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4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缺乏,一人饮之有余。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文言断句练习1.请用“〃给下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子鼻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屋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太宗有一验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伺,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客人,将杀之。
皇后谏日:“昔齐聚公以马死杀人心子请敷其养云尔养马而死尔菲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养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谏此率.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3.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
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
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靠,削秩徒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
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
(选自《宋史•秦观传》)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限4处)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都光渐短添得一看甲子增得一,•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
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暗雷条风,消融腊气。
山居之士,负域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村居遇雨,来往绝人。
自晨昏侍食之外虽臭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呜女墙/槛疑近山岫垦则俾校史书衣■则屈伸一楣漫绝肥甘疏远苦情小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噂足而已。
语文微专题——文言断句一基本知识文言断句“三原则”“三步骤”“四方法”二断句四法:1.依名、动、代词断句句子成分基本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朕、孤、寡人、臣、仆、妾、自、余、予、彼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卿、阁下、足下2.依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微点拨]用虚词断句要灵活(1)“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课堂精练: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庄子·骈拇》) 答案: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 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3.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答案: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4.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郁离子曰:“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
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
”(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答案: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
5.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一、明确目标: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分值3分。
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断句方法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一)温故: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二)归纳方法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例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的完整版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高考文言文考试。
二、专题训练及答案
以下是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
1. 典例一:
题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
- 句1断句:海内存知己。
- 句2断句:天涯若比邻。
2. 典例二:
题目:不避斧钺之诛,亦不求同生共死之义。
答案:
- 句1断句:不避斧钺之诛。
- 句2断句:亦不求同生共死之义。
3. 练题一:
题目:余亦能仰其如因
答案:
- 句1断句:余亦能仰。
- 句2断句:其如因。
4. 练题二:
题目:凡人不可以不充其臧,不可以不亡其身。
答案:
- 句1断句:凡人不可以不充其臧。
- 句2断句:不可以不亡其身。
5. 练题三:
题目: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答案:
- 句1断句:不以规矩。
- 句2断句:无以成方圆。
6. 练题四:
题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
- 句1断句:其身正,不令而行。
- 句2断句: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总结
本文提供了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的完整版答案。
考生可通过学习这些例题和练习题,提高对文言文断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专题05 文言文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断句方法:1.寻找主干定句读(找名词、代词)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 寻找虚词定句读(1)常置句首:如:夫、盖、惟、凡、故、是故、然则、于是等虚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时间词。
(2)常在句尾:也、矣、欤(与)、邪(耶)、焉、哉、乎。
(3)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jiū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tiáo]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取材于《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3.寻找对话的起止点。
如“曰”“云”。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借助修辞和对应句式定句读文言文常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且句式整齐。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顶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断句方法复习专题一、断句1、根据句意,划分停顿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理清人物关系→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每个词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意思演练: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后汉书·宋弘传》问: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法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2)借助动词(形容词)断句法找出动词或形容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从而断句。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即对话双方),明辨句读。
注意: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演练: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2.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说苑》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就是该断句的地方。
具体如下:(1)句首发语词:指放在句子开头起强调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作用的虚词。
它的后面要断开,如果它的前面还接别的句子,那么前面也要断开。
常用的发语词有:夫、盖、至、若、若夫、至若、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等。
(2)句尾词:指放在句尾表语气或判断等的虚词。
它的后面要断开。
常用的句尾词有:也、矣、焉、耳、与(欤)、邪(耶)、夫、哉等。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练习)题型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一般划一处或两处)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峤,字巨山,赵州人。
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监察御史。
武后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因罪贬庐州别驾,卒。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①,人辄传讽。
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帝惨怆,移时顾侍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峤之词也。
”帝曰:“真才子!”不待曲终而去。
峤前与王勃接,中与崔融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
今集五寸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注】①属(zhǔ)缀:指写作。
②幸蜀: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十五通.五经( )②唯.有年年秋雁飞( )③帝惨怆.( )④为.文章宿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宰相李峤之.词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不待曲终而.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C.学者取法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传于.世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中与崔融齐名3.翻译下列句子。
(1)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
(2)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
4.帝慨叹李峤为“真才子”,含义丰富,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精通,通晓只悲伤成为,成了 A 2.中/与崔融/齐名3.(1)李峤才思敏捷,他作有文章,常被人传诵。
(2)让楼前擅长唱《水调》的人来演奏歌唱。
4.“真才子”是唐明皇夸赞李峤的话;李峤才思敏捷,文章被世人传诵,且与文学大家崔融、苏味道齐名,可见李峤确实有才华,是真才子;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幸蜀”,境遇大变,由高高在上的帝王成了仓皇出逃之人,此时善《水调》者所歌李峤之词,符合唐明皇的心境,更是触发了唐明皇的感慨;由此可以看出,李峤的诗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很深刻的,赢得了唐明皇的共鸣,所以“真才子”是唐明皇对李峤的赞赏与肯定。
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1. 题目一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请你对这句话进行断句,并解释每个断句的意义。
断句及意义:古人有云,(说明古人有所言)读书百遍,(强调读书需多遍)其义自见。
(指读多可自悟出其意义)2. 题目二下文这句话中的逗号是否合理?请给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平生不解藏书鉴,唯怀一纸锦书。
”逗号是否合理:不合理。
应该改为:“平生不解,藏书鉴唯怀一纸锦书。
”原句结构不清,藏书鉴与怀一纸锦书之间缺少停顿,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3. 题目三请断句下文中的句子,并说明每个断句的意义。
“读书一一人影,入画一山川。
”断句及意义:读书一一人影,(强调每个人读书方式不同)入画一山川。
(形容读书时,心境宛如进入了一幅山川画中)4. 题目四下列句子是否存在断句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句子:“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断句错误及改正:"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逗号)或"落花有意,(原句断句正确)流水无情。
"(将原句改为两个句子)5. 题目五请选择下列句子中逗号使用是否合理的选项。
句子: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C. 苟富贵,莫相忘。
逗号使用是否合理:A. 合理(逗号使得两个句子之间有停顿,而且后半句为陈述句)B. 合理(逗号使得两个句子之间有停顿,而且后半句为陈述句)C. 不合理(后半句为祈使句,不需要逗号)以上为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的完整版。
若有疑问,请随时咨询。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