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以及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 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 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 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读图法:通过观察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3.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事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美洲吗?美洲有什么特别之处?2. 回答:美洲是地球上的一块大陆,它位于西半球,与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相邻。
二、新课内容1. 美洲的位置1) 美洲大陆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邻。
2) 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对于国际航运具有重要意义。
2. 拉丁美洲1)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国家。
2) 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复杂,包括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等。
3) 拉丁美洲的语言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与欧洲的殖民历史有关。
3. 美洲的环境和地形特征1) 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2) 南美洲地形特点是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部的广阔平原。
4. 美洲的气候特征1) 北美洲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地形影响,气候差异明显。
2) 南美洲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多样丰富。
5. 美洲的经济发展1) 美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
湘教版地理初中美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掌握美国的农业生产布局与特点,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了解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产业的特点。
(4)认识美国的人口构成、种族状况及文化特点。
(5)了解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2. 能力目标(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3.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1. 教学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 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3. 教学突破(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矿产资源图和工业区、工业城市图,说明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5)通过实例,展示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布局与特点,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
3. 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读图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美洲大陆的位置和地理分布。
3. 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找出美洲大陆的位置。
2. 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二、新大陆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明确美洲的地理位置。
2. 教师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解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三、北美洲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北美洲地形图,了解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北美洲气候类型图,了解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等。
四、拉丁美洲1. 教师向学生介绍拉丁美洲的概念,包括南美洲、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地峡和加勒比地区。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分布。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拉丁美洲的经济、文化和人口特征。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美洲的发展和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指出美洲大陆的位置,明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 学生能够理解拉丁美洲的概念,并了解其地理、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准备:1.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北美洲气候类型图。
2. 相关资料和阅读材料。
初中地理美国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邻国。
2. 掌握美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特点,包括主要农作物和农业带分布。
4. 掌握美国的工业布局和特点,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5. 了解美国的人口构成和种族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1. 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2. 通过对美国农业和工业特点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美国资源与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点1. 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邻国。
2. 美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美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特点。
4. 美国的工业布局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5. 美国的人口构成和种族多样性。
(二)难点1. 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 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1. 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 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 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 利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和工业区、工业城市图,分析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5. 结合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美国的地理特点、农业和工业布局。
2. 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3. 利用图表资料,让学生掌握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工业布局。
4.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第3节美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二)教学难点1.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2.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让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
2.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美洲名称的来历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新课导入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教师: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
大家知道这个“新大陆”是哪里吗?学生:美洲。
教师:有谁知道这块新大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现在我来告诉大家。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10.6美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教学任务分析]美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美大陆的中部,其自然环境基本能够反映北美大陆的环境特点;美国又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的自然、经济特点十分突出,为此我们将其作为“认识国家”的典型案例之一,共同学习。
本节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有3个知识点,即“多样的自然环境”“高度发达的经济”“移民为主的国家”,配有10幅图,安排了3个活动。
“多样的自然环境”,开门见山地介绍了美国的领土组成、面积、人口和首都。
关于美国的位置,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教材没有用语言陈述,而是安排了“图上所得”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一方面学会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进行评价。
