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勘探》名词解释 简答题)(主管题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5.18 KB
- 文档页数:12
《油气田勘探》名词解释简答题)(主管题资料)《油气田勘探》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指南,而油气田勘探是找油的方法论。
2.作为一项高科技的产业,油气勘探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高、利润高的特征。
3.盆地找油理论的实质,是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与圈闭找油理论的有机结合。
4.资源调查时期的地质任务用六个字可以概括为:寻找、发现、探明。
5.油气调查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地质调查、油气资源遥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6.非地震物化探是: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的简称。
7.总体上,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的磁化率较高,而沉积岩的磁化率较低。
8.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酸性岩,岩石的磁性具有依次降低的特点。
9.录井技术依据其学科原理的差别,可以分为基于地质学原理的录井、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录井、基于化学原理的录井三大类。
10.随钻测量信息主要用于几何导向和地质导向等方面。
11.根据测试时机的差别,测试工作可以分为:中途测井和完井测试。
根据取样方法的差别,测试又可以分为:钻杆测试和电缆测试等。
12.勘探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勘探对象、地质任务、资源-储量目标。
13.油气勘探的对象包括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地质单元,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大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含油气区带、油气田、油气藏。
14.资源调查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择盆、选凹、定带。
15.工业勘探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发现油气田和探明油气田。
16.大区概查阶段应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重点研究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包括古纬度、古气候、古地理条件。
17.盆地普查该阶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勘探范围的广阔性;二是勘探任务的基础性,三是勘探阶段的初始型。
18.盆地普查阶段要以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油气的生成条件。
19.盆地“五史”模拟是指: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聚史。
1 什么叫地静压力、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流动压力?答:地静压力:由于上覆地层重量造成的压力称为地静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在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地层中部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在地层条件下,当压力下降到使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流动压力: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2、什么叫生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注水压差、总压差?答:生产压差: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流压的差值。
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注水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总压差。
3、什么叫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采油强度?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4、什么叫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5、什么叫水驱指数、平面突进系数?答:水驱指数: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
单位为方/吨。
平面突进系数: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
6、什么叫注采比?答:注采比: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7、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答:累积亏空体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8、什么叫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答:层间矛盾: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和水淹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差异叫层间矛盾。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质井:在区域勘探的盆地普查阶段,为了确定盆地构造,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及浅层油气情况,在盆地浅部地层或盆地边缘地层而钻的井。
又叫剖面井或构造井。
