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020740309赵玉健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9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蛋白质结构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和三维结构的测定方法。
3. 了解蛋白质结构测定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分子,其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蛋白质结构测定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蛋白质结构测定主要包括一级结构测定和三维结构测定。
1.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方法有化学裂解法、蛋白酶水解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 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蛋白质三维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在空间中的形态。
测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方法有X射线晶体衍射法、核磁共振法、冷冻电镜法等。
三、实验材料1. 蛋白质样品:人血清白蛋白(HSA)、牛血清白蛋白(BSA)等。
2. 试剂:硫酸铵、氯化钠、丙酮、乙腈等。
3.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X射线晶体衍射仪、冷冻电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1)将蛋白质样品进行化学裂解,得到多肽片段。
(2)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多肽片段进行分离,得到单个多肽。
(3)对单个多肽进行质谱分析,得到氨基酸序列。
2. 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1)将蛋白质样品进行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得到蛋白质晶体。
(2)对蛋白质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得到衍射图谱。
(3)根据衍射图谱,计算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
3. 蛋白质结构分析(1)使用核磁共振仪对蛋白质样品进行NMR实验,得到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
(2)将NMR实验结果与X射线晶体衍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蛋白质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分析,成功测定了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2. 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成功得到了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三维结构。
3. 蛋白质结构分析通过NMR实验,成功得到了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三维结构。
与X射线晶体衍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蛋白质结构。
一、实验名称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分析光合作用受光照、二氧化碳、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如下:(1)光能被植物叶绿素吸收,激发电子传递链,产生ATP和NADPH。
(2)ATP和NADPH为暗反应提供能量,使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3)有机物在植物体内储存,供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之用。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烧杯、酒精灯、剪刀、镊子、滴管、试管、白纸、尺子、剪刀、放大镜等。
2. 实验试剂:二氧化碳溶液、蒸馏水、碘液、NaOH溶液等。
五、实验步骤1. 将植物叶片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烧杯中。
2.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叶片失水,观察叶片变化。
3. 用滴管向叶片上滴加二氧化碳溶液,观察叶片变化。
4. 用滴管向叶片上滴加蒸馏水,观察叶片变化。
5. 将叶片置于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变化。
6. 用放大镜观察叶片的气孔结构。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观察叶片失水、滴加二氧化碳溶液、滴加蒸馏水、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2.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叶片失水后,叶片变得干燥,颜色变深。
(2)滴加二氧化碳溶液后,叶片恢复绿色,颜色变浅。
(3)滴加蒸馏水后,叶片仍保持干燥,颜色无变化。
(4)在光照条件下,叶片颜色变浅,表明光合作用进行。
(5)放大镜观察叶片气孔结构,发现气孔数量和大小与光合作用有关。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器材,掌握了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
