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复习教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72.00 KB
- 文档页数:7
1. 在流体中运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压强与流体运动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压强知识体系,同时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拓展。
又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基础知识贮备,对本节联系生产、生活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学生感情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和理性化思维还较弱,对本节的抽象知识的理解有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应用;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法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么产生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教学器材】分组器材:模拟火车轨道实验板、水槽、小船、注射器、自制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仪器;演示器材:模型飞机、自制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仪器、电吹风、玻璃瓶、纸花多媒体素材:课件、飞机升力(flash)、HiTeach、IRS及时反馈系统、【教学策略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科学施教”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结构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为只有遵循认知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教学,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和关怀。
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先通过实验初步体验流体流速对物体状态的影响----进而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再讨论伯努力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安排体现了由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第二、学习方式的选择------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沉浮现象,能用物体的沉浮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
一、引入:我会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物体沉入水底或者浮在水面上的现象?”让学生们回忆起生活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分析讨论: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物体的沉浮原因,让学生们初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四、讲解讲解:我会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并掌握。
五、实践应用:我会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巩固他们的知识。
活动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引导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这是巩固他们知识的重要环节。
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关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我是这样考虑的:孩子们天生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验,他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物体的沉浮现象,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教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3. 浮力的大小4. 沉与浮二、重点、难点: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2. 理解沉浮条件3. 利用沉浮条件解释潜艇、气球等原理三、知识点分析:(一)浮力的大小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常常运用“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研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控制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我们用同一个物体浸入同一种液体中,那么我们就可以研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了。
通过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实验探究,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小桶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步骤:先测出小桶在空气中的重力G1,再测量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2。
将溢水杯的水正好接到刚好要溢出的位置,然后将小桶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处;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入水中,同时它排开的水通过溢水口进入小桶,这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个时候盛水的小桶的重力G4,G2-G3=G4-G1,小石块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由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二)沉浮条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物体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共有4种状态:(1)下沉,F浮<G物(2)悬浮在液体内部的任一位置, F浮=G物(V排=V物)(3)上浮,F浮>G物(4)物体漂浮在液面上,F浮=G物(V排<V物)物体在下沉或上浮的过程中,所受的力不平衡;悬浮和漂浮时,物体才受平衡力。