2.参数井: 又称区域探井,在区域勘探的区域详查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层层序、厚度、岩性、 油气生储盖及其组合关系,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3.预探井 :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4.评价井 :又称详探井,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处于油藏评价阶段),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油气藏边界、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计算探明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5.开发井 :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密度和井网方式所钻探的井6.水文井: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和寻找水源而钻探的井7.调整井: 油气田开发一段时间,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探的井井型 直井、定向井8.定向井: 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其特点是井眼轨迹是倾斜的。
9.补心高度:方补心顶面至地面的高度10.补心海拔:方补心顶面至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补心高度与地面海拔之和。
11.井斜角α: 测点处的井眼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12.井斜变化率K α :单位井段井斜角的变化值,表示井斜角随井深度变化的快慢程度13.井斜方位角φ: 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14.固井: 在井壁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以防止井壁坍塌,影响钻井安全,也可以起到分隔油气层和其他地层的作用15.录井: 在钻井过程中,在钻井井场的不同部位或者井下钻柱中,通过人工操作或者安装传感器,录取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和钻井工程动态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质信息、油气信息、钻井工程信息16.套管程序: 钻井过程中,为了保障安全钻进、有效分隔产层和其他地层等采取的一系列下套管措施17.岩心编号:采用分数形式表示,如5154表示第4次取心中共有51块岩心,此块为第5块。
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3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4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5生油门限:只有达到一定温度后,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6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通过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7有效孔隙度:指那些参与渗流的、互相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油气初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是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又称为排烃。
9油气二次运移:为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以后的一切运移。
10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层中生成的丰富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
11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之后,流体最先开始溢出的点,是该圈闭能够储存最大油气的点。
12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13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储集层的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14油气聚集带:指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岩性岩相变化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5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
16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到井口的时间17地温梯度:指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增高的度数。
18地温级数:指恒温带以下地温每增高1℃时深度的增加值,它是地温梯度的倒数。
18静水压力:静液柱造成的压力称为静水压力。
20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叫做地层压力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离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一·名词解释201.页岩油:非常规油气:指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自然工业产量、需用新技术改善储层渗透率或流体黏度等才能经济开采、连续或准连续型聚集的油气资源。
2.页岩气: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夭然气3.矿权:是指在“矿产资源”这一“特定物”上所产生的权利的总称,或者说是基于“矿产资源”这一特定物上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符合一定条件的探矿权和采矿权经批准可以转让,是财产权。
4.采矿权:采矿权,一般认为是物权,含有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能;探矿权具备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和主要特征(属于非物权范畴);这是因为矿产勘查是一项探索性,研究性极强的劳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找矿勘探实践,是一项研究性的劳动,勘查报告是创造性智力成果。
