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相关习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0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chuāng( )疤2.震悚( )3.jié( )问4.空前( )5.惧dàn( )6.惊骇( )7.孤shuāng( )8.粗拙( )9.zhòu骂( )10.掳走( )二、加粗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就是( )A.淡薄薄弱薄厚B.妥帖请帖碑帖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D.空前空席空中楼三、没有错别字的一句就是( )A.总之:都就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就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就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就是万不可钻过去的……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就是好事情,但淌使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四、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瞧瞧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她去寻找,她就是很疏懒的。
疏懒:2.我惊异地瞧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瞧着我。
惶急: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五、下面哪些句子就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就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 )5.我也知道这意思就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
她不开口。
(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一)大概就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就是怎么一回事。
这就是我向来没有与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就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您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就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附答案三阿长与《山海经》鲁迅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①“切切察察“的毛病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摆“大”字④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了为“我”买《山海经》2.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
课文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
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
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3.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样买到的?为什么此前今后反倒写了不少?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的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4.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明,既不晓得《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A.惶急保姆臂膊莫明其妙 B.菩萨麻烦磨难情有可原C.淡薄大概谋害深不可测 D.书籍哀悼疏懒郑重其事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掳去(lǚ)B.憎恨(zèng) 絮说(xù) 惧惮(dàn)C.粗拙(zhuō) 悚然(sōng) 恭喜(gōng)D.疏懒(shū) 惊骇(hài) 孤孀(shuāng)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4.下面是有关《阿长与<山海经>》的漫画,请仔细赏读后回答问题。
(1)这幅漫画所描述的是什么事情?(2)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远远超过陆地面积。
科学家研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至今海洋中的生物物种仍远远陆地上的生物物种。
因此,必须以“为了地球上的生命”的高度来拯救我们的海洋。
(1)根据上下文,甲处应填入的词是()A.多于 B.少于 C.高于D.低于(2)将下面的内容填入乙处,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急剧减少。
《阿长与<山海经>》每课一练一、教你一招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确信某人、事、物、景,先用歪曲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式。
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仿佛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照,使文章更出色,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课内当堂训练基础部份1.更正以下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明白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心。
( )(2)从此对她有了专门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那么。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善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准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可能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明白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快乐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部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他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如何想的?说明了“我”的什么心理?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到效?4.结合全文,写出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相照顾的句子。
5.什么缘故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三、课外拓展提升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打第二节课下课了,许多人都抢着到学校门口惟一的公用前排队,打回家请妈妈送忘记带的簿本、忘记带的毛笔、忘记带的牛奶钱……一年级的教室就在旁。
小小个子的一年级新生黄子云常望着打的队伍发愣,他何等羡慕他人打,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学校置放的、方便低年级学生打的矮木箱……此日,黄子云下定决心,他要打给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chuāng()疤2.震悚()3.jié()问4.空前() 5.惧dàn() 6.惊骇()7.孤shuāng() 8.粗拙()9.zhòu 骂()10.掳走()二、加粗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淡薄薄弱薄厚B.妥帖请帖碑帖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D.空前空席空中楼三、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四、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五、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
她不开口。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带答案)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w u )惧惮(d a n )粗拙(zhu o )哀悼(d a 0 震悚(s o ngchu a n (疮)疤 孤shu a ng 孀 ) ji (e 诘)问p i 霹)雳渴m u (慕)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 年 5 月,第 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二、题目讲析: 阿长是人名, 《山海经》 是书名, 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 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 ” 作为文章的题目? 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 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答:①阿长是 我”的保姆,她买来了 我”渴望已久的 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 所以文章以 阿长与《山海经》 ”为题, 一石三鸟,既交 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 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 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 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 抒 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 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三、阅读文段, 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 ……这四本书, 乃是我最初得到, 最为心爱的宝 书。
”1、写叔祖的“疏懒”为,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 “我”为,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请 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 是怎么一回事”为,后善良。
3、阿长买到《山海经》 后表现得怎么样? 把原句摘录出来。
