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的定义及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2.00 MB
- 文档页数:55
膳食纤维对降血糖的作用_膳食房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 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很重要作用。
自从2 0 世纪50 年代H IPsl cy 提出“膳食纤维(D ie ta ry fi br e) ”以来, 人们逐步开始研究膳食纤维。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表明, 膳食纤维具有如通便、减肥、降血糖和降血脂等很多生理功能。
由于膳食纤维生理功能与人类疾病紧密相关, 膳食纤维一直是医学工作者和营养学家研究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膳食纤维在降血糖方面研究进行总结。
1 膳食纤维定义及特性美国谷物化学学会(AA CC ) 于19 9 8 年的膳食纤维定义较为完整, 即为: 膳食纤维是在人的小肠中不被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可全部或部分被发酵的植物可食部分或碳水化合物类似物。
膳食纤维包括非淀粉类多糖和抗性低聚糖、碳水化合物类似物、木质素和相关植物物质, 具体物质组成参见表1 。
膳食纤维对人体有益作用包括通便、降血脂和降血糖等。
表1 膳食纤维物质组成非淀粉类多糖和纤维素、半纤维素、多聚寡糖(菊粉、果寡糖)、抗性低聚糖半乳寡糖、树胶、粘胶、果胶等碳水化合物类似物不消化糊精(麦芽糖糊精、抗性淀粉糊精) 、合成碳水化合物部分(葡聚糖、甲基纤维素) 、抗性淀粉木质素相关植物物质蜡状物、肌醇六磷酸、角质、皂贰、软木脂、揉酸等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包括: 含水力: 膳食纤维化学结构中含有很多亲水基团, 因此具有持水性, 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性纤维素有更大含水能力。
粘性: 可溶性纤维由于分子的形状、大小、空间结构不同均可在消化道形成很粘液体, 粘液在胃中延迟胃的排空, 在小肠阻碍消化酶与内容物混合, 减慢消化收过程。
(3 )易发酵性: 食物纤维在大肠中可被微生物群发酵, 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一些肠肤物质。
(4) 对阳离子有结合交换能力; 膳食纤维化学结构中包含一些梭基类侧链基团, 呈现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用; 且膳食纤维表面还带有很多活性基团, 可鳌合胆固醇、胆汁酸及某些毒物, 排出体外。
人类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摘要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营养素,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有关化学问题,如其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和检测方法,以及膳食纤维的应用与开发现状。
关键词膳食纤维聚葡萄糖甲壳素生理功能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促进人体正常排泄;降低某些癌症、心血管和糖尿病的发病率[1~4]。
许多常见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便秘、肥胖以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结肠癌等都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足有关。
因而膳食纤维逐渐成为营养学家、流行病学家及食品科学家等关注的热点,有科学家将其称为人体“第七营养素”。
1 什么是膳食纤维1972年,Trowell H C首次将“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定义为“食物中那些不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植物成分”。
随后,又“将那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统称为膳食纤维”。
近年来国外对膳食纤维进行了广泛研究,一般认为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类胃肠道消化酶消化,但能被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部分酵解和利用的非淀粉多糖类物质与木质素的合称。
2001年美国化学家协会对膳食纤维的最新定义为:膳食纤维是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5]。
因此,膳食纤维包括很多不被人体小肠消化的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胶、β葡聚糖、胶质、木质素、聚葡萄糖、果寡糖、抗性淀粉和糊精等。
膳食纤维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而总膳食纤维(TDF)是指SDF和IDF之和。
可溶性膳食纤维指可溶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液能被4倍95%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纤维,主要是细胞壁内的储存物质和分泌物,以及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如果胶、β葡聚糖等。
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溶于温水或热水的那部分纤维,主要是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质等。
膳食纤维的作用有哪些食物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类物质。
食物纤维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树胶和植物黏胶、藻类多糖等。
@维护肠道健康的“多面手”。
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淋巴分布于肠道之中。
膳食纤维对于肠道的保护作用不容小觑。
肠道年龄的界定主要是以肠道内有益菌群与有害菌群的比例作为判断依据。
而膳食纤维能够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另外,如果食物在肠内的时间太长,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分解的酵素长时间与肠黏膜接触。
会造成有害物质的吸收和黏膜细胞受到伤害。
粪便在肠内的时间过长,各种毒素的吸收会导致肠道肿瘤发生。
而膳食纤维可使肠道中的食物膨胀变软,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所以减少了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能够预防肠癌。
@治疗糖尿病的有力武器。
经过科学研究,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降低餐后血糖及胆固醇浓度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由于膳食纤维可以使胃肠通过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吸水后体积增加并有一定黏度,所以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
过去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大多是不溶性纤维,而现在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广泛应用,必将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质量和治疗效果。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肝脏中的胆固醇会转变成胆酸,到达小肠后能帮助消化脂肪,然后胆酸会回到肝脏再转变成胆固醇。
可溶性纤维可以让胆酸不被小肠肠壁吸收,而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于是,当肠内食物再进行消化时,肝脏只能靠吸收血中的胆固醇来补充胆酸,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这样一来,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
@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胆固醇合成过多及胆汁酸合成过少。
增加膳食纤维,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胆汁酸的再吸收,起到预防胆结石的作用。
@起到减肥的作用。
在控制能量摄人的同时,摄人富含纤维的膳食会起到减肥的作用。
为大多数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谷物、全麦面、豆类、水果和蔬菜中只有少量的脂肪。
5009.88膳食纤维新旧标准一、概述本标准规定了膳食纤维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测定方法以及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参考摄入量。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和评价。
二、新旧标准对比1. 旧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并对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给出了参考值。
但是,旧标准对于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
2. 新标准:新标准对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明确规定,将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种类型,并对它们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
此外,新标准还给出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参考摄入量,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人们的饮食健康。
三、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天然食物中的一些多糖物质,它们不能被人体肠道内的酶水解,也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2. 分类: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种类型。
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一些水果、蔬菜和豆类等食物中,它们可以溶于水中,具有促进肠胃蠕动、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一些谷物、薯类等食物中,它们不溶于水,具有增加肠胃负担、预防便秘等作用。
四、测定方法1. 提取方法:对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采用酸水解法、酶解法等提取方法。
对于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采用酸碱处理法、酶解法等提取方法。
2. 测定方法:可以采用重量法、光谱法、色谱法等方法对膳食纤维进行测定。
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五、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参考摄入量根据新标准,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25-38克膳食纤维,以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
具体摄入量可以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六、应用范围和实施时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和评价,对于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建议相关企业和机构及时按照本标准进行修订和实施。
七、结论和建议本标准明确了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提供了统一的测定方法,并给出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参考摄入量,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人们的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