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李牧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李牧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居二年,宠破燕军,杀剧辛。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注释】①代雁门:代地雁门郡,今山西武宁以北一带②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③莫府:处理军政事务的衙署。
莫:通“幕”,将帅在外的营帐④飨(xiǎn):用酒食款待人⑤烽火谨:烽火相传⑥彀(òu)者:善于射箭的人⑦襜(dān)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⑧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⑨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文言文阅读专练(四)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晙,沧州景城人,少孤,妤学。
擢明经第,除殿中侍御史。
会朔方元帅魏元忠讨贼不利,劾奏副将韩思忠败,律当诛。
晙以“思忠偏裨,权不已制,且其人勇智可惜,不宜独诛”,國争,得释。
景龙末,授桂州都督。
州有兵,旧常仰饷衡、永。
晙始筑罗郛,罢戍卒;埭江,开屯田数千顷,以息转漕,百姓赖之。
后求归,州人诣阙留。
有诏:“桂往罹寇暴,户口雕瘠,宜即留,以须政成。
”在桂逾期年,人丐刻石颂徳。
开元二年,吐蕃以精甲十万寇临洮,次大来谷。
晙率所部三千与临洮军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
去贼五里,令曰:“前是寇,士大呼,鼓角应之。
”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三十里贼阵两军间唆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追至洮水,败之,俘获如积。
明年,突厥默啜为拔曳固所杀,其下多降,分置河曲。
虏叛,乃敕晙将并州兵济河以讨。
晙间行,卷甲舍幕趋山谷,夜遇雪,恐失期,誓于神曰:“晙事君不以忠,不讨有罪,天所殛者,当自蒙罚,士众无罪。
心诚忠,则止雪反风,以奖成功。
”俄而和霁。
时叛胡分二道走,唆自东道追及之,获级三千。
仆固都督勺磨等散保受降堿之鄙,潜引突厥内扰,唆晙密言上,尽诱而诛之。
为朔方军大总管。
九年,兰池胡康待宾据长泉反,陷六州,诏郭知运与唆讨平之。
卒,谥曰忠烈。
晙气貌伟特,时谓为熊虎相。
感慕节义,有古人风。
其操下肃壹,吏人畏爱。
始,二张之诬魏元忠,晙独上疏申治。
宋璟曰:“魏公全矣,子再触逆鳞,其殆乎!”唆曰:“魏公以忠获罪,苟得辨,虽死弗悔。
”(摘编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B.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C.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D.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李牧传文言文解词翻译]《李牧传》阅读答案李牧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后七年,秦破赵,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
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
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
赵使李牧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其将颜聚取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拥有百金财产之士)B.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弃掷)C.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暗中布置圈套捕获)D.李牧多为奇陈(军队的部署)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击秦军于宜安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赵王怒,召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7、下列不属于大败匈奴战役准备措施的一项是()A.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B.大纵畜牧,人民满野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D.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戍边将领。
(三)阅读《李牧》,完成13-18题。
(22分)李牧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赵王让.李牧(2)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3)固.称疾(4)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然匈奴以.李牧为怯徒以.有先生也B.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虽.然,受地于先王C.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17.李牧作为“赵之北边良将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分)(三)(22分)13.(4分)(1)赵王让.李牧(责备)(2)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用)(3)固.称疾(坚决)(4)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准备)14.(3分) C15.(2分)失亡多 /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李牧【原文】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厚遇战士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年,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曰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衤詹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
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鉴赏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C.王必.用臣必:如果D.悉勒.习战勒:统率、组织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以便宜....D.大纵畜牧..置吏B.多间谍..C.厚遇战士3.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⑴牧杜门不出,固.称疾()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⑵李牧多为.奇阵()若属皆且为.所虏()⑶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③谨烽火,多间谍④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古诗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翻译赏析“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出自文言文《李牧传》,其含义如下:【原文】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居二年,宠破燕军,杀剧辛。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翻译】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
