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铃薯储藏害虫及其特征描述
- 格式:pdf
- 大小:107.12 KB
- 文档页数:3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它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马铃薯的几种主要病虫害以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1. 灰斑病:病菌寄生在马铃薯的叶片和茎上形成灰色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凋谢和茎損伤。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前进行病菌消毒,及时清除病叶和病茎,合理使用病害防治药剂。
2.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地下器官,病菌通过污染的种薯传播。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定期消毒种薯,注意轮作和间作,合理施肥和管理土壤湿度。
二、虫害1. 马铃薯蚜虫:寄生在马铃薯的叶片上,吸食植物汁液,严重时会造成叶片黄化、干枯。
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环腺蚜。
2. 斑点叶蝇:危害马铃薯的叶片,导致叶片变黄、枯萎,减轻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捕和灯光陷阱进行虫害监测和控制。
3. 马铃薯蚜虫:嗜食马铃薯的根部,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减少产量。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草地杂草,采取早晚浇水,加强土壤肥力管理。
三、综合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选用抗病虫害的马铃薯品种,能够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 种植健康种薯:对种薯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确保无病害和病菌污染。
3. 农田管理:注意做好农田的施肥和灌溉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养分供应,提高马铃薯的抵抗力。
4.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便于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5. 生物防治:推广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制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合理使用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灰斑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蚜虫、斑点叶蝇和马铃薯蚜虫等。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种植健康种薯、农田管理、病虫害监测、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马铃薯的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马铃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而作为地下作物,马铃薯常常会受到害虫的侵袭,导致产
量大减或甚至不出产。
为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马铃薯地下害虫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地下害虫特点
1、马铃薯象甲:是最具破坏力的马铃薯地下害虫之一,其幼虫和成虫
均能够将马铃薯地下部分吃掉,导致马铃薯产量降低。
2、马铃薯瘤蚜:是一种以吸取植物汁液为主的害虫,一旦大量出现,
会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与发育。
3、马铃薯蛴螬:是马铃薯地下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其蛴螬会在马铃薯
地下的地道中侵入马铃薯体内,导致马铃薯体质孱弱。
二、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1、农药防治:使用杀虫剂地下喷洒,能够有效的杀灭各种地下害虫。
使用前应选用适宜的农药,并遵守使用安全期,注意不可超量施用。
2、物理防治:利用土壤处理、翻耕、堆积覆盖、盖草套袋等技术,能
够有效的防治地下害虫。
3、生物防治:将天敌引入马铃薯地下,将天敌放入土中或埋入土壤中,以控制地下害虫的繁殖。
4、建立清洁田间,加强管理:及时排除杂草,清理病虫害及死枝等,通过加强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地下害虫对马铃薯的侵害。
总之,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来提高防治效果,以保证马铃薯生产的正常进行。
马铃薯常遇到的害虫、防治措施及种植技术来源:/news/17391115.html马铃薯常遇到的害虫、防治措施马铃薯在种植中常常遇虫害侵袭,一般的害虫有斑潜蝇、蚜虫、茶黄螨、地老虎、蝼蛄、蛴螬等,下面对这些害虫的防治介绍一下具体有效措施,希望对种植户有所帮助。
1、斑潜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在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周围少种或不种蚕豆等易感斑潜蝇作物,以降低虫源基数;着重抓好马铃薯发棵期和薯块膨大期的防治工作,成虫、幼虫兼顾,以防成虫为主,选用20%杀单(斑潜净)1500倍液,或1.8%虫螨克乳油2500倍液交替使用,每6-7天一次,连防5-6次能有效控制斑潜蝇的危害。
2、蚜虫:防治方法:可适时早播,避开蚜虫发生高峰期,田间挂银灰色膜避蚜,也可用黄油板粘蚜诱杀,蚜虫发生期用50%灭蚜威乳油,或2.5%功夫乳油各1500倍液等低毒农药防治。
在棚室内可用22%敌敌畏烟剂密闭熏烟防治。
3、茶黄螨:温暖多湿条件利于茶黄螨发生,可选用15%哒螨酮3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5% 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4、地老虎:小地老虎春季为害严重,黄地老虎春秋两季都能危害,可用糖醋酒(6:3:1)加水10倍+90%敌百虫1份调匀后,盛在器皿中放在田间诱杀,或将麸皮、豆饼炒香后加90%敌百虫,用水拌湿作毒饵,撒于田间毒杀,或用3% 拜耳颗粒每亩2-5千克处理土壤。
5、蝼蛄:主要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成虫、若虫取食薯块,会造成严重危害,应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田间挂黑光灯诱杀成虫。
种薯播种时用毒谷、毒饵、药剂处理土壤。
在生长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48%地蛆灵乳油2000倍液或5%劲特胶悬剂灌根防治。
6、蛴螬:蛴螬为杂食性。
可在秋季和早春深耕土地,冻死部分成虫或幼虫,幼虫盛发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拌细土撒于地面或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水150-250克,或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虫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马铃薯主要病害有: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癌肿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青枯病等。
主要虫害有:马铃薯块茎蛾、二十八星瓢虫、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和蝼蛄等)。