5.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6.预测储量:在地震详查以及其他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的有利地区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7.控制储量: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8.探明储量: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9.圈闭:圈闭是适于油气聚集、能够形成油气藏的场所一个完整的圈闭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1)封闭油气的条件,包括顶部封闭条件(盖层)和侧向遮挡条件(盖层的弯曲、岩性的变化、断层的遮挡等)(2)二是赋存油气的条件,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孔隙度、渗透率的储层。
10.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
11.满凹含油:“满凹含油”是指在富油气凹陷内,优质烃源灶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同时,陆相沉积多水系与频繁的湖盆振荡,导致湖水大面积收缩与扩张,使砂体与烃源岩不仅间互,而且大面积接触,从而使得各类储集体有最大的成藏机会,因而含油范围超出二级构造带,并在包括斜坡区的凹陷深部位都有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呈现整个凹陷都有油气成藏的局面。
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
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
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名词解释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的基本特征石油: 存在于在地壳岩石空隙(孔、洞、缝)中,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 存在于地壳岩石空隙(孔、洞、缝)、天然生成的、以烃为主的可燃气体。
生物标志化合物:来源于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基本保持了原始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油母质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正烷烃分布曲线: 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的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曲线。
曲线的分布特点与成油原始有机质类型、成油环境以及有机质的成熟度密切相关。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由于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的存在而产生荧光的特性,被称作石油的荧光性。
石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石油能使其振动面旋转一个角度,石油的这种特性称旋光性。
气藏气:是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
气顶气:是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凝析气:是指地下,当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时,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采至地面过程中,随着温压下降,这部分气可凝结析离成轻质油,称凝析油。
溶解气:包括油溶气和水溶气。
相同条件下,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是指在地层温压条件下,液态石油中所溶有的、而在地表温压条件下可析出的气体量(m3气/m3油)。
煤层气:是指煤层吸附气或游离状态的天然气(瓦斯)。
天然气水合物:是指高压低温条件下,CH4等气体分子被封闭冻结在水分子扩大晶格中所形成的固体物。
其形成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有液态水,其次是温压条件。
油藏饱和压力:是指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中溶解气开始析离出来成为游离状态天然气时的油藏压力。
若油藏饱和压力与该点地层压力相等,即油内溶解气刚好饱和,压力稍降,就会有气体析出,此时的油藏称为饱和油藏;若油藏饱和压力大于地层压力,为高饱和油藏,此时通常为带气顶的油气藏;若油藏饱和压力小于地层压力,为未饱和油藏,此时原油中溶解气还未饱和。
油气田勘探复习一、名词解释1.预探井:预探井是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揭示圈闭的含油气性,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或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只在几套主要目的层段取芯,一般定在靠近凹陷中心的相对高处。
(例如:塔中1井)2.评价井:是在已经证实具有工业性油气构造、断块或其他圈闭上,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在预探所证实的含油面积上,进一步查明油气藏类型,确定油藏特征(原油性质、油气水界面、构造细节、油层厚度),评价油气田规模、生产能力、经济价值,落实探明储量为目的部署的探井。
(例如:塔中401井)3.圈闭:适合油气聚集和保存的的场所,包括储集层、盖层和侧向封堵三个要素。
4.油气藏:油气可以聚集和保存的的场所,当有油气聚集的圈闭称为油气藏或者含油气圈闭5.含油气系统:已发现的具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藏及相关地质要素的集合体,它包括成熟的烃源岩及其所形成的所有油气藏,并包含油气藏形成时不可缺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地质要素包括烃源岩。
储集层、盖层、上覆地层,地质作用包括圈闭的形成和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等作用)6.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7.满凹含油理论: 指在富油气凹陷内,优质烃源灶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陆相沉积多水系与频繁的湖盆振荡,导致湖水大面积收缩与扩张,使砂体与烃源岩不仅间互,而且大面积接触,从而使得各类储集体有最大的成藏机会,因而含油范围超出二级构造带,并在包括斜坡区的凹陷深部位都有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呈现整个凹陷都有油气成藏的局面。
满凹含油论并不意味着在凹陷的每一个部位都可以发现油气藏,而在于强调勘探理念的变化。