同时,我认识到光合作用受光照、二氧化碳、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这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改进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实验次数,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生理科学实验成绩分析与小结案例探讨张锐钢(广东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23)生理科学实验是医学生首先接触和学习的一门机能学实验课程,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并通过与理论课的呼应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能,为从基础走向临床奠定一定的基础[1]。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考混合教学等教学改革经验[2,3],我们分别在2018级和2019级的生科实验(生理学实验部分)教学中开展了翻转课堂和基于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改革实践,学生操作情况明显改善、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4]。
同时,形成性评价的引入有效改善了学生成绩同质化现象[5]。
这些改观均属于教学效果范畴,如何进一步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对不同班级的综合表现有一个更科学更宏观的认识,就需要做进一步的基于班级的成绩综合分析。
本文以2020级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生科实验教学数据为基础,通过罗列、对比不同班级的操作表现和线上要素学习表现,综合分析评判不同班级的情况,以实现科学、严谨地给出每个班级的综合成绩,并以此为据评选出优胜班级,对优胜班级适当加分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
一、为什么要在机能学实验课做基于班级的成绩综合分析1.引入形成性评价以来,虽然改善了原先基于实验报告给分导致的成绩同质化现象,但这种改善往往只体现在学生之间。
学生对本班级的整体表现缺乏认知,进而在学习和操作中一定程度上缺失集体荣誉感。
通过对不同的班级进行成绩综合分析,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自己的学习和操作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的一部分,从而起到无形的鞭策效果。
同时,由于学生普遍非常在意分数,对依据成绩综合分析选出的优胜班级进行加分,也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够感觉到不同的班级操作表现差异很大,如何把这种主观感受通过客观数据体现出来就需要做基于班级的成绩综合分析。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卵磷脂的提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光谱分析法鉴定卵磷脂的纯度。
3. 了解卵磷脂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卵磷脂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属于磷脂类,由磷酸、脂肪酸、甘油和胆碱等成分组成。
卵磷脂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改善脑功能、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法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并通过光谱分析法鉴定其纯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蛋黄、乙醇、正己烷、蒸馏水、硫酸、碘化钾、淀粉、硅胶、层析板、紫外灯、旋转蒸发仪、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正己烷、碘化钾、淀粉、硅胶、硫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卵磷脂提取(1)取一定量的蛋黄,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搅拌,使蛋黄中的卵磷脂溶解。
(2)将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正己烷,振荡,静置分层。
(3)取下层正己烷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得到卵磷脂粗品。
2. 卵磷脂鉴定(1)取少量卵磷脂粗品,加入适量的硫酸,充分溶解。
(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3)以硫酸溶液为空白对照,计算卵磷脂的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卵磷脂提取实验中,通过乙醇提取法成功从蛋黄中提取了卵磷脂。
提取过程中,蛋黄中的中性脂肪和卵磷脂在乙醇中溶解,通过正己烷的萃取,实现了卵磷脂的分离。
2. 卵磷脂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卵磷脂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与纯度呈正相关。
通过计算,得到卵磷脂的纯度为95.6%,说明实验提取的卵磷脂纯度较高。
六、实验讨论1. 实验中,卵磷脂的提取效果与乙醇的浓度、蛋黄的量、搅拌时间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中,采用适量的乙醇、适量的蛋黄和充分的搅拌,提高了卵磷脂的提取效率。
2. 卵磷脂的鉴定方法采用光谱分析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
通过测定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卵磷脂的纯度。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从蛋黄中提取了卵磷脂,并采用光谱分析法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2. 学习并掌握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3. 了解渗透作用在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酒精2. 稀HCl3. 生理盐水4. 胡萝卜5. 滴管6. 玻片7. 显微镜8. 滤纸实验步骤:1. 制备细胞悬液:- 将胡萝卜洗净,切成薄片。
- 将胡萝卜片放入稀HCl中浸泡5分钟,以破坏细胞壁。
- 将胡萝卜片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
2.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将胡萝卜细胞悬液滴在玻片上。
- 用显微镜观察胡萝卜细胞在酒精中的变化。
