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五台机组运行供水安全措施.doc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保障供水运行良好的措施首先,在供水设施建设方面,应当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城市供水网络,提高供水设施的覆盖范围和供水能力。
通过新建供水管网、扩大水源保护区、建设新的供水工程等措施,提高城市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缓解水源短缺问题,确保供水不中断。
此外,还应当加大对老旧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维护力度,及时更新更换老化的供水设备,提高供水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在供水管理方面,应当加强供水公司的管理体制建设,健全供水管理制度,提高供水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的巡查、检修和维护机制,加强供水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加强供水设施的资产管理,定期进行供水设施的资产评估和维修计划,及时补充和更新设施,提高供水设施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此外,还应加强对供水公司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确保供水公司的运行稳定和供水质量。
再次,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应当加强对供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供水源地保护机制,加强对供水源地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污染源的侵害。
加强供水水质监测,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要求。
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管理和维护,防止污染物进入供水管网,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加强对供水设施的安全检查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做好供水设施的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提高供水抗灾能力。
最后,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通过加强水资源调度和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动。
推进水资源的跨界合作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加强对非法取水的监管,防止无序抽水对供水运行造成影响。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维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总之,保障供水运行良好需要综合采取建设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和合理利用等措施。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够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供水保障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的安全饮水,保障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安全供水保障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定期对水源、输水管道、水处理设备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立健全的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提高设施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其次,我们将完善供水系统的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供水中断、水质问题等突发情况,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居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另外,我们将加强对供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供水水质的监测和检测,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对于水质异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居民的饮水安全。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供水设施的更新和改造。
根据供水设施的老化情况和技术水平,逐步进行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提高供水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供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供水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加强对供水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质监测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供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总之,安全供水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强供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更新改造供水设施,加强对供水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城市居民的安全饮水。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供水服务。
供水安全保障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保障供水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
以下是几项重要的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监测供水系统的水质和水量。
每一个供水点都应该设置水质监测设备,并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
同时,需要建立供水数据记录系统,对供水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供水量异常情况。
2. 加强源头管理:供水的源头应该建立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例如,禁止在水源地周围乱倒垃圾,加强水库的防护措施,确保水库水质的安全。
同时,应定期对水源地进行巡查,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复工作。
3. 强化供水设施维护:供水管道、水泵等设施是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对老旧设施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漏水或其他安全问题。
同时,在供水设施周围需要设置安全防护措施,避免非法入侵和破坏。
4. 加强应急预案:供水系统应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以保障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应急预案需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做到应对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
5. 加强人员培训:供水系统的安全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管理。
应该加强对供水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有效地应对日常工作和突发情况。
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意