满凹含油论的提出使勘探领域跳出了二级构造带范围,可以实现满凹陷勘探。
勘探范围不仅包括已有的正向二级构造带,也包括广大的斜坡区和凹陷的低部位。
8.页岩气: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油气田勘探》习题—名词解释绪论1.油气勘探工程油气勘探工程是以石油地质学中关于油气生成、油气藏形成、油气田分布规律理论为基础;通过采用科学的勘探程序、利用合适的技术组合、实施先进的勘探管理,从而达到高效、快速、经济地寻找、发现油气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2.油气分布的源控论源控论的基本思想是有效的烃源岩分布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田的分布范围。
在一个沉积盆地中,油气田一般围绕生油凹陷(有效的烃源岩或烃源灶)成近似于环状分布(多环状、半环状)分布。
第一讲油气勘探技术1.油气苗石油和天然气在地表的出露(露头)被称为油气苗,包括油苗、气苗、沥青脉等。
油气苗的存在一方面指示地下发生过油气生成与运聚成藏过程,另一方也表明存在着油气藏破坏的作用和过程。
2.油气资源遥感油气资源遥感是指利用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等手段开展的地面地质调查和油气资源探测工作。
3.重力勘探通过测定地下的重力异常开展油气勘探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称之为油气重力勘探。
4.磁法勘探通过测定地下磁力异常开展油气勘探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称之为油气磁法勘探。
5.电法勘探根据岩石的电磁学性质和电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观测和研究,寻找不同类型有用矿床和查明地质构造及解决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6.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是指通过地表附近测出的地球化学异常寻找地下油气藏的一种勘探方法。
7.科学探索井一般是在没有研究过的新区,为了查明区域沉积层系、地层接触关系、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等,评价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或者是为了解决一些重大地质疑难问题和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而部署的区域探井。
8.参数井参数经也是一种区域探井,但比科探井更常用。
它是在地震普查的基础上,以查明(亚)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发育、生烃能力、储盖组合,并为物探、测井解释提供参数为主要目的的探井。
9.预探井预探井是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揭示圈闭的含油气性,发现油气藏为目的的探井。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摘要油气田勘探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它是根据油气成藏机理和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采用现有的勘探方法与技术,以达到经济、高效、快速的寻找,发现和探明油气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石油与天然气就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和“黑色的金子”,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极为重要的动力燃料和润滑油料;二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现在已经能够从中提炼出3000多种产品。
油气资源勘探是以勘探理论和勘探技术作为支柱,以勘探管理为主体,以勘探决策为首,通过部署设计和综合研究为指导方向进行勘探的。
它既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和高回报的商业经济活动,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油气田开发技术是一门集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今天它更融入了近代诸多学科的高新技术。
其发展水平关系到对地下的油气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和经济效益。
核心的理论是地下流体力学,而中心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利用天然能量(油气藏压力)和恰当使用人工能量(注水、注气、抽汲等)最大限度地采出地层中的油气,也就是尽可能地提高油气采收率,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所以所有开发技术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提高采收率,它是开发水平高低的标志。
大庆油田的开发水平之所以是属世界一流的,就是因为它的石油采收率已达到40%的世界先进水平。
油气田开发技术概括来说有三方面:第一,把油气藏描述与评价贯穿油气田开发的始终,根据油气田(藏)的地质特征,按前述要求编制好科学的油气田开发方案,把当前产量与长远效果相结合,确定合理的开采速度,以取得更高的最终采收率;第二,分阶段深化油气田地质规律性的认识,根据对开发过程中油气田地下动态监测的新资料,及时地调整完善开发部署,尤其是井网部署的调整,“选择合理井网密度问题,具有重大的国民经济意义。
希望能找到井数最少(油气藏开发的投资最小)而原油目前产量和最终采油量最大的方案”。
同时,要采取科学的开发技术与增产措施,包括采用早期人工注水方法(二次采油),实行分阶段布井,逐步完善开发井网、应用分层段开采技术,气田中后期低压开采技术等,以延长稳产期,达到预期的开采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第三,加强从油井、井组到全油区的生产技术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保证生产正常、安全、节约、完满实施油田开发方案设计。
一、名词解释1渗透率突进系数:是反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差异程度的一个定量统计参数(T K)指单砂层内渗透率极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
即T K=K max/K。
T K是评价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即T K≥1。
T K值越小,说明垂向上渗透率变化小,注入剂厚度波及系数大,驱油效果好。
数值越大,说明渗透率在垂向上变化大。
注入剂易由高渗透程突进,波及系数小,水驱油效果差。