其中属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有三种: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癌肿病。
马铃薯主要病害马铃薯环腐病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叶片边缘或全叶黄枯,并向上卷曲,发病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而后逐渐向上发展至全株。
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不同,植株症状也有很大差别,它可引起地上部茎叶萎蔫和枯斑,地下部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叶尖变褐枯干,叶片向内纵卷,病茎部维管束变褐色。
萎蔫型:从现蕾时发生,叶片自下而上萎蔫枯死,叶缘向叶面纵卷,呈失水状萎蔫,茎基部维管束变淡黄或黄褐色,植株提前枯死。
块茎轻度感病,外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势发展,皮色变暗,芽眼发黑枯死,也有表面龟裂,切开后可见维管束呈乳白色或黄褐色的环状部分,轻者用手挤压,流出乳黄色细菌黏液,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用手挤压薯皮与薯心易分离,常伴有腐生菌侵入。
防治方法: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
田间发生病害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马铃薯癌肿病马铃薯地下茎基部、块茎、匍匐茎受害后,形成较大的甚至包围整个茎基部的畸形、粗糙、疏松的肿瘤,酷似花椰菜。
幼薯则整个变成畸形,较大薯块则多在芽眼处形成畸形的癌瘤。
高感品种在腋芽和茎间形成小癌瘤。
癌瘤的数目、大小,因品种的感染性、感病的迟早、侵染点的多少和发病程度而异。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栽培技术较复杂,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
下面我们将介绍马铃薯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种类及症状1.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马铃薯地上部分。
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迅速变黄枯萎,并出现褐色病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也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地下部分。
感病部位呈现水浸状,组织变软,严重时导致地下块茎腐烂,产量显著降低。
3. 马铃薯夜蛾马铃薯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害虫,以幼虫为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被蛀食,严重时叶面呈银灰色若干不规则斑块,造成叶面减小,光合作用减弱,影响产量。
4. 马铃薯蓟马马铃薯蓟马主要危害幼苗和嫩叶,导致叶片卷曲、弯曲和幼叶变形,同时褐化并枯萎。
二、综合防治措施1. 优良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对抗早晚疫病抗病性强的品种有欧冠、乌克兰、宋早一等,对抗害虫能力强的品种有优冠666、青龙708、莲香88等。
2. 合理密植适当控制密植程度,降低马铃薯植株之间的间距,增加群体密度,减少虫害繁殖的空间。
3.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对耕地进行土壤消毒,能有效杀灭土传病害,减少土壤病菌的侵染。
4. 农业防治技术采用合理的农业防治技术,如轮作休耕、中耕深松、断茎制薯、间作套种等,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
5. 轮作种植适时进行轮作种植,避免连作,减少病害的积累,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
6. 农药防治根据病虫情况适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对特定病虫有效的农药,并注意使用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7.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天敌复合剂和微生物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8. 病害监测定期对马铃薯病害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希望对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有所帮助。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一、马铃薯晚疫病1、发生特点:晚疫病是全世界马铃薯产区的毁灭性病害,1845年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2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
晚疫病病菌喜日暖夜凉的湿润气候,在感病品种种植区域,马铃薯生育期开花阶段,若出现持续48小时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在95%以上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至13℃,叶片上有水滴并持续11至14个小时,则马铃薯病菌即可侵染发病,中心病株出现后两周左右就可蔓延全田或引起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早晚及轻重与海拔高度、栽种品种、危险生育期现蕾至开花阶段的降雨多少关系密切,海拔越低,始病期、流行期越早。
栽种感病品种的地块始病时间、流行时间比普通品种提前10天左右。
中心病株出现时间一般在现蕾末期至开花初期,流行时间一般在盛花阶段。
2、防治技术:(1)加强病情监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速度很快,始病后若条件适宜最快不到半月就可造成全田枯死,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一定要掌握在发病初期或中心病株出现阶段。
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始病时间存在差异,老百姓难以掌握准确的防治时间,植保部门要把田间病情监测工作纳入科学开展防治的重要环节,加大田间病情监测力度,及时发布防治信息指导群众开展防治。
(2)选栽抗病或耐病性强的脱毒品种因地制宜地选栽在当地较抗晚疫病的脱毒马铃薯品种,进行合理布局。
在我县,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表现较好,产量较高的品种有昭绿23号、昭绿4号、鄂薯5号、会-2、威芋4号、津薯8号等。
(3)农业防治①合理轮作;②选用健康种薯;③搞好切刀消毒;④适期播种;⑤及时处理中心病株。
(4)药剂防治A、种薯处理播种前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50g,加水2-3kg,均匀喷洒在150kg种薯块上,或用相同剂量药剂,加细土或细灰2-3kg混合均匀后拌在150kg种薯块上,拌种后的薯块用麻袋或塑料布覆盖12-24h后播种。
或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浸种10-15分钟后播种。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它不仅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重要的蔬菜来源。
然而,在种植过程中,马铃薯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对其产量和品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马铃薯种植者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马铃薯常见病虫害1、晚疫病:这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可导致马铃薯叶片和块茎的坏死。
