五岳”的图片,海拔最高的是那座山?最低的是那座上?从低到高排列。
(四)、课堂小结: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课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1课时总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性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的两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比较大小:
19○38 19○12 9○12
你是怎样比较的?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二、交流共享
1.创设情境。
张阿姨家刚装修完房子,从商场里面购进四种家电,分别是电视机宝宝、洗衣机宝宝、电冰箱宝宝、空调宝宝,四个宝贝可开心了,都吵着自己花的钱最少,最省主人的心。
出示: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谁用的钱最多,谁用的钱最少呢?
2.位数相同,首位不同的数的比较。
听,电视机和空调吵起了,都认为自己的价格最低,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吗?
指名学生回答判断:
学生1: 2530不到3000,3180超过3000,所以2530比3180小。
学生2: 2530千位上2表示2个千,3180千位上3表示3个千,2千多的比3千多的小。
总结: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大。
3.位数相同,首位相同的数的比较。
师:电视机没有比过空调,心里老不服气了,他去找电冰箱比一比。
电视机和电冰箱都是2千多,怎么比较呢?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再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引导出示,首位相同的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4.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
洗衣机看到他们三个吵架,也不甘寂寞,跳着说,我应该比你们都大吧?哪知道电视机、空调、电冰箱三个宝贝哈哈大笑,你们想知道他们笑什么吗?
指名回答,引导:几百肯定没有几千多,所以位数多的那个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5、现在你们知道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又是谁是最后一个吗?
总结: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的就比较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如果首位相同的,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左图,师接着上面的总结: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那么这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充分交流以后总结: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相同的看第三位。
出示右图,这两个数怎样比较。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后师问:请你们把这6题分为两类。
在讨论后总结分成的两类:位数不同的、位数相同的。
师:位数不同的怎样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判断1089○999.
位数相同的怎样比较?(看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
)那么这6道题,哪几个看首位就能比较出大小了呢?(989○898、7890○8790.)
首位也相同的怎么办?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哪几题可以通过第二位比较出大小了呢?(887○878、5680○5860.)
1001○1010怎样比较呢?(比较第三位、第三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集体评价。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梳理信息后问:小红的书可能有多少页?如果选300页,小红应该怎样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小组讨论。
依次解决这些问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万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就这样依次比较,直至比较出大小。
(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课题:近似数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3.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
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准备:
课件、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
(18支)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
二、交流共享
1. 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5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2.教学例9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
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板书:695≈700 703≈700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695约等于700,703约等于700.
师问:“≈”这个符号怎么读的?(约等于。
)这个符号就叫约等号。
3.教学“试一试”。
出示:实验小学有学生2016人,大约是几千人?
让学生充分地猜以后,优化得出2016大约是2千人,所以写成:2016≈2000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数轴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师问:我们一共填了哪些数,这些数中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60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强调题目要求:大约是几百或几千元,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在说近似数的时候通常都是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引导依次讨论三个子问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怎样摆接近2000的数?先摆一摆,再读一读。
你知道怎么摆接近9000、5000、1000的四位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似数,近似数是一个大概的数。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