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考点综合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8
热点专题: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热点背景:1. 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被视作上述改革举措能否切实落实的“验证年”。
这一年里,“单独二孩”新政将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将面世,国企改革总体方案真容有望揭开,养老金并轨有望破题,此外,国防和军队等领域改革也或有新进展,蓝图绘就,中国改革大幕旋即掀开。
在全会决定涉及的15个领域60项任务中,目前已经有至少23项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已着手细化改革内容。
2. 中新网2014年3月13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李克强称,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要有所突破。
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有效规范地发挥作用;还要把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给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方面有新的举措,给市场助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
诸多的改革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关键还在于推进落实。
3、新华网北京2014年4月28日电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28日清晨,正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的李克强总理走上甲板察看航道情况。
李克强说,我们正溯江而上。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正是这样,一路航程要不断涉险滩,过暗礁,闯激流。
我们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行,要行得稳,才能走得远4、2014年6月6日习近平主持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
会议审议了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意见,通过了司法体制改革、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等方案。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他说,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
第四讲 因式分解【基础知识回顾】一、因式分解的定义:1、把一个 式化为几个整式 的形式,叫做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 运算,即:多项式整式的积 【名师提醒:判断一个运算是否是因式分解或判断因式分解是否正确,关键看等号右边是否为 的形式。
】二、因式分解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公因式:一个多项式各项都有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可表示为:ma+mb+mc= 。
【名师提醒:1、公因式的选择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 ,都遵循一个原则:取系数的 ,相同字母的 。
2、提公因式时,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则括号内该项为 ,不能漏掉。
3、提公因式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符号问题,特别是一个多项式首项为负时,一般应先提取负号,注意括号内各项都要 。
】2、运用公式法: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对某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方法叫做公式法。
①平方差公式:a 2-b 2= ,②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 2= 。
【名师提醒:1、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要特别掌握两个公式的形式特点,找准里面的a 与b 。
如:x 2-x+14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形式,而x 2- x+12就不符合该公式的形式。
】三、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 一提: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要先 。
2、 二用: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以尝试运用 法来分解。
3、 三查: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名师提醒:分解因式不彻底是因式分解常见错误之一,中考中的因式分解题目一般为两步,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分解因式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整式乘法来检验】【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二:因式分解例2 (2014•六盘水)分解因式:m 3-2m 2n+mn 2= .思路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m ,进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得出即可.考点三:因式分解的应用例3(2014•大连)当a=9时,代数式a 2+2a+1的值为 .思路分析: 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而将已知代入求出即可.( ) ( )【备考真题过关】一、选择题1.(2014•金华)把代数式2x2-18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2(x2-9)B.2(x-3)2C.2(x+3)(x-3)D.2(x+9)(x-9)2.(2014•常德)下面分解因式正确的是()A.x2+2x+1=x(x+2)+1 B.(x2-4)x=x3-4xC.ax+bx=(a+b)x D.m2-2mn+n2=(m+n)23.(2014•攀枝花)因式分解a2b-b的正确结果是()A.b(a+1)(a-1)B.a(b+1)(b-1)C.b(a2-1)D.b(a-1)2二、填空题第四讲因式分解答案【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因式分解的概念例1解:∵(x+5)(x+n)=x2+(n+5)x+5n,∴x2+mx+5=x2+(n+5)x+5n∴555n mn+=⎧⎨=⎩,∴16nm=⎧⎨=⎩,故答案为6,1.考点二:因式分解例2解:m3-2m2n+mn2=m(m2-2mn+n2)=m(m-n)2.故答案为:m(m-n)2.考点三:因式分解的应用例3解::∵a2+2a+1=(a+1)2,∴当a=9时,原式=(9+1)2=100.故答案为:100.【备考真题过关】一、选择题1.D2.C3.A二、填空题4.x(x-3)5.(x+2)(x-2)6.a(a+2)(a-2).7.a(a-2)28.2m(m+5)9.(x-2)210.2(x+2)(x-2)11.2a(a-3)13.Ab(a+1)(a-1)14.2(a-1)215.(3a+1)(a+1)16.3(m-n)217.1518.1219.-31。
第十九讲 九年级Units 11~12一、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补全下列单词。
1.Linda likes drinking lemon(柠檬) in summer.2.I hope our friendship(友谊) will be forever.3.You look pale(苍白),what's up?4.The King has a lot of rights(权利).5.The weight(重量) of the boy is about 40 kilos. 6.Peter kicked(踢) three goals in the first half.7.He is afraid of speaking without courage(勇气) in public. 8.Is the old boy dead or alive(活着)?9.She will meet her aunt at the airport(飞机场).10.He was late because he overslept(睡过头) today.二、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1.点头表示同意。