对美国的地形、河湖、气候和资源的阐述,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一方面通过正文突出介绍了美国三个南北纵列带的地形特点,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的地位,复杂多样的气候和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特点,丰富的土地、森林、矿产和草原等资源;另一方面则将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放在图10.51、图10.52和图10.55中。
上述知识多为地理分布知识,与地图紧密结合,是有效的学习途径。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还应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于是我们安排了一个“图上所得”活动。
“高度发达的经济”,首先阐述了美国经济的总特点,然后分别阐述农业、工业的生产情况。
关于美国的农业,教材全面介绍了美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业专门化生产的特点,其中农业生产专门化是本部分的重点。
美国的农业生产专门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模式,农业区带的形成和分布不仅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而且还考虑了人口、城市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案例。
为此,教材特别安排了“积极参与”活动,着重分析影响乳畜带、玉米带和灌溉农业区分布的区位因素,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意在通过农业带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考虑农业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因素,从而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
《极地地区》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欢迎来到冰雪世界!教师播放视频:提问:视频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地理信息?生:(可能的答案)冰山、冰雪、企鹅、北极熊等。
师:展示图片:南北极都有哪些吸引你的独特环境?为什么环境如此独特呢?今天让我们开启极地冒险之旅吧!(板书)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五节极地地区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动一动:转动地球仪,找找极地的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
(承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别去往南北极看看吧。
2.南极地区活动:1.观察地图,描绘南极圈,找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在南极地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3.找出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生:(可能的答案)1.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的海洋。
2.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
3.南极大陆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环绕。
师:介绍南极自然环境特征。
这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极端寒冷的冰雪世界。
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 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酷寒、干燥和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这里年平均气温-30℃,被称为世界的“寒极”;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是世界上风速最大、风力最强劲的地区。
阅读材料:在南极科考的日子里提问:读完秦大河的南极科考日记,你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的答案)感受到了南极地区气候的寒冷,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感受到了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初中地理美国空白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移民国情、农业生产布局与特点、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矿产资源对工业区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提高对美国地理特色的认识。
教学重点:1. 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移民国情。
2. 农业生产布局与特点、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特点。
教学难点:1. 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 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面积最大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加拿大。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7页,阅读“美国的自然环境”部分,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
2.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美国的地形、气候特点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 讲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地图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分布。
2. 讲解美国农业生产布局与特点,分析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3. 讲解美国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特点,分析矿产资源对工业区的影响,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图及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四、课堂讨论1. 讨论: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六、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的哪些地理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农业生产布局与特点、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高中历史第9课北美大陆的新体制同步教案岳麓版必修1这种设计整个国家和政府的模式的“智慧〞指的就是联邦制。
1787年宪法规定以联邦制取代邦联制,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是如何分配的?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如立法、征税、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发行货币、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和缔约等。
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但是,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那邦联制和联邦制有何区别呢?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总结为:邦联制下的中央政府像一个松开的手掌,软弱无力,而联邦制建立后,中央政府就像一只握紧的拳头,强劲有力。
美国宪法的设计者们用联邦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国宪法中的联邦制原那么。
教学活动3 三、结合实际,知识运用过渡: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矛盾的美国人民最担心的是出现政治寡头,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两个字“分权〞,即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
权力分配后,各权力之间关系如何呢? 请大家仔细阅读一遍教材上的三角图,进入我们的“想想议议〞,猜想一下在具体的实践中三权是如何协调运作的。
总统办公桌上,放着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政府高级官员、联邦法院大法官的建议书,你认为要送往何处才能被批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美国总统的任命权需得到国会批准布什于2007年10月底否决国会提出的法案,11月8日复议时,拥有435个席位的众议院以361票对54票,推翻布什上周对本案的否决。
法案有效。
他否决法案后,为什么国会又能使法案通过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复议时假设以2/3以上通过,即为有效。
Unit5 Colours英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听、读、说单词:green black blue red yellow2.能听懂What colour is it? It’s ……3.能够听懂老师的指令语:如:Show me ...,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英语,掌握发音比较困难,但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力极强,记忆力也很好,对外语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green和black的发音比较难,应着重强调,注意口型。
2.能听懂What colour is it? It’s …….3.能够听懂老师的指令语:如:Show me ...,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1师生问好Warm-up-Hello! Boys and girls!-Hello! Miss Zhao!-Let’s sing a song.(老师播放音乐视频和学生一起拍手唱歌,营造学习氛围。