悬浮时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而漂浮是物体上浮的最后结果,此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一部分浸入液体,一部分露出液面。
1.在流体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制作“鸟翼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加深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器材
硬纸、吸管、两张活页纸、硬币一枚、纸条、多媒体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1节在流体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各种现象.2.通过实验,体会并能够解释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3.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由于流体压强差异而产生的自然奥秘,引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意识和协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教学过程知识点一鸟儿是怎样翱翔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4-55,完成以下问题:1891年,奥托·李林达尔模仿仙鹤的翅膀形状,设计和制造了实用的滑翔机,实现了飞行的梦想.【合作探究】实验鸟翼的升力1.实验目的:实验探究鸟翼的升力.2.实验原理:模型法.3.实验器材:硬纸、吸管、胶带、电吹风机、铁丝.4.设计并进行实验a.用硬纸做一个鸟翼模型(如下图所示),在其中插一根吸管,穿过吸管将模型套在竖直的铁丝上.鸟翼的横截面b.如下图所示,用吹风机对着模型吹风,观察气流对鸟翼模型有什么作用.5.整理实验器材.6.实验结论:水平的气流,能使鸟翼获得向上的升力.7.思考:什么是升力?答:在空气中,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其合力可以使物体上升.这个力就是升力.知识点二伯努利的发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56,完成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3.飞机机翼模仿鸟翼的形状,使得机翼上下受到空气的压力不同,便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升力.【合作探究】1.什么是流体?答: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2.什么是流体的压强?答: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演示一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如图所示,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拢.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吹气使两乒乓球中间空气流速加快,中间的大气压强变小,而外侧的大气压强不变,则两乒乓球外侧大气压强大于中间大气压强,气压差使两个小球靠拢.(2)如图所示,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相向中间靠近.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纸外侧受气体压强不变,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内侧空气流速变大,气体压强变小,内外侧的压强差使两张纸向中间靠拢.2.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如图所示,用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拢.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小船间水流速度变大,两只小船中间的水的压强变小,而外侧水流的压强不变,水流的压强差使两只小船向中间靠拢.(2)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吹气,我们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我们向管中吹气,切口处的气流速度变大,竖直管口上方压强变小,而瓶内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不变,因此水面的大气压就会把水往竖直管里面压,水由竖直管到达切口后,会被水平的气流吹散带走,产生水雾.实验归纳: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我们可以归纳出流体压强和流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答: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延伸总结:现在我们来总结鸟儿是如何在空中翱翔的?答:鸟在空中翱翔,空气沿着鸟翼流过,由于鸟翼上凸下凹的特殊造型,使鸟翼上方(凸面)的空气流速比鸟翼下方(凹面)的空气流速大一些,于是鸟翼上方的空气压强小于下方的空气压强,这个压强差就使鸟翼获得了升力;当升力跟鸟所受的重力相平衡时,鸟便能翱翔在蓝天了.演示二飞机升空的原理飞机机翼的侧面形状沉重的飞机不是像鸟一样扇动翅膀飞行的,它的“翅膀”不能扇动,是什么原因使得飞机飞起来的呢?答:观察上图可知,机翼的上方呈弧形,当气流从机翼经过时,上方的流速比下方大,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机翼上方的空气压强比下方小,于是就产生了使机翼上升的力,这就是升力.【教师点拨】1.流体流速变大的几种情况:(1)外力导致流体流速变大,如用力吹气.(2)高速运动的物体带动流体流速变快,如列车周围的气体流速变快.(3)同一流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较大的路程时流速大.(4)同一流体经不同的横截面时,流过横截面小的位置流速大,如河道狭窄处水的流速大.2.生活中常见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包括:(1)窗外的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风从窗外吹过,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力差,便飘向窗外.(2)火车站台上设有不能靠近黄色警戒线,如图所示.火车运行时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防止发生安全事故.(3)踢足球时的“香蕉球”,打乒乓球时的“弧旋球”,如图所示.乒乓球或足球旋转时,在球的转动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同的一侧,空气相对于球的流速小;在球的另一侧,球的转动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反,空气的相对流速大.于是就产生一个从流速小的地方指向流速大的地方的侧向力,使球的运动轨迹弯曲,形成所谓的弧旋球或香蕉球.(4)汽车开过后,路两侧的树叶向路中间靠拢,如图所示.汽车带动周围的空气快速流动,所以路中间空气压强较小,形成的压强差将路两侧的树叶“吹”向路中间.(5)龙卷风将房屋屋顶卷走.龙卷风刮过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速非常大,屋顶上方的空气压强远小于屋内的空气压强,所以巨大的压力差会将沉重的屋顶吹翻,龙卷风能将房屋屋顶卷走.