感染后,叶片会出现黄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
病斑通常在叶尖或叶缘开始,并可蔓延至整个叶片。
块茎感染后,会出现褐色病斑,并逐渐腐烂。
这种病害的发生与湿度和温度密切相关,高湿度和低温环境容易导致该病害的发生。
2、环腐病: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可导致马铃薯茎和叶片的枯黄。
感染后,叶片会变黄并逐渐枯萎,但不会脱落。
块茎感染后,会出现棕色斑点,随后整个块茎会腐烂。
这种病害可以通过土壤传播,也可以通过病株和病薯传播。
3、病毒病: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可导致马铃薯叶片的畸形和块茎的硬化。
感染后,叶片会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纹,块茎则会变得坚硬并失去食用价值。
这种病害可以通过蚜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病株和病薯传播。
4、虫害:马铃薯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地老虎、蛴螬等。
这些害虫会吸取马铃薯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同时,这些害虫还会传播病毒和细菌,加重病害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选择相应的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2、种子消毒: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浸种。
3、合理轮作:尽量避免连作种植,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
同时,应选择无病原菌的土壤进行种植。
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残体,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同时,应合理施肥和浇水,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5、化学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选择相应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食用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造成产量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需要了解其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1. 马铃薯晚疫病:这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疫霉菌引起。
病害初期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而深绿的斑点,逐渐蔓延并形成灰黄色带纹的斑块,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制度、病害监测和合理使用药剂等。
3. 马铃薯黑腐病:这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马铃薯的地下茎。
病害初期,感染部位出现浅褐色斑点,随着病程的发展,斑点变为黑色,逐渐蔓延并导致地下茎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种薯、增强栽培管理、定期清除病残茬等。
二、虫害1. 马铃薯蚜虫:这是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为马铃薯的叶蚜和毛蚜。
蚜虫主要吸食马铃薯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畸形等现象,并会传播病毒病。
防治措施包括早期发现并采取控虫措施,增加天敌的数量,定期清除病虫害发源地等。
2. 马铃薯象甲:这是一种地下害虫,主要以马铃薯的地下茎和地下部分为食。
害虫钻入地下部分,导致马铃薯腐烂、凹陷等现象。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清除病残茬、增加天敌、土壤处理等。
3. 马铃薯斜纹夜蛾:这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害虫,主要以马铃薯的叶片为食。
害虫的幼虫会在叶片上留下不规则的蛀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大面积落叶。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黄板诱捕、增加天敌、药剂处理等。
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抗虫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视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合理施肥和灌溉,加强农田的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湿度平衡。
4. 定期清除病虫害发源地,减少虫害传播和病菌繁殖的机会。
5. 增加天敌的数量,通过释放天敌或采取其他方式吸引天敌来控制害虫。
6. 合理使用农药,按照使用说明和技术要求进行农药处理,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马铃薯的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和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然而,马铃薯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危害,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全面歉收。
因此,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常见的马铃薯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一、病害防治(一)晚疫病防治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露天栽培的马铃薯植株受到感染。
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选择品种:选用含有抗晚疫病基因的马铃薯品种。
2.营养管理:尽量不造成马铃薯的休眠刺激和根系受伤,并适度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3.药剂防治:铜制剂、三唑酮等药剂可以防治晚疫病,但芳香胺类药剂因副作用大,不宜常用。
4.生物防治:如利用桔黄假单胞菌、麦隆木屑霉等菌类制剂防治晚疫病。
炭疽病是马铃薯肉质部位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会导致马铃薯质量降低,与此同时还会引起烂果和腐根等二次菌斑的发生。
防治措施如下:1.农田制地:在清除旧茬、翻耕、平整土壤的基础上,开沟排水,保证农田排水良好。
2.选用健壮苗期健康、种子光滑、无气生根的马铃薯种薯。
3.药剂防治:采用一定剂量的多菌灵、甲霜灵、环沙星等药剂。
黑腐病是马铃薯储藏病之一,发病后会产生秸秆腐烂、块茎变软和菌核形成等多种症状。
防治措施如下:1.清除病株和埋掉或集中处理病害部位。
2.较好的通风环境:采用较好的通风环境、温度保持在6-10℃、相对湿度65%-75%等条件进行存放。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以用金果霉素、噻菌灵等药剂进行稻壳湿法处理。
(一)马铃薯蛴螬防治马铃薯蛴螬是马铃薯上的常见害虫,轻度危害可引起马铃薯生长迟钝和产量降低,重度危害则可能导致几乎全面的秧苗和成苗被毁。
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生态措施:采用土地裸露无遮盖、转粘土栽培、合理轮作、间套作物旋作等综合措施。
2.灭虫剂防治:按照虫害季节及时施用有毒性低、激素功能好、非选别性杀虫剂。
3.生物防治:可利用秦岭透明翅蜂、蚜茧蜂等天敌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