Nodding means agreement.12.你越细心,你犯的错越少。
The more careful you are,the fewer mistakes you'll make. 13.我爸爸和妈妈都不喜欢看电视。
Neither my father nor my mother likes watching TV. 14.到昨天晚上为止他还没有露面。
By the end of yesterday he hadn't showed up.15.我的闹钟没有响。
My alarm clock didn't go off.一、But that music makes me sleepy.但那音乐使我昏昏欲睡。
2015年中考考点综合(必会)一、声填空或判断正误,错误的改正过来。
1、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改变的是。
2、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越来越小。
可得:。
4、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5、摩托车上装上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6、开启倒车雷达(导盲仪)利用定位探测障碍物,属于利用声传递。
7、声波可以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属于利用声。
利用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传递。
8、人们利用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可以确定台风的方位和强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9、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按在桌边的钢尺,能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10、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改变了,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增强了。
二、光(一)平面镜成像及光现象地铁安全门是透明平面玻璃制的,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门前候车。
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过程中,1、两个安全门中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2、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3、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4、在左侧安全门中成的像相对本人来说在向左运动,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5、在右侧安全门中成的像相对安全门关闭时的像来说在向右运动6、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人到安全门之间的间距7、若她此时向前走两步,则安全门中的像向后退两步8、安全门打开前,她观察到自己的像正与门后地铁隧道的广告牌重合,此时的像为像9、小孔成像是光成的像,海市蜃楼是光的成的像。
10、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相。
看到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像。
11、紫外线是的,可以用来验钞和。
夜视仪是利用制成的,可用来。
12、电子白板的表面很粗糙,反射光线杂乱无章,光线根本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3、彩虹是白光折射形成的,红花很喜欢红色,把红色光都吸收了就呈现红色。
(二)凸透镜成像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一个玻璃杯的后方放置一张画有两个箭头的白纸。
当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透过玻璃杯中的水看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
1、甲图中看到的两个箭头的实像2、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了,则装水的杯子相当于放大镜3、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的现象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4、继续加水,会看到上面的箭头会,与成像原理相同5、将玻璃杯靠近白纸,下面的箭头会,与成像原理相同6、将玻璃杯远离白纸,下面的箭头会,与成像原理相同7、将玻璃杯换成方形的鱼缸,注水到两箭头中间时,下面的箭头不会方向,但会变大。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 13cm2、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3、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4、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凸透镜5、若在凸透镜前放一块远视眼镜的镜片,调节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拿走远视镜后为了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移动,或将蜡烛向移动。
6、他的食指指尖不小心触摸到了凸透镜镜面,此时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
7、蜡烛从较远处接近焦点移动过程中,物和像的距离越来越小。
8、若要探究成虚像规律,眼睛应与蜡烛同侧观察光屏上像的大小。
三、分子热运动、内能和物态变化1、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PM2.5很难消散,说明此时分子的热运动很缓慢。
2、相同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比较,0℃的的内能较小。
3、物体内能减小时,一定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4、水沸腾时水面产生大量的“白气”,是形成的,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5、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6、做功和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能转化为能7、通过打气筒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8、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内走到寒冷室外时镜片会变模糊。
9、卫生球用久变小是因为它到空气中去了。
霜是而成的。
10、比热容大小与物体吸、放热的多少有关。
热值大小与燃料种类及燃烧情况有关。
11、地球上的物体不一定都具有内能。
物体内能增大时,一定从周围吸热,温度升高。
12、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温度越高,。
13、高压锅利用的是液体的随气压的增大而。
高山上水的沸腾的温度100℃。
1、乙车的速度为km/h,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行驶。
2、运行 2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方向行驶,两车相距m。
3、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等,则甲车的牵引力大。
4、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等,则甲乙两车的功率之比是。
5、甲车中的小明手中的书本会竖直掉落,是以为参照物。
以乙车为参照物书本五、机械能及转化跳水运动员踏板时首先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上(A位置),然后随跳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B位置)。
1、在空中上升过程中,跳板对运动员一定不做功。
2、运动员到达位置A时,所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3、运动员到达位置B时,速度为零,所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合力为零。