(6)船只不能近距离并行,如图所示.船只近距离并行的话,两船之间的水流流速大于两船外侧的水流,两船外侧的水流压强大于两船中间的水流压强,故两船会被水“挤”到一起,导致两船发生撞击事故.(7)草原犬鼠的“空调”洞穴,如图所示.草原犬鼠的洞穴是两头开口的一条隧道,犬鼠会把其中的一个洞口两旁用土垒高.当草原上有风吹过时,风经过像小山丘一样的较高的洞口时,空气流经的路程较长,速度较快,洞口上方的空气压强和没有垒土的洞口上方的空气压强相比更小,所以两个洞口之间会有压强差,洞内的空气就会在这个压强差的作用下流动起来,跟安装了空调一样.【跟进训练】1.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飘,说明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2.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近火车的地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大,强大的气流会将人推向列车.课堂小结在流体中运动⎩⎪⎨⎪⎧ 鸟儿是怎样翱翔的→利用鸟翼下、上表面的压力差,即升力伯努利原理内容: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应用举例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二节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教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的第二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让学生理解浮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浮力产生原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物体、水、测量工具等)、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PPT课件展示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浮力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的力是什么?2. 浮力概念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产生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 浮力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gV排,其中ρ液体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5.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产生和变化。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浮力知识。
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0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5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学案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理解流速与压强的关系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
3、熟悉计算浮力的方法。
4、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5、了解浮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教学难点:学会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知识网络前15min,让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整理本章知识点,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环节通过分成四组,分别进行本章四节知识点的总结,这样知识点更清楚明了,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知识整理完毕后,进行相应练习二、练习1.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例1. 高铁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
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
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解析:列车驶过时,周围空气流速大,从而压强小,但安全线以外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小,从而会使乘客被“吸”走。
答案:A2.液面变化问题例2 轮船总是漂浮在水面上,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向大海,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变大、变小、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变大、变小、不变);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变小、不变);轮船是下沉些还是上浮些?解析:轮船从河里驶向海里,受到的重力不变,因为轮船漂浮,所以轮船受到河水和海水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即受到的浮力不变;由F浮=ρ液gV排,且ρ河水<ρ海水,可知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河水的体积;则轮船是上浮些.故答案为:不变;不变;变小;上浮.3.漂浮体问题例3有一木块竖直地浮在水面上,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若把露出的体积切掉,则( )。
A.木块将全部浸没在水中B.木块剩余部分4/5浸没水中C.木块剩余部分1/5浸没水中D.木块下沉入水底解析:木块漂浮,所以F浮=G则ρ木gV木=ρ水g(1-1/5)V木,则ρ木=4/5ρ水;若将上面部分切去,则由于木块的密度不变,仍漂浮,根据ρ木gV木′=ρ水gV 排′得,V排′=4/5V木′,即木块剩余部分4/5浸没在水中.故选B4.浮力综合问题例4 体积为120cm3的一块固体,重为1.8N,放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中将会?当固体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有多大?(g=10N/kg)解析:固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排开盐水的体积:V排=120cm³=0.00012m³所受的浮力:F浮=ρ盐水gV排=1.1×10³kg/m³×10N/kg×0.00012m³=1.32N因为浮力,支持力和重力三力平衡F 支=G−F浮=1.8N−1.32N =0.48N。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一、复习目标1. 在流体中运动2. 认识浮力二. 重点、难点:1.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 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4.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三. 知识点分析:鸟儿能在天空中翱翔,依据鸟的原理而设计的滑翔机大家听说过吗?你知道第一个设计滑翔机的人是谁吗?在1891年,德国的奥托·李林达尔模仿仙鹤的翅膀形状,设计和制造了第一架滑翔机,实现了飞行的梦想,鸟翼向上运动,肯定是有一个力作用在它上面了,而这个力呢,由于它有提升物体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升力”。