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
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
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
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让李牧让:责备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起来C.李牧多为奇陈陈:通“阵”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探伺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夫赵强而燕弱C.张左右翼击之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D.击秦军于宜安会于西河外渑池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①匈奴每来,出战①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①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①匈奴不敢近赵边城①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李牧,是赵国北部边防的杰出将领。
他长期驻守在雁门关,防备匈奴的入侵。
他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官员,将市场上的租税全部收入幕府,作为士兵们的费用。
每天宰杀数头牛来慰劳士兵,让他们练习骑马射箭,严格监视烽火,派遣大量间谍,优待战士。
他还制定了规定:“如果匈奴入侵,立即收兵回城防守,敢于捕捉敌人的人立即处斩。
”每次匈奴入侵,烽火严密,士兵们就立即收兵回城防守,不敢与敌人交战。
这样过了几年,赵国边境没有损失任何战利品。
然而,匈奴却认为李牧胆怯,赵国的边防士兵也认为他们的将领胆怯。
赵王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仍然如故。
赵王愤怒,召他回国,派别人代替他担任将领。
一年多时间里,每次匈奴入侵,都出兵交战,但多数战败,伤亡惨重,边疆的百姓无法耕种和放牧。
于是赵王再次请求李牧出山,李牧声称生病,闭门不出。
赵王再次强令他出山,李牧说:“如果一定要用我,必须允许我按照以前的方法行事,我才敢接受命令。
”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前往边境。
到达后,他仍然按照以前的方法行事。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
始牧为赵将,居北边,常备匈奴。
匈奴数侵赵边,牧以兵法御之,设奇计,使匈奴不敢近塞。
岁余,匈奴远去,赵乃以牧为边将。
牧守边,坚壁清野,绝匈奴之食。
匈奴来侵,牧令士卒皆伏匿,不出。
匈奴以无所得,解去。
如是者数岁,匈奴畏服,不敢复侵赵。
牧于边塞筑城,置烽火,以警匈奴。
每匈奴有动静,牧必以烽火告赵。
赵王闻烽火,即发兵,与牧合击匈奴。
匈奴大败,悉亡其众。
自是之后,匈奴不敢复犯赵。
牧又以牛马为饵,诱匈奴。
匈奴得牛马,以为牧之牛马皆在,必来争之。
牧乃伏兵以待,匈奴至,牧击之,大破匈奴。
匈奴丧亡,不敢复来。
牧在边,以信义服众,以智谋御敌。
其用兵有方,所向无敌。
赵王嘉其功,封牧为武安侯。
牧守边数十年,匈奴不敢东向,赵国安宁。
然牧性刚毅,不喜逢迎,赵王虽宠之,而牧终不阿。
后赵王病,太子丹欲夺位,乃构牧以罪。
赵王怒,欲杀牧。
牧知其情,遂解甲归田,隐于民间。
赵王病愈,太子丹事败,牧复起为将。
牧虽年老,然智勇犹存。
复守边,匈奴畏之如昔。
牧卒,赵国以丧一良将,举国哀悼。
翻译如下:李牧,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起初,李牧担任赵国的边防将领,驻守在北方边境,常常防备匈奴的侵扰。
匈奴多次侵犯赵国的边境,李牧用兵法来抵御他们,设下奇计,使匈奴不敢靠近边塞。
一年多后,匈奴退去,赵国便任命李牧为边防将领。
李牧在边境坚守,加固城墙,清理田野,断绝匈奴的粮食供应。
匈奴来侵犯时,李牧命令士兵都隐蔽起来,不出战。
匈奴因为没有获得战利品,便撤走了。
这样过了几年,匈奴畏惧服从,不敢再侵犯赵国。
李牧在边塞上修建城墙,设置烽火台,用以警示匈奴。
每当匈奴有动静,李牧必定用烽火通知赵国。
赵王听到烽火信号,立即派兵,与李牧一起攻击匈奴。
匈奴大败,损失惨重。
从此以后,匈奴不敢再侵犯赵国。
李牧又利用牛马作为诱饵,引诱匈奴。
匈奴得到牛马,认为李牧的牛马都在这里,必定会来争夺。
李牧于是埋伏军队等待,匈奴到来时,李牧发动攻击,大败匈奴。
匈奴损失惨重,不敢再来。
良将李牧原文及翻译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李牧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白话译文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
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
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拒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起来
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委:丢弃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如前,乃敢奉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D.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君王能与共分天下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佯北不胜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
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
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打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
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
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13.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分)(《廉颇与蔺相如》)
译文:
(2)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3分)(《垓下之战》)
译文:
(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4)(《孙膑》)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