- 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将胡萝卜细胞悬液滴在生理盐水中。
- 用显微镜观察胡萝卜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变化。
- 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酒精溶液和生理盐水溶液对胡萝卜细胞的影响。
- 分析渗透作用在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1. 在酒精溶液中,胡萝卜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2. 在生理盐水中,胡萝卜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细胞质与细胞壁重新结合。
实验分析:1. 酒精溶液中的酒精分子透过细胞膜,导致细胞失水,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2. 生理盐水中的渗透压与细胞内的渗透压相等,细胞吸水,细胞质与细胞壁重新结合。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并了解了渗透作用在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渗透作用是导致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关键因素。
实验心得:1. 本实验操作简单,但需要注意观察细节,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细胞结构和渗透作用的理解。
3.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建议: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和生理盐水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变化。
2021级葫芦岛市高中生生物实验操作一、实验目的:通过生物实验,使2021级葫芦岛市高中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香蕉2.利器3.酶液4.试管5.显微镜6.脱脂牛奶7.苏丹红染液8.盖玻片9.锥形瓶10.卵白三、实验步骤:1.细胞结构的观察1)切取香蕉一小块,削下一层果皮后,用利器切成薄片。
2)将切下的薄片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酶液。
3)酶液中的酶能够分解香蕉细胞壁,使细胞脱离。
4)取出细胞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生物膜的观察1)取适量的脱脂牛奶,加入苏丹红染液,静置片刻。
2)在玻片上滴加一滴已染色的脱脂牛奶。
3)用盖玻片盖住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生物膜的渗透作用观察1)取一个锥形瓶,底部封闭,置于一个小而浅的容器内。
2)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卵白,使之达到一定高度。
3)静置片刻,观察卵白在生物膜渗透作用下的表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利器伤人和实验材料的误食。
2.实验操作要轻柔,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破坏细胞结构和生物膜。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细胞结构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到香蕉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等。
2.生物膜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到脱脂牛奶中的生物膜结构,观察到细胞膜的特征和形态。
3.生物膜的渗透作用观察结果可以看到卵白在生物膜渗透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如向上升高等。
六、实验总结:通过生物实验操作,2021级葫芦岛市高中生能够了解到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掌握到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到细胞结构、生物膜特征和渗透作用等生物科学知识。
这将有助于学生们对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苞叶的特性和用途;2. 探究玉米苞叶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工业、农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3. 评估玉米苞叶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玉米苞叶、乙醇、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粉碎机、搅拌器、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
三、实验方法1. 玉米苞叶提取实验(1)将新鲜玉米苞叶洗净、晾干,剪成适当大小的碎片;(2)将碎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乙醇,搅拌溶解;(3)过滤,收集滤液;(4)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8-9;(5)搅拌,使滤液中的成分充分反应;(6)过滤,收集滤液;(7)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值至6-7;(8)搅拌,使滤液中的成分充分反应;(9)过滤,收集滤液;(10)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2. 玉米苞叶应用实验(1)玉米苞叶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将提取出的玉米苞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如多糖、多酚等,用于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燃料、生物活性材料等。
(2)玉米苞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将提取出的玉米苞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用于生产肥料、饲料、生物农药等。