这个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早在1738年,伯努利就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不仅解开了鸟儿在天空翱翔的奥秘,也成了人类打开空中旅行大门的钥匙。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 流体:液体和气体有很强的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探究:作如下几个实验,(1)把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会看到纸条飘起来。
说明纸条上方的压强比下方小;纸条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却小。
(2)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以跳起来。
(3)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两张纸将靠在一起。
以上几个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得到结论:(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个规律叫伯努利原理。
伯努利原理对流动的气体和液体都适用。
(2)应用:如飞机的升力、鸟的升力、在海洋中,企鹅、海豚、鳐鱼、深水飞机。
(二)飞机的升力原理(1)笨重的飞机能够升空,与机翼的形状有关系。
根据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了使飞机受到向上的升力,人们把机翼做成类似飞翔的鸟的翅膀形状;向上凸起。
当气流迎面吹来时,由于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要经过的路程大于机翼下方气流经过的路程,因此下方气流速度小,压强大;上方气流速度大,压强小。
机翼的上下表面受到了不平衡的力的作用,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形成向上的压力差,因此受到的合力是向上的,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年级物理下册第⼗章流体的⼒现象学案教科版第⼗章流体的⼒现象(⼀)知识要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体统称流体。
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的地⽅压强⼩,流体在流速⼩的地⽅压强⼤。
3、飞机升⼒产⽣的原因:空⽓对飞机机翼上下表⾯产⽣压⼒差。
4、飞机升⼒产⽣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不对称(上凸),使上⽅空⽓流速⼤,压强⼩,下⽅空⽓流速⼩,压强⼤,因此在机翼上下表⾯形成了压强差,从⽽形成压⼒差,这样就形成了升⼒。
⼆、浮⼒:1、浮⼒的定义:浸在液体(⽓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叫浮⼒。
2、浮⼒⽅向:竖直向上。
3、施⼒物体:所浸⼊的流体(液体或⽓体)。
(注意:当问题受到浮⼒时,他同时对流体也有⽅向相反、⼤⼩相等的相互作⽤⼒)4、产⽣原因(实质):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不等:向上的压⼒⼤于向下的压⼒,存在着压⼒差,这个压⼒差就是浮⼒。
浮⼒的实质就是流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差。
即:F浮 = F向上- F向下(注意:这也是确定浮⼒⼤⼩的⼀种⽅法。
但这种⽅法⼀般只适⽤于具有规则⼏何外形的物体)5、浮⼒⼤⼩的测定:常⽤称重法,即:(1)⽤测⼒计测出物体在空⽓中的重G物;(2)将物体浸⼊液体中,读出测⼒计的读数G视;(3)计算出浮⼒的⼤⼩:F浮 = G物- G视( 此法称之为称重法或实验法,也是确定浮⼒⼤⼩的⼀种⽅法。
但这种⽅法⼀般只适⽤于物体密度不⼩于液体密度这类情况。
若物体密度⼩于液体密度时,则应⽤配重法:(1)在物体下端再悬吊⼀密度对于液体密度的物体,并挂在测⼒计下边(要求所吊配重物能使⼆物体能全部浸⼊液体中);(2)先将配重物浸⼊液体中(只浸没配重物),读出测⼒计读数F1 ;(3)再将被测物也浸⼊液体中,读出测⼒计读数F2 ;(4)计算出被测物所受浮⼒的⼤⼩:F浮 = F1 - F2 。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1、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F 浮>G 物,则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平衡时F 浮 = G 物);F 浮<G 物,则物体下沉,最后静⽌在液体底部;(沉底:平衡时F 浮 + F ⽀ = G 物);F 浮 =G 物,则物体悬浮(即:可以⾃由停留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和重⼒。
《浮力》复习教案一、复习目的:再现强化巩固基础知识二、复习知识点:1、理解浮力、2、浮力计算、3、物体的浮沉条件、4、浮力应用、5、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三、复习重难点:重点:浮力的计算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探究过程四、情感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复习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五、复习活动过程;一)、引入:通过抽问学生?2、演示实验(不同物体在水中受浮力的情况)二)复习过程:浮力: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①理解浮力②浮力的计算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1、知识结构③物体的浮沉④浮力知识的应用⑤阿基米德原理探究过程2、浮力的计算:1)称量法:F浮=G物—F示2)原理法:F浮=G排液推导公式:F浮=M排液gF浮=ρ液g V排液3)平衡法:F浮=G物(悬浮、漂浮)1)上浮:F浮﹥G物ρ液﹥ρ物3、物体的浮沉条件:2)悬浮:F浮=G物ρ液=ρ物V物=V排液3)下沉:F浮﹤G物ρ液﹤ρ物V物=V排液4)漂浮:F浮=G物ρ液﹥ρ物V物﹥V排液4、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中,实验过如下图所示,①实验的合理顺序图是。
②图弹簧秤示数之差表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
其值为N。
③图弹簧秤示数之差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其值为N。
④分析②与③两次的差值,可发现。
⑤从以上分析可得到阿基米德原理的结论:(用文字表达)。
关系式(字母符号)1)密度计:漂浮时:F浮=G计密度计的刻度“上小下大”5、浮力的应用: 2)轮船:利用“空心”的办法。
浮在水面时:F浮=G货物+G船3)潜水艇:通过改变“重力”实现浮沉浮力复习学案课堂练习一、 基础知识填空1、浮力的方向 施力物体2、计算公式;称量法 原理法 ,推导公式 、 。