)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ans. Four little, five little, six little Indians. Seven little, eight little, nine little Indians. Ten little Indians boys.活动2【活动】复习Revision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单词1.I ask someone to read these words. Please look at this card. Who can read this word?老师拿出单词卡片,手指单词pencil/teacher/book/ruler/schoolbag/face/eye/nose/ear/mouth /dog/bird/monkey/tiger/cat,叫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每读完一个单词卡片就将其贴在黑板上。
初中历史美洲文明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的基本特点;3. 理解美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玛雅文明的兴衰;2. 阿兹特克文明的政治、宗教和农业特点;3. 印加文明的政治组织和建筑工艺。
教学难点:1. 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相互影响;2. 美洲文明的传统与发展。
教具准备:1. 教科书《历史》;2. PPT课件;3. 美洲文明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回答:美洲又称为什么?美洲大陆上存在过哪些重要的文明?二、讲授(30分钟)1. 玛雅文明的兴衰:教师介绍玛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讲述其政治、宗教和文化特点。
2. 阿兹特克文明的政治、宗教和农业:教师讲述阿兹特克文明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农业技术,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3. 印加文明的政治组织和建筑工艺:教师介绍印加文明的政治组织结构和建筑工艺,讲述印加帝国的繁荣和衰落。
三、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美洲文明是如何影响世界其他文明的?学生可以结合课上所学内容进行讨论。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美洲文明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2. 小组合作,撰写一篇关于美洲文明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对美洲文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其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美洲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北美洲初中地理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北美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北美洲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学会分析地理地图,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北美洲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教学难点:1. 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 北美洲的资源分布和利用。
教学准备:1. 北美洲地图。
2. 北美洲地形、气候图。
3. 北美洲资源分布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北美洲地图,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北美洲有哪些主要国家?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地图和课本,自主学习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北美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 讲解北美洲的资源分布和利用。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北美洲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 强调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北美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掌握了北美洲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但在课堂讲解中,对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讲解可能不够深入,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第九节北美与美国学案学案概述:北美地区是指北美洲这一大洲的区域,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个国家。
其中美国是北美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本学案将重点探讨北美与美国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一、地理特点1. 北美地区地理位置:北美洲的西北部,北部和中部。
2. 自然地理特点:地广人稀,地势起伏,纵横交错的高山和广阔的平原,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等重要水系。
3. 气候特点:北美地区气候多样,从北极到亚热带气候分布。
二、历史背景1. 北美地区原住民文明:印第安人是北美洲最早的居民,他们建立了复杂的文明和社会结构。
2. 殖民时期:欧洲殖民者在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期开始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属北美殖民地。
3. 独立战争:美国于1776年宣布独立,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4. 西进运动:19世纪中期,美国发生了西进运动,探索、开发和占领西部边疆地区。
三、经济发展1. 工业化: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大国之一,自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2. 农业:北美地区拥有肥沃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非常活跃,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3. 资源:北美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这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文化特色1. 语言和宗教:北美地区以英语和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
宗教方面,基督教是主要信仰,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各个教派。
2. 文化交流:北美地区是世界各种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各种艺术、音乐、电影等文化形式在北美得到发展和传承。
3. 体育和娱乐: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大国之一,包括篮球、橄榄球、棒球等运动都在北美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总结:北美地区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拥有独特而多样化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特点。
地理上,北美地区拥有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历史上,北美地区经历了殖民时期和独立战争等重要事件;经济上,北美地区经济发达,农业和工业都有不俗的发展;文化上,北美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和体育娱乐活动。
Module 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 模块教学目标II. 目标语言Ⅲ. 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1. 教材分析本模块以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为话题,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谈论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异同,并对英语的发展趋势作了概括。
文中最后总结不论讲哪种英语,沟通交流是目的,只要人们相互理解,哪种英语都不重要,所以将来会有很多种英语,而不是只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
1.1 INTRODUCTION 通过谈论英语的发展和两篇email来区分英美英语,为本模块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READING AND SPEAKING介绍英美英语的区别及英语的发展趋势。
1.3 VOCABULARY介绍了英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区别。
1.4 GRAMMAR 复习英语动词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
1.5 VOCABULARY AND LISTENING要求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听一段交流学生谈论不同英语对他们的影响及英语的发展趋势的听力材料并回答问题。
1.6 EVERYDAY ENGLISH 是对一些英语习惯用语的理解练习。
1.7 FUNCTION练习使用because, since / as 和now that句型来说明原因。
1.8 SPEAKING AND WRITING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辩论学习哪一种英语(British, American or World English)是最好的。
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写一篇介绍汉语的文章。
1.9 CULTURAL CORNER 是一篇关于韦氏简化英语拼写的文章,鼓励学生找出韦氏编写词典的原因,并且比较韦氏工作与汉语简化的相似之处。
1.10TASK 要求同学们上网通过对The Guardian ()与USA Today ( ) 相同话题文章的对比,找出英美英语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