答:一见面, 就将一包书递给我, 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为我给你买 来了!4、“我” 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 后表现得怎么样? (把原句摘录出来, 写在下面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比。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答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 最关心的孩子。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带答案〕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wù 〕惧惮〔dān 〕粗拙〔zhuō 〕哀悼〔dào〕震悚〔sǒng〕chuāng〔疮〕疤孤shuāng( 孀) jié〔诘〕问pī( 霹 ) 雳渴mù( 慕 )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____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 年 5 月,第一次用“鲁迅” 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题目讲析: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 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答: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 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 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思念、感谢、祝福、祈祷之情。
三、阅读文段,答复下列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 ,别人都不肯真实地答复“我” ,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络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别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比照。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答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欢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仁慈。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
答: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快乐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4、“我” 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络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p 〕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翻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
(完整版)《阿长与山海经》习题(带答案)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wù)惧惮(dān)粗拙(zhuō)哀悼(dào)震悚(sǒng)chuāng(疮)疤孤shuāng(孀) jié(诘)问pī(霹) 雳渴mù(慕 ) 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题目讲析: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答: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答_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
答: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9《阿长与山海经》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 jié()问pī( ) 雳渴mù( )(二)、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三)、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四)、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五)、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六)、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请讲述他的一两件事,看谁写得真实、生动、传神。
二、课时达标阅读选段,完成下列问题: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wù)惧惮(dān)粗拙(zhuō)哀悼(dào)震悚(sǒng)chuāng (疮)疤孤shuāng(孀)jié(诘)问pī(霹)雳渴mù(慕)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题目讲析: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答: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答_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
答: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chuāng()疤2.震悚()3.jié()问4.空前()5.惧dàn()6.惊骇()7.孤shuāng()8.粗拙()9.zhòu骂()10.掳走()二、加粗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淡薄薄弱薄厚B.妥帖请帖碑帖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D.空前空席空中楼三、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四、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五、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
她不开口。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无益:2.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5.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二)祖母的启蒙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
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
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
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
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
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
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
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
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
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谆谆善诱B.启发鼓励C.以身作则D.言传身教4.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三)外公走了,再听不见他亲热喊我的声音,我心里沉甸甸的。
我久久伫立在房前,凝视着墙上那张照片:外公正慈爱地朝着我笑。
他慈祥的笑,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温馨的回忆。
一从幼儿园回家,老远便见到外公站在门口。
他迎上来笑呵呵地搂我,亲我,从口袋里掏出巧克力给我吃。
一阵亲热过后,他便照例让我坐在他的身上,教我念唐诗。
先是复习旧课,当我背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照例要加上一句“上楼找外公”,他听后又是哈哈大笑。
他为此特意用宣纸专门替我写了一张条幅,录完这首诗后,还加上一段话:“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
童心粲然,堪记一耳。
”为这事儿,小舅还生气哩,说:“我大学毕业了,您还从没给我写过呢!”又有一次,幼儿园老师教我们画画。
她好灵巧地画出一条鲤鱼,像在水里快活地摆动,真好看。
可我分不清字叫写,图叫画,心里直说:“老师‘写’得多像,回去要外公给我‘写’条更大的来!”一进家门,我就吵着要外公“写”鱼。
外公二话不说,拿起纸和笔,十分工整地写出一个“鱼”字。
我急了,忙说:“您‘写’得不对,再‘写’!”外公也就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
不大会儿,纸上满是“鱼”字,真成了江城闻名的“全鱼席”了。
我当时实在弄不懂,这么有学问的外公,怎么笨得连条鱼都“写”不出来呢?望着墙上笑吟吟的外公,往事一件件涌现出来,比当年纸上的“鱼”字更要多得多。
我和外公如今是人天远隔,可他那慈爱的微笑,却永存在我的心间。
1.如何理解开头第一段中的加粗字“沉甸甸”一词的含义?2.大致写出“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
童心粲然,堪记一耳”这句话的意思。
3.文中运用的材料有详有略,试举出一个详中有略的事例来。
4.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5.试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参考答案】一、1.疮2.sǒng3.诘4.kōng5.惮6.hài7.孀8.zhōu9.咒10.lǔ二、C三、C四、1.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2.惊慌急迫。
3.非常思慕。
五、2.√3.√4.√六、(一)1.没用。
2.关爱;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轻视;阿长赠书3.说明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的善良、朴实。
4.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5.议论;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6.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二)1.四件事依次为:A启发“我”从小爱读书;B鼓励待人谦让,热情帮助;C将虾皮送给李伯伯;D把豆腐粉送给刘爷爷。
其中前两件事详写,其依据在于上文的中心是祖母对“我”的启蒙,而后两件事虽对“我”有所启示,但并非祖母有意识地对“我”进行教育。
2.祖母3.D4.宽厚、宽恕5.小6.表明祖母所做的这一类事远不止上文所述的两件。
7.普通的家庭妇女;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和平时待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品德。
8.宽厚待人,乐于助人(三)1.非常思念外公,这种心情是沉重的。
2.爱孙高兴地诵读上面这首诗,背诵后,自己说上楼去干什么,去找外公。
多么天真的孩子呀,可记上一笔。
3.如外公写“鱼”字的材料是详写,但后面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鱼”字的内容却是略写。
4.展示了深厚的亲情,表现了老爱幼,幼敬老的美德。
5.《我和外公》或《外公的微笑》等。
同步练习一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jié()问pī()雳渴mù()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二、题目讲析: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步练习二一、课内精读“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8.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9.阿长为“我”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何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10.“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这与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11.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12.作者写“我还很记得”阿长带书回来的情形,又反复写书的内容,这有何用意?1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