3、浮沉条件 (浮力与重力关系):上浮 (填字母符号关系式)悬浮 下沉: 漂浮 。
二、 基础选择练习:4、如右图所示,重5N 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称时为3N ,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 A .2N B .3N C .5N D .8N5、把密度为0.6×103kg/m 3、重为12 N 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另为( ) A 、漂浮,F 浮﹥12N B 、漂浮,F 浮=12N C 、沉底,F 浮﹤12N D 、沉底,F 浮=12N6、如右图,甲、乙 两物体,甲漂浮在水面,乙沉在水底,甲的体积比乙小,则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甲的质量比乙大B 、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C 、甲的密度比乙大D 、乙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三、基础计算练习:7、某物体漂浮时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求物体的密度?(ρ水=1×103kg/m 3,)8、如图11所示,体积为V=200cm 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 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g=10N/kg ,ρ水1.0×103kg/m 3,绳子重力不计)。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制作“鸟翼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了解历史,加深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知道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今天,我们先请两位同学来进行一项比赛:“漏斗吹球”比赛。
(比赛规则:用手掌托着乒乓球,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
看到了什么现象?)教师提问: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呢?教师讲述: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教学活动一、鸟儿是怎样翱翔的提问:鸟儿能在天空中翱翔,依据鸟的原理而设计的滑翔机大家听说过吗?你知道第一个设计滑翔机的人是谁吗?德国的奥托·李林达尔,是世界上公认的滑翔机之父(链接到李林达尔),设计和制造了实用的滑翔机(见教材P65图10-1-1),实现了飞行的梦想。
阅读教材P54,实验探究:鸟翼的升力。
鸟类的翅膀形状各异,飞行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鸟翼横截面的连线是弯曲的,如图10-1-2所示。
设计实验:(1)如图10-1-3,用硬纸做一个鸟翼模型,在其中插一根吸管,穿过吸管将模型套在竖直的铁丝上。
(2)用吹风机对着模型吹风,观察气流对鸟翼模型有什么作用。
实验结论:水平的气流,能使鸟翼获得向上的升力。
什么是升力?就是向上的力,使鸟翼上升的力。
一般都是说在空气中,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其合力可以使物体上升。
这个力就是升力。
二、伯努利的发现这个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早在1738 年,伯努利就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不仅解开了鸟儿在天空翱翔的奥秘,也成了人类打开空中旅行大门的钥匙(链接到伯努利)。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会根据题意选择适合的方法计算浮力3、掌握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实行准确计算浮力的指导,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用准确方法计算浮力所获得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选择适当方法计算浮力,尤其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力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密度、压强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媒体平台: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实验情境导入:(微课)二、自主学习:1.知识点回顾让学生分别说出所学到的求浮力的计算方法。
2.知识树:(要求:读记1分钟)三,快速练习(6分钟)分别对四种方法实行分析和练习:(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典型例题:如图1所示,物体A浸没在水中的其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20N,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50N,那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牛,方向是。
(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关键)教师点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压力差法常常适合于已知压力、压强时力的情景。
(2)称重法:F浮=G—F典型例题:如图2所示,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关键)点拨:称重法适用于两次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 m排g = ρ液gV排典型例题:如图3甲所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如图3乙所示,石块排开的水重 N,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石块排开的水重。
(要求:简单写出解题过程)(学生板演并说出解题关键,师生共同点评)点拨:阿基米德原理适合已知排开液体体积、质量或者全部浸没时给出物体体积的情景,同时阿基米德原理还适合于气体。
(4)平衡力法:物体漂浮时F浮= G物(要求:简单写出解题过程)典型例题:如图4所示,重0.5N的木块和鸡蛋在盐水中静止不动。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一、复习目标1. 在流体中运动2. 认识浮力二. 重点、难点:1.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 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4.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三. 知识点分析:鸟儿能在天空中翱翔,依据鸟的原理而设计的滑翔机大家听说过吗?你知道第一个设计滑翔机的人是谁吗?在1891年,德国的奥托·李林达尔模仿仙鹤的翅膀形状,设计和制造了第一架滑翔机,实现了飞行的梦想,鸟翼向上运动,肯定是有一个力作用在它上面了,而这个力呢,由于它有提升物体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升力”。