2层内夹层:层内夹层是指位于单砂层内部的相对低渗层或非渗透性岩层。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夹层对地下流体具有隔绝能力或遮挡作用,因而对水驱油过程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夹层有泥(页)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含砂泥岩等,此外还包括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硅质、钙质条带等。
3溶解气驱:溶解气驱的驱油动力是从石油中分逸出来的溶解气体的膨胀力。
溶解气驱动能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油溶解气体的数量。
实现溶解气驱的条件是:油藏与外部水体连通极差或完全封闭(如岩性油藏),或者采出量大大超出水体的补给能量,又没有气顶存在,且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从油中分离出来,从分散的泡状存在于油中,当压力降低时气泡膨胀把油推向井底。
4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当原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5油藏动态监测:油田全面投入开发以后,地下油层中油水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而这些变化的各项第一性资料,就必须进行油田动态监测。
油藏动态监测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流量监测②油水井压力监测③油井产出剖面和注水井吸水剖面监测④井下技术状况监测⑤油层水淹监测。
除此之外还有特殊类型的油藏动态监测,如:稠油高凝油田;有气顶油藏;底水油藏和凝析油气藏的监测。
6沉积时间单元7储层敏感性:储层中存在的粘土、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等敏感矿物与外来的钻井液、洗井液、压井液、压裂液、酸化液等所携带的固体微粒接触,导致储层渗流能力及产能的的下降。
油气田勘探一、油气田勘探的基本特点1.油气田勘探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技术方法的综合2.油气田勘探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3.油气田勘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地质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
油气勘探项目要遵从“成本、储量、产量、效益”四统一原则。
二、油气勘探简史1、油气勘探的初级阶段从人类有意识地开采石油天然气到十九世纪中期。
找油主要依靠地表油气苗或随机发现,几乎没有理论指导。
甚至有时采用占卜、巫术等进行找油、找气。
2、油气勘探的中期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前) 理论上:①提出了“背斜聚油论”;由加拿大人T.S亨特(Hunt,1861)、美国人D怀特(White,1885)和奥地利人赫菲尔(Hofer,1888)先后提出的。
②石油生成仍然处于“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的争论中,但后期有机成因说逐渐占据上风;③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著作。
美国人D.海格(Hanger,1916)第一部石油地质专著《实用石油地质》俄国H.M古勃金(1937)发表了《石油论》H.0布罗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原理》,它们成为指导近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理论基础。
技术装备方面:①1895年,第一台旋转钻机投入使用。
②1914年,地震折射法开始用于地质找矿。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先后出现了磁法、地震反射波法和电测井技术,使油气勘探在理论和技术上日趋完善,石油成为新的动力能源得到普遍应用。
1890年世界石油产量达1030X104t,到1940年已超过3X108t。
3、油气勘探的现代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理论上:①石油地质理论体系的建立;②全球油气分布规律和盆地找油理论的形成;③背斜聚油论的突破和非背斜找油论的蓬勃兴起;④油气勘探决策与资源评价理论体系的建立。
技术上:①地面地质调查降至次要位置;②地震勘探迅猛发展;③钻井技术和与之配套技术的迅猛发展;④测井技术的迅速发展;⑤井下综合录井和测试技术的完善;⑥非常规勘探方法的不断涌现;⑦综合勘探技术和方法的广泛应用。
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油(气)按储量可分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
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
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盛世石油科技技术培训材料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1.泵挂深度——抽油泵在井内的下入深度;有杆泵泵挂深度为井口悬挂器到固定凡尔的深度,电潜泵泵挂深度为井口悬挂器到分离器入口的深度。
2.边水——油(气)藏含油(气)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
3.表层套管——为防止井眼上部地层疏松层的跨塌和上部地层水的渗入以及安装井口防喷器装置而下的套管。
4.表观粘度——也称视粘度。
在恒定温度时某一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值。
5.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具有气泡、乳化、增溶、湿润反转和洗涤等重要作用。
6.波及系数——注入驱油剂所触及到的油藏部分和整个油藏的比值,使用中一般又分为面积波及系数、垂向波及系数和体积波及系数。
7.捕集残余油——经一次或二次采油后,油以不连续的泡滴状或油脉形成被湿润的驱替水所包围的残余油。
8.不压井作业——采用特殊设备和工具,不使用压井液就能正常起下井内管柱的作业。
9.采出程度——油藏开采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0.采气井口装置——气井完井以后,用于控制气井开、关,调节压力和气产量的装置。
也叫采气树。
11.采收率——油(气)田废弃时,累计采出油(气)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率。