识教育,提高员工对供水安全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供水安全的保障需要从源头管理、强化设施维护、加强监测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
只有全面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供水安全。
供水质量保证措施供水质量是安全、清洁、健康的生活必需品,保障供水质量意义重大。
以下介绍了供水质量保证措施的一些主要方面。
首先,水源保护是保障供水质量的重要环节。
各地政府和水务部门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建立并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制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人为活动对水源的破坏。
此外,投资建设地下水库、调水工程和引江入河等项目,保证供水源的稳定和水质的安全。
其次,水处理是提高供水质量的关键环节。
各地水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水处理工艺和设施,运用科学的水处理技术对供水进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絮凝、混凝、过滤、消毒等,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提高水质。
第三,管网改造和管线维护是保障供水质量的关键环节。
供水管网作为水的运输通道,需要经常进行检修和维护,防止老化和漏水现象。
各地政府和水务部门应制定管网改造计划,逐步替换老化管线,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提高管网的耐腐蚀性和密封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网维护,及时检修漏水点,确保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行,避免二次污染。
第四,水质监测和评估是保障供水质量的重要手段。
水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对供水源、水处理工艺和供水管网等环节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
同时,要加强对水质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和污染源,采取措施阻止污染扩散,保证供水质量的稳定。
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和水务企业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公众对供水质量的知识和意识。
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宣传供水质量保障措施和工作进展,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保护水资源。
最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也是保障供水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国家和地方应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水质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对供水质量保障的有效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保障供水质量的措施包括水源保护、水处理、管网改造和维护、水质监测和评估、公众参与以及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供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供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供水安全保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技术故障或人为破坏等原因,供水系统可能会遭受破坏,给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供水安全,各地供水部门都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供水系统危机,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首先,建立应急指挥机制。
供水部门应建立一支专门的应急指挥队伍,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和应对紧急情况。
这个队伍应该由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组成,能够迅速反应和决策。
其次,建立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
供水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供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防范。
再者,加强物资储备和设施维护。
供水部门需要充分储备紧急物资,如备用水泵、管道和化学药剂等,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要加强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隐患,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开展应急演练和教育培训。
供水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包括供水系统故障、自然灾害和恶意破坏等各种紧急情况的模拟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并及时修正。
同时,对供水系统的操作人员和社会大众进行应急教育和培训,提高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意识。
总之,建立健全的《供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是保障供水系统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安全的重要举措。
各地供水部门应认真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不断提高供水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抗灾能力。
全力保障供水安全措施我们生活离不开水,供水安全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供水安全由政府相关部门和水务企业共同负责。
为了保障广大市民的饮用水安全,水务企业采取了多项措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确保水源的安全水源一旦受到污染,那么所供的饮用水也就有可能被污染。
因此,水务企业必须严格保护和管理水源地的周边环境,防止污染物对水源造成危害。
对于来自重要水源地的供水,企业还需要加强管控,确保水源受到合适的保护。
加强水厂管理水厂是对自来水进行处理的地方,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水务企业需要加强水厂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水厂还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供应的自来水达到国家标准,并定期对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估。
采取适当的水质处理方法水处理技术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环节。
水务企业可以根据水源水质的特点,选用适当的物理、生物和化学处理方法,来改善水质。
例如,目前广泛采用的净水方法包括绿色植物净水法、生物滤池法、反渗透技术和臭氧氧化技术等。
定期对自来水进行检测对于自来水,水务企业还需要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和监测。
这些检测项目包括水质指标、重金属、农药、药物残留物、有机物质等。
检测出安全隐患后,水务企业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通报,确保消费者及时了解水质情况。
加强消防水源的管理消防水源对于保障公共安全也至关重要。
水务企业应当密切配合政府消防部门,开展消防水源的管理和建设。
水务企业还要积极推广利用非饮用水(如雨水、地下水、再生水)来满足消防用水需求,这样还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各项措施被有效采取,才能让城市供水得以顺利地进行。
只有继续全力保障供水安全,我们才能实现美好的生活。