这个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早在1738年,伯努利就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不仅解开了鸟儿在天空翱翔的奥秘,也成了人类打开空中旅行大门的钥匙。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 流体:液体和气体有很强的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探究:作如下几个实验,(1)把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会看到纸条飘起来。
说明纸条上方的压强比下方小;纸条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却小。
(2)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以跳起来。
(3)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两张纸将靠在一起。
以上几个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得到结论:(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个规律叫伯努利原理。
伯努利原理对流动的气体和液体都适用。
(2)应用:如飞机的升力、鸟的升力、在海洋中,企鹅、海豚、鳐鱼、深水飞机。
(二)飞机的升力原理(1)笨重的飞机能够升空,与机翼的形状有关系。
根据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了使飞机受到向上的升力,人们把机翼做成类似飞翔的鸟的翅膀形状;向上凸起。
当气流迎面吹来时,由于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要经过的路程大于机翼下方气流经过的路程,因此下方气流速度小,压强大;上方气流速度大,压强小。
机翼的上下表面受到了不平衡的力的作用,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形成向上的压力差,因此受到的合力是向上的,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2)再来说一下直升机:直升机与一般飞机不同,它是一种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能垂直起落、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它主要由旋翼、尾桨、动力装置、等部分组成。
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靠传动系统传给旋翼和尾桨,旋翼是产生升力的部件,旋翼旋转时,将空气往下推(这好比:电风扇叶片将空气往前送、轮船的螺旋桨转动时将水往后推一样),对空气产生一个向下的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被往下推的空气反过来对旋翼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升力,当升力的大小等于直升飞机的重力时,直升飞机就可以匀速向上飞行;当升力的大小超过直升飞机的重力时,直升飞机便可以向上作加速运动。
(三)什么是浮力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注意:(1)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特别注意在液体中上浮、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 浮力的测量: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重力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液体中示数G’,弹簧测力计二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 G G=-'浮(四)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浮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上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不同而存在压力差所致。
【典型例题】例1. 在火车站和地铁的站台上,通常有一条白色的直线(安全线),列车进站时,乘务员总是要求乘客们站在划定的安全线之外,为什么?解析:列车进站时,行驶的列车会使附近的空气流动,在划定的安全线内会形成压强差,处在安全线内的人极易导致安全事故。
解答:列车靠站台前,行驶的列车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流动的空气压强变小,与列车附近的空气形成指向列车的压强差,候车的乘客如果站在安全线内,这一压强差就有可能将人推向行驶的列车,导致安全事故。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伯努利原理。
例2. 下列物体在运动中,能用伯努利原理解释的是()(1)氢气球升上天空(2)蜜蜂在空中飞舞(3)老鹰在空中飞翔(4)飞机在空中航行(5)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航行A. (1)(3)(4)B.(2)(3)(4)C. (3)(4)D. (4)(5)解析:题中列举的几个运动的物体中,氢气球形状为球形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相同,没有压强差,它的升空与伯努利原理无关;蜜蜂在空中飞舞,它的翅膀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用力拍打空气,根据力的相互作用性,空气向上推翅膀,它的飞舞也与伯努利原理无关;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动,没有流体物质的存在,所以飞船在太空中根本不存在流体压强,飞机两翼与鹰的翅膀有相同类型的仿生结构,它们在空中运动时会使空气的流速不同而受到流体的压强不同,可用伯努利原理解释。
正确答案:选C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伯努利原理,是重点内容。
例3. 飓风吹过房屋时往往将屋顶掀开而毁坏房屋,这是为什么?解析:飓风吹过房屋将屋顶掀开,从力的效果分析屋顶上瓦片一定受到了向上的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来自于房屋内外流体的压强差。
解答: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刮大风时,关闭的房屋屋顶内外空气压强不同,房内空气对房顶下表面的压强是静止的大气压强,大风沿房顶的高速气流绕过屋顶时,流体形成的压强小于房内大气压强,结果在房屋的屋顶内外形成压强差,方向自内向外,对房顶产生向上的掀力将房顶或房顶上的瓦片掀开,毁坏房屋。
例4. 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子,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处不断趋向浅水的过程中脚会觉得越来越痛,这是因为()A. 人的重力越来越大B. 水底的支持力越来越大C. 人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D. 人所受的重力、浮力、支持力的合力越来越大解析: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脚痛的感受来源于河底石头对脚的力的作用,人体处在水中,受到有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水底石头的支持力,人体从深水里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人体水的浮力和水底支持力的合力与人体的重力平衡,人体的重力不变,人体所受水的浮力减小,则脚所受的水底支持力会随之增大,故选B正确。