(3)玉米苞叶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将提取出的玉米苞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如酶、微生物等,用于处理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苞叶提取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提取出玉米苞叶中的有效成分,包括多糖、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
2. 玉米苞叶应用实验结果(1)玉米苞叶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提取出的多糖、多酚等成分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用于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燃料等。
(2)玉米苞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提取出的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可作为肥料、饲料、生物农药等原料。
(3)玉米苞叶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提取出的酶、微生物等成分可用于处理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
实验题目: 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O 的含量一、前言:二、实验目的1.学习间接氧化还原测定CaO 的含量。
2.巩固沉淀分离、过滤洗涤与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 3,其次为MgCO 3、蛋白质、色素以及少量的Fe 、Al 。
利用蛋壳中的Ca 2+与草酸盐形成难溶的草酸盐沉淀,将沉淀经过滤洗涤分离后溶解,用高锰酸钾法测定224C O -含量,换算出CaO 的含量,反应如下:22424C ;a C O CaC O ++=↓24244224;CaC O H SO CaSO H C O +=+22244225262108H C O MnO H Mn CO H O -++++→+↑+;某些金属离子,如Ba 2+,Sr 2+,Mg 2+,Pb 2+,Cd 2+ 与224C O -能形成沉淀对测定Ca 2+有干扰。
四、试剂与仪器电子天平, 烧杯,漏斗,加热器、锥形瓶,酸式滴定管,铁架台,洗瓶,玻璃棒,水浴锅,电炉子。
KMnO 4 、 2.5%(NH 4)2C 2O 4 、10 %32NH H O 、 浓HCl 、H 2SO 4(1mo l/L )、3AgNO (0.1mo l/L )、1:1HCl 、0.2%甲基橙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自己按本身实验情况修改)1、配制0.02mol/L的KMnO4溶液100ml左右备用。
2、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三份Na2C2O4固体,质量在0.15~0.18之间,分别用20ml1mol/L的H2SO4溶液和20ml蒸馏水溶解并加热至70~80℃。
依次用配制的KMnO4溶液滴定三份Na2C2O4溶液,滴定过程中保持Na2C2O4溶液的温度在70~80℃。
开始时慢慢滴加待红色褪去再滴加,滴定至粉红色并30s不褪去为滴定终点。
计算KMnO4溶液的浓度。
3、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1000~0.1300g蛋壳三份于锥形瓶中加3~4ml1:1的HCl溶解然后加20ml H2O热到70~80℃,将不溶物过滤,滤液至锥形瓶中。
实验三:Windows线程及其调度观察一、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线程,操作系统是如何调度它们的。
二、实验要求:程序使用C语言实现。
三、实验过程及程序实现int main(){int i;if (fork() == 0){for (i = 1; i < 3; i++)printf("This is child process\n");}else{for (i = 1; i < 3; i++)printf("This is parent process\n");}}执行结果为:This is child processThis is child processThis is parent processThis is parent processfork在英文中是“分叉”的意思,这个名字取得很形象。
一个进程在运行中,如果使用了fork,就产生了另一个进程,于是进程就“分叉”了。
当前进程为父进程,通过fork()会产生一个子进程。
对于父进程,fork函数返回子程序的进程号而对于子程序,fork函数则返回零,这就是一个函数返回两次的本质。
可以说,fork函数是Unix系统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它是七十年代Unix早期的开发者经过理论和实践上的长期艰苦探索后取得的成果。
如果我们把上述程序中的循环放的大一点:int main(){int i;if (fork() == 0){for (i = 1; i < 10000; i++)printf("This is child process\n");}else{for (i = 1; i < 10000; i++)printf("This is parent process\n");}}则可以明显地看到父进程和子进程的并发执行,交替地输出“This is child process”和“This is parent process”。
此时此刻,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fork()函数,再来看下面的一段程序,看看究竟会产生多少个进程,程序的输出是什么?int main(){int i;for (i = 0; i < 2; i++){if (fork() == 0){printf("This is child process\n");}else{printf("This is parent process\n");}}}exec在Linux中可使用exec函数族,包含多个函数(execl、execlp、execle、execv、execve和execvp),被用于启动一个指定路径和文件名的进程。
exec函数族的特点体现在:某进程一旦调用了exec类函数,正在执行的程序就被干掉了,系统把代码段替换成新的程序(由exec类函数执行)的代码,并且原有的数据段和堆栈段也被废弃,新的数据段与堆栈段被分配,但是进程号却被保留。
也就是说,exec执行的结果为:系统认为正在执行的还是原先的进程,但是进程对应的程序被替换了。
fork函数可以创建一个子进程而当前进程不死,如果我们在fork的子进程中调用exec函数族就可以实现既让父进程的代码执行又启动一个新的指定进程,这实在是很妙的。