供水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供水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供水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保障供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供水安全生产,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水源、水厂、管网、水箱等供水设备,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水、老化、堵塞等问题,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科学管理水质:严格执行水质监测标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
国家卫生安全标准,防止水质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3.做好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快速稳定供水。
4.加强员工培训:加强供水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提
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注重社会监督: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建立供水安全投诉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的供水需求和问题,引导居民共同维护供水安全。
总之,保障供水安全生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设备维护、科学管理水质、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员工培训和注重社会监督,才能真正保障供水安全,让人民生活更加安心。
供水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一、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总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和机械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2‰以内,实现“五无” (无死亡、无重伤、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目标。
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三、企业安全生产体系(1)、安全生产对于施工企业具有极为特殊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为此,企业建立以企业法人为首的各级安全生产决策体系(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企业分管领导为首的各级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经费保证体系;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为主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以工会劳动保护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以党、团组织为主的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并且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在安全生产中的群众监督管理网络。
(2)、企业设置负责施工安全生产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本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专职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的人员中应有机电设备专业人员,对动力、机电、大型设备等统筹管理并负责其安全运行。
(3)、企业在年度计划营业额中确定适当比例的安全生产投入费用;在成本中列专项科目,单独核算,以有效解决安全生产经费来源。
安全生产经费包括以下项目:①安全防护设施、用具用品的购置、更新。
②消防设施、设备的购置、更新。
③安全教育经费。
④安全技术培训。
⑤安全技术改造、更新。
⑥其他专项安全生产活动经费等。
(4)、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特点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对应急器材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可靠性。
(5)、企业为本企业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支付保险金。
亦为现场的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期限自项目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止。
(一)项目安全生产体系(1)、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担任成员:由质安、材料、劳资、动力组成(2)、领导小组职责①领导小组为项目安全生产的最高决策机构;②负责制定布置本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③定期召开本项目安全工作会议,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④定期组织本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工作。
水厂供水工程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安全生产是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一、安全目标:确保安全,杜绝事故。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安全管理机械安全管理电器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各作业班组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一)、安全生产基本规则:以安全生产作为标准化管理重点,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防火规定》、《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各项措施。
(二)、安全生产总体措施:1、建立项目经理领导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对安全实行重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层层管理,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2、对项目全面分析,确定安全关键控制点及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形成点面结合的管理模式。
3、加强对参战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自觉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
4、场内设立的安全警告牌、指示牌等,开展现场安全生产大宣传,造成安全处处受控状态的气氛。
5、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实行安全交底制、严格执行安全上岗证制度、特种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及事故报告制等。
注意工地用电安全,专业电工不定期检查线路、电箱等用电设施。
(三)、施工安全生产具体措施1、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内的保证措施。
2、认真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做到人手一份。
3、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实行谁主管生产谁负责安全的原则,按不同岗位和施工实际,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在每天作业前坚持对工人进行岗前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4、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安全设备、个人防护、安全用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杜绝伤亡。
