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心理咨询师考试 三级案例选择题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02.00 KB
- 文档页数:134
心理咨询师考前辅导三级案例分析案例(六)一、一般情况:求助者:杨某,汉族,28岁,未婚,大学学历,公司职员,中等收入,经济状况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情况:近两个月来总是反复思考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洗水果时多用一点水好,还是少用一点好”,“削带皮的蔬菜如黄瓜时,是去皮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等等。
虽然认为想这些事情没必要,但还是控制不住想。
继而出现洗衣服时总担心洗不干净而反复洗涤,直到自己认为干净为止,为此耽误了许多时间,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逐渐的,脾气变得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火,经常感到疲惫,做事的兴趣也不如从前,还出现了睡眠不好,经常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
所以感到很苦恼,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三、心理咨询师了解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曾患过严重疾病。
二个多月前,求助者在报纸上偶尔看到这样一条报道,现在的许多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大量的农药,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食用前最好多洗几遍或去皮食用。
自此,求助者在洗蔬菜和水果时就变得很紧张,总是担心农药去不干净而反复洗,情况逐渐加重而不能自控,甚至是洗的东西都要反复洗。
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想法,走过街天桥的时候总想跳下去,为此感到害怕,尽量避免走过街天桥。
由于这些问题的困扰,求助者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影响,但尚能坚持应对,只是感觉苦恼,希望尽快解决,因此前来进行咨询。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二、本案例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三、如何对该求助者的活动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四、在与该求助者制定咨询目标时,如何判定咨询目标是有效的?参考答案:答:1.生理 :睡眠障碍。
躯体不适、疲惫。
2.心理 :认知:强迫思维、强迫观念、强迫意向等。
情绪:急躁、紧张、害怕。
意(行):做事的兴趣不如从前了;强迫动作,反复洗涤;回避行为,避免走过街天桥。
3.社会功能:做事兴趣不如从前了,工作、生活受到了影响。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3年5月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专业技能》真题及解析(教师版)试卷题量:104题试卷总分:12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QiC5dBK一、案例分析不定项根据以下材料,回答{GTR}题下面是求助者的SCL-90的测验结果(1—5评分)65总分220阳性项目数1、从测验结果来看,正确表达包括( )A、可确诊为抑郁症B、有轻度焦虑症状C、可考虑筛选阳性D、需要进步检查【答案】B,C,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与该求助者的阳性项目均分接近的数值是( )A、2.0B、2.5C、3.OD、3.5【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根据以下材料,回答{GTR}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某公司副总经理。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好!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的帮助?”求助者:“我最近一段时间,确切地说两个月左右,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时对下属发脾气,有时莫名其妙地紧张和担忧。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您产生这样的情况吗?”求助者:“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准,其实最近我们公司老总看我工作很辛苦,嘱咐我多注意休息,还为我增加了两个助手,让我指挥他们去做各种繁杂的事。
”心理咨询师:“您的意思是说您最近工作的负担是减轻了,我看这是好事啊!”求助者:“可是我看他们做事我总是很急。
怕他们没有经验做不好,影响公司的业绩,有时我勉强控制住自己不对他们发脾气,但就会胸闷、心慌、出虚汗,手脚不自主的颤抖。
一天下来,感觉头紧头胀,脖子僵硬。
我曾经学过一点心理学,感觉自己现在的这些情况应该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所以我就到您这儿来请您帮忙。
”心理咨询师:“非常感谢您的信任!我能体会您的感受,也为您的情况着急。
我想问您一下。
您布置的工作助手们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吗?”求助者:“也不是。
布置给他们的工作基本都能完成,只是我觉得他们没有我的工作效率高、不如我做得圆满。
2013年5月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专业技能》真题及解析(部分)(教师版)试卷题量:96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u9xXXA9 一、案例分析不定选择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GTR}题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言语测验操作测验言语操作总分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数广词汇合计数符填图积木图拼拼图合计原始分18 17 9 19 8 63 46 13 29 59 27 量表分59 53 112量表分11 10 7 12 6 13 59 11 10 9 12 11 53 智商 99 110 1041、WAIS-RC.的各项分测验中,有严格时间限制的包括()A、知识B、算术C、数字符号D、图片排列【答案】B,C,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该求助者相似性分测验成绩高于常模平均数()个标准差A、 1/3B、 2/3C、 1/2D、1【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根据测验结果,可以判断求助者FIQ 智力等级是()A、超常B、高于平常C、平常D、低于平常【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根据以下材料,回答{GTR}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0岁,某机关处级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10年前离异。
两年前,经人介绍,求助者与现在的妻子相识,并于一年前结婚。
半年前,考虑到求助者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求助者便将一直生活在父母家的女儿接过来与自己同住。
求助者没想到,正处于清初期的女儿与现在的妻子根本无法和平相处,两人经常发生争执。
求助者曾多次做双方工作,但没有任何效果,家庭矛盾不断升级。
两个月来,求助者想到家事就郁郁寡欢,食欲下降,经常失眠,下班后不想回家,经常喝吗闷酒。
工作无精打采,效率下降。
甚至多次出现差错。
朋友担心他一直这样消沉下去,劝说他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内向,好强,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深受领导和同事好评。
4、该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是()A、两个月B、半年C、一年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D、两年【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该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属于 ( )A、心理正常B、心理异常C、心理健康D、心里不健康【答案】A,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6、对该求助者最可能诊断是()A、一般心理问题B、严重心理问题C、躯体疾病D、精神病性问题【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7、在本案例中,恰当的咨询目标是( )A、家庭和睦B、提高工作效率C、改善情绪D、改善饮食睡眠情况【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8、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A、行为异常B、人格障碍C、负性情绪D、社会功能受损【答案】C,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9、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包括 ( )A、16PFB、SASC、 EPQD、 SC.L-90【答案】A,B,C,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0、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对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A、咨询动机B、合作态度C、期望程度D、人格特征【答案】A,B,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1、验证临床治疗的可靠的方法包括()A、补充提问B、心理测验C、质疑对峙D、比较统一资源的不同来源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答案】A,B,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2、面对求助者请求解决母女矛盾的问题,咨询是正确的做法是()A、告诉起解决措施B、促成母女来咨询C、明确婉转拒绝请求D、请上级咨询师解决【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3、本案例中,对价值中立原则理解正确的是()A、赞赏其离异后再婚B、鼓励摆脱困难C、批评其没有搞好团结D、接纳其喝酒【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根据以下材料,回答{GTR}题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30岁,公司职员。