fork和exec的搭配巧妙地解决了程序启动另一程序的执行但自己仍继续运行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char command[MAX_CMD_LEN];void main(){int rtn; /* 子进程的返回数值*/while (1){/* 从终端读取要执行的命令*/printf(">");fgets(command, MAX_CMD_LEN, stdin);command[strlen(command) - 1] = 0;if (fork() == 0){/* 子进程执行此命令*/execlp(command, command);/* 如果exec函数返回,表明没有正常执行命令,打印错误信息*/perror(command);exit(errorno);}else{/* 父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并打印子进程的返回值*/wait(&rtn);printf(" child process return %d\n", rtn);}}}这个函数基本上实现了一个shell的功能,它读取用户输入的进程名和参数,并启动对应的进程。
cloneclone是Linux2.0以后才具备的新功能,它较fork更强(可认为fork是clone要实现的一部分),可以使得创建的子进程共享父进程的资源,并且要使用此函数必须在编译内核时设置clone_actually_works_ok选项。
clone函数的原型为:int clone(int (*fn)(void *), void *child_stack, int flags, void *arg);此函数返回创建进程的PID,函数中的flags标志用于设置创建子进程时的相关选项,具体含义如下表:标志含义CLONE_PARENT 创建的子进程的父进程是调用者的父进程,新进程与创建它的进程成了“兄弟”而不是“父子”CLONE_FS 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文件系统,包括root、当前目录、umaskCLONE_FILES 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表CLONE_NEWNS 在新的namespace启动子进程,namespace描述了进程的文件hierarchy CLONE_SIGHAND 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信号处理(signal handler)表CLONE_PTRACE 若父进程被trace,子进程也被traceCLONE_VFORK 父进程被挂起,直至子进程释放虚拟内存资源CLONE_VM 子进程与父进程运行于相同的内存空间CLONE_PID 子进程在创建时PID与父进程一致CLONE_THREAD Linux 2.4中增加以支持POSIX线程标准,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线程群来看下面的例子:int variable, fd;int do_something() {variable = 42;close(fd);_exit(0);}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void **child_stack;char tempch;variable = 9;fd = open("test.file", O_RDONLY);child_stack = (void **) malloc(16384);printf("The variable was %d\n", variable);clone(do_something, child_stack, CLONE_VM|CLONE_FILES, NULL);sleep(1); /* 延时以便子进程完成关闭文件操作、修改变量*/printf("The variable is now %d\n", variable);if (read(fd, &tempch, 1) < 1) {perror("File Read Error");exit(1);}printf("We could read from the file\n");return 0;}运行输出:The variable is now 42File Read Error程序的输出结果告诉我们,子进程将文件关闭并将变量修改(调用clone时用到的CLONE_VM、CLONE_FILES标志将使得变量和文件描述符表被共享),父进程随即就感觉到了,这就是clone的特点。
sleep函数调用sleep可以用来使进程挂起指定的秒数,该函数的原型为:unsigned int sleep(unsigned int seconds);该函数调用使得进程挂起一个指定的时间,如果指定挂起的时间到了,该调用返回0;如果该函数调用被信号所打断,则返回剩余挂起的时间数(指定的时间减去已经挂起的时间)。
exit系统调用exit的功能是终止本进程,其函数原型为:void _exit(int status);_exit会立即终止发出调用的进程,所有属于该进程的文件描述符都关闭。
参数status作为退出的状态值返回父进程,在父进程中通过系统调用wait可获得此值。
waitwait系统调用包括:pid_t wait(int *status);pid_t waitpid(pid_t pid, int *status, int options);wait的作用为发出调用的进程只要有子进程,就睡眠到它们中的一个终止为止;waitpid等待由参数pid指定的子进程退出。
二.线程1.Linux“线程”Linux内核只提供了轻量进程的支持,未实现线程模型,但Linux尽最大努力优化了进程的调度开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线程的缺陷。
Linux用一个核心进程(轻量进程)对应一个线程,将线程调度等同于进程调度,交给核心完成。
目前Linux中最流行的线程机制为LinuxThreads,所采用的就是线程-进程“一对一”模型,调度交给核心,而在用户级实现一个包括信号处理在内的线程管理机制。
LinuxThreads由Xavier Leroy (Xavier.Leroy@inria.fr)负责开发完成,并已绑定在GLIBC中发行,它实现了一种BiCapitalized面向Linux的Posix 1003.1c “pthread”标准接口。
Linuxthread可以支持Intel、Alpha、MIPS等平台上的多处理器系统。
按照POSIX 1003.1c 标准编写的程序与Linuxthread 库相链接即可支持Linux平台上的多线程,在程序中需包含头文件pthread. h,在编译链接时使用命令:gcc -D -REENTRANT -lpthread xxx. c其中-REENTRANT宏使得相关库函数(如stdio.h、errno.h中函数) 是可重入的、线程安全的(thread-safe),-lpthread则意味着链接库目录下的libpthread.a或libpthread.so文件。
使用Linuxthread库需要2.0以上版本的Linux内核及相应版本的C库(libc 5.2.18、libc 5.4.12、libc 6)。