正确答案:选B解答浮力问题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有助于弄清处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重力、浮力和第三个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从平衡关系中可以找到对应的数量关系和量与量之间变化关系。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浮力的认识。
例5. 金鱼缸中,从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所受的浮力将()A. 保持不变B. 逐渐增大C. 逐渐变小D. 无法判断解析:从图片中观察,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所处的位置逐渐变浅,气泡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因此,气泡的体积会不断变大。
根据浮力的相关因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可以断定,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浮力将随之逐渐增大。
正确答案:选B题中气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是从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如何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读取有用的信息,需要结合题意多比较,多分析,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例6.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在海滨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的浮力B. 在空中漂浮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C. 将一石块扔到水中,在其下沉过程中不受浮力D. 在水中升起的木块受到浮力解析:只要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里,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水中下落的石块,也会受到水向上的浮力。
它之所以下沉是因为重力大于浮力,所以C选项错。
正确答案:选C。
例7. 运动型轿车和跑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扰流板),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这主要是让车在高速行驶时,车轮能较好的抓住地面,试解释其中的奥秘。
解析:跑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要使车轮较好的抓住地面,需要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如果增大跑车行驶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力,就可以增大摩擦力,便有利于行车的安全。
解答: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弧形凸起,所以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偏导器上方空气的速度缓慢,压强较大,而流过下方的空气流动较快,压强较小,这样,偏导器上下方压强产生的压力差形成一个向下的力,从而增加跑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力,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达到提高车轮的着地性能的目的。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填空题: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是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不同,因此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不同,使上、下表面所受不等,的差就是浮力,且浮力的方向总是的。
2. 弹簧秤下挂一个体积为200厘米3的金属球(金属的密度是8×103千克/米3),弹簧秤的示数为。
将球的一半浸入水中,球受到浮力牛,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牛。
若将球放入水银中,当球静止时所受浮力为牛。
3. 有一个实心物体,为了测量构成它的物质的密度,将它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为19.6牛,将它没入水中称,弹簧秤的示数为14.7牛,此物体的体积是米3,质量是千克,由此可知其密度是。
4. 深水飞机不断在海洋中前进的过程中能实现下潜,深水飞机的两翼的结构特点为,在两翼上端的流体压强比下端的流体的压强。
(填“大”或“小”)5. 弹簧秤下挂着铁块,将铁块慢慢浸入水中,发现在铁块由接触水面至浸没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变小,由此可得铁块所受的浮力逐渐。
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有关。
二. 选择题:(有几个答案就选几个)1. 密度为0.6克/厘米3的实心木块分别投入水中和酒精中,则木块在水中所处的状态为(),在酒精中所处的状态为(),木块在水中浸入的体积比它在酒精中浸入的体积()A. 下沉B. 上浮C. 漂浮D. 大E. 小2. 在同一个河流中,河道有宽有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河道窄的地方河水流速慢,压强小。
B. 河道窄的地方河水流速快,压强大。
C. 河道窄的地方河水流速快,压强小。
D. 河道窄的地方河水流速慢,压强大。
3. 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其浮力大小变化情况()A. 浮力不断变大,但小于重力B. 浮力不变,但浮力大于重力C. 浮力先不变,后变小,且始终大于重力直至静止时,浮力才等于重力D. 浮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三. 简答题:1. 草原犬鼠是大草原常见的小动物,它挖的洞有两个洞口,一些洞口比较平整,一些洞口由圆锥形土堆围成,这样的结构能改进洞内的通风情况。
为什么?【试题答案】一. 填空题1. 深度;压强;压力;上下表面压力;竖直向上。
2. 15.68N;0.98;14.7;15.68。
3. 0.5×10-3;2;4×103千克/米3。
4. 上凹下凸大5 变大体积二. 选择题1. C;C;E2.D 3 C三. 简答题当风从地面吹过时,有土堆的洞口上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平洞口上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于是在两洞口形成压强差,空气就由平洞口进入洞内,从有土堆的洞口流出,在洞内形成风,这样就改善了洞内的通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