第二部分案倒问答题本部分采取专家阅卷,l~4题,满分l00分。
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用钢笔、圆珠笔按要求作答。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是多年的三好学生和班干部,经常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
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班里同学都是各地来的尖子生,他的成绩只排在中下等水平,心里很失落,暗下决心要把名次提上来。
但事与愿违,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名次没升反而下降了,甚至还出现了不及格。
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也觉得自己很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老师不重视他,同学们也都看不起他。
因此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焦虑。
他觉得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爱他、关心他了.班长是一位女同学,对他学习、生活等很关心,他也愿意和班长讲讲自己的心里话,自己感觉喜欢上了班长,于是鼓足了勇气,表达了爱慕之情,但班长明确告诉他自己有男友,不能接受他的感情。
初次恋爱就失败,他感受到了失恋的痛苦。
兴趣明显下降,慢慢的不愿与人交往,经常独来独往.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
近半年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备不堪。
记忆力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效率下降。
现在学习成绩已排到班里的倒数几名,父母、老师和同学注意到了他的问题,多次帮助他。
但他觉得很无助,自己觉得没什么希望,这学期已无法上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他要求严格,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成绩,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继承他们的事业。
求助者初二时,因课间和同学在讲台上打乒乓球被老师严厉批评并一同被罚站,当时觉得很丢人,留下心理阴影。
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但心理承受能力差。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20分)2、对本案例的诊断及诊断程序是什么?(30分)3、对该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25分)4、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选择那些维度或指标?(25分)一.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0分)三级P:17(三)精神状态: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焦虑,兴趣明显下降,慢慢的不愿与人交往,经常独来独往.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无助身体状态: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备不堪社会功能状态:记忆力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2013年11月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理论)全网独家!2013年11月三级心理咨询师理论真题完整真题及解析文本参见纪宇主编辅导书《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南与真题详解新教材新思路》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26、对人心理发展起决定因素的是环境,这是( )的观点。
(A)精神分析(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结构主义27、与内脏系统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丘脑(B)上丘脑(C)底丘脑(D)下丘脑28、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是( )。
(A)正比(B)无关(C)反比(D)正相关29、对弱光敏感的细胞是( )。
(A)椎体细胞(B)双极细胞(C)杆体细胞(D)神经节细胞30、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导致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是( )。
(A)听觉疲劳(B)听觉后像(C)听觉适应(D)听觉隐蔽31、大脑皮层是( )。
(A)大脑白质(B)神经纤维(C)大脑灰质(D)网状结构32、人们在知觉物体的时候,总想知道它是什么,这反映知觉具有( )。
(A)恒常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整体性33、估计时间最准确的是( )。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34、简单任务下的注意广度是( )个项目。
(A)3~5 (B)4—6(C)9~11 (D)5~935、勒温提出的社会行为的公式是( )。
(A)P=f(B,E) (B)B=f(P,E)(C)O=f(P,X) (D)P=f(0,X)36、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是( )。
(A)继续社会化(B)再社会化(C)自我塑造(D)社会适应37、个体行为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有一个稳定的( )。
(A)社会角色(B)自我评价(C)社会身份(D)自我意识38、亲合动机起源于( )。
(A)经验(B)教育(C)依恋(D)顿悟39、根据沙赫特的研究,在同一家庭中,合群倾向( )。
心理咨询师(三级)常见案例问题及参考答案三级诊断技能部分(知识题)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三级技能P5—6)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三级技能P12—13)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三级技能P13)1.可接受: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2)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1)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2)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3)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4)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5)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三级技能P13-14)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三级技能P25—28)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三级:诊断部分:♣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1、该求助者的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由于现实刺激引发,与处境符合,是因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心理冲突属于常形。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
5、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
6、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1、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2、按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症状由现实刺激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5、症状表现:主要心理症状是:主要躯体症状是:6、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影响了社会功能,有回避出现。
♣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