12.采液速度——年产液量与油田地质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3.采油(气)速度——年产油(气)量占油(气)藏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14.采油平台——为开发海上油田所建造的平台,有以安装采油工艺所需的设施。
有无人平台和有人居住采油平台两种。
在陆上丛式采油井场有人也叫采油平台。
15.采油(液、气)强度——单位厚度油层的日产油(液、气)量。
16.采油曲线——油田或油井产量、地区压力、流动压力、油气比、含水量、开井井数、工作制度等开采资料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油气田勘探》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指南,而油气田勘探是找油的方法论。
2.作为一项高科技的产业,油气勘探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高、利润高的特征。
3.盆地找油理论的实质,是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与圈闭找油理论的有机结合。
4.资源调查时期的地质任务用六个字可以概括为:寻找、发现、探明。
5.油气调查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地质调查、油气资源遥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6.非地震物化探是: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的简称。
7.总体上,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的磁化率较高,而沉积岩的磁化率较低。
8.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酸性岩,岩石的磁性具有依次降低的特点。
9.录井技术依据其学科原理的差别,可以分为基于地质学原理的录井、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录井、基于化学原理的录井三大类。
10.随钻测量信息主要用于几何导向和地质导向等方面。
11.根据测试时机的差别,测试工作可以分为:中途测井和完井测试。
根据取样方法的差别,测试又可以分为:钻杆测试和电缆测试等。
12.勘探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勘探对象、地质任务、资源-储量目标。
13.油气勘探的对象包括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地质单元,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大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含油气区带、油气田、油气藏。
14.资源调查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择盆、选凹、定带。
15.工业勘探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发现油气田和探明油气田。
16.大区概查阶段应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重点研究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包括古纬度、古气候、古地理条件。
17.盆地普查该阶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勘探范围的广阔性;二是勘探任务的基础性,三是勘探阶段的初始型。
18.盆地普查阶段要以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油气的生成条件。
19.盆地“五史”模拟是指: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聚史。
20.区带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地质风险概率法、多信息叠合评价法。
前者适合于区带的排队优选,后者适合于分区评价。
21.根据圈闭识别的难易程度,可以加圈闭分为常规圈闭和隐蔽圈闭。
22.影响圈闭资源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圈闭容积、油气充满度、油层特性、烃类特征等。
23.盆地内部勘探程度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平面上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垂向上层系之间的平衡。
24.地震勘探设计根据内容可以分为技术设计、施工设计、补充设计等。
25.地震测线桩号的排列基本遵循南小北大、西小东大的顺序。
26.油气勘探工程技术可以分为调查技术、钻探技术、实验室测试分析技术等三大类,其实施的目的是全方位采集反映地下地质条件的各种信息。
27.勘探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勘探对象、地质任务和资源与储量目标28.执行油气勘探程序过程中,严格性原则具体是指:阶段不能跨越、程序不能打乱;灵活性原则具体是指:节奏可以加快、效益必须提高;协调性原则具体是指:加强跟踪研究、降低勘探风险;29.大区概查阶段应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盆地烃源岩的形成条件30.油气勘探项目立项建议的产生主要来自勘探理论的进步、勘探技术的突破、地质研究成果、勘探中的发现、外部环境的变化、存在物之间的类比等方面。
31.油气井钻探中的安全事故类型包括:井喷失控、绞车绞碾、高空坠落、井架倒塌等。
32.以发现田和探明油气田为主要目的其探井类型分别称为预探井和评价井。
33.我国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区块登记管理制度,油气勘探开发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法律名称)依法提出申请。
34.石油测井中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伽马源与中子源,在保管、运输、使用等环节必须进行专门特殊管理。
二、选择题(占30分,15题)1.油气田勘探中最主要的风险是。
a)地质风险b)工程风险c)政治风险d)自然灾害风险2.广义上,油气勘探技术包括以下三类。
a)地质调查技术、油气井钻探技术、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b)地质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c)地震勘探技术、非地震物化探技术、油气资源遥感技术d)勘探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地质评价技术3.不能用于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非地震物化探技术是。
a)重力勘探b)磁法勘探c)电法勘探d)地球化学勘探4.最早用于直接找油的油气勘探技术是。
a)重力勘探b)磁法勘探c)电法勘探d)地球化学勘探5.地质浅井主要部署在勘探阶段。