4、运动员在最高点时重力是能最大,由于惯性他会下落。
5、在这个过程中,跳板增加的弹性势能等于运动员减小的动能6、运动员到达位置B时,受到的弹力重力,弹性势能,动能。
7、运动员到达位置A时,若所有的力全部消失,运动员会。
8、正在进行蹦床比赛的运动员,运动员的速度为零时,他的重力势能最大。
9、当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机械能。
10、正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洒水作业的洒水车,动能,机械能。
11、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动能,机械能。
六、运动、力(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牛一定律、惯性、动能)1、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力是惯性。
2、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3、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
上面的棋子由于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4、每次使小车从同一位置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
5、水平面换成毛巾和棉布,是为了改变小车前进过程中。
6、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消耗的机械能。
7、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外力物体的运动就会停止。
8、推理可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9、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重力的方向与斜面垂直,不受摩擦力。
10、不改变器材,将水平面上方一木块,通过观察,还可以探究得出物体速度越大,动能一定越大,小车下滑不同的速度,要通过改变实现。
11、正在以10m/s速度行驶的汽车,当它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时,它将速度逐渐减小,最后慢慢停下来,若考虑空气的因素,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重力。
(二)平衡力和摩擦力如图实验,同一木板和木块,1、实验中,使木块沿长木板做运动,根据知识,就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甲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
3、在进行图丙所示的实验时,由于所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较小,就用现有的器材顺利完成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4、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5、丁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乙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7、小明和小强在做甲实验时,分别记下时间和路程,得到如图的图像,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路程时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功率分别为8、人推桌子未动,是因为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9、抛出去的球,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的作用。
10、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对球的力大于球对手的力。
1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桌面受到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对平衡力。
七、能量转化、能源、信息1、所有的能量转化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2、化石能源、水能、核能,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3、新能源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丰富,便宜,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4、新型太阳能路灯白天可将蓄电池充电,夜晚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1)白天太阳能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向蓄电池充电时能转化为能,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转化能。
5、利用超声波和电磁波传递信息都需要介质,速度为3×108m/s6、核电站是利用释放出的能量来发电的。
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再生能源.7、光纤是制成的,光信号在里面着前进,具有抗干扰、损耗低等优点。
8、核电站发电过程为:核能(核反应推)-- 能--()机械能--()--电能。
9、人类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光热转化(),转化(太阳能电板)。
1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是将太阳能转化为能,煤、石油、天然气是间接使用太阳能。
八、电和磁(一)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小磁针黑色为N极)()1、()2、()3、()4、()5、(二)概念、原理及利用()()()()()()()()1、水平放置的小磁针静止时,其S极总指向地磁极。
2、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和周围磁场一样,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
3、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4、电磁起重机一般采取的方式增大磁性,利用的是。
5、电动机原理是,和此原理相同。
扬声器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动圈式话筒6、只有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通电导体中电流方向,导体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才会改变。
7、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而运动时,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九、家庭电路(一)静电、安全用电和测电笔的使用及电能表1、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用超导材料制造最好。
2、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3、有三个轻小物体,甲排斥乙,乙吸引丙,如果丙带正电,则甲一定带电。
如果甲带负电,则丙电。
4、两个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金属棒中瞬间电荷流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从流向,B金属箔的张角。
5、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闭合电源开关。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6、三脚插头上的E脚连接着,防止用电器时发生触电事故。
7、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熔断的保险丝可用铜丝代替。
8、使用测电笔应是笔尖接触,手指接触。
9、电路正常时,测火线氖管发光,不发光的一定是零线。
10、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与零线或地线构成通路时会发生触电事故11、连接照明电路时,各用电器和插座应联,开关应与灯泡联并与线相连。
12、将“220V 25W”和“220V 100W”的两只白炽灯串联在家庭电路中,则发现更亮一些,要想两灯同时正常发光需在家庭电路中,观察发现灯丝粗。
13、如图所示,电能表上标识的“10A”表示该电能表的电流为10A,他家同时工作的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