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1.32 KB
- 文档页数:11
《说勤奋》教学设计(15篇)《说勤奋》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勤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勤奋》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批注自学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会本课生字,会用课后练习里的6个成语造句。
(重点指导勤、末、惯等字的书写)二、教学准备幻灯片、写着勤奋名言的小纸片三、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我姓王,来自昌江县叉河镇中心学校。
不过老师是你们的老乡,东方四更的。
来到东方,多少有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觉。
所以想用家乡话问候问候大家。
(村话问候)呵呵,这问候太熟悉,太亲切了!更难忘的是,昨天在大街上还听到了一句以前奶奶常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本地方言!)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勤劳的人有饭吃)2、相机导入课题,了解“勤奋”的意思所以,今天老师不是来上课的,是来和小老乡们聊天的,聊什么呢?(出示课件),没错,我们聊聊勤奋。
(1)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勤”字。
是强调笔顺和写法,查字典,了解勤奋的意思,说说勤奋与勤劳的不同点。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既然要聊天,咱们都得熟悉熟悉我们要聊的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文,第16课。
先问问大家有没有读过这篇课文?老师从昨天到今天共读了5遍。
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好好读读这篇课文。
希望大家做到(出示课件)3、检查初读情况和生字学习情况。
(1)师生合作读书。
(师生合作读第1和最后一段;请班长读第2段,请学习上有最大进步的读第3段。
)(2)学习课文生字。
出示课件——学生读——指导难写的生字“末”、“惯”、“基”字的写法。
(学生说方法)——学生描红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思考: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简单介绍议论文、说理文知识)教师强调动笔墨读书,用我们练习3的批注方式(重要的生字新词用横线、关键句子加实心圆,重要句子加空心圆,有疑问的加?)4、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说勤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作者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呢?(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师:这是一个自问自答的句子,能不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而意思不变呢?(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男女生分读。
2、师: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这里的“每一个”指什么?“鲜花”指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课文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学习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这个成就是怎样取得的?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圈圈、画画、做上记号。
(1)(编成《资治通鉴》)(2)请同学们把搜集的《资治通鉴》资料与大家分享这部史学巨著就是司马光取得的成就,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需要勤奋。
3、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勤奋呢?(1)课件出示这句话,品读。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呢?(读了一遍又一遍)理解“滚瓜烂熟”: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指导读句子、读出他的勤奋。
优秀《说勤奋》说课稿精选优秀《说勤奋》说课稿各位考官,上午好。
(鞠躬)我是0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说勤奋》(板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篇文章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议论文,文章通过古代和现代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主要引导学生明白勤奋的做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做成功。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处于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阶段,对具像事物感受较深,但是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
教师应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勤奋的意义,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写“枕、稍、拙、砸”等10个生字,会读“馁、卵”等5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法,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分析文章第2、3小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对人民、对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说重难点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围绕论点,分析文章论据,最终教育学生从小应勤奋学习。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文的教学紧紧围绕着“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
组织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事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它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然后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的领悟文章论点的深层含义。
只有一生勤奋努力,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贡献。
2.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的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为此,学生采用“读”、“思”、“议”、“悟”的方式学习本文,品味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情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勤奋》授课设计模板三篇篇一授课目标: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⑶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地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奉献。
授课重点和难点:⑴认识课文的中心论点⑵理解课文是怎样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地的桥梁”的。
授课准备:投影授课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内容:初读课文授课过程:一、提示课习题。
⑴板书课习题。
⑵解习题:标题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
读了这个课习题,你想提什么问习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理解、说分明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习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⑴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⑵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⑶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见解?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见解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2)交流。
(3)依照以上问习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⑴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⑵分段读通课文。
自由练读后,指名分段朗诵,正音。
对长句子进行全班重点练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⑵出示:通往理想境地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2)把这种自问自答形式的句子换个说法,并说说自问自答的好处。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地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以上两句话,你更喜爱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说勤奋》课堂说课稿《说勤奋》课堂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本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这样,使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读文感悟两位名人成就的事例。
(2)难点: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说教法关于教法,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
”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
据此,我采用讨论法激活学生的思路,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准备以自学讨论法作为总的学习方法,以朗读训练作为突破口,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通过上一次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二)、细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中心句。
(2)、教师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4)、换一个说法。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6)、指导朗读第一段。
2、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说勤奋》第一课时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说勤奋》的第一课时,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勤奋的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勤奋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培养勤奋的品质。
3. 学习有关勤奋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勤奋的含义,认识到勤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勤奋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通过学习勤奋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对勤奋精神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勤奋的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勤奋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让学生思考他们成功的共同因素,引出勤奋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讲解勤奋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勤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
(2)分析勤奋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勤奋的意识。
(3)学习有关勤奋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或身边人勤奋的事例,分享成功经验。
(2)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勤奋的品质。
4. 例题讲解:(1)列举一些有关勤奋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理解其内涵。
(2)分析名言警句中勤奋的意义,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写一句关于勤奋的名言。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勤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说勤奋2. 板书内容:(1)勤奋的含义及重要性(2)勤奋与成功的关系(3)勤奋的名言警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勤奋的认识。
(2)请列举三个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2. 答案:(1)勤奋是指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地去追求目标。
勤奋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成功的关键因素。
说勤奋说课稿说课稿可以辅助老师更好地说课。
下面是由橙子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说勤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说勤奋说课稿一一、说教材《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1 / 10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
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勤奋》优质教案《说勤奋》目的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类型的文章,大致了解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方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勤奋》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说勤奋》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揭题(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