a)盆地普查b)区域详查c)圈闭预探d)油气藏评价6.下列井号中属于预探井的是。
a)苏气14井b)苏141井c)苏参2井d)苏浅1井7.一般来说要求取心数量比较多的探井类型是。
a)参数井b)预探井c)评价井d)兼探井8.荧光录井主要是利用石油族组分中发出的荧光。
a)饱和烃b)芳香烃c)胶质d)沥青质9.结果直接用于确定地质绝对年龄的主要测试分析技术为。
a)磁性地层学测试分析b)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c)放射性同位素测试分析d)微体古生物鉴定分析10.盆地普查的主要地质任务是。
a)确定有利的生油凹陷b)优选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c)发现油气田d)探明油气田11.圈闭预探的主要地质任务是。
a)确定有利的生油凹陷b)优选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c)发现油气田d)探明油气田12.区域详查阶段的资源/储量目标是最终提交。
a)凹陷推测资源量b)区带潜在资源量c)预测储量d)探明储量13.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的资源/储量目标是最终提交。
a)凹陷推测资源量b)区带潜在资源量c)预测储量d)探明储量14.盆地普查阶段所研究的核心石油地质条件是。
a)烃源岩的形成条件b)油气生成条件c)油气运聚与保存条件d)圈闭成藏条件15.圈闭预探阶段所研究的核心石油地质条件是。
a)烃源岩的形成条件b)油气生成条件c)油气运聚与保存条件d)圈闭成藏条件16.盆地普查的个体对象是一个一个的。
a)凹陷b)区带c)圈闭d)油气藏17.圈闭预探的个体对象是一个一个的。
a)凹陷b)区带c)圈闭d)油气藏18.圈闭评价首先应开展的评价工作是。
a)圈闭可靠性的评价b)圈闭地质条件评价c)圈闭资源量评价d)圈闭勘探经济评价19.关于评价井的作用,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评价井作用在于发现油气藏b)评价井钻探可以用于探测油藏边界c)利用评价井可以获得油层试油试采资料d)利用评价井取心资料可以分析储层四性关系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优选出具有含油气的含油气盆地是大区概查阶段的主要目标b)在某一个圈闭上发现了工业油气流,该圈闭的预探即告结束c)油气藏评价勘探是连接油气勘探与油气开发的纽带d)盆地普查阶段应以“源”为中心,重点查明各凹陷的生油气条件21.哪个勘探阶段应重点解决烃源岩的规模、质量、生烃量等问题(成烃问题):。
a)大区概查b)盆地普查c)区域详查d)圈闭预探22.哪个勘探阶段应重点解决圈闭的识别和圈闭要素的确定问题:。
a)大区概查b)盆地普查c)区域详查d)圈闭预探23.以提交油气远景资源量为目的的勘探项目是项目。
a)新区勘探项目b)盆地评价勘查项目c)区带工业勘探项目d)滚动勘探开发项目24. 项目以增加探明储量并建成一定的产能为目的的勘探项目。
a)新区勘探项目b)盆地评价勘查项目c)区带工业勘探项目d)滚动勘探开发项目25.二维地震测线桩号的排列规则是:。
a)南小北大b)东小西大c)北小南大d)西小东大26. 一般都为完成后进行常规试油,逐层逐段搞清。
a)区域探井b)预探井c)评价井d)滚动评价井27.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属于所有。
a)国家b)企业c)个人28.项目经理部一般由三个部门组成,其中对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部署主要是。
a)管理组b)研究设计组c)监督组29.储量复算指首次向国家申报储量后,开发生产井完钻后年内进行的储量计算工作。
a)1年b)3年c)5年d)10年30.根据资源序列的分布,如果控制储量大而探明储量很少,说明应加强()工作。
a)地震详查b)圈闭评价与钻探c)油气藏评价31.我国对矿产资源勘探项目区块允许登记的最大范围是。
a)2500 km2b)2500个基本经纬度划分单位c)2500公顷32.区域详查阶段所研究的核心石油地质条件是()。
a)烃源岩的形成条件b)油气生成条件c)油气运聚与保存条件d)圈闭成藏条件33.探井井位设计的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没有开展()研究,不能定参数井。
a)大区评价b)盆地分析模拟c)圈闭评价d)油气藏描述34.在我国,探矿权人从领取油气勘查许可证后,矿权能够得以保持的最基本条件是()a)经过勘探发现了油气显示b)按照标准保证最低的勘查投入c)经过勘探获得了工业油气35.目前油气资源遥感技术尚难以应用的研究领域是()。
a)地表构造的解译b)地面地质图编绘c)油气藏位置确定d)烃源岩质量评价36.大区概查的主要地质任务是()。
a)选择具有勘探远景的含油气盆地b)确定有利的生油凹陷c)优选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d)发现油气田37.圈闭预探阶段所研究的核心石油地质条件是()。
a)油气生成条件b)运聚与保存条件c)圈闭成藏条件d)油气富集条件38.探井井位设计的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没有开展()研究,不能定评价井。
a)大区评价b)盆地分析模拟c)圈闭评价d)油气藏描述39.()一般都为完井后进行常规试油,逐层逐段搞清。
a)区域探井b)预探井c)评价井d)滚动评价井40.根据我国储量管理要求,油气田开发基础井网钻成3年后,应开展储量的()工作。
a)核算b)复算c)结算三、简答题(占30分,3题)1.试述世界油气勘探发展的阶段性及各阶段采用的主要勘探技术?要点:(1)直观的感觉——原始找油发展阶段(钻井)(2)初步的认识——圈闭找油发展阶段(钻井+物探)(3)理性的思考——盆地找油发展阶段(钻井+物探+地化)(4)传统的颠覆——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钻井+物探+地化+改造)2.试归纳一下地震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作用。
要点:(1)分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2)研究地层及其分布(3)开展地震相及沉积体系分析(4)确定圈闭及其要素(5)开展储层分布预测(6)进行裂缝及流体检测3.什么是录井,试述录井技术在勘探中的作用。
答:录井是指在钻井过程中收集地下地质资料和钻井工作状态相关信息的工作(包括地质录井和工程录井)。
录井的主要作用包括:(1)为及时发现油气显示提供手段(2)为随钻评价油气层提供资料(3)为新区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参数(4)为科学安全钻进提供保障4.地层测试与试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对有油气显示、或者测井解释为油气层的井段,利用下入专门的工具,诱导地层流体进入井筒内,以此来评价产油气能力、判断流体性质、评价油气层特性、探测油气藏边界等的一种工艺过程,称为测试/试油。
(1)发现或证实新区新构造的含油气性;(2)评价油气层,确定是否具有工业价值;(3)查明油气藏性质、流体界面、油藏边界;(4)获取油气藏驱动类型、产能特征、工作制度的所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