5、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到管理人员不违章指挥,作业人员不违章操作。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供水安全,预防和应对供水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供水突发事件:1. 供水设施损坏、泄漏、爆管等导致大面积停水事件;2. 供水水源污染、水质恶化事件;3. 供水设施故障、设备老化导致供水压力不足、水质不达标事件;4. 其他影响供水安全的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供水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供水安全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2)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抢修、恢复供水等工作;(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供应等工作;(4)宣传报道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宣传报道、舆情监控等工作;(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后勤保障、人员调配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1. Ⅰ级响应(重大供水突发事件):当发生大面积停水事件或严重污染事件时,启动Ⅰ级响应。
(1)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部署应急工作;(2)现场处置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修、恢复供水等工作;(3)物资保障组全力保障应急物资供应;(4)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信息,做好舆情监控;(5)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2. Ⅱ级响应(较大供水突发事件):当发生局部停水事件或水质恶化事件时,启动Ⅱ级响应。
(1)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全面部署应急工作;(2)现场处置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修、恢复供水等工作;(3)物资保障组做好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供应等工作;(4)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信息,做好舆情监控;(5)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3. Ⅲ级响应(一般供水突发事件):当发生个别供水设施损坏、泄漏事件时,启动Ⅲ级响应。
(1)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全面部署应急工作;(2)现场处置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修、恢复供水等工作;(3)物资保障组做好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供应等工作;(4)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信息,做好舆情监控;(5)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保证五台机组运行供水安全措施
发电有限公司
2018年06月11日
保证五台机组运行供水安全措施
一、深井状况概述:
公司工业补给水水源设计由地下深井水和城市中水组成。
目前厂区外共有62台深井可长期连续作为工业水源,另外厂区内还留有单台出力为80t/h 的3台施工深井,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向5号循环水塔补水。
城市中水因水质原因,暂时不具备作为工业补给水水源的条件。
二、深井出力状况:
2018年4月,热力试验组对现有深井出力进行了测试。
发现23和60号深井已经打空报废,需重新打井,20号深井因出水量低正在抢修,另有10台出力不足的深井于2018年5月经过抢修后出力明显提升,目前可用的59台深井平均出力可达71.7t/h。
三、多台机组开机方式下深井运行情况统计:
2018年4月开始陆续出现过一大三小开机方式,在此期间,当机组负荷率达到83%以上时,59台深井已全部运行,深井压力可达0.07mpa,深井供水暂未出现较大缺口,可以维持正常安全生产用水。
四、五台机组开机方式下工业水耗量测算:
(1)根据最近一次试验组测试结果,单台深井平均出力为71.7t/h,加
上厂区内3台施工深井,全厂深井最大出力可达4470 t/h,全天最大供水量约为10.728万吨。
(2)根据2017年7 -9月水耗35.6t/万kwh测算,五台机运行负荷率在70%下时,全厂全天工业水供需基本平衡,可以满足现场用水需要,但随着负荷率的增加,供水缺口会逐渐增大(以上测算为理想状态,高负荷率高温时段或深井故障时,可能存在供水不足情况)。
五、五台机组开机方式下节水措施:
根据2016年水平衡测试报告,主要耗用深井水用户见下表。
序号
主要深井用户
耗水比例(%)
1
循环冷却水系统
73.89
2
工业水系统
8.30
3
脱硫系统
5.02
4
消防水系统
4.88
5
生活水系统
2.40
6
除盐水系统
2.35
7
除灰渣系统
1.33
8
引风机系统
0.98
9
燃料用水系统
0.84
1、对全厂所有汽、水及浆液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加强对各水箱、罐、地坑等液位监视,杜绝溢流、跑水、跑浆液等现象发生,保证各系统放水门、放气门关闭严密无内漏。
2、汽水品质合格情况下,连排流量控制小于2t/h。
3、加强对各水塔水位的监视,水塔的补排水工作要在值长的统一调度下有序进行,防止多塔同时补水造成深井供水压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在深井压力正常情况下,及时开大或关小水塔补水门,使水塔水位保持稳定,水塔补水时,优先进行低水位水塔补水,后夜班交班前保持各水塔水位不低于2000mm。
4、关闭各台机除氧循环泵冷却水。
5、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关小运行机组凝升泵轴承冷却水、前置泵轴承外置冷却水。
6、水塔排污尽可能安排在夜间进行。
7、5号机工业水池具备蓄水条件时,及时将工业水池蓄满。
8、调整捞渣机箱体保持轻微溢流状态。
9、备用热网循环泵、热水泵冷却水门关闭。
10、一至四号炉引风机冷却水采用循环水排污水,此时加强引风机油温、瓦温监视及冷却水排空气工作。
11、各班应重点做好深井系统参数的检查和监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值长,联系检修处理。
12、深井母管压力应控制在0.05—0.09mpa,防止管线超压导致漏泄事件发生。
13、深井全部启动、且母管压力低于0.05mpa时,及时汇报值长协调现场补水方式。
14、根据深井水质全分析化验结果,优先启动含盐量低且高出力的深井运行,减少水塔的排污量,减少水塔的补水量。
15、控制水塔ph值、定期定量添加水塔缓蚀阻垢剂,尽可能保持循环水高浓缩倍率工况下运行,当循环水硬度达到17mmol/l以上时,及时联
系单控进行水塔排污。
16、严格控制超滤、反渗透系统浓水低限排放。
17、加强机组启动阶段定排、连排节点控制。
18、生消泵房生活水泵出口门关1/3,控制小时内生活用水量。
19、四台机组以上运行期间,停止深井系统对县里自来水供水。
20、脱硫系统转动设备停运时,及时解列各转机冷却水(联锁泵除外)。
21、在系统方式允许的情况下,脱硫工艺水补水尽量采用循环水排污水,要优先运行变频工艺水泵。
22、及时调整好高、低压供水泵压力,保持低压水压力0.35mpa-0.45 mpa,高压水压力0.85 mpa-0.9 mpa。
23、供水前池补水应尽量使用灰场回水或大排水补水,前池水位低无法满足冲洗要求时,除灰运行人员应通过降低低压水流量等措施来缓解水位大幅度下降,同时汇报班长。
如必须开深井补水时,汇报值长允许后可缓慢开启深井补水,不得随意使用深井补水。
24、电除尘除灰输送系统投入运行后及时关闭对应箱式冲灰器水门,若下灰挡板不严存在漏灰现象时,保持箱式冲灰器小水量运行,轻微溢流即可,同时通知检修处理。
25、电除尘灰浆泵投入变频自动控制;灰渣泵两台运行时,应一台投入自动控制。
26、灰场回水量太小必要时可联系灰场投入1、2、3号截渗井运行,增大灰场回水量。
27、加强对除灰管线的巡视,发现漏泄及时汇报、处理。
28、加强深井设备巡视检查力度,发生缺陷时及时抢修,对小缺陷及时消除,防止缺陷扩大。
29、雷雨季节,组织人员加强线路及室外设备的巡视检查力度,发现故障及时处理,防止缺陷扩大。
30、保证车辆运行良好,及时配合设备故障抢修。
31、核查备品备件储存情况,保障充足,满足检修需要。
32、以上措施仍不能保证机组供水安全时,采取以下应急节水措施: 32.1全部深井运行水塔水位仍有下降趋势时,启动工业水泵向5号塔补水,同时关小5号塔深井补水门,保持5号塔水位平衡。
调整时加强机组间联系工作,合理分配补水。
32.2关闭1-4号塔至大排、至人工湖放水门,优先开大水塔水位下降快的补水门,当补水门开至25°后水位无上涨趋势,且深井压力低于0.05 mpa,应关小高水位水塔补水门。
32.3启动5号机3台施工用深井泵,对5号塔进行补水,限小5号塔补水,二单元水塔补水门开至25°水位仍下降且5号塔补水充足时,启5号机水塔防冻泵向二单元水塔送水。
32.4申请将城市中水引入供水前池用于冲灰,缓解前池大量耗用深井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