(板书: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喻)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
(个人朗读。
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一、复习检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2节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说勤奋》语文说课稿《说勤奋》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本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这样,使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读文感悟两位名人成就的事例。
(2)难点: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说教法关于教法,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
”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
据此,我采用讨论法激活学生的思路,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准备以自学讨论法作为总的学习方法,以朗读训练作为突破口,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通过上一次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二)、细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中心句。
(2)、教师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4)、换一个说法。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6)、指导朗读第一段。
2、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说勤奋》教学设计(精选17篇)《说勤奋》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0昆山市一中心小学周建新写在前面: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
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笔者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下面的这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作为一种探索,旨在抛砖引玉。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一)复习词语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
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一)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
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比较句子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
“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
《说勤奋》说课稿——寿山乡老街小学肖恒羽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勤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说勤奋》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文章的说理性较强。
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第二自然段例举了司马光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候勤奋学习,后写司马光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重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第四自然段号召学生不忘勤奋,一生勤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说服他人为成功”的议论文的魅力。
在小学阶段,说理的文章并不少见,常将说理融于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是人物小故事中,主要是通过事情的描述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但本文行文结构更接近于议论文,既是对以前说理文的一种深化,也为初中认识和学写议论文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在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知识的的梯度体现中有着不可取代的过渡作用,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智慧。
同时,这篇文章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影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促进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基于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践行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在第一课时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学生通过学习文中的两个事例,能用自己的话或是书中的语言表达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根据本文的结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学习文章2、3自然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比较两个例子的异同,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既凭借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节课主要使用的教法是“谈话法”和“学导法”。
学法中国有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本节课教学使用的教法,我引导学生使用“读”“思”“议”“悟”学习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搭道理。
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和学生做了以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勤奋小故事或和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
老师准备:1. 大白纸两张(课前贴于墙上)。
记号笔一只。
2. 人物事例异同情况比较表(每小组一张)3.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我从复习导入、合作探究、分享交流、课堂总结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作者举了哪两个人物的例子?这样设计既可以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出事例,可以为接下来学习2.3自然段打实基础,也可以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可谓一举三得。
二、合作探究首先我在幻灯片中出示小组合作的表格和要求,小组合作的内容是课文的2.3自然段,目的是通过对两个事例异同的比较,对关键词、句的勾画、释义,明白“不管你是聪明人还是基础较差的人,都可以通过勤奋获得成功,达到理想的境界”,接着小组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于各小组间,也可参与其中某个组的讨论,然后进行小组间的补充式反馈,补充式反馈时教师要再次强调补充式反馈的意思和重复的惩罚,最后教师补充《资治通鉴》和青蛙卵剥离手术的文字资料,将表格答案呈现于幻灯片中,总结反馈。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头戏,也是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合作探究,教师的相机引导和深入挖掘也很重要。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调动听、说、读、写、想各种感官,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分享交流第一步,随机请几位学生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勤奋小故事或名人名言与大家分享,每人只享一个,要说清楚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感想。
没机会在课堂上分享的,将自己搜集的文字资料粘贴墙上的资料分享库,大家分享。
第二步,个人思考,回答大白纸上的其中一个问题,并说明原因。
补充反馈,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原因书写在大白纸上,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反馈。
(分享时,学生搜集的文字资料是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本文观点,同时让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也更深一层的理解了课文阐述的道理。
交流时,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原因,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又完成了知识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旨在说明,作者是这样的观点,大家是这样的观点,我也是这样的观点。
又在此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对学生的行为指引有重要作用。
)四、总结课堂通过学生的齐读和个性化朗读,感受勤奋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总结陈词,对学生提出要求和期望。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号召学生不忘勤奋,一生勤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课后的学生的记忆有很大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特点是结构鲜明,条理清楚。
根据教学过程中相机书写。
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效果预测:篇二:说勤奋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课《说勤奋》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勤奋》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材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材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二、说教法学法:1、自主讨论法: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理解不存在什么问题,内容深入浅出,没有什么孩子理解的难点.有的学生甚至不太感兴趣,所以应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2、采用变序法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但如果按层次学习,学生积极性不够,易产生疲劳感,随意我打乱顺序.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教学的契入点.3、中心突破法: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所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4、我根据《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的意义.这虽然是种要求,但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抓住关键词体会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做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三、说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五、说教学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事例.2、多媒体课件.(名人名言)等六、说教学过程:(一)、直奔中心,知勤奋.1、通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围绕这句话,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长的故事 (精练导入,明确中心.)(二),合作探究,解勤奋.1、认真读一读第2,3小节.2、比较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找找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用笔在旁边圈圈画画.)4、研读关键词句,体会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通过对关键词语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的理解,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然后感情朗读,通过读好关键词句来体会司马光的勤奋.)(3)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4)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等词语,体会童第周的勤奋.)(三)、回归勤奋,课后拓展.1、出示名人名言: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发明家爱迪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2、理解: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名言小结,让学生朗读体会,联系课文内容,懂得不管是天资过人,还是基础差,通过勤奋,能使聪明的人成长,能能使基础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并理解难句.)3、练习深入体会中心.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司马光说( ),想对童第周说( ),想对自己说( ).七、说板书设计:16、说勤奋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篇三:说勤奋《说勤奋》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
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根据摆出观点,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体结构我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接着强调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依凭勤奋获得成功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
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
这一部分紧承上文,强调今天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我计划两课时对本文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以下几步完成: